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ky晴朗

    歷史往往考古研究才是本朝真相,而後一朝代的書中說法不一定靠得住。據1975年發現的湖北孝感大型秦墓秦簡記載,秦朝法制裡並沒有遲到就殺頭的規定,僅僅是會受到訓斥而已。所以說陳勝吳廣起義,是因為怕遲到砍頭是子虛烏有的,不過是想恢復他原本楚國的意圖而找的藉口罷了。該墓葬出土了大量的秦簡,詳細記錄了秦朝的很多律制,與我們一直流傳的所謂秦朝的暴政酷刑大相徑庭,可見史書上的一些秦暴政的記載,不過是為了證明自己朝統治的合理性而找的說辭罷了

  • 2 # 享之1997

    “暴”指兇殘,之所以稱秦國為“暴秦”可能緣於商鞅的變法,商鞅為強秦國之兵,制定了一條殺敵頭顱的進爵制度,曁士兵每斬殺敵人一個頭顱,進爵一級,具體就是給一套住所,賞一頃田,送一名僕人。這種制度極大地激勵了秦華人勇於參軍,勇於殺敵。想想看,把敵人殺死還不算,還要割下人家的頭顱,這種做法可能讓人們覺得殘忍,因此有了“暴秦”的說法。不過,在秦嬴政未親政之前,相邦呂不韋就廢除了這項制度,因為打仗的目的是統一六國,而不是為了殺人,殺人過多,就會因人口的減少而導致大片的土地落荒,不符合秦國的利益。

    其實,任何戰爭都是殘酷的,打仗沒有不死人的,我們不能因為秦國發動了統一六國的戰爭,而把當時的秦國成為“暴秦”。

  • 3 # 河東來

    當時,秦王朝為了一統天下 ,其秦系力量與秦國的楚系力量可以說“水火不容”,楚系安國君繼位三天大機率被“暗殺”,楚系的異人繼位三年也是大機率被“暗殺”,贏秦太后的勢力後來被投閒置散,楚系行政精英魏冉被打入黑名單,楚系軍事天才白起被殘忍誅殺,所以楚華人感嘆“秦滅六國,楚最無辜”,發出了戰鬥宣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這樣,他們就對秦王朝這個“政治逆子”進行了“以暴對暴”,這是秦王朝迅速滅亡的根本原因。

    秦王朝被稱之為“暴秦”第二個核心原因是他殺掉了兩個“儒家理念”上的“倫理父親”,被稱之為“仲父”(繼父)的文士儒家呂不韋(編纂有“一字千金”的呂氏《春秋》),以及被稱之為“假父”(乾爹)的武士儒家(墨家)嫪毐。

    結果伴隨他們的被清算,儒家平民核心人物由“官”變“吏”,徹底淪為勞工,武士儒家還好點,文士儒家根本就沒有那個特長去服勞役,這樣歷史上就發生了著名的“孟姜女(為文士儒家平民代表萬喜良)哭長城”,結果那段長城剛好地基不牢發生了垮塌,在有點迷信的古代,則被普通民眾認為秦王朝受到了“天譴”的有力證據。

    所以後來的儒家人物就形成了“消極不抵抗”的基本原則,導致楚國儒家平民代表人物劉邦“約法三章”就可以輕易開啟儒家平民力量鎮守的關中大門,而劉邦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策略能夠輕易成功避開三秦儒家平民對其的圍堵。

    秦王朝提倡的是道家法派貴族的“人權”,而不是儒家平民推崇的“民主”,他的“暴”,是針對儒家平“民”的,而不是針對道家國“人”的,領導層歡欣鼓舞,而被領導層則苦不堪言。

    楚系力量相當於被殘暴的法家“父親”貴族殘忍殺戮的道家“母親”貴族,儒家力量相當於那個眼睜睜的看著父親殺害母親的無辜的孩子,所以儒家掌握話語權之後,將道家法派開除出父母性質的道家,單獨命名為外人性質的“法家”。

