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五更草

    洛神賦圖,富春山居圖,清明上河圖,當然類似千里江山圖的名畫實在是太多了,因為我們的傳統國畫和水墨畫主要就是以山水為主,流傳的作品也是海量的

  • 2 # 樂秀建築師之旅

    1)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洛神賦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百駿圖》、《步輦圖》、《唐宮仕女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千里江山圖》。

    2)佳作中與《千里江山圖》意趣、題材頗為接近者有《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

    3)作品簡介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於公元1350年創作的紙本水墨畫。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幾經易手,並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

    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後半卷: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富春山居圖被譽為“畫中之蘭亭”, 屬國寶級文物。2011年6月,前後兩段在臺北故宮首度合璧展出。

    4)《富春山居圖》“劫難”、“流轉”的故事

    《富春山居圖》焚畫救畫的事件,發生在江蘇宜興的一所吳姓大宅裡,時間是1650年。

    《富春山居圖》在遭遇大難之前,就已很有來歷了。

    明代成化年間,畫家沈周曾經收藏,後遺失,流入市場,被一位樊姓收藏家購得。1570年到了無錫談恩重手裡,1596年被書畫家董其昌收藏。轉來轉去二三百年間,大體集中在江蘇南部地區,離這幅畫作者的出生地和創作地並不遠。但是,在被焚被救之後,流轉空間猛然擴大,兩半幅畫就開始繞大圈子了。兩半幅畫,一長一短,後長前短。長的後半段,在清代康熙年間曾被尚書王鴻緒收藏,到了乾隆年間一度曾落入北韓人安儀周之手,後來在乾隆11年,也就是1746年,被一位姓傅的先生送入清宮。但是在這之前,已經有一幅同名的畫作進宮了,乾隆皇帝還在上面題過詞,因此就認定後來的這幅是贗品。

    至於較短的那部分畫卷,命運也很悽楚。一度曾被埋沒在一堆老畫的冊頁中,後被慧眼識別,卻又被移藏得不見天日,有幸終於落到了畫家吳湖帆手中。浙江省博物館得以收藏,是時任館長的書法家沙孟海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誠意請吳湖帆轉讓的。

    有一日,吳湖帆正在上海南京路的理髮店理髮,有一位古董商人尋跡而來,神秘兮兮地向他展示一件東西。才展開幾寸,吳湖帆立即從理髮椅上跳起身來,拉著古董商趕往他在嵩山路的家去取錢。這位畫家並沒見過《富春山居圖》,但一眼掃及片斷筆墨,就知道這就是那另外一半。臨走時,頭髮也只理了一半。

    5)關於作者“黃公望”

    黃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號一峰,江浙行省常熟縣(今江蘇常熟市)人。元朝著名畫家,“元四家”之首。

    黃公望是一個“徹底個性化”的藝術家,因此他的生存特徵,就比任何一個宮廷畫家重要。他無幫無派,難於歸類,因此也比他身後的“吳門畫派”、“揚州八怪”們重要。

    說得難聽一點,他是一個籍貫不清、姓氏不明、職場平庸,又入獄多年的人。出獄之後,也沒有找到像樣的職業,賣卜為生,過著草野平民的日子。那時他的年紀已經很大,據說還沒有正式開始以畫家的身份畫畫。中國傳統文化界對於一個藝術家的習慣描述,例如“家學淵源”、“少年得志”、“風華驚世”、“仕途受嫉”、“時來運轉”之類,與他基本無關。因此,他讓大家深感陌生。

    然而,在這個“陌生人”身上,從小就開始積貯一種貌似“脫軌”的“另類”履歷。例如,他不是傳說中的富陽人或松江人,而是江蘇常熟人。也不姓黃,而姓陸。年幼失去父母,被族人過繼給浙江溫州一位黃姓老人做養子。老人自嘆一句“黃公望子久矣”,於是孩子也就有了“黃公望”之名,又有了“子久”之字。這麼一個錯亂而又隨意的開頭,似乎是在提醒人們,不能用尋常眼光來看待這個人。

    他什麼時候開始學畫的?一般的說法是“晚年學畫”,又把“晚年”定在五十歲左右。

    黃是八十五歲去世的,據記述,在去世前他看上去還很年輕。對於他的死,有一種很神奇的傳說。李日華《紫桃軒雜綴》有記:

    一日於武林虎跑,方同數客立石上,忽四山雲霧,擁溢鬱勃,片時竟不見子久,以為仙去。

    黃公望不必讓大家知道他是怎麼離世的,因為他已經把自己轉換成了一種強大的生命形式——《富春山居圖》。

    我們要感謝黃公望,以他奇特的生平和作品,為我們表述藝術和藝術史的一系列重大原理提供了最佳例證。

    6)關於《富春山居圖》的藝術魅力

    本畫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畫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佈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溼並用,極富於變化。富春山居圖內容約80%為桐廬境內富春江景色,20%為富陽景色。

    從畫卷中我們可以讀出作者的意境:“人間的一切都洗淨了,只剩下了自然山水。對於自然山水的險峻、奇峭、繁疊也都洗淨了,只剩下平順、尋常和簡潔。”

    但是,對於這麼幹淨的自然山水。作者也不尚寫實,而是開掘筆墨本身的獨立功能,也就是收納和消解了各種模擬物象的具體手法如皴、擦、點、染,然後讓筆墨自足自為、無所不能。

    因此筆者認為:藝術世界的至高部位總是充滿神秘。企圖顯釋者,必得曲解。只有放棄刻板的世俗思維和學術思維,才能真正踏進藝術之門。

    7)名家點評

    明代書畫家董其昌:吾師乎!吾師乎!一丘五嶽,都具是矣!…… 此卷一觀,如詣寶所,虛往實歸,自謂一日清福,心 脾俱暢……誠為藝林飛仙,迥出塵埃之外者也。

    (本文主要參考、摘抄自餘秋雨《中國文脈·斷裂》)

  • 3 # 森嶼嶼

    類似山水畫有:

    隋 展子虔的《遊春圖》

    隋代是青綠山水畫形成的初期階段,展子虔是這時期的代表人物。故宮博物院僅存有他的絹本設色《遊春圖》一卷,上面有宋徽宗書“展子虔遊春圖”。生動描繪了春光和煦、山野清新、水波漣漪的美景。在繪畫技巧上,創造性地運用了青綠勾填的方法。畫面造型用筆細勁爽利,勾線有輕重、頓挫的變化。近樹枝幹穿插有序,遠山上的樹叢則只以墨圈塗而成。山間踏春的遊人直接用粉點染,精細生動。

    唐代李思訓 的《江帆樓閣圖》

    唐代是青綠山水畫繁榮興盛的時期。李思訓、李昭道的山水畫則最具代表性。李思訓《江帆樓閣圖》畫面意境開闊,長松秀嶺,岸經曲折,碧殿朱廊,叢林掩映,人行其中,妙趣昂然。風帆點綴於浩浩江天之間,烘托出濃厚的詩意畫意。縱覽全圖,畫筆雖然工細,但氣勢雄壯,可謂唐代山水畫之傑作。畫中崇山峻嶺,雲霧遼繞,絡繹不絕的帝王一行人馬,情態迥然,散行於其間。畫中人物,遠近行止,變化統一,主次分明,動靜有致,精妙之極。難怪張彥遠說他“變父之勢,妙又過之”。“二李”把展子虔的青綠山水推向了一個高潮,形成了盛唐最具影響的山水畫派。

    唐 代李昭道 《明皇幸蜀圖》

    畫中崇山峻嶺,雲霧遼繞,絡繹不絕的帝王一行人馬,情態迥然,散行於其間。畫中人物,遠近行止,變化統一,主次分明,動靜有致,精妙之極。

    五代 荊浩 《雪景山水圖》

    五代時期,是水墨山水畫發展最重要的時期,產生了以荊浩、關仝、董源、巨然為代表的山水畫家。隱居太行山洪谷的荊浩也曾用白色以濃重設色之法作《雪景山水圖》(絹本),山形屈曲,氣勢磅礴,蒼古雄渾。從整體上看,雖然五代時期青綠山水畫的發展處於低谷,但水墨山水畫技法的不斷豐富,使宋時青綠山水畫的再次興盛成為可能。

