回覆列表
  • 1 # 鍋蓋頭司令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戰敗和誰任德國陸軍總司令沒有任何關係,以德國區區一國加上幾個不大的盟友侵略很多國家,與世界上眾多國家對抗,最後耗得油幹燈盡是肯定的,法西斯國家的殘暴激起了很多國家的反抗,即便是一些弱者也抱著背水一戰的準備。燃起戰火,肆意踐踏,即便你佔領再大的土地,被佔領地區的人也會拼死反抗。

    而希特勒的一些行為錯誤只能是在戰爭中多一些損失,讓戰爭結束得快一些,並不能決定戰爭的成敗,換個角度說即便是希特勒造成的錯誤,催化了戰爭的失敗,也不是某一個行為造成的,而是希特勒的性格使然,其剛愎自用和狂暴的性格指導他做一些錯誤決斷。

    出任陸軍總司令可能算不上什麼,希特勒亂指揮干預戰場的問題就很要命,比如當年斯大林格勒戰役,後期德國打得很被動,保盧斯麾下數萬軍隊在缺少補給和彈藥的情況下勉強維持。本來是可以全身而退,儲存力量然後尋找機會進攻,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是精銳,而且人數不少,如果能儲存下來對日後的戰役很有用。

    但是希特勒繼續讓保盧斯戰鬥,跟保盧斯保證自己的空軍能夠維持補給,最後希特勒失信了,而曼施坦因也去營救過在蘇聯包圍圈外迎接保盧斯,但是希特勒遲遲不讓保盧斯撤退,最後終於被包圍了,希特勒把保盧斯提升為元帥讓他繼續抵抗,保盧斯還是投降了。

    還有在此之前,南方集團軍群一分為二,一部分進攻斯大林格勒,就是保盧斯的力量,一部分進攻南高加索,由克萊斯特指揮,而霍特的軍隊就被希特勒來回折騰,先去跟克萊斯特,結果過河的時候造成擁堵,影響了克萊斯特的行軍,後來又被調往北方支援保盧斯攻打斯大林格勒,霍特就這麼來回折騰 ,時間都扔在路上了,誰的忙也沒幫上,後來克萊斯特在高加索需要援軍的時候霍特反倒沒在身邊。

    自古便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最高領導應該部署全域性,在全域性上將領應該服從,但是涉及到具體戰役,就不能干預了,有所不受就是表示將領在一線要有很大的自主性,希特勒頻頻臨陣換將,又幹預作戰,加速了戰爭失敗。

  • 2 # 沙漠駝鈴1501

    戰爭的成敗(尤其是現代戰爭)與政治因素聯絡是並不緊密的,二戰德國的戰敗亦是如此。

    1、希特勒是軍盲希特勒僅僅在一戰中當過一段下士,對戰略戰術沒有任何研究,二戰中做出的決定全部來自建議,軍事計劃的選擇也全部來自他的將領們。他並不明白每種戰術的物質支援需要與應用方法,也不明白其戰略決定的意義所在——比如說,攻法戰役後沒有設法攻佔英國,不給北非的隆美爾足夠的補給卻要求其死守……這導致了他對戰將們的態度,並註定了他的失敗。

    2、希特勒過分自信,瘋狂獨裁如果希特勒知道自己是個軍盲,我想他會把軍事指揮權交給他的統帥們的。然而他卻以為自己是天才,以致到後來攻蘇時所有(包括前線的)行動計劃及變更都由他一人作出,搞得他天才的戰將們無所適從,不能發揮他們的才能。為此他還專門養了一群最高統帥部人員,這些人都是思想保守的高階軍官,對希特勒唯命是從。在前線的和陸軍參謀部的將軍們向希特勒提出建議和反對時,這些人都會一致的支援希特勒的計劃,讓這些戰將無功而返。這些人的奉承更助長了希特勒高傲自大的心理,以致於戰爭最後希特勒盲目而天真地制定了那麼多必敗的軍事計劃。

