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是說要想窮種大棚嗎?為何還那麼多大棚一窩蜂的要上呢?是不是該改行去建大棚了?
11
回覆列表
  • 1 # 鄉里鄉韻

    要說種植大棚能不能掙錢的問題,我說掙錢是一定的,但是要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必須是群眾自願種植建的大棚,不參與任何的政府幹預因素,為什麼要這樣說,我有以下的看法。

    首先,種植大棚已經不是什麼新技術,早走在80年代,山東壽光人就開始依靠大棚種植掙到了第一桶金,並且形成了規模,直到目前,壽光仍然是全國的重要蔬菜基地,它的崛起源於大棚的發展,菜農每座大棚掙萬元、一二十萬元並不稀奇。於是壽光模式95年開始便在全國興起,紛紛效仿,大棚專業村不斷興起,但是效果並不佳,很多的村莊因此負載累累,一些家庭也是不堪重負,究其原因,就是政府的干預,鼓勵群眾種植大棚,但是溫室大棚畢竟是需要技術的,沒有技術顯然是不可能的,於是就從山東請來技術人員,但是面對一個專業村,那是杯水車薪,培訓不是菜農的地方群眾根部本不願意種植,效果可想而知。

    但並不是種植大棚就掙不到錢,要在菜農自願的情況下自己建大棚,這樣的群眾有技術,有想法,有敢幹,種植大棚是一定能夠掙到錢,無論是種植蔬菜還是時興的瓜果,因為這是他掙得血汗錢建成的大棚,它的目的就是要有更好的發展。而目前很多的地方種植大棚卻是政府扶持的幫扶專案,很多都是政府投資,主要是用來扶貧的專案,政府投入以後交給一些農戶種植,收入要給貧困戶一些分紅,而有的大棚是建好以後目的就是來套取國家的專案資金,並不是為了自己創業,這種情況下種植大棚是永遠掙不到錢的。

  • 2 # 靈子

    建大棚也不是所有人都賺錢,大棚建起來以後,不管是蔬菜還是水果,都需要特別吃苦耐勞,而且還要不分白天晚上的幹活。不過蒙大棚確實賺錢。前些年的時候,我們家種過蘑菇,蘑菇當然也需要建大棚,而且蘑菇晚上需要提高溫度,要在蘑菇棚裡面生爐子,人就要一直守在蘑菇棚裡面,否則人一走,一會兒煤爐子就滅了。越是到了深冬,生爐子的時間雪要長。

    第二天早晨天不亮,就要頂著冬天的冷風到蘑菇棚裡面摘蘑菇。一個早晨要把白天一天所賣的蘑菇全部摘下來,然後把根削掉。在整齊的碼放在筐子裡面,準備著或者批發或者自己零賣。等到天剛亮別人剛起床的時候,幾百斤的蘑菇就已經收拾停當。雖然辛苦一些,但是農民乾的特別有勁頭,因為大棚養殖蘑菇收入還是可以的。如果能夠科學管理養殖的話,把蘑菇生長茂盛的週期留到春節前後,也就是蘑菇價格最高的時候,那個時候如果能長出一大批的蘑菇,也不愁銷路,那樣就賺了。

    可很多的農民恰恰不懂得管理,越是到了緊要關頭,蘑菇越長不出來,這樣收入就會大打折扣。所以說搞大棚種植,不僅要踏實肯幹,而且還要學會科學技術管理。除了要掌握一些科學種養殖技術以外,還要隨時關注市場行情,切記跟風,看見別人種什麼你也種什麼,那樣種植的人多了,供大於求可能就不賺錢了。說實話,大棚種植的確是賺錢,但是農民賺的都是起早貪黑的辛苦錢,而且大棚種植如果搞不好的話,不僅不賺錢,還會賠錢,所以農民們有時候特別上火。

