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T行業,一個人的成長大致可以分為:
第一階段:22-25歲,深入研究技術,熟練掌握一種工具,體會大學中學習的理論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熟悉工作的環境和工作方法,人與人合作的方式 。
第二階段:25-28歲,參加專案開發,併成為專案小組技術帶頭人或者是系統分析人員,學會從系統角度理解軟體和技術,並學會與使用者交流溝通,豐富其他非IT方面的行業知識,如運輸行業,金融行業的工作方式。
第三階段:28-30歲,通常職業發展會有變化,一般會:
·成為高階工程師,做公司的總工程師職位;
·成為售前支援工程師,成為與使用者談判,答辯,書寫專案方案書的高手;
·成為專案經理,逐步學會管理隊伍;
·也可能成為技術型銷售人員;
·或者成為公司的CTO,走向職業經理生涯。
一、網路工程師的職業優勢
1、最具增值潛力的職業,掌握企業核心網路架構、安全技術,具有不可替代的競爭優勢
2、新型網路人才缺口大,27%的行業增長速度導致網路人才年缺口達30萬,高薪高福利成為必然
3、可實現專業零基礎入行,4-10個月的強化訓練和職業化引導,就可成為企業急需的技能型網路人才
4、就業面廣,一專多能,實踐經驗適用於各個領域
5、增值潛力大,職業價值隨著自身經驗的豐富以及專案運作的成熟,升值空間一路看漲
6、職業發展前景廣闊,網路工程師到專案經理僅一步之遙,從容晉升Manager
二、網路工程師解讀
何謂網路工程師,網路工程師是透過學習和訓練,掌握網路技術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網路技術人員。網路工程師能夠從事計算機資訊系統的設計、建設、執行和維護工作。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企業資訊化的崗位體系中作一些瞭解。企業(或政府)資訊化過程中需要以下四種人:
1、企業資訊化主管:負責資訊化建設中的目標與方案決策,資訊化建設中的方向研究;
2、工程技術人員:負責資訊化系統的設計、建設,包括裝置、系統、資料庫、應用系統的建設;
3、執行維護人員:負責資訊化系統的執行、維護、管理以及基本的開發;
4、操作應用人員:主要應用資訊化系統進行本職工作。
一般來說,IT企業的IT技術職位根據職能可以分為管理崗位:企業資訊主管CIO、總監、IT經理、專案經理等;工程技術崗位:規劃設計師、網路工程師、系統工程師、軟體工程師和資料庫工程師等;執行維護崗位:資料庫管理員、系統管理員、網路管理員、伺服器管理員等;操作崗位:辦公文員、CAD設計員、網頁製作員、多媒體制作員等。
根據企業規模大小,規模較小的企業,一個崗位可能涵蓋幾個崗位的內容,系統管理員既要負責系統管理,又要承擔網路管理;大企業則會分的比較專業,有網路設計師、系統整合工程師、網路安裝工程師、綜合佈線工程師和系統測試工程師等。
網路工程師職業規劃過程主要有以下幾步:
兩年以上的小型企業→四年左右的中型企業→大型企業或跨國集團公司
第一步,小企業的網路管理員(系統管理員);
第二步,進入大中型企業,同樣的網路管理工作,工資就可能完全不同了,一般都在3000元以上。做了部門經理時,還可以高達5000元或以上;
第三步,學習更全面的知識成為普通的網路工程師工資就高達3500元以上;
第四步,學習更全面的知識成為專業的網路工程師,如網路儲存工程師、網路安全工程師的工資就可以達8000元以上,做大型企業或專業網路公司IT經理的工資就更高了,基本在萬元以上。
個人成長過程中外部環境因素固然很重要,但決定個人命運的其實卻是自身不安於現狀,勇於超越自我,否定自我的求變精神。
“我應該朝哪個方向發展?我真正的追求在哪裡?我不做這個還可以做什麼?”這是師弟們常問我的問題,但我也經常被同樣的問題困擾。消極的或是不願改變的人可能會說:我還能做什麼啊,不會別的,只能做這個了,其實我認為一個IT人還是有很多出路的,比如:
