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郭大格2019

    人體骨骼並沒有美醜之分,換句話說,並沒有一套標準可以評價骨頭的美醜,在醫生看來,所有正常的、非畸形的骨頭都很美

  • 2 # 來看世界呀

    如果從大眾審美的角度來看,骨頭也是有美醜的,正常情況下人的骨頭潔白圓潤表面光滑,可是一些疾病卻會導致骨骼形狀、功能、顏色、比例的變化,有些變化會讓人覺得可怕,可怕的就不美了。人都是肉包著骨頭,作為生命體不大需要分出美醜,大家都忙著工作生活,死後無非一堆白骨,化成灰一尺的小盒子就全部裝下了。正常情況下,骨頭承擔支撐身體組織與重量以及運動的運用,骨頭圓潤光滑是便於運動而且也使人感覺不到骨頭的運動,但是人的骨骼會有異常增生或者分解,區域性的異常增生可以導致骨刺,骨刺破壞了骨骼原有的結構,長骨刺的地方就容易造成組織損傷帶來疼痛等感覺,而且長的也更多稜角不大好看了,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骼鈣質流失,骨頭也會出現空洞,相較於正常的骨骼這種骨骼也不好看,而且不結實,所以老年人摔倒容易骨折而且難以癒合。破壞整體骨骼形狀和構造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呆小症和侏儒症,前者主要是由於幼年甲狀腺素分泌不足,結果是長骨的增長受影響,而且長骨形狀更彎曲,比例失調,伴隨著智力異常,侏儒症智力正常,是由於發育期間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導致的,骨骼也是短小較為彎曲比例縮小,多羅圈。②巨人症,是由於成年骨骺癒合後生長激素異常大量分泌導致,使骨關節、骨端、下巴、面部等處的骨骼異常增生,骨頭的原有形狀破壞,骨端變的更粗;③骨肉瘤,骨肉瘤是發生於骨端骨骺等增生較為迅速的組織中形成的惡性腫瘤,青少年生長期間較易發生,成骨細胞惡變後惡性增生,導致周圍骨骼結構被破壞,其自身也會形成一個較為粗大的隆起,常形成梭形的瘤體,可累及骨膜、骨皮質及髓腔,病灶切面呈魚肉狀,棕紅或灰紅色,顏色相對於正常骨骼看起來都不善。屬於骨癌的一種,骨癌還有其他若干個種類,也都會造成骨骼結構和功能的改變。④癌症骨轉移,某些原發於骨組織以外的惡性腫瘤經血行轉移至骨組織引起的以骨損害、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乳癌是最易發生骨轉移的癌症。會造成骨骼空洞粗糙等改變,也影響正常骨骼的功能。

    還有很多疾病可以導致骨骼改變,相較於人類正常的骨骼,我們不會覺得這種變化後的骨骼好看,甚至會讓人害怕,尤其是那些癌症引發的骨骼變化,那可是要命的。

  • 3 # FUN知識點

    有句話說“美人在骨不在皮”,它其實是假設了人們有共同的審美標準,比如天庭飽滿、面部圓潤、下巴尖、肩膀平等等,對應到骨骼上,說的則是額骨、顴骨、下頜骨、鎖骨的特徵。

    美和醜是人的主觀判斷,這個道理大家都懂,所謂“彼之砒霜,吾之蜜糖”,以非常淺顯和大眾的審美來說,骨骼或許和肌膚一樣,光滑、細膩、潔白可能就是美,相反,破碎、粗糙、變色則意味著不美。而與這種主觀的判斷相比,用功能來判定骨骼的美醜可能相對客觀。

    人生前的骨頭

    人活著的時候,骨骼包裹在皮肉之下,這時候的骨骼如果能夠發揮它的功能就是美,正常的骨骼既能支撐全身,又能保護人體內心肝脾肺等器官,還能讓人的肢體靈活地運動。

    一般來說,成年人有206塊骨骼,按照形狀可以分為4類: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形狀不同,承擔的功能有異。長骨主要是四肢骨,在運動中起槓桿作用,肱骨、尺骨、橈骨、股骨、脛骨、腓骨分別構成了我們的胳膊和腿,讓人能夠自由行動。短骨呈立方體,多在手腳上,能夠承受壓力;扁骨是帶有弧度的扁平狀,比如頂骨、肋骨,與其他骨骼一起,對人體的臟器進行保護。

    人類的骨骼雖然不粗壯,但是很堅硬,因為骨骼70%的成分是羥基磷灰石,它是一種像石頭一樣堅硬的礦物質,所以我們在跑跳中不會輕易受傷。

    只有骨骼各有所處、各司其職,它們才是美的,相對應的,如果骨骼位置或者形態發生了變化,比如最常見的脊椎或腰椎變形、大腳骨、骨折,或者不能很好地發揮它們的功能,比如成骨不全即常說的“瓷娃娃”、股骨頭壞死等,骨骼從功能上來說就不再“美”,或者說“美好”。

    人死後的骨頭

    人死後骨骼會白骨化,僅憑肉眼觀察和簡單測量,雖大致可以判斷出骨骼所屬個體的性別、年齡、身高,但是不借助DNA鑑定,很難將其對應到個人。打比方來說,兩個30到40歲的同性別個體,如果他們生活的環境相似,生前的身高相近,而且都不曾發生過骨折之類的損傷,那麼它們死後的骨骼看起來是極其相似的,自然也就不存在美醜之分。

    但是,正如回答開頭所說,美醜是在不同的評判標準下劃分的。雖然骨骼的主要成分為無機礦物質,能夠在人死後不發生腐爛,但是由於儲存環境的差異,有的骨骼能維持的比較完好,有的則會變得破碎。對於考古學家、人類學家、法醫來說,儲存較好的骨骼可能就是美的,因為它們能保留更多的資訊。

    對於考古學家來說,儲存狀況較好的顱骨和盆骨是“美”的,因為它們能讓性別鑑定的準確率高達95%以上;對於人類學家來說,最好也是最“美”的事情,莫過於找到歷經數萬年、甚至數百萬年儲存至今的下頜骨及盆骨、腿骨,下頜骨上最好還能帶幾顆牙,這樣就能對人類起源進行探索,是不是直立行走、下頜骨的粗壯程度等等,都是重要資訊,如果能提取到DNA做鑑定,還能對族群進行追根溯源;對於法醫來說,能判斷死因和身份的骨骼可能是“美”的,比如電視劇經典臺詞所說的“骨骼會說話”。

    綜上,由於骨骼是特殊的人體組成部分,它的美與醜不能單說視覺上的,而是既要從功能上看,又要從生前和死後加以區分,即骨骼在人生前能夠發揮功能、死後能保留足夠的資訊,也許才是骨骼之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晚上該不該吃夜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