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武天老師

    簡單介紹下所謂東X西X南X北X的朝代。這種朝代的稱呼一般都是我們後人為了區分政權,根據一些大事件來講兩個有差異的政權加以區別。事實上在當時的年代中,並不存在這種東西南北+朝代的稱呼。

    比如除了東周西周,我們熟悉的還有南宋北宋,東漢西漢等,在當時都是統稱周,宋,漢。之所以我們加以方位,大多都是因為(往某方向)遷都後,形成了所謂“新”的政權,為了區別對待,才加了方位詞。

    西周的建立和滅亡

    西周的故事就很知名了,我們比較熟悉的《封神演義》就是講武王伐紂的故事。在歷史中儘管沒有封神演義中神仙打架一般的精彩,不過大體上“武王克商”這段歷史都差不多。

    當年西伯侯姬昌勢力漸大,已經威脅到商朝統治,商朝最後一任帝王帝辛開始打壓周國。

    囚禁西伯侯姬昌,殺死姬昌長子姬考(伯邑考),不過最終還是被姬昌跑掉。逃回周國的姬昌聯合各路諸侯國開始起事!

    姬昌死後,其子姬發繼續父親的事業,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與商朝開始大對決,經過一天的戰鬥,商朝打敗,帝辛看到大勢已去,在朝歌點火自焚。

    《史記·太史公自序》:維棄作稷,德盛西伯;武王牧野,實撫天下;幽厲昏亂,既喪酆鎬;陵遲至赧;洛邑不祀。作周本紀第四。

    1976年,在陝西臨潼出土了一件鎮國級別的青銅器【利簋(鬼音)】,利簋底部銘文記載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利簋的出土也為夏商周斷代工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專家根據該文物記載,以及其他史料,利用天文學,碳14測年以及其他高科技推算出武王伐紂的精確時間是公元前1046年。

    利簋銘文:武王徵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

    西周最後一任帝王是周幽王,是個非常有名的君王。我們知道他的故事一般都是透過【烽火戲諸侯】。

    歷史上周幽王也屬於那種比較愚蠢的帝王,一般提到昏君都有他。史書上記載周幽王寵愛妃子褒姒,於是廢掉皇后申氏,想立褒姒為後,順便廢了和申氏的兒子姬宜臼,想立褒姒生的兒子姬伯服。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幽王嬖愛襃姒。襃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廢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為後。後幽王得襃姒,愛之,欲廢申後,並去太子宜臼,以襃姒為後,以伯服為太子。

    於是申氏女和姬宜臼逃出鎬京,逃亡申氏的封地申國。申國諸侯申候看到女兒和外孫被周幽王廢掉,氣的惱羞成怒,聯合繒國、西夷犬戎等勢力一起攻打鎬京,最終周幽王和姬伯服慘死驪山腳下,而褒姒則被犬戎擄走。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襃姒,盡取周賂而去

    東周的建立和滅亡

    在周幽王慘死驪山之後,申候聯合一些諸侯國開始擁立外孫姬宜臼為王,姬宜臼即位後成為周平王。與此同時,以虢公為代表的一些王室諸侯則認為姬宜臼弒父大逆不道,於是擁立周幽王的弟弟姬餘辰為王,即周攜王。這個時期出現了週二王並立的劇面。

    《竹書紀年》:“先是,申侯、魯侯、許文公立平王於申,以本太子,故稱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餘臣於攜。週二王並立。二十一年,攜王為晉文公(當作文侯)所殺。以本非適,故稱攜王。”

    後來晉國晉文侯殺死周攜王,周攜王死後,當初擁立他的一些諸侯國都大為不滿,甚至開始不朝貢。

    與此同時周平王覺得之前犬戎掠奪了周王室大量財寶,又侵佔了大片土地,勢力越來越大,為避犬戎鋒芒,決定把國都從鎬京(西安)東遷至洛邑(洛陽)。

    當時以周公為首的一派大臣曾力勸平王,大概是說鎬京地處天險之地,沃野千里,天府之地不可捨棄。而洛邑居於天下之中,四面受敵!