  • 4 # 君甫書生

    暴秦主要是指商鞅改革之後,秦國的法令過於嚴酷,勞役過於繁重,百姓不堪其負。

    比如秦法規定:"棄灰於道者被刑。"在路上倒垃圾都要被刑,這裡的"刑"應該就是肉刑。秦國的肉刑多種多樣,小到剁手剁腳、臉上刺字或者割鼻子,大到鑿顛、抽脅、鑊烹、腰斬、梟首、囊撲、磔、戮、坑、棄市等等,大家僅從字面估計就能猜到這些刑罰具體是什麼意思。

    秦法最為駭人的,除了肉刑,還有連坐,無辜之人也要受到同等處罰。商鞅最後的死,就是跟他自己創立的連坐法有很大關係,以至於他自己都在死前感嘆:"為法之弊,一至此哉。"

    提到秦法之嚴苛,眾所周知的還有陳勝吳廣起義的原由。陳勝吳廣作為秦國百姓,為秦國政府做苦役,僅僅因為遲到就要處以死刑。由此可見那是個不拿人當人,人命賤如草芥的時代。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法令都是針對普通老百姓的,所謂"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頂多嘴上說說,根本不可能實現,當時秦國太子犯了罪,商鞅卻只能拿太子的老師當替罪羊。秦法說到底只是商鞅加強君主集權的工具。

    《史記》中記載說,"天下苦秦久矣。"秦國百姓常年生活在高壓恐懼之下,用血肉堆砌出秦始皇的霸業,而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非但沒有休養生息,反而大興土木,驕奢淫逸,秦法在趙高胡亥時期愈發嚴酷,秦朝二世而亡也就是一個歷史必然了。

    因此,暴秦這個結論當然是真的。

  • 5 # 與年

    網上說的秦帝國的暴主要如下:

    1.完整的軍功策勳制度(對外發動戰爭)

    此制度導致秦軍會在殺敵後會割敵首級或者身體的某一部分作為計算軍功的憑證,以現代人的眼光看確實殘暴,但是拿兩千年後的標準衡量古人,而且只針對秦軍(別的諸侯國大同小異),這是一個不妥之處。

    既然已經上了戰場,本就是為了殺敵,那時候的平民肯定受不到良好的系統教育,加上春秋戰國本就是亂世,人活著都不會容易,軍功就是最好的上升通道和財富獲取方式。亂世之所以叫亂世,是因為諸侯之間都在相互攻伐 ,平民百姓都在搶奪生存機會,所以為敵時幹掉對方不算暴,應該說能挺到戰國末期的諸侯沒一個是聖人(宋襄公名留青史)。

    2.橫徵暴斂,不恤民力(對內重徭役賦稅)

    這個推薦去網上看一看睡虎地秦簡的記錄,網上有譯文而且還挺詳細,記載了秦國很多的法律條文,這是秦國一個小官的陪葬物,是經過考古活動認定的現存一手資料。

    至少在徵徭役方面秦國法律並不算暴,懲罰也多是罰點錢,至於陳勝吳廣所說的失期皆斬是屬於戍役方面,沒看到具體條文咋規定的。等待後續的考古發現吧,反正埋在地下的竹筒應該還有。

    天下苦秦久矣,這就更說不清了,有太多的可能性。比如:帝國中央制定的法律政令本就嚴苛;或者中央制定的法律政令被執行者篡改了;或者司馬遷參考的資料(二手)給了錯誤資訊……

    3.秦二世而亡(結果論)

    由二世而亡得出必定是秦殘暴而失去民心,導致在農民起義中被推翻的結論有點預定假設。農民起義這個詞其實不準確,天下大亂時平民百姓只會成為流民(沒有目標與思想),關鍵在於誰利用或引導了這股力量。六國貴族就是其中一股,諸子百家中反對法家者也可能是,有野心的地方勢力也算。要知道亂世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希望它快點過去的災難,但對於野心家來說這就是化龍的風雲。

    戰場上殘暴無可厚非,至於民生方面的話現有證據不太足,只能期待以後的考古發掘能找到更多有說服力的一手資料。總而言之,我們享受著大一統思想帶來的惠澤,就沒必要用西方的虛假一套去評價兩千年前的古人,何況西方几百年前還時不時火燒活人呢!