    就拿今年春節前後的草莓來說吧,本來春節期間草莓價格最高,可今年因為疫情,沒人出門去買草莓,種植草莓的農民們可就心急火燎了。眼看著一茬茬的草莓長出來了卻賣不了。超市不能賣,也沒人去棚裡買,自己更不能出去賣,怎麼辦?今年春節期間的草莓有史以來最便宜的一年,原本春節前後的草莓要幾十塊錢一斤,可是今年春節期間的草莓15塊錢兩斤。賣15塊錢兩斤已經算不錯了,有很多農民大棚裡的草莓摘了給羊吃,看著真的是欲哭無淚。

    所以說,建大棚搞種養殖是賺錢,但科學技術管理和是市場行情也一定要把握好,不要盲目的人云亦云,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能力建大棚。

  • 3 # 三農業態

    說到溫室大棚,它是起始於七十年代初,在進入八十年代後,隨著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後,溫室大棚逐漸的被推廣開來,大棚的興起受到了許多農民的重視,農閒農忙,讓農村無就業的閒散勞動力找到了“消化”的出路,尤其是北方農村歷來有“貓冬”的習慣,搞起了塑膠大棚,大人小孩都有活幹,而且投入的勞動力越多,經濟效益就越好。

    發展溫室的主要是依靠太陽輻射作為熱能量,因此發展溫室條件基本上每個人都可以來搞,也不需要多大的基本條件,對於初搞溫室的人來說,往往婦女比男人要管理的好,年輕人比上歲數的人學習的快,也更容易成功。

    種植大棚雖然看起來就是種菜,但必須要具備以下幾點,才能做到成功!

    一,愛動腦筋

    蔬菜生產,在技術上要比種植糧食複雜的多,而種植大棚的技術難度和集約化程度又要高上一層。但大多數農民都是根據以往種植糧食的經驗來管理蔬菜,或者是模仿別人的樣子逐漸熟練的掌握這門技術。

    而在現實的生活中,農民朋友最好選準一個或者幾個值得信賴的技術帶頭人,對於種植大棚的農戶來說這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學習?

    二,講科學

    在不熟悉溫室效能和基本栽培管理技術之前,要先按照原有的老路子,在實踐中摸索出一條道路,然後根據現今的科學管理技術,兩者相輔相成,再去闖新路不至於摔跟斗。

    種植蔬菜切記不能耍小聰明。

    三,肯吃苦

    溫室的溫度在冬季太陽好時,裡面的溫度能達到40度左右,而且常年在這樣高溫高溼的環境裡,難免有些不適應。

    不要只相中溫室的錢,相不中溫室的活,吃不了這種苦,受不了這種罪趁早放棄,不然最後身體健康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甚至還會賠本。

    如果這些基本條件具備的話,一般從建造溫室開始。2到3個月左右就可拿回全部的投資,10個月左右收入可達3萬到4萬元。

    在老農多年種植大棚的實踐經驗中來看的話,按一個五口之家來算的話,建造3個大棚,一個大棚500平方米的話,第一年就可獲利3萬元左右,第二年的投資相對就少了許多,只需要投資些種子,肥料,和人工就行,這一年的收入也會達到純收入10萬元左右,15萬元的收入還需看蔬菜的行情。

    總的來說,對於在家找不到適合自己工作的農戶來說,種植大棚就相當於開了一個“小銀行”,確實是一條有利於農民快速致富的門路。而且家家都可以。

  • 4 # 糧享公社

    話說種大棚主要作用還是保溫效應和反季蔬菜帶來的經濟效應。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大冬天零下十幾度的低溫給大棚蓋被保暖,還要定時通風換氣。夏天頂著幾十度的高溫進入勞作,但是不種大棚每畝千把塊的收入怎麼活,農民有那麼一丁點辦法誰願意去種(畢竟單靠賣農產品實在活不下去了,外國規模化、機械化經驗技術積累幾十年,我們現在搞基本死路一條)。

    現在國家提倡的觀光農業、體驗式農業、訂單式農業、共享農業和網際網路農業等,實際上都是想在農業上探索新的出路,但是國家政策跟不上,所有的投入得不到法律保護(受大棚房拆違拆建影響基本被拆個七七八八了),這方面政府可真算得上,寧可錯殺一百,絕不放過一個!