    平王不聽最終遷都,甚至遷都也沒有帶豐鎬二京的百姓,在洛邑建國時,全憑周圍的諸侯力量,最終整個周王室落入諸侯國的掌控之中。

    也正是因為這次遷都,周朝勢力不在,周天子名存實亡,反而各大諸侯們開始稱霸,周平王時期,鄭國鄭武公都敢公然在朝堂職責平王,平王再三賠禮都不罷休,最終甚至迫使周平王太子去鄭國做人質。

    《左傳·隱公三年》: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於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於鄭,鄭公子忽為質於周。

    東周儘管搖搖欲墜的五百年,但是名存實亡,甚至在最後時期,小小的東周還開始內部矛盾,芝麻綠豆大點的地方,還要分為兩個王,週考王時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

    (東)周最後一任周天子周赧王姬延在看到祖上八百年的基業要毀在自己手上,氣的發抖,惱羞成怒衝昏頭腦居然決定伐秦,勢要拿回被奪走的土地。

    姬延聯合戰國七雄中其餘六國一起攻秦,不過由於沒經費,姬延只能向城中有錢人借錢,許諾說打敗秦國後連本帶利加倍奉還,這才湊夠了軍費,姬延帶著數千人馬去和聯軍匯合,沒想到六國只有燕楚兩國來了丁點人馬,最終伐秦大計被迫流產。

    《史記·周本紀》:“秦取韓陽城負黍,西周恐,倍秦,與諸侯約從,將天下銳師出伊闕攻秦,令秦無得通陽城。

    姬延回到過都後,又被城內富商圍追討債,還不上錢無奈之下只能跑到一個高臺上躲債,這就是成語【債臺高築】的由來。

    而秦昭襄王聽到姬延居然想聯合六國來攻秦,氣的惱羞成怒直接下令大軍出征,姬延最終投降,被秦王趕到一個小城,最終鬱郁而亡,東周就此滅亡。

    《史記·周本紀》:秦昭王怒,使將軍摎攻西周。西周君奔秦,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口三萬。秦受其獻,歸其君於周。

  • 2 # 歷史倪說

    由於東周時期的前半段和後半段又有許多的不同之處,所以歷史學家為了研究的方便又將東周進行了歷史分期,劃分為我們現在看到的春秋時期、戰國時期。

    在中國上古時期,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覲王室的時節。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書記載的都是一年四季中發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書的統稱。

    那麼這兩個時期是怎麼劃分的呢?

    第一種分法:春秋時期從公元前722年,也就是周平王四十九年算起,到公元前481年,也就是周敬王三十九年為止,共二百四十二年。戰國時期從公元前480年,也就是周敬王四十年起,到公元前222年,也就是秦國統一六國的前一年,也是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共二百五十九年。按照這種劃分方法,從周平王元年到周平王四十八年就被刨除在春秋時期之外。其實,劃分歷史時期主要就是為了清晰地理清歷史脈絡,不能因為這幾十年的歷史沒有發生過劇烈的變化,以至於與後來的春秋時期有比較大的不同就不能將這段歷史劃入春秋時期。

    第二種分法:戰國時期是從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烈王二十三年,這一年韓、趙、魏三家受周王認可被列為諸侯。秦國統一六國也就意味著戰國的結束。按照這種分法,春秋時期也就是從周平王元年到公元前402年,也就是周烈王二十二年。

    之所以要劃分歷史時期,是因為東周的這兩個時期有著顯著的不同。從東周開始,周王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的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開始出現了。春秋時期有的諸侯君主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爭奪霸主。還有的諸侯國大夫階級雖然強橫,有的甚至與公室對立,但是還沒有取公室而代之的事情發生。各諸侯國之間有矛盾也僅僅是透過戰爭的方式來懲罰一下。這個時代,諸侯爭霸是社會的主流。可是戰國時期卻有了很大的不同,封建制度逐漸崩潰,王室不再受到尊重,在有的諸侯國竟然發生了政權被臣子篡奪的事情。各諸侯國之間也相互攻伐,以至於弱國被強國吞併。

  • 3 # 軒轅的歷史屋

    在下姓公孫,名軒轅!