  • 6 # 明越清泉

    並不是都指責秦始皇暴秦。而是現代人思維早已跟時代接軌,討厭皇帝。放眼世界,哪裡還有皇帝?你想,全民都聽皇帝一人說啥是啥,憑什麼?雖然皇帝也說,"民為重,君為輕"但那卻是忽悠人民的。別講自古以來人民都窮,就是你再有錢,皇帝一聲令下,也把你的錢都摟到他倉庫去了。人民大眾沒話語權,沒自主權,只能活在皇權蔭影下。誰還能去歌頌那東西!

  • 7 # 凌風劍俠

    最近因為《大秦賦》的熱播,引發了無數爭議。說秦始皇功大於過,推動歷史前進者有之;說大秦是暴政,秦始皇是暴君,統治殘暴,殺人無數者有之;說大秦就不該發動統一之戰,任其諸侯國發展,分裂更好者有之;說秦始皇沒有民主,是專制統治的創立者,不應該頌揚者有之……

    這些觀點,都是站在今人的意識形態,苛求前人,要秦始皇按今人的思維辦事,這是極其荒誕和幼稚的。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部篳路藍縷,漸進的歷史,是在不斷總結的基礎上,走到今天的文明社會,不能要求前人一步到位,不走彎路。評價歷史和歷史人物,要根據當時的社會實踐和思想,要在宏大的歷史背景中去分析研究,而不是想當然地肯定或是否定。

    毋庸置疑,大秦和秦始皇,在兩千年前是歷史的推動者,是順應時代要求,是歷史的必然!說秦始皇殺人放火,試問在近代以前的世界範圍內,那一場改朝換代不是血流成河,人頭落地?在一個皇帝趕走另一個皇帝的政治輪迴中,那一場不是血腥的?歷史就是在血雨腥風中前進的,也才給今人以警醒,只有借鑑歷史教訓,才能建設更高階的政治文明!

    不要苛求前人,不要妖魔化秦始皇!

  • 8 # 文史老馬

    春秋戰國時代的大秦帝國曆代國君都勵精圖治,最終兼併六國建立了統一的王朝,但是在歷史上卻名聲不佳,往往被冠以暴秦之說,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如果我們研究一下歷史,秦國之所以稱為暴秦,主要有一下幾種原因:

    一是秦國推行的是法家所提倡的嚴刑峻法,實行輕罪重罰。據文獻記載,刑罰有臏(剜去膝蓋),刖(鋸腳),宮,榜掠,腰斬,梟首,棄市,戳屍,坑死,鑿顛,抽脅,鑊烹,車裂,夷三族等。與山東六國的儒家思想不同,不講究仁義道德。

    二是秦國戶籍制度。把居民按居住地點劃分,五家為一伍,十家為一十。一人犯罪,不但全家受到株連,鄰居也無法倖免。

    三是廢除了以往的世卿世祿制度,實行獎勵軍功,禁止私鬥,頒佈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也就是說爵位的高低是按殺敵的多少來衡量的,更有甚者秦國軍隊在每次戰鬥結束後登記軍功時是數人頭來計算軍功的。所以秦國的軍隊號稱虎狼之師,在打仗的時候士兵們總是憑死殺敵,儘量多的割取敵人的頭顱。有的時候為了爭奪人頭還自相殘殺。

    四是秦國統治者一直實行窮兵黷武的政策,廣大人民群眾往往家破人亡,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五是秦國軍隊在與六國作戰的時候慘無人道,實行屠殺和滅絕的政策,最著名的就是白起在長平之戰時坑殺俘虜四十萬人。

    六是秦始皇和秦二世胡亥大興土木,在北部修建萬里長城,同時修建阿房宮和秦始皇陵墓。尤其是秦二世胡亥即位以後。他進一步加重對農民的剝削和壓迫,以“稅民深者為明吏”,以“殺人眾者為忠臣”。 他橫徵暴斂,慘無人道,廣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七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秦始皇先是下令燒燬了諸子百家的書籍,後來又坑殺了諷刺他的方士和儒生四百六十多人。這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摧殘和扼殺。

    綜上所述,歷史上總是把秦國稱作暴秦。但是其統一六國,為後世的大一統局面的形成是有著偉大歷史功績的。

  • 9 # 山野論史

    廢話不說,直接上乾貨。

    第一;秦史是漢代人寫的,漢朝滅掉秦朝,總需要一個理由,什麼理由最合理?傻子都能想出來。

    第二;寫秦史的是些什麼人?司馬遷以後儒家說了算,儒家與秦始皇是什麼關係?焚書坑儒的秦始皇,能指望儒生客觀的評價他,可能嗎?