    3、對陸軍總參謀部及前線戰將戰術計劃的瘋狂干涉這點是由以上兩點共同導致的。軍盲希特勒不明白:一個不去前線的統帥,能做的只有控制整個戰局即制定戰略,前線戰將是最能把握戰場每個部分的人了。他們能夠靈活的改變戰術,爭取最大程度的勝利。而希特勒的戰將們又是二戰時戰略思想最先進的一群人,他們明白自己該做什麼。然而希特勒經瘋狂到干涉前線戰將的行動!首先,這個後方人員不會清楚的瞭解前線的兵員、補給和敵人等各種情況,其次,他得到的訊息對瞬息萬變的戰場來說都已經是過時的了,做出決定再下達到前線,就完全過時了,讓人無法執行——而元首的命令又是必須執行的,這就是德國的戰爭機器反應遲緩,註定了其失敗。

    4、臨時變更作戰計劃,不合理分配兵員,違背閃擊戰原則這點主要體現在攻蘇戰役中。首先,希特勒把大軍分成三路,想三路並進,這犯了用兵之大忌也就是兵員分散。在北方僅分配了20多個師就想去進攻要塞列寧格勒,之後成為消耗戰,不斷投入兵員,這就違背了閃擊戰集中兵力突襲的原則。而中路攻勢正猛時卻拖延對莫斯科的進攻,這無疑又給了蘇聯喘息的機會——而德國是打不起消耗戰的。變更制定好的計劃弊端是很多的:第一,把中路優勢兵力拆到南北兩路,造成部隊轉移大量浪費資源和時間,而且轉移途中情況複雜,不容易組織和指揮軍隊。而在42年的斯大林格勒,希特勒又犯了不合理分配兵員的大忌——先投入不足的兵員,之後成為消耗戰——只不過這次沒繼續投入兵員,而是任第6集團軍毀滅卻不允許頓河集團軍群搭救。就這樣浪費了又一支寶貴的戰鬥力。

  • 3 # 大保168

    不是,希特勒累死的,沒有自己的團隊,任人唯用,放任精神,是失敗的原因!戰場失利是導致希特勒自殺的根本原因!

  • 4 # Wildemess

    根本原因:

    戰略上失誤兩線作戰,對敵方(美國和俄羅斯、英國)等世界強國的綜合國力戰略資源誤判,就德國國土面積和人口使他不可能同時應對多個強大的敵人,過高估計自己的實力。未總結一戰的教訓,也是因為未能徹底擊潰東西線的任意一線而失敗。二戰失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失誤上。

    1.對英國作戰半途而廢,掉頭攻打蘇聯這個戰略資源豐富而縱深廣闊的硬骨頭,大量的消耗了德國的戰爭資源,也是西方國家最願意看到的結果,當然德國苦於戰略資源匱乏不得於而為之。

    2.日本為一己之私,消極配合德國在東線戰場對蘇聯腹背進行戰略攻擊和戰略牽制蘇聯華西列夫斯基的遠東集團,使蘇聯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危險時刻得於動用遠東集團軍反擊成功。接著日本苦於美國封鎖海上戰爭資源通道,利令智昏的偷襲珍珠港導致美國參戰,成了二戰形勢的轉折點,美國的參戰使整個戰爭形勢迅速向盟軍有利方面發展,也使德國日本多了一個更強大的對手。

    3.跟希勒狂妄統治世界的幻想,純雅利安人是世界最優秀民族的失意症分不開的,使德國成為了世界人民最大的敵人,綜合國力不濟,有限的戰爭資源、人力資源制約德國的“閃電戰”戰爭程序,顯然無法應對持久戰。指揮失誤。希特勒戰略誤判過多幹預指揮,內部爭權奪利造成貽誤戰機,在敦克爾克仃止追擊和庫爾斯克戰役(本來是勝的,卻要主動撤退,希特勒抽走曼因施坦的裝甲軍救義大利是一個因素)表現得令人不可思議。