    南宋 趙伯駒 《江山秋色圖》

    趙伯駒擅長畫樓臺仙閣,青綠間勾勒金色,富有裝飾性。《江山秋色圖》現藏故宮博物院,圖中寫秋日的山川景色,峰巒、河流、飛瀑、村落、長橋、棧道、松柏、修竹、車馬、舟船、行人、渡者,畫面極為豐富。從技法上看,用筆精細而不瑣碎,用色瑰麗而不火燥,畫中滲以水墨皴法,既有青綠山水的明麗,也有文人畫的“氣韻”。

    元代趙孟 《秋郊飲馬圖》

    元代是水墨山水畫發展的重要時期。元代初期,趙孟是最有影響力的畫家。他的畫有兩種風格,一是工整,二是粗放。其作品《謝幼輿丘壑圖》就是工整一類的,此圖佈局奇絕,山石、坡岸、松林繪法古拙,畫中人物獨坐水畔,靜觀流水,閒聽松濤,意態超然,格調脫俗,直取唐人遺意又頗見功力。趙孟《松蔭會琴圖》則是一幅將水墨與青綠畫法相融和的作品,代表了趙孟青綠山水畫的另一種風格。

    明代沈周的《桐蔭玩鶴圖》

    沈周的作品多平中見奇,文徵明則以清剛秀麗的風格為後世稱道。他們精細工整一類的作品往往以青綠畫法為之。

    明代文徴明的 《萬壑爭流圖》

    “明四家”畫面的整體效果上已不同於唐宋時期青綠山水畫的富麗堂皇或極具裝飾風格的效果,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受宋代以後文人畫士審美思潮的影響和文人畫風的制約。沈周與文徵明的青綠山水畫雖也用重色石青、石綠,但勾法簡潔、自然而輕鬆,青綠重彩中透著水墨的感覺,畫中常有墨色的點苔,筆法精湛,與生活更加貼近,其濃郁而又簡靜的風格成為青綠山水畫的一種新的典型特色。

    明代 仇英的 《桃源仙境圖》

    仇英雖是漆工出身,卻是多方面擅長的全能畫家。他的山水畫多為青綠重彩,精煉濃郁,與文徵明典雅的青綠畫風,形成鮮明的對比。圖中山川景色,恬靜優美,其中點綴的人物比唐宋時期細小如豆的人物點綴放大了許多倍,且又能與山水相融合,山石勾皴,用筆嚴謹不苟,青綠之色,細潤錦密,在濃重豔麗之中給人以嫻雅幽淡的境界,尤為可貴。

    清代 任渭長的 《十萬圖冊》

    清代以後,青綠山水畫又開始走向衰落。以水墨派為主的文人畫則盛極不衰,幾乎在畫壇上壓倒一切。任渭長則吸收了仇英嚴謹工整的畫法,以巧妙的構思創作出瞭如《十萬圖冊》。

    以上是中國山水畫比較有名氣的作品。

  • 4 # 東南飛語

    《千里江山圖》的作者是王希孟,王希孟創作該畫時由宋徽宗親授其法。《千里江山圖》構思周密,用筆精細,色彩濃豔,代表著北宋後期山水畫的傑出成就,反映了典型的宮廷審美情趣。與其類似的畫作有宋徽宗趙佶的《雪山歸棹圖》有及宋哲宗時期趙伯駒的《江山秋色圖》,都是北宋後期青綠山水畫的佳作,代表了宮廷山水畫的審美情趣。

  • 5 # 倚窗館主

    類似王希孟千里江山圖長卷山水畫的作品非常多,比如

    宋 董源 平林霽色圖卷

    宋 高克明 雪漁圖

    宋 王詵 漁村小雪圖卷

    宋 夏圭 溪山清遠圖

    宋 惠崇 溪山春曉圖

    宋 趙芾 江山萬里圖卷

    元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長卷

    元 趙孟頫 煙江疊嶂圖卷

    明 沈周 文徵明 補圖孟頫煙江疊嶂圖卷

    清 石濤 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卷

    現代 張大千 廬山圖卷

    現代 張大千 長江萬里圖

    ..............等等

    長卷山水畫明清時期比較多,明代的仇英很擅長長卷山水,尤其是青綠山水畫,清朝的四王也流傳不少山水長卷,尤其是王翬,擅長水墨山水和淺洚山水長卷,可以到網上找一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把自己化妝成男人,還有怎麼提高化妝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