    第三;秦始皇是封建世襲帝制的創造者,大清滅亡後,維繫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批的體無完膚,是殘酷和落後的代名詞,彷彿是萬惡之源,秦始皇作為始作俑者,能指望誰替他說句公道話?

    繁重勞役和兵役應該確實存在,但是秦國最缺的就是人口,說秦法殘酷,動不動就殺頭活埋,可能嗎?但是因為史料缺失,沒有人能夠反駁,不過睡虎地秦簡的出土,為這段歷史公案敲下有效一錘,人們誤解大秦了。

    天下大亂,大秦幾十萬雄兵在哪裡?沒人細究,因為不願細究,這些大軍一部分在河套地區抵禦匈奴,另一部分在南越苦戰。即便國內情況危急,都沒有調這些軍隊回來。秦軍殘酷鎮壓了誰?

    一般天子坐天下,第一件事是幹什麼,奪權,屠殺老臣,秦始皇殺了誰?

    就目前史料,我們不可能為秦始皇翻案,他也確有殘酷的一面,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秦始皇的參股明顯被誇大了。

  • 10 # 肖邦老師的課堂

    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秦襄公由於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了諸侯,這樣秦國正式成為了諸侯國。秦穆公時期秦國稱霸西戎,秦穆公因此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之後,秦國逐漸衰弱下去了。到了戰國時期,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使得秦國逐漸恢復,強大起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到了嬴政時期,嬴政滅了六國,實現了大一統的願望。那麼到了秦朝後,為什麼又稱為暴秦呢?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

    1.嬴政時期

    嬴政滅六國,都是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因此,六國的舊貴族對秦朝是很不滿意的,所以這些貴族就說秦朝很暴力。而且秦朝建立後,秦始皇又搞了焚書坑儒,導致很多文化人士也認為秦始皇很暴政。

    2.秦二世時期

    秦二世我們都知道,他是趙高篡改秦始皇的遺旨,而登基的。因此秦二世把朝政大權都給趙高,然而趙高掌權後,開始亂政,導致民不聊生。而且此時的秦朝法律很嚴格,徭役也很繁重,所以導致了陳勝吳廣的起義。秦末農民為什麼會起義,就是因為秦朝對農民的壓迫,造成了尖銳的階級矛盾所致。

    所以我們看到,秦始皇是採用了武力統一中原,且為了維護他的統治,採取了一些殘暴的手段。而秦二世是個昏君,不理朝政,但掌管朝政的趙高卻是亂政,使得秦朝百姓生活困苦,無法生存,這樣一來,就給人們留下了秦朝殘暴的印象和感覺。

  • 11 # 青史老哥

    大秦帝國的強盛,自不用多說,然而秦朝二世而亡,卻給後代歷史留下了沉重的一頁。

    好一個秦始皇,始皇帝,本想著傳萬萬世,然而,屍骨未寒,大秦已亂。

    那麼,秦朝到底是為什麼滅亡,真的是由於暴秦的緣故滅亡的嗎?

