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跨界探索者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陳勝失敗了,因為他就是一隻燕雀。秦二世二年二月,楚國貴族項梁召集楚地各路義軍首領議事,劉邦亦率部歸附。當時,戰國各國已紛紛獨立,項梁於是採納范增建議,擁立前楚懷王之孫為新“楚懷王”。八月,秦軍上將軍章邯在攻殺反秦的魏王咎和齊王田儋後,與項梁展開決戰,項梁因輕敵而死,章邯於是認為楚地已不足憂,遂領兵北上鉅鹿攻打趙國,趙王遂求救於諸侯。楚懷王定下了攻秦救趙的策略,讓劉邦奪關中,派項羽去救趙。

    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為懷王一直恐懼力拔山兮的項羽,手下謀士範曾老辣奸猾,猛將龍且、英布、季布、鍾離昧等人均勇冠三軍,又繼承了項梁衣缽,實力強悍,懷王之位本是項梁和範曾扶立的,對驕橫的項羽心生疑懼,所以將派其救趙,直接面對秦軍主力章邯,章邯當時兵勢正勁,所以懷王有心讓項羽和章邯對抗兩敗俱傷;而沛公劉邦其人表面寬厚隨意,出身亭長的他手下只有蕭何、曹參、周勃、樊噲、盧綰、灌嬰、夏侯嬰等幾個從沛縣一同跟隨過來的名不見經傳之人,雖然曾經擊殺秦三川郡守李由,大破秦上將軍王離,但畢竟實力弱人馬少,一句話容易控制。所以派劉邦取關中也沒有想到能拿下咸陽,幹掉強秦的中央政權,只不過作為一隻偏軍,起到襲擾牽制作用而已,最終兩軍敗回,自己仍能駕馭得住。

    項羽萬人敵,但為人暴虐,屢次屠城,後來還坑殺降軍二十萬,如進取咸陽恐不易,關中百姓必群起反抗。而劉邦兵弱,估計與章邯剛一交手就會全軍覆沒,非但無法救趙,秦軍就會挾勝而截殺攻函谷關的項羽軍,反秦聯盟也會土崩瓦解。這也是一般不敢採取的策略。

    不過,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我們分析一下。從劉邦西進過程來看,也是打出來的。彭城距咸陽千里,欲入關中,需橫穿整個河南,中間有開封、滎陽、洛陽、函谷關等重鎮和險關,均有重兵防守。而劉邦採用張良的邊進軍、邊擴兵的戰略。一路上相繼收編了各路人馬,並得名士酈食其相助,佔領了糧食很多的陳留。而後雖然在野戰中擊敗秦將趙賁野、楊熊等人,但因實力不濟繞道開封、滎陽、洛陽等堅城不攻,轉道南下,沒有直接進攻武關,而是花了兩個月的時間佔領整個南陽郡,自此有了堅固的根據地;又用了張良計,派酈食其、陸賈遊說武關秦將投降,然後突襲奪取武關。之後,劉邦一面率軍西進,攻取漢中、巴、蜀等地,從戰略上完成了對關中地區的包圍。劉邦北上藍田嶢關,故技重施,派酈食其帶著大量黃金寶物與秦將談判議和,收買他們;另一方面,按張良的計策,在嶢山遍插旗幟,佈下疑兵,以動搖秦軍軍心,最後“繞嶢關,逾蕢山,擊秦軍,大破之藍田南”。秦王朝被迫投降,劉邦入咸陽,秦亡。

    從劉邦獲勝來看,用的都是巧勁兒,當劉邦出兵時只有區區萬人,如果換成了項羽,估計只有硬攻,結果猶未可知。劉邦當年近五十,項羽才二十多歲,一個老謀深算,一個血氣方剛,後者怎麼能是前者的對手呢?如果派劉邦北上救趙,可能會很艱難,但結果卻也未定。時勢造英雄,是英雄就會非凡之舉,劉邦能約法三章,不動秦朝宮室,就說明胸懷大志,志在天下,張良、蕭何、樊噲等人亦常人。所以說,即使懷王遣劉邦北上,項羽西進,也許最終得天下者非沛公不可也!

  • 2 # 思遠讀歷史

    首先我的答案是不會改寫。最終仍會是劉邦稱王,項羽敗寇。

    當時的大概歷程如下:

    劉邦起兵後必須歸附到名正言順的楚王手下,恰巧碰到了志同道合的張良。張良出身貴族,父輩幾代都是南韓國相,秦國滅掉南韓後,張良變賣家產去刺殺秦王,失敗後開始逃跑生涯,東躲西藏的時候碰到一個老人送給他一本兵法,他日夜苦讀,深諳其道,他與劉邦共同投奔楚王,慢慢感覺劉邦有本事,就留下追隨劉邦。

    劉邦

    張良亦聚少年百餘人慾往從景駒,道遇沛公,遂屬焉。沛公拜良為廄將。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留不去。——摘自《史記》