    4.美英的戰略大轟炸。對德國的戰爭資源武器生產基地造成極大的損失,44年未。德國武器產量嚴重不足,這是非常致命的。後來在空戰中,儘管德國空軍裝備有限噴氣戰鬥機非常優秀,但面對美國龐大的閃電戰機群仍然迴天無力,有限的戰爭資源被英美轟炸所甚無己。

    5.在列寧、斯大林領導的前蘇聯人民民族凝聚力強大,前蘇聯人民勇於犧牲的精神,基鋪保衛戰戰至一兵一卒,延緩了法西斯進攻蘇聯的戰略步伐,贏得保衛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空間時間,前蘇聯人民前撲後繼的英勇抗敵民族氣概,使世界反法西戰場出現轉機和薯光,極大的鼔舞了世界反法西斯國家人民的信心。

    6.盟友的無能。特別是豬隊友義大利,成了德國的包䃿,使德國在戰爭關健時刻分散力量挽救義大利,軸心國成了德國的累贅,其盟友在戰爭中“一觸即潰”,使德國成了“軸心國”的苦主疲於奔命。

    7.天氣因素。前蘇聯冬季寒冷的氣侯,泥濘道路交通條件扼制了機械化部隊的機動,大型裝備及重武器無法及時趕到戰場發揮威力,德國過高估計冬天以前拿下斯大林格勒的幻想,造成武器裝備爬窩,士兵冬裝䃼給不足造成自動減員的情況,也是德國在戰爭中失敗的關健因素。

    也充分印證中國軍事思想家孫子的名言:好戰必亡 ,忘戰必危。

  • 5 # 澄雲680

    沒有希特勒的堅持,魯爾萊茵工業區就不會迴歸德國,奧地利就不會與德國合併,捷克斯洛伐克就不會被德國吞併肢解,波蘭就不會被滅國,法國就不會投降。

    德國軍官團反對任何一次主動出擊,結果希特勒每一次都成功了。所以,在希特勒的心理認知,軍官團不如他這個元首一個人,每次軍官團反對希特勒的決策,希特勒都認為只要堅持自己的決策就能勝利。

    可以說,沒有希特勒的堅持,四十年代的德國就是一灘扶不上牆的爛泥。同樣,沒有希特勒的堅持,納粹德國也不會敗的那麼慘。

  • 6 # 森林狼6

    希特勒當陸軍總司令,根本原因是戰略失敗,未戰勝英國又急於攻打蘇聯,德軍戰線太長。希特勒第三帝國元首兼任陸軍總司令1941年12月19日至1945年4月30日,是德軍節節敗退重要時間,希特勒對自己水平懷疑,吃敗戰與指揮有關,忽略蘇聯本土氣候,是指揮官犯天時地利人和錯誤。

    1945年1月,巴拉諾夫戰線被蘇軍攻破,費迪南德.舍納爾元帥接到希特勒命令守衛一切工業區,但舍納爾元帥命令部下撒到奧德河附近,堅守此地,希特勒沒有責怪舍納爾元帥,並1945年4月5日升舍納爾元帥為陸軍總司令,此事試探希特勒心理對自己陸軍總司令動搖。

    德軍橫掃毆洲後,是閃電戰功勞,德軍對此戰法過分依賴,佔領歐洲沒掠奪資源及時補充,德軍對雷達、戰艦等沒有研發更新,對些不實用如原子鐘、超級大炮等投入太多,浪費人力物力,成為負累,對打勝仗沒幫助。

    1940年至1941年,德軍對英國發動大型空戰,德國策劃海獅計劃前,英軍情報部門破解德空軍無線電密碼信件,同時英軍研製升級新型雷達,導致海獅計失敗,這次空戰德軍損失和英軍損失相差不多,如德軍繼續攻打英軍,勝利是德軍,不列顛空戰失敗,德軍沒總結失敗原因,英軍破德軍密碼成為二戰主要利器。