    並非如此。秦朝滅亡的原因,說白了很簡單,因為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所以在政治制度設計,在帝王權力的鞏固與傳承方面,還是非常稚嫩的。

    政治稚嫩的代價,是巨大的,直接導致大秦滅亡。

    從劉邦的表現,可以很好的看出大秦的政治失誤何在:劉邦以漢代秦之後,並沒有完全複製秦制,而是做了很關鍵的一棋政治佈局——分封諸王,利用王室的力量拱衛老劉家的天下。

    其實,秦朝建立之後,力推的正是郡縣制,而不是分封制,制度的設計者李斯和嬴政當時都過於樂觀的估計了政治形勢,心中有著絕大的政治抱負,以郡縣制統治廣袤土地,免得眾子孫你爭我奪,走向分裂。應該說,李斯和秦始皇嬴政的考慮有其周全的一面,但它卻失去了藩王拱衛王室的好處。

    我們看看西漢和明朝就能更加明白,當初劉邦立國後,討伐異姓王,還殺白馬盟誓——“非劉氏者王,天下共擊之”,把天下變成了老劉家的天下。這在漢朝成立之初,極大的幫助劉邦鞏固了天下,尤其隨著韓信等異姓王被剿滅,天底下能夠反抗劉氏的勢力,幾乎沒有了。

    後來鬧出“七國之亂”,其實從更高層面去看,不管吳王劉濞有沒有造反成功,天下不還是姓劉的?鬧來鬧去,爭來爭去,反正都是劉邦的子孫,依然是劉家天下。

    可見,分封制穩賺不賠,頂多鬧點內亂,起個內訌罷了。

    後來的明朝,重現了這樣的政治安排,朱元璋廣封其子,給予地方實權,雖然朱棣成功翻盤,但天下不還是姓朱的?不是朱標的後人,換成朱棣後人罷了。

    而秦始皇嬴政和李斯就沒有想到這一層,他們過於大膽激烈的推行了郡縣制,導致秦朝的統治基礎遠遠沒有打牢。

    秦始皇死於巡遊路上,他或許已經意識到了統治基礎的薄弱,才有強撐病體巡視天下的舉措,然而,他卻到死也沒想到——如果他郡縣制和分封制並行的話,秦朝的統治基礎將大大鞏固。扶蘇作為長子,未來的繼承人,還被調離了咸陽,這是秦始皇的另一敗筆。

    太子監國,意義重大,皇帝和太子,兩人必有其一鎮守都城,守住政治中心,才能穩得住天下,哪有把接班人送去邊疆的,就算有蒙恬的三十萬大軍,可是敵不過人家李斯和趙高的一書偽造的聖旨,這就是扶蘇不在京城的後果啊。

    如果當時扶蘇留守咸陽,趙高和李斯敢從半路偽造聖旨賜死扶蘇嗎?不敢!秦朝那些高官,蒙驁等人都是何等的人精,怎麼可能體會不出其中有假,事實上,李斯和趙高也是趕回咸陽之後,才敢扶植秦胡亥繼位,然後從容賜死扶蘇的。

    所以,秦始皇嬴政沒安排好身後事,是秦朝迅速走向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看看嬴胡亥的謎之操作,把自己的親兄弟姐妹殺了一個遍,到最後趙高拿你的人頭,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後世中出現過多次這樣的謎之操作。曹植曾經對曹叡說過:我們曹姓宗室的力量實在太弱了,這樣是很危險的。可惜曹叡不聽,到最後司馬懿翻盤,曹操的後代子孫就沒幾個像樣的進行反抗。

    再看崇禎年間,人家唐王朱聿鍵自告奮勇北上秦王,結果崇禎帝不許,唐王朱聿鍵強行待了護軍千餘兵馬北上勤王,到了裕州,崇禎帝勒令返回,後來乾脆把唐王朱聿鍵囚禁在鳳陽,還廢黜了人家唐王的王號。

    要不怎麼說崇禎帝該亡,明朝該亡呢,要知道,國家危難之際,唯一能夠維護朝廷中央的,只可能是皇室子孫,因為他們在新的王朝裡不可能有任何位置,甚至連活命也不可能,他們當然會殊死一搏。

    如果秦胡亥不把自己的兄弟殺光,而是廣封,那麼,至少秦朝還會有忠心的保衛者,而不是像章邯那樣,說投降就投降了。當然,嬴政做這件事最好,就像朱元璋那樣,他有威望,能夠彈壓不服的王子,鎮得住場面,然後交給扶蘇,秦朝絕對不可能二世而亡。