    農業需要發展,政策一定要跟的上,現在正是大破大立的好形式,能儘快出臺新的政策,即穩的了民心,又跟得上新農業的發展需要。

  • 5 # 江西語苗

    到處都在建大棚,大棚真的這麼賺錢嗎?

    大傢伙想一下最簡易的大棚一畝地,都要過萬,沒有國家的補貼,政府的扶持,夠硬的人脈,互相的利益,那來現在到處的大棚,那個會一畝地花過萬的錢,去賭那沒譜的利潤。賺錢嗎?國家政府扶持啊。

  • 6 # 風輕雲淡75281

    搞大棚蔬菜確實比較賺錢 。

    2000以後,我們當地政府就發展農民搞大棚,那時候他們提出的口號是“官逼民富”,強制農民搞大棚。不但如此,還實行了優惠政策:搞一個大棚另外給二畝地種。但即使這樣,由於農民沒有嚐到搞大棚的甜頭,搞大棚蔬菜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很多農民種菜只是應付,再加上那幾年的大棚都是低溫棚,種菜的效益不是很好,到後來,老百姓沒賺到錢,把大棚都扒了。

    後來,有些農民看到有的村搞起了高溫大棚,種植黃瓜(嫁接的)發了大財(一個百米大棚一年能賺七八萬),他們才自發的又搞起了高溫大棚。隨著大棚數量的增加,外來拉菜的客戶也多了起來,有的村裡領導順勢建了蔬菜批發市場,這樣,外來拉菜的客戶更多了,蔬菜價格也上去了。

    如今,有的村莊搞起了育苗基地,菜農再也不為育苗發愁了。現在新建的大棚都安上了捲簾機,再也不用人工拉草簾子放草簾子了。有的農戶一家建幾個大棚,僱人管理,獲利更多了。

    如果搞好大棚蔬菜,就不用東跑西顛地去打工了,在家賺錢多好。

  • 7 # 三農新觀點

    到處都在建大棚,大棚真的這麼掙錢嗎?

    蔬菜大棚到底掙不掙錢,不在大棚本身,而是要看這個蔬菜大棚建在什麼地方,大棚的產品和和大棚產品的銷路。不考慮市場,盲目把眼睛盯在大棚建設上,同樣的蔬菜大棚,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這裡地處近郊區,又是高寒的半山區,每年市場銷售的蔬菜,絕大部分都是從南方進貨。當地農民就抓住這個機遇,在當地建起了保溫式日光溫室大棚,四季生產,冬天大棚上面覆蓋兩層棉被,每年至少岀產四茬蔬菜,有機井,有卷蓮機,旱澇保收。平均每半畝地建一個蔬菜大棚,一個大棚純收入接近兩萬元。如果種植特殊品種,收入還會更高。

    農業專案,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各方面條件都要考慮,農業來不得半點虛偽,不能不考慮當地環境,盲目胡亂跟風。同是一個地區,在距離市場較遠的農村,那裡的大棚純收入,就遠比不上近郊農民的大棚。因為在種植上要考慮很多因素,近郊區離市場較近,冬季往市場送菜凍不了,遠地的農民冬季就不便生產。有些品種不耐儲運,近郊區就可以種植,而遠地就有困難。距離遠本身就費時費力。所以農民在建設蔬菜大棚時一定要考慮周全。

    蔬菜大棚是保護地性質,對於抗禦自然災害有不可代替的功能。有條件建設蔬菜大棚的農民,搞蔬菜種植還是比種糧食划算的多,如果管理的好,實行立體種植,四季生產,幾乎天天進錢,郊區的農民為什麼沒有外出打工的,而且生活都非常富裕,靠的就是蔬菜大棚。

  • 8 # 蒼穹展翅

    建大棚好處有三,一是大棚溫度高易保溼,利於蔬菜、花卉、瓜果的生長。二是減少病蟲害,對雨水多的地區或雨水少的地方也是一種保護,收放自如。三是生長期快,產量高能提前上市多創收益。