可以鑽研技術以成為技術專家,從專案管理成長為職業經理人,從需求分析過渡為諮詢師、售前支援,從投標講標談判變為銷售經理,你做乙方也許也會被甲方看中,轉成客戶方的技術人員,轉行也是一個方向(好像最近網路上那個地產美女還是程式設計師出身),如果你的客戶是做外貿的,也許你找準機會從他的供應商搖身一變就成了他的競爭對手。如果以上選擇都不適合你,還有一個方向:從開發人員到行業專家。今天我來談談從開發人員成為行業專家所經歷的幾個階段:
1、第一階段 海納百川 兼收幷蓄
不少技術人員在畢業的前幾年存在這種思想,認為我在學校資料結構是拿高分的,XX語言是很精通的,我能寫出很“Sharp”很“牛”的程式,老闆卻讓我放下手中的程式去和客戶學業務、做需求,甚至是使用者培訓或業務測試,煩人!懊惱!沒勁!總是很鬱悶,提不起一點興趣,覺得簡直是荒廢自己的“武功”,浪費自己的時間,“我只管開發,不懂也不想了解業務”更願意把精力和興趣放在研究技術和揣摩產品本身上。
一個技術人員應當明白只鑽技術,不問業務的態度,永遠也造不出“物有其用”的工具,難以釋放技術與產品的高科技力量,當然自身發展也受限受困,難以成長。如何才能獲得客戶的認同,做到“言使用者之所言,想使用者之所想”呢?這需要技術人員放下自己的技術架子,從零開始學習瞭解使用者工作中所用到的專業知識、行業現狀、發展方向、法律法規、政策環境等。獲得客戶認同的第一步,就是從與使用者以使用者的語言溝通開始的,這些“行話”是建立在對客戶專業知識的一定程度的學習瞭解之上的。有了溝通,才能更好地得傾聽使用者的訴求,理解使用者的反饋。只有積極學習客戶業務,理解和洞察客戶需求,從業務需要為出發點,才能將手中的技術轉化為有價值的工具,才能與客戶共同成長,發展共贏。
“一專多能”的人才受市場的青睞,“雙學士”價值大於碩士的現狀都在告訴,知識多樣化的重要性和價值,而接觸和了解一個陌生領域,與這個領域中的優秀人才進行思想火花的碰撞,迅速吸收他們累積多年的思想營養,是個人成長不可多得的好機會。
放下對“非技術”的牴觸情緒,試著去理解你的客戶,傾聽他們的聲音,學習他們的業務,才會贏得使用者的“擁抱”,獲得技術的最大成功――使用者的認可和市場的回報。
在IT行業,一個人的成長大致可以分為:
第一階段:22-25歲,深入研究技術,熟練掌握一種工具,體會大學中學習的理論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熟悉工作的環境和工作方法,人與人合作的方式 。
第二階段:25-28歲,參加專案開發,併成為專案小組技術帶頭人或者是系統分析人員,學會從系統角度理解軟體和技術,並學會與使用者交流溝通,豐富其他非IT方面的行業知識,如運輸行業,金融行業的工作方式。
第三階段:28-30歲,通常職業發展會有變化,一般會:
·成為高階工程師,做公司的總工程師職位;
·成為售前支援工程師,成為與使用者談判,答辯,書寫專案方案書的高手;
·成為專案經理,逐步學會管理隊伍;
·也可能成為技術型銷售人員;
·或者成為公司的CTO,走向職業經理生涯。
一、網路工程師的職業優勢
1、最具增值潛力的職業,掌握企業核心網路架構、安全技術,具有不可替代的競爭優勢
2、新型網路人才缺口大,27%的行業增長速度導致網路人才年缺口達30萬,高薪高福利成為必然
3、可實現專業零基礎入行,4-10個月的強化訓練和職業化引導,就可成為企業急需的技能型網路人才
4、就業面廣,一專多能,實踐經驗適用於各個領域
5、增值潛力大,職業價值隨著自身經驗的豐富以及專案運作的成熟,升值空間一路看漲
6、職業發展前景廣闊,網路工程師到專案經理僅一步之遙,從容晉升Manager
二、網路工程師解讀
何謂網路工程師,網路工程師是透過學習和訓練,掌握網路技術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網路技術人員。網路工程師能夠從事計算機資訊系統的設計、建設、執行和維護工作。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企業資訊化的崗位體系中作一些瞭解。企業(或政府)資訊化過程中需要以下四種人:
1、企業資訊化主管:負責資訊化建設中的目標與方案決策,資訊化建設中的方向研究;