    東周西周是周朝的兩個不同時期,根據兩個時期周朝首都的位置區分為東周西周。東周定都鎬京:公園前1046——公元前771年。西周定都雒邑:公園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公園前771年,周幽王為了讓褒姒的兒子伯服成為太子,打算廢除皇后申氏和其子宜臼,申氏兩人知道之後便帶著太子宜臼回到申國找自己爸爸(申國國君)訴苦。申國國君知道後氣不過便聯合其他國家攻打周幽王,因為當初為博褒姒一笑的烽火戲諸侯,周幽王沒有取得救援,便被申候殺死在驪山。公園前770年,諸侯擁立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並東遷洛邑。自此之後的周朝便被稱為東周。

  • 4 # 史官記

    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

    西周建立

    周朝的建立是周武王姬發帶著姜子牙去討伐紂王——著名的牧野之戰。

    憑藉著釣魚公公的實力操盤,紂王大敗。

    至此周朝建立,這時候成為西周,因為帝都在犒京,今西安,所以叫西周。

    西周一直都挺太平,直到周幽王的出現,他是一位寵妻狂魔。

    為了博得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確實褒姒笑得很開心,可是諸侯確很不高興,從此失去諸侯信任。

    東周建立

    欺人太甚的是周幽王居然想要廢掉申後和太子,讓褒姒當皇后,她的兒子當太子。

    申侯一聽女兒和外孫要被這兔崽子廢掉,都要氣炸了。

    直接聯合犬戎等小哥們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失去諸侯信任因此大敗,周幽王和褒姒都被殺掉了。

    至此,東周建立,因為帝都遷往洛邑,今洛陽,所以叫東周。

    總結:這就是周朝分東周、西周的原因。

  • 5 # 身為人臣

    平王將都城從鎬京遷至成周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歷史上稱東遷以後的周王朝為東周 。

    西周(前1046年 ―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滅商後所建立,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殺為止,共經歷11代12王,大約歷經275年。定都於鎬京和豐京(今陝西西安市西南),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

    歷史上將東遷之前那一時期的周朝稱為西周。周朝是中國遠古社會的鼎盛時期。從西周開始,進行境內各個民族與部落不斷融合的過程,在這期間,華夏族逐步形成,成為漢族的前身。從周朝開始,進行境內各個民族與部落不斷融合的過程,其它還有夷、蠻、越、戎狄、肅慎、東胡等諸多少數民族。西周國野之制最為典型,到春秋時期國野之制開始瓦解,到戰國則普遍為郡縣。

    西周後期社會矛盾包括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趨激化,對土地以及政權的爭奪,加速了西周的滅亡。華人暴動動搖了西周統治的基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了。

    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諸侯立周平王(宜臼)為國王,平王將都城從鎬京遷至成周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歷史上稱東遷以後的周王朝為東周 。

    公元前771年,西北的少數民族犬戎攻破鎬京(今陝西西安),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遷都洛邑(今洛陽)史稱平王東遷,東周開始。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東周為秦所滅,共傳25王,歷時515年,東周時期又分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與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兩個時期。這一時期是中國的社會制度轉變的時期。這一轉變是以鐵器的廣泛使用為標誌的。

    周幽王死後,太子宜臼即位,為周平王。周平王於公元前770年, 遷都洛邑,建立了東周王朝。據《左傳》記載,春秋時共有140多諸侯國。其中比較出名是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晉文公、楚莊王)和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

    周平王東遷以後,管轄範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有弒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大不如前。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發生“子帶之亂”,襄王不能平,求救於晉文公,文公誅叔帶,遂為伯而得河內地。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為晉文公所迫,於河陽踐土會盟。

    周定王元年(前606年),楚莊王伐陸渾之戎,欲觀九鼎。定王使王孫滿應設以辭,楚人遂去。

    周赧王時,國勢益弱,同時內部爭鬥不休,以至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赧王遷都西周[4]。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兩週之間攻韓,周人兩邊都不敢得罪,左右為難[5]。東西兩週位於諸強國之間,不能同心協力,反而彼此攻殺。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國為秦所滅,赧王死,時已百餘歲。七年後,東周國亦為秦所滅,周亡。