    英國戰場失敗後,德軍急於投入(巴巴羅薩計劃),引發蘇德戰爭,德軍在蘇聯戰場,過度消耗人力與資源。德軍基輔戰役嚐到甜頭,造成膨脹,導致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等為轉折點,同時北非戰場吃緊。

    斯大林為蘇聯戰場減壓,威脅丘吉爾:再不開劈歐洲第二戰場,就和德軍和談,1944月6月6日登陸諾曼底戰役。

    列寧格勒戰役閃電戰變相消耗,希特勒有奇葩隊友日本,1941年12月7日日海軍偷襲美國珍珠港,把強大美國拉進二戰中,美軍向亞洲戰場和歐洲戰場同時開戰,加快德意志與盟友死亡。

    上述是希特勒在二戰的致命因素,希特勒強項是演講,帶兵打仗,簡單打法可以,再深度不行,德軍軍事素質比盟軍高很多,要是沒美軍參與進來,分散希特勒注意力,二戰沒那麼容易結束。

  • 7 # 戰略論

    1941年底希特勒自己親自出任陸軍總司令,這標誌著希特勒開始對德國的軍事實施全面的干預,並且隨著戰事發展的不利希特勒的干預也越加細緻,甚至達到戰術層面。而希特勒並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軍事教育,對於作戰指揮可以說是難以勝任,尤其是對於大兵團的作戰指揮。希特勒缺乏對複雜軍事形勢下的應變能力,由於無法對軍事形勢的發展做出前瞻性的判斷,希特勒更加喜歡被動的防禦,這樣可以使他免於遭遇軍事上的更大失敗,但是也意味著失去勝利的可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1942年的德國軍事戰略選擇上,當時的形勢對於德國來說是戰爭爆發後最嚴峻的時刻,德國在北非戰場和東線南翼戰場都遭遇了嚴重的軍事危機,蘇軍在斯大林格勒發起了規模龐大的反攻,整個德軍第6集團軍已經被合圍,為了解救第6集團軍,不僅需要強大的裝甲預備隊,也需要大量的運輸機部隊。而在北非戰場同樣如此,隆美爾的非洲軍團已經在阿拉曼戰役中被盟軍打敗,而盟軍又在北非實施了空前的兩棲登陸,北非戰場已經面臨著失去的危險。德軍有限的預備隊不可能支撐兩個方向上的作戰,鑑於東線戰場的重要性和嚴峻形勢,挽救東線數十萬人野戰部隊理應放在第一位,但是希特勒卻選擇了北非戰場和東線戰場兩個都不放棄,有限的預備隊和空軍被分散了,結果就是德軍同時在兩個戰場遭遇了空前的失敗,先是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團軍全軍覆沒,幾個月後北非的非洲集團軍群也同樣被盟軍殲滅,這種集團軍以上的整建制覆滅在德軍整個軍事史上也是極為少見的,最為最高軍事統帥的希特勒顯然難辭其咎,這也足以證明希特勒缺乏戰略軍事能力。

    希特勒出任陸軍總司令後對德國軍事體系的打擊也是相當嚴重的,他打破了德軍已經非常成熟的彈性指揮體系,即上級對於下級做盡可能小的干涉,以發揮其戰場主動性,希特勒徹底擯棄了這一傳統,釋出的命令越來越細緻,各級指揮官成為了一個機器上的齒輪,德軍的作戰和應付能力越來越遲緩,對於機動作戰越來越普遍的二戰戰場而言,這將導致德軍戰鬥力的嚴重下降。

    另外就是在德國陸軍的人事任免上,希特勒總是喜歡頻繁的更換前線指揮官,尤其是集團軍級以上的高階指揮官,這主要是由於這些高階將領對希特勒的軍事決定表現出質疑甚至反對,這樣導致的是那些真正有能力有獨立思想的指揮官離開了前線,而由那些聽話的卻毫無主見的平庸指揮官掌握了作戰指揮權,其結果就是導致德軍的戰役、戰術指揮優勢也逐步喪失掉了。前線指揮官因為害怕失敗而遭到撤職或者其他懲罰,變得更加不敢遵循自己的判斷力,完全執行上級的命令,即便這個命令是錯誤的。經常的更換高階指揮官對於軍事指揮也是弊大於利,因為原來的指揮官吸取的失敗教訓無法再用於下一場作戰中,而新上任的指揮官會繼續犯同樣的錯誤,德軍的戰鬥力將不可避免的下降,進而導致軍事上的失敗!所以希特勒出任陸軍總司令,在軍事上對德國是嚴重的打擊,德軍的軍事優勢開始下降,加速了德國的失敗!