    與此同時,項羽的父親去世,叔叔項梁就帶著項羽一眾人流落到吳縣,他們也響應了陳勝吳廣的起義,殺死了會稽郡的郡守,在項羽二十四歲的時候自立。項羽雖然沒落了,但他畢竟是一個官二代(他爺爺是楚國大獎項燕),“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很多人因為項羽家裡的身世追隨他。最終聚集了八千餘人,雖然項羽武藝高強,身高體壯,但他沒有韌性,為人兇猛,埋下了悲劇的種子。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摘自《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

    一個叫范增的謀士向項梁提議說:“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起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於是項梁就立當時正在放羊的楚懷王之嫡孫熊心為楚王。

    秦國派出大將章邯統帥大軍來鎮壓各路起義,陳勝吳廣均死,項梁輕敵也被殺於戰場之上。然後章邯北上鉅鹿圍困趙王。楚王就派宋義、項羽北上救趙,讓劉邦西向攻打咸陽,因為宋義保守半路滯留時間過久,項羽報仇心切殺死了宋義,自己帶兵破釜沉舟在鉅鹿之戰中大敗秦軍,章邯投降,王離被活捉。這一戰讓項羽在諸侯間聲名鵲起,確立了他的西楚霸王身份。

    公元前208年,劉邦出兵入關中,楚王之前承諾先入關中者封為關中王,公元前207年,劉邦採納儒生酈食其獻出的策略,先拿下陳留,再勸說他的人投降,繼續向西推進,一路不戰而降,劉邦規定不得擄掠,人民都皆大歡喜。劉邦隨著自己勢力的壯大聲望也越來越高。此時秦國內趙高已經殺死了李斯成為實際掌權人,章邯投降後趙高把秦二世給殺了,立秦二世的侄子子嬰為秦王,卻被子嬰設計殺死滅了三族。這時的劉邦擁兵十萬來到咸陽附近,但張良獻計說“秦兵尚強,未可輕”,先在山上插滿旗幟迷惑對方,同時派出酈食其和陸賈用賄賂去遊說秦軍將士,秦將紛紛提出講和,張良又提議劉邦在他們鬆懈的時候發動進攻,一舉攻到藍田,秦軍大敗。

    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嬰自縛帶著象徵皇權的玉璽向沛公劉邦投降。劉邦不殺子,反而把子嬰看管起來,處處在用仁義的辦法籠絡人心。入主咸陽後,所有人都去搶奪金銀財寶,只有蕭何去到相府收集圖籍,沛公就對天下形勢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事後沛公劉邦想要住在咸陽,但是樊噲問劉邦想要天下還是財寶,建議回軍霸上,但劉邦未聽,後張良也進言勸劉邦聽從樊噲的建議,最終劉邦回到霸上。

    沛公劉邦召集人宣佈了法律,使關中地區和平解放,派人到各處告示,讓人民安心,還如原來一樣生產生活,廣佈恩德。秦民大喜,都只認沛公劉邦為關中王。

    項羽知道後大怒,在揮師西向的時候把秦軍的二十萬士兵都活埋了,一路遭到拼死抵抗,劉邦及時派人把函谷關要害之地據守,閉關不開。自此形成了劉邦與項羽的爭霸。

    理由分析

    兩人性格截然不同,項羽居功自傲,只信自己的親信和親戚,對人霸道,即使讓他去西征咸陽,從後來他火燒咸陽看他也會回到故鄉去炫耀,而沒有心懷天下的韜略胸懷。項羽這個人格局很低,放棄了咸陽這樣一個險要之地做都城,而是想要回到家鄉去顯示自己的成功。後來他還殺掉天下共主楚王,這不是找死嗎,天下諸侯一定會群起而攻之。

    韓信

    項羽只貪圖一時功名,劉邦則不同,心懷天下,知人善用,知錯就改,不殘暴,知道籠絡人心,在他每一步的戰略中都得到大量秦民的擁戴,啟用了韓信、蕭何、張良、陳平等有明顯缺點但是恰用其好的人。在每一次失敗後都能及時總結反省,自省的人最可怕。

    項羽和劉邦的結局本就是命中註定一般,最終劉邦成王,項羽敗寇已成自然。

  • 3 # 漢關駝鈴

    假如當年楚懷王讓劉邦北上,項羽西征,歷史一定會改寫。

    我們先來看劉邦北上:

    首先劉邦搞不定宋義拿不到軍權。楚軍主要是由項家軍組成的,項梁死後項羽就是項家軍的主心骨,項羽西征必然帶走項家軍。劉邦雖然也有自己的軍隊,但其時兵力不足一萬,構不成主力,楚懷王讓劉邦西征其實沒抱多大希望,只有擺脫項家軍的意思,包括封宋義為上將軍,作楚軍主帥都是這個意思。只是劉邦運氣好,收了酈食其借了張良,聽從建議繞道南陽,最後先進關中。劉邦這時候在楚軍中威望還小,影響力還不夠,根本拿不下宋義,得不到上將軍之位,即使劉邦使用流氓手段拿下宋義,也取不得楚軍領導權。