  • 9 # 秦嶺菜園

    大棚種植可以賺錢,但也很難。

    首先是種什麼?現在幾乎所有農產品都過剩,大棚主要是種蔬菜,西甜瓜,草莓,花卉,少量果樹,食用菌等,這些產品南北方都可以種,市場有需求,但有季節性,地域性供過於求情況。

    這樣作物的種植中,品種差異大,好壞難以判斷,有的產量高,但品質一般,尤其是不抗病的話,難以長好。種植過程中的問題不少,病蟲害是個重要一環。

    種出來難賣這是個大問題,老問題。許多產品都遇到過,經常聽到農產品滯銷而被毀在地裡。

    大棚投入高,農資材料價格貴,勞動力成本高,產不付出很常見。

    有困難,為什麼還要發展大棚?因為相對來說,大棚比種糧收益更高,有賺錢的機會。

    大棚可以部分控制棚內小氣候,種植比露地更有把握,只要掌握技術,積累了經驗,就可以產出。大棚產品品相好,質量容易提升。

    種大棚是個營生,蔬菜瓜果是生活及市場所需,大棚種植可以選擇。

    現在新型大棚不斷湧現,技術逐步提升,生產環境有所改善,在沒有更多選擇的情況下,大棚種植仍不失為一種較好的產業,值得發展。

  • 10 # 一個不愛講理的臭老頭

    種大棚也很辛苦的,首先要擺正位置,純粹為掙錢而種植忙的連飯也顧不上吃的,而我是六三年的我的目的是不向孩子伸手要錢純粹是為了養老,夫妻二人打理六畝地,一年累計有半年的休息時間掙個十來萬就知足、況且也自由。如果種多了也忙不過來還把人累得一身病得不償失,反正知足就好,錢財乃身外之物,健康是重中之重,人沒了錢財有鳥用。

  • 11 # 農村嘯風的種棚生活

    說種大棚賺錢的有兩部分人,一部分是賣種苗的,化肥農藥的,這部分人為了推銷自己的種苗,可以誇大宣傳種大棚是多麼的賺錢,可是當你買了他的種苗,花巨資建起來了大棚,卻不是想象中那麼好,菜價不高,甚至是賠本賺吆喝,而真正賺錢的是那些種苗廠,化肥農藥廠,等於你白給他們打了工,到最後還血本無歸

    第二種是賺補貼的,大量建好棚賺取補貼後大棚就荒廢了,既浪費資源又浪費土地

    現在種大棚已經飽和了,全國各地一窩蜂種大棚,種出來的菜都不如陸地菜貴,而且投入巨大,生產成本也高,我種大棚近三十年了,以前開始種的時候還可以,後來隨著全國各地瘋狂種植大棚,近幾年已經越來越賠本了,但是年齡大了,幹別的又不行。只好繼續種了,有時賺有時賠,就只能勉強度日了,我說的都是真話,如果你不信種種你就知道了

  • 12 # 永寧大海

    我們這裡的農民出去都是種植大棚西瓜的,儘量做到提前上市,比如在廣州和廣西種植西瓜的,春節西瓜上市,都有一個不錯的效益,一畝能賺一萬的樣子,而且大棚能避雨,減少了西瓜的病菌感染,減少了農藥使用量,西瓜長勢也更好。

    就算不提前上市的,大棚下的西瓜口感就是要比露天的西瓜好,比如在甘肅上市的西瓜,7月份上市,很多地方的露天西瓜也上市了,但是大棚西瓜的批發價格就是露天西瓜的零售價格,口感完全不同。大棚的汁甜爽口,露天的要麼甜度不夠,要麼就有些生硬。

    以前我種冬瓜的時候,因為用大棚,做到冬瓜清明後上市,基本那個時候冬瓜的批發價格在3元左右,效益非常的好,基本一畝地也有一萬多的利潤,鄰居種植露天冬瓜的,就算行情很好的時候,也是8毛一斤,很多年份就是3毛一斤的,基本就是辛苦錢。

    做農業價Grand SantaFe貴越好銷售,真地攤價,基本靠人情賣產品,也不好賣的動。

    這樣一對比,是不是覺得大棚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處女王逃跑有哪些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