  • 8 # 謝金澎

    確實,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原本希特勒是一個優秀的統帥,他的政治能力很強,但是隨著他在歐洲戰場上不斷取得勝利之後,他開始膨脹,誤以為自己是一個全才,而且各個方面都是天才,開始直接指揮前線,為德國的戰敗埋下了導火索。

    比如莫斯科戰爭,如果不是他一再幹預,讓前線將軍們沒有辦法按照戰場實際情況調整戰略,那麼斯大林格勒戰爭可能就不會發生。德軍也就不會在斯大林格勒打那一場絞肉機似的長期消耗戰,那麼是有可能實現嚴冬到來前拿下莫斯科的。

    原本德國將軍們的戰術是避開斯大林格勒,直接直下西伯利亞,掃平遠東,再反包圍莫斯科,最後在莫斯科成為孤城後,再集中力量啃下莫斯科這塊骨頭,如此一來,蘇聯就真的滅亡了。

    但是希特勒認為,德國不但要摧毀蘇聯的國家機構,還要摧毀蘇聯甚至全世界的抵抗意志,斯大林格勒是蘇聯具有特別象徵意義的城市,是代表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本人的,所以要求德軍必須把它踩在腳底下,以彰德國國威和摧毀蘇聯的意志。

    當然,結果大家都看到了,斯大林格勒經過長時間的精心戰備,已經全部要塞化了。成為了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最關鍵的是,在這樣狹長而又堡壘堅固的地方,並不適合德軍展開他們的優勢戰術——閃電戰!實際上德軍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

    以蘇聯的人口和幅員,最不怕的就是打消耗戰,除了人口、幅員優勢,蘇聯還有主場優勢,消耗的起。而嚴冬到來時,德軍一天也消耗不下去,結果一敗塗地,也幾乎葬送了德軍的主力與精銳。

    德軍敗退回歐洲後,數百萬重灌機械化部隊幾乎全部被消滅,不用說多國聯軍了,就是一個蘇聯他們也抵擋不了了。所以,原本希特勒應該安心經營政治,對於戰爭,把住大局就可以了,偏偏他想要出那個風頭,要事必躬親親自指揮前線,最後一敗塗地。

  • 9 # 度度狼gg

    當然不是,“總參謀部”的建立是19世紀德華人(普魯士軍隊)最偉大的軍事發明,它已經使德軍的戰時指揮從“統帥決策制度”過渡到“專業智囊和參謀制度”,也就是說,陸軍總司令並無作戰指揮的實際軍令權,希特勒兼與不兼這個職務,對德軍在戰場上的勝敗影響都不大。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早期,在陸海空三個軍種沒有健全之前,德國陸軍“總參謀部”是最高軍令單位,所以“陸軍參謀總長”才是出現戰爭時的一號首長。而陸軍總司令的職責是部隊的人事管理和裝備訓練等,屬於“軍政”範疇,並沒有作戰指揮權。

    正如希特勒在1941年12月17日,宣佈兼任陸軍總司令時所說的那樣:“陸軍總司令的任務是按納粹的方式訓練軍隊,我不認為哪位將軍能做到這一點,因此,我將親自接手統率陸軍的任務”。注意他只提到了部隊的訓練,而沒有提及作戰指揮,因為那不是陸軍總司令的職權範圍。

    (OKW參謀長凱特爾)