    所以說,秦朝滅亡,與暴秦沒什麼關係,當然,秦朝是一架停不下來的戰爭機器,既向外擴張,也向內部內卷,秦朝末年農民起義很多,可朱元璋洪武年間的農民起義只會比秦末農民起義更多,都被彈壓了。真正能夠攪動天下的,還是“自己人”。

    大秦帝國這麼短時間就滅亡,如果找一個理由,最簡單又最無腦的理由,當然就是:暴秦施政太不講武德,所以被天下群雄推翻咯。

  • 12 # 我的團

    這個問題提得真好,看起來幼稚無比卻是刺中了“秦粉”和“秦黒”的要害。

    這就涉及一個客觀的看待歷史的問題。由於《大秦賦》引發的爭吵,雙方引經據典唾沫四濺,然而他們都犯了一個錯誤——這就是他們都是站在現代的角度拋去了歷史侷限性去看待秦朝。

    以個人的看法:

    “秦黒”直接用現代的道德觀去套秦朝,認為它是殘暴的,不管秦朝有再大的功績都是有錯的,必須批判的。這種觀點可稱之為“聖母婊看秦朝”,這個和西方的所謂“人權至上”有異曲同工之處。與之相近似的還有“田園女拳”和“愛狗人士”。都是表面上“大愛無疆”實際上卻是“老子說的,誰反對?!”

    “秦粉”看起來就客觀多了,畢竟秦朝的歷史貢獻還是非常大的,但是由此推斷出秦王“憂國憂民,爭取民族的自由和解放”是個什麼鬼?難不成秦王是哪位堅定的共產主義者穿越了?

    “秦黑”抹黑秦朝主要是依據了儒家思想對秦朝的批判。

    儒家為什麼要批判秦朝?因為儒家是透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獲得了後世王朝官學思想統治地位的。可是漢朝為何選中了儒家思想做為官學,甚至不惜“罷黜百家”呢?簡單的說儒家思想就是一本“臣子守則”,其它“百家”可是慫恿諸侯爭霸的“帝王守則”,做為統一的漢王朝選誰成為官學還用選嗎?

    秦朝可是漢朝的前朝,不說文字、度量衡這些,就是郡縣制都是承襲秦朝的。按照儒家原本“克己復禮”的正統思想,漢朝應該恢復周朝的禮制才對。很顯然這些都是漢朝做不到的,所以儒家黑秦朝主要是黑法家思想,透過所謂秦法的“暴政”激起官逼民反,以確定滅亡秦朝的政治正確。

    可是自春秋、戰國以來,儒學都是一個小眾的學術。因為它不符合那個時期的需要,所以孔子一直是窮困潦倒、四處碰壁的。這麼一個小學說突然一下蹦出來要成為官學,這個阻力不是一般的大。因為各級官員學的大多是其它的諸子百家,改弦易轍談何容易。

    那個時期不像現代,不學馬列主義咱換一本書學學好了。所學的知識都是用刀刻在竹簡上的,圖書都是幾代人甚至十幾代、幾十代人的積累下來的。能掌握知識並被官方承認,你才有做官的的資格。

    因此那時官員都是出自貴族和門閥世家,他們大多不是儒家子弟。當儒學成為官學,這些貴族世家的仕途必將受到阻礙,這是漢朝初年“八王之亂”打出“清君側”口號的根本原因。

    如果“八王之亂”不是劉氏子弟為首的爆亂,那麼漢朝同樣會短命。這是因為在朝廷誅殺晁錯之後,儒學的官學之位暫時被放棄。叛亂實際的中堅力量得到了想要的,於是他們的力量撤出了反叛的行列。最終八王之亂被評定,而由於叛亂的平定儒學最終被立為官學,至此中國無論從形式上還是思想上都完成了大一統。