  • 6 # 雲頂之汪

    平王東遷是東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鎬京遷到洛邑的歷史事件。

      周幽王時,廢掉申後及太子宜臼,立其寵愛的褒姒為後,伯服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後之父申侯勾結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點起烽火求援,眾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戲而不加理會。周幽王最後被殺於驪山,西周滅亡。其後眾諸侯擁立太子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因鎬京曾發生過地震受損,殘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脅之下,於是平王在即位後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鄭、秦、晉等諸侯的護衛下,將國都遷至洛邑,開始了東周的歷史。

      平王東遷是歷史學家劃分時段的重要事件,亦是周朝國勢的轉折點。平王遷都之後的周朝被稱為東周,而由周武王立國至周幽王被殺的時期則稱為西周。平王東遷後,周天子王權開始衰落,不能擔當共主的責任,諸侯勢力不斷坐大。因為平王是由申侯擁立的,間接犯了弒父罪名,開始得不到諸侯的尊重。而且,周天子無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須依賴諸侯國保護,致周天子地位不斷衰落,最終形成春秋時期群雄爭霸的局面。

      周平王東遷的背景

      西周末年,王室內部矛盾重重。公元前781年,宣王子幽王即位。幽王十分寵幸褒姒,甚至不惜用烽火戲弄諸侯而博其一笑,各諸侯十分不滿。為討好褒姒,幽王不顧王室的反對,廢太子宜臼而立褒姒之子伯服,又廢申後而立褒姒為後。褒姒是褒國姒姓的女兒,申後是申侯的女兒,申侯是姜姓,由此就引發了姒姓和姜姓間的激烈鬥爭,為西周滅亡埋下了禍根。

      還有就是外敵入侵頻繁。鎬京瀕臨西北遊牧部落,經常遭到遊牧部落的侵擾。公元前771年,申侯與犬戎聯絡,進攻幽王,諸侯都不來救駕。犬戎與申侯迅速攻入鎬京,幽王急忙逃到驪山,被驪山之戎所殺。這時,關中已佈滿了戎人,宮室被洗劫一空,土地荒蕪。

      平王東遷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自然災害嚴重。據史料記載,宣王末年,西北關中一帶連年乾旱,洛、涇、渭三川都乾涸了,農業生產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同時,岐山一帶又發生了地震和地崩災害,老百姓的生產生活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周太史伯陽父根據陰陽五行學說,認為這是周將要滅亡的徵兆。另外,西周初年,周公營洛,也為東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周平王東遷的過程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各地諸侯才知道,原來犬戎真的打進鎬京了。於是,他們紛紛帶著大隊人馬前來鎬京救援。諸侯們打退了犬戎,立原來的太子宜臼為天子,也就是周平王,然後就回各自的

  • 7 # 愚人之娛

    周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龐大的存在,整個王朝長達791年之久,不禁讓人咂舌。那為什麼後人又把它稱為東周和西周呢?

    西周

    商紂王時期,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已經積累到了爆發的邊緣,加上紂王又大建離宮別苑,朝廷的首都從殷(安陽),一路擴充套件到了鶴壁淇縣,並取名曰朝歌。

    自古亡國之君都有個共性,荒淫無道,貪圖享樂,或許是看不清形勢,或許是看清了自暴自棄。終於當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就開始爆發了,江湖好漢紛紛登場。

    由姬昌率領的反商小組粉墨登場,甚至上演了一出各路神仙爭相幫忙的奇景。可惜,姬昌終究還是壯志未酬,最後由其子繼續前行,在鎬京(西安)建立都城,繼續為完成的時候,最終率領各路神仙,滅亡了殷商,建立周朝,史稱西周。

    為什麼叫西周呢,因為西安在地理位置上還是比較靠西的。

    東周

    周王朝在西安度過了幾百年,民族矛盾又積累到了爆發邊緣,這時候又出現了一個臭名昭著的人才和美人。前有紂王和妲己,此時有周幽王和褒姒。

    與所有的昏君一樣,周幽王縱情聲色,貪圖享受。最終還演繹了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終究也因此招來了殺身之禍,被犬戎幹趴下了,魂歸陰曹地府。

    各路諸侯趕走了犬戎,立太子姬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定都洛陽,史稱東周。

    此後,中國就進入了春秋戰國時期,各方諸侯輪番登場,演繹著自己別樣的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寮國旅遊有什麼最好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