    這就是現代軍隊“軍政”與“軍令”雙軌制的起源,二戰時期的日本軍制,也學習和模仿了德國軍隊的這套東西:以“陸軍省”為最高軍政機關,負責軍隊的日常建設,首長為“陸軍大臣”;以“參謀本部”為最高軍令機關,負責戰時的作戰指揮和部隊調動,首長為“參謀總長”。

    儘管陸軍大臣的權力也不小,然而在戰爭時期,陸軍一號人物仍然是參謀總長,1945年9月2日在密蘇里號上代表日本軍隊投降的,就是時任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大將。所以,希特勒兼任陸軍總司令而非陸軍參謀總長,對德軍的作戰起不到什麼作用,比較方便希特勒胡來的,是可以隨意任免部隊長,這倒是陸軍總司令的活。

    (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

    那麼,小鬍子同學對德軍戰敗就不需要背鍋了嗎?當然更不是!因為希特勒的職務是“德國元首”兼武裝部隊總司令(一譯戰爭部長),也就是所有德國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而為了削弱陸軍的獨立性同時總攬戰爭指揮大權,早在1938年,希特勒就組建了德國國防軍“最高統帥部”(OKW)。

    最高統帥部直轄陸軍、海軍、空軍總參謀部和黨衛軍作戰指揮部,設立“最高統帥部參謀長”(一譯長官)職務,由陸軍元帥凱特爾擔任, 同時設有作戰局、情報局等直屬單位。因此,希特勒名正言順以最高統帥的身份,透過參謀長凱特爾和作戰局長約德爾,對陸海空三軍和武裝黨衛軍的作戰行動直接進行指揮。

    (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奇)

    既然這個大權在握,即便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奇不辭職,也影響不了希特勒關於軍事指揮的決策權。也正是因為OKW的存在,使陸軍總參謀部的作戰指揮權也受到嚴重削弱,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上將不無悲哀的說:我們只是他的信差和傳令兵。

    所以,真正讓德軍在戰略和戰術上不夠專業的,或者說導致戰爭失敗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希特勒關於“最高統帥部”的設立。事實就是,讓一個沒有經過專業軍事教育、完全依靠靈感和直覺的前陸軍下士,可以透過這個機構指揮千百萬軍隊的大規模戰爭,或許會出現若干次意外的驚喜,然而長此以往 ,總歸是門外漢領導職業軍人。

    (哈爾德指揮作戰)

    那麼希特勒為什麼非要兼職陸軍總司令呢?其一是方便他直接插手陸軍的人事任免,他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的意思和好惡,解除任何前線將領的職務,而不再需要透過一個傳統刻板的德國將領。

    其二是他對陸軍更為徹底的掌控, 因為陸軍也是反希特勒密謀組織比較活躍的領域,親兼陸軍總司令,標誌著希特勒對普魯士軍官團的絕對勝利,因為他是個沒有軍銜的非現役軍人。

  • 10 # 善良搞笑大帝

    德國的戰敗是必然的 世界反法西斯的成立 註定希特勒帝國不會長久 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在於希特勒的專橫跋扈和殘忍 但是大勢所趨 不只是希特勒的領導失誤

  • 11 # 追求向上的東東在zQZ

    希特勒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侵略、是不義的戰爭。在戰爭的前期希特勒用閃電戰獲得巨大的勝利,歐洲除了瑞士中立,其他國家不是投降就是被佔領,如果不狂妄自大,如果不野心膨脹(統治世界),如果不繼續擴張(侵略前蘇聯、侵略非洲各國),而是鞏固勝利成果,修整軍事力量,整合歐洲各國家經濟能源、軍事裝備,在扶持一些傀儡,同時安撫好美國,也許希特勒可能戰敗會晚一點。

  • 12 # 領取親密度

    希特勒的失敗主要是因為他過於自負。隨著二戰的不斷進行,希特勒逐漸將德國打勝戰的功勞歸結到自己身上,認為是他戰略上的指導才使得德國能夠取得一場場戰爭的勝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不是可以發展一下代種代養,這樣可以減少投資,種養壓力,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