    “焚書坑儒”無非是儒家往自己臉上貼金的把戲。說句實話,秦朝時期根本沒儒傢什麼事兒,甚至沒資格被坑一下的。

    秦朝真的暴政嗎?從當今的政治體系和社會道德觀點,它確實要殘暴得多。但是回顧過去,在當時的社會認知下,它是正常的。

    那麼秦朝早亡的原因是什麼?郡縣制。

    秦始皇用郡縣制替代了分封制,造成了原秦國貴族階層的抵制與反對。沒有了世襲罔替的封地,阻礙了這些貴族的發展、壯大。

    這個狀態與“獨尊儒術”異曲同工。正是他們的倒戈才是秦朝滅亡的真正原因。

  • 13 # 滾滾洪流874

    秦始皇能統一六國靠的是什麼,用最簡單三個方面來解釋,一、國力強盛,二、裝備技術先進,三、軍隊忠勇無畏。憑這三點六國為什麼做不到,反而說明秦始皇治國有方,獎懲分明紀律嚴正,百姓勤勞努力國力大增,創造改革統一標準化武器精良。如果秦始皇殘暴百姓,為何能如此順從而不反抗,也可越境做別國良民,那時人口是各國爭奪資源,秦國百姓還如此信任國家,民以食為天只有人民生活好安定,才會為國出生入死。不要拿野史傳說當正史,很多傳說都是當時六國,剝削階級腐儒貴族胡編亂造的野史,跟本不是真實的事實,當閒書笑話看看就行了。

  • 14 # 靜聽雨霖鈴

    早就有人提出要給秦始皇翻案了。

    毛澤東同志跟郭老就說: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

    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大秦帝國勵精圖治,秦始皇又是絕無僅有,而秦始皇卻被稱為暴君,大秦帝國更是被稱為暴秦,這本身就是必然的。

    秦始皇滅六國而一統天下,觸動了六國貴族的利益,貴族們掌握筆桿子,可以發洩不平,可以曲解歷史,流傳下來的,後世人難辨真偽,就認為肯定是真的,例如,秦始皇“焚書坑儒”,遭到六國貴族們,以及一些儒家學派一個大肆詬罵,在漢武大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就是鐵板上釘了釘子。

    焚書坑儒,又稱“焚詩書,坑術士(一說述士,即儒生)”,西漢之後稱“焚書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燬書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

    “焚書坑儒”一詞出處《史記·卷121·儒林列傳》的說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經常被“坑儒”觀點引做證據的是《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秦始皇長子扶蘇的話(“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西漢末孔安國(孔子10世孫)《〈尚書〉序》亦言:“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西漢劉向《〈戰國策〉序》:“任刑罰以為治,信小術以為道。遂燔燒詩書,坑殺儒士”。

    至於焚書,則先要從李斯說起,這個政策是李斯提出的,我們先看看,“焚書’而焚的,都是些個什麼書:主要是巫醫、占卜,還有偏頗之論和六國史書。前三者實在是害民之說,誰都要燒之而後快,至於六國史書,在統一思維的大前提下,更是該燒!何況本來六國史書之間,就有許多不同,甚至是矛盾之處,再則,當時寫史書的人,好像覺得,筆桿子在我手上,我愛怎麼寫就怎麼寫,我愛怎麼引導就怎麼引導,雖然不至於捏造事實,但是肯定有錯誤的傾向,和一些偏頗的評價,再不燒掉,留著過年麼?!

    歷史,發展到一千九百多年以後,大清帝國的幾代皇帝,在數十年間,不是也弄了好幾次文字獄麼?那一次的規模,好像比焚書坑儒不小啊!

    再說說為什麼要坑儒。始皇帝嬴政同志,當時面對的是一眾儒家的六國貴族,而儒家,不為時政所好,又因仁政之說與秦政相悖,再有就是,對於焚書和統一文字,度量衡等政策,在實施過程中的一些矛盾,心生怨恨。儒家不是人多嘛,他們掌握著天下喉舌,心裡有了怨恨,怎麼辦——口誅筆伐,煽動阻政!難道還不該殺?!

    萬幸的是,始皇帝嬴政同志,並非如常人所言的嗜殺成癮。僅僅在咸陽附近找了460多個術士而“坑之“。

    殺了460多個人,就換得了天下異心之人,從此雙唇緊閉。

    縱觀歷史而比較,始皇帝嬴政同志殺的人算是比較少了。何況他還並不僅僅是開國,更是開創,開創了一個嶄新的,前所未有的,天下一統的大秦帝國!至於為什麼後世對焚書坑儒如此唾罵,那都是後來“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文化的佔據了主導的緣故。

    我們反觀歷史上,哪朝開國不殺人呢,朱棣還遠談不上開國,不是也把方孝儒的九族都滅了麼?除了九族,哦,還有他的學生,那是鮮血淋漓的滅十族啊!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叫後世痛罵了幾千年,誰讓始皇帝嬴政同志,敢為天下先,而創造了很多個世界第一呢?他的任何第一,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後世,其積極意義,都遠遠大於消極的影響。

    中華民族的歷史,對始皇帝嬴政同志,有些不太公平!

    暴秦一說,更是有待商榷!

  • 15 # 莊兒墊臺

    沒有秦統一六國,怎麼成就後面兩千年領先世界的中國。

    沒有秦統一六國,怎麼會有整個中華民族的自尊和自信。

  • 16 # 一壺濁酒品歷史

    秦國地處西邊邊陲,相對於東邊的齊國、魏國等過,自然條件艱苦,自然資源匱乏。這些客觀條件造就了秦人要想存活於亂世,就必須奮發圖強,將秦國建設成一個強大的國家,才不至於被其他諸侯國吞併。

    經過從秦孝公到秦莊襄王一百多年的苦心經營,秦國在七國之中鶴立雞群,成為戰國七雄實力最強的國家,也是最有能力完成統一大業的國家。

    隨著秦國不斷東出拓展疆土,勢必會與其他國家發生矛盾和戰爭。其他幾國打不過秦國,自然就會忌憚秦國,害怕秦國吞併自己,將秦國稱為虎狼之秦。這個時候,秦國是強秦。

    秦國完成統一大業,結束亂世,建立大一統帝國。不僅是嬴姓家族及文武百官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還極大的消耗了秦國的經濟,致使統一後的秦國元氣大傷,民生凋敝。這個時候,應該順應民意,休養生息。

    然而迫於北方匈奴的壓力,不得不修建萬里長城抵禦匈奴。修長城本來就是勞民傷財的事,再加上修皇陵,修宮殿,這對於戰後亟需恢復的秦朝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大量的民夫被徵調,大片的土地荒蕪,再嚴刑酷法,動不動就可能遭至刑罰,民眾生活狀況連亂世都不如,這自然會激起民眾的不滿。加上別有用心的人的推波助瀾,暴秦之名被坐實。

  • 17 # 武舉後人的理想怡樂園

    那個時代就是個軍閥割據軍閥混戰的時代,弱肉強食你不打我我就打你。沒有統一的中國,老百姓是過不上穩定的生活的。所以戰爭就是統一的代價,長痛不如短痛而已。因此罵秦暴虐,其實是帶有個人立場的,是短視的,也是不公平的。

  • 18 # 潘龍江悔恨寫紅塵情歌

    只要打仗就會死人。只要不服管也會死人,比如美國警察槍殺黑人。所以秦始皇統一六國,但是六國的地主資本家和貴族不服要造反,所以他必須鎮壓呀。

  • 19 # 在追一個夢

    真的。勵精圖治的秦國,這是秦國統一前的前的秦華人的感覺。統一後秦華人就比較複雜了,有人想過和平日子,卻被天天徵掉。有人想建功立業,卻被弱化了耕戰的軍功制。老秦華人也就有意見,卻五味雜陳,反吧是本國,支援吧確實這樣子。

    暴秦,一直是山東六國的說法。統一前被暴秦天天砍人頭,自己就是個捱打的,打不過自然要罵他了。統一後就跟秦華人一樣的思想了,想和平不行,想建功不能,也就對秦國有意見,沒有什麼顧忌,敢想敢幹。

  • 20 # 回味無奈l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我只信他老人家的話!秦始皇排第一!

    順便說下別把趙高搞的暴政推到始皇帝頭上!暴政?秦滅六華人口3000萬,楚漢相爭過後,漢建國僅有2000萬人,這都是始皇帝死了幾十年後的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荷蘭常用支付方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