    其次劉邦打不過章邯,打不贏鉅鹿之戰。章邯率秦軍主力消滅了陳勝的張楚政權後威名正盛,秦軍士氣很高。自秦國統一六國後還沒有誰戰勝過秦軍,在鉅鹿其他幾個國家部隊都十分懼怕秦軍觀望不前,再加上章邯會合了王離長城兵團20萬的兵力,秦軍總兵力達40萬之眾,這時就需要象項羽那樣異常勇猛的戰將去衝擊秦軍,奪得對秦軍的首戰勝利,才能樹立各國計程車氣,以劉邦的性格他作不到破釜沉舟的氣概,取不得對秦軍的首戰勝利。

    劉邦領兵打仗基本上是輸的多贏的少,他主要是靠有一顆恆心,靠屢敗屢戰不服輸的精神去支撐。劉邦打仗從來不靠勇氣,他是靠謀略、靠用人,這個時候他還沒收留到張良、韓信、陳平等一幫人,單憑他和蕭何、曹參那幫人根本不行,別說消滅章邯的秦軍主力取得鉅鹿之戰的勝利,反而會被章邯一舉消滅。

    我們再來看項羽西征:

    項羽西征定走函谷關直撲秦國。以項羽的性格和項家軍的實力項羽西征定不會繞道走南陽,一定會直撲函谷關,這時秦軍主力在河北,秦軍函谷關守兵空虛,項羽絕對可以一鼓拿下挺進關中,滅了秦國。

    如果在項羽進攻函谷關時章邯率秦軍主力救援,那函谷關將是一場惡戰,秦軍憑藉關險項羽想要突破恐怕會很難。但這倒可以解了鉅鹿之圍,劉邦等六國部隊將會合在函谷關,最後即使破關進入關中滅了秦國,劉邦也得不到首功,甚至封不了王。

    假設項羽不走函谷關繞道走南陽,也將會很順利的到秦國,但這時章邯肯定早已拿下趙國,消滅劉邦等六國部隊到秦國南邊峙關或武關等著,項羽還會章邯的主力進行決戰。

    至於項羽滅秦封王后會是一種什麼情況這很難說,沒有劉邦的攪局也許項羽建立的西楚會成為一個朝代,但分封制註定諸侯們不會平靜多久,就又還會亂起來,到那時誰家能勝出就不知道了。

    總之,如果楚懷王讓劉邦北上,項羽西征,歷史一定會改寫。

  • 4 # 吉霏兒

    如果可以倒退,歷史必將改寫。

    簡單來說,人物加事件就是歷史,時間一去不返,造就了特定的歷史結果,假如重新來一次,結局肯定不同。

    首先,劉邦北上解除趙國之困,難以成功,原因有三。

    第一,劉邦沒有項羽的軍事才華,識人用人還可以,真打硬仗恐怕不是章邯的對手。

    第二,彼時的劉邦手下無良將,韓信未歸隊,樊噲、夏侯嬰之流與不敗將軍章邯相比,處於劣勢。

    第三,本來軍隊人數比不過秦軍,刀甲兵器也不及,劉邦不可能有破釜沉舟的勇氣。最後只能打打外圍,拖延時間,而不能摧毀秦國最後的長城。

    其次,項羽西征的話,以項羽殘暴性格,難易安撫三秦之地百姓,必然造成頑強的抵抗,怕是拿下函谷關也非易事。

    一者函谷關易守難攻,秦民奮力抵抗,可以堅守。

    二者劉邦拿不下章邯,秦軍主力可以回援。

    三者章邯還可以選擇南下攻打空虛得楚國,迫使項羽回救老巢。

    這樣一來,戰爭的時間就會拉長,時間改變必然引結局的不同。

    假如如此,劉邦項羽二人陷入苦戰泥潭,而楚懷王反而能安心做幾年的楚國義軍首領,萬一老頭子劉邦有點閃失,就只剩下沒多少政治遠見的項羽,說不定能收為己用,成就楚國統一大業。

    以上就是個人拙見,僅供參考。

  • 5 # 國史春秋

    北上救趙與西入關中是楚懷王的一步棋,目的是讓自己這個懷王從“有名無實”變成“貨真價實”。因此,楚懷王才會給了劉邦與項羽不同的安排。相比較去端秦國的老巢同秦軍主力對抗而言,顯然是劉邦撿了大便宜,所以不難看出楚懷王的偏心。

    (楚懷王熊心劇照)

    楚懷王是項梁聽從范增建議而立的一塊招牌,因為有了陳勝、吳廣自立為王而慘遭秦軍圍剿的前車之鑑,所以項梁需要用正宗的楚王室後裔來招攬人心。於是,項梁尋遍民間,才將楚懷的孫子熊心找到,然後尊為“懷王”。

    從熊心被立為懷王起,他就被項梁“供”在了盱眙。表面看懷王威風八面、坐鎮後方,指揮千軍萬馬,而實際上只是一個華而不實的擺設。懷王當然也明白自己的尷尬處境,因此也一直琢磨著如何得到實權。不久,項梁戰死,機會到來。

    聽到項梁戰死的訊息,懷王熊心馬上從盱眙