2、工程技術人員:負責資訊化系統的設計、建設,包括裝置、系統、資料庫、應用系統的建設;
3、執行維護人員:負責資訊化系統的執行、維護、管理以及基本的開發;
4、操作應用人員:主要應用資訊化系統進行本職工作。
一般來說,IT企業的IT技術職位根據職能可以分為管理崗位:企業資訊主管CIO、總監、IT經理、專案經理等;工程技術崗位:規劃設計師、網路工程師、系統工程師、軟體工程師和資料庫工程師等;執行維護崗位:資料庫管理員、系統管理員、網路管理員、伺服器管理員等;操作崗位:辦公文員、CAD設計員、網頁製作員、多媒體制作員等。
根據企業規模大小,規模較小的企業,一個崗位可能涵蓋幾個崗位的內容,系統管理員既要負責系統管理,又要承擔網路管理;大企業則會分的比較專業,有網路設計師、系統整合工程師、網路安裝工程師、綜合佈線工程師和系統測試工程師等。
網路工程師職業規劃過程主要有以下幾步:
兩年以上的小型企業→四年左右的中型企業→大型企業或跨國集團公司
第一步,小企業的網路管理員(系統管理員);
第二步,進入大中型企業,同樣的網路管理工作,工資就可能完全不同了,一般都在3000元以上。做了部門經理時,還可以高達5000元或以上;
第三步,學習更全面的知識成為普通的網路工程師工資就高達3500元以上;
第四步,學習更全面的知識成為專業的網路工程師,如網路儲存工程師、網路安全工程師的工資就可以達8000元以上,做大型企業或專業網路公司IT經理的工資就更高了,基本在萬元以上。
個人成長過程中外部環境因素固然很重要,但決定個人命運的其實卻是自身不安於現狀,勇於超越自我,否定自我的求變精神。
“我應該朝哪個方向發展?我真正的追求在哪裡?我不做這個還可以做什麼?”這是師弟們常問我的問題,但我也經常被同樣的問題困擾。消極的或是不願改變的人可能會說:我還能做什麼啊,不會別的,只能做這個了,其實我認為一個IT人還是有很多出路的,比如:
可以鑽研技術以成為技術專家,從專案管理成長為職業經理人,從需求分析過渡為諮詢師、售前支援,從投標講標談判變為銷售經理,你做乙方也許也會被甲方看中,轉成客戶方的技術人員,轉行也是一個方向(好像最近網路上那個地產美女還是程式設計師出身),如果你的客戶是做外貿的,也許你找準機會從他的供應商搖身一變就成了他的競爭對手。如果以上選擇都不適合你,還有一個方向:從開發人員到行業專家。今天我來談談從開發人員成為行業專家所經歷的幾個階段:
1、第一階段 海納百川 兼收幷蓄
不少技術人員在畢業的前幾年存在這種思想,認為我在學校資料結構是拿高分的,XX語言是很精通的,我能寫出很“Sharp”很“牛”的程式,老闆卻讓我放下手中的程式去和客戶學業務、做需求,甚至是使用者培訓或業務測試,煩人!懊惱!沒勁!總是很鬱悶,提不起一點興趣,覺得簡直是荒廢自己的“武功”,浪費自己的時間,“我只管開發,不懂也不想了解業務”更願意把精力和興趣放在研究技術和揣摩產品本身上。
一個技術人員應當明白只鑽技術,不問業務的態度,永遠也造不出“物有其用”的工具,難以釋放技術與產品的高科技力量,當然自身發展也受限受困,難以成長。如何才能獲得客戶的認同,做到“言使用者之所言,想使用者之所想”呢?這需要技術人員放下自己的技術架子,從零開始學習瞭解使用者工作中所用到的專業知識、行業現狀、發展方向、法律法規、政策環境等。獲得客戶認同的第一步,就是從與使用者以使用者的語言溝通開始的,這些“行話”是建立在對客戶專業知識的一定程度的學習瞭解之上的。有了溝通,才能更好地得傾聽使用者的訴求,理解使用者的反饋。只有積極學習客戶業務,理解和洞察客戶需求,從業務需要為出發點,才能將手中的技術轉化為有價值的工具,才能與客戶共同成長,發展共贏。
“一專多能”的人才受市場的青睞,“雙學士”價值大於碩士的現狀都在告訴,知識多樣化的重要性和價值,而接觸和了解一個陌生領域,與這個領域中的優秀人才進行思想火花的碰撞,迅速吸收他們累積多年的思想營養,是個人成長不可多得的好機會。
放下對“非技術”的牴觸情緒,試著去理解你的客戶,傾聽他們的聲音,學習他們的業務,才會贏得使用者的“擁抱”,獲得技術的最大成功――使用者的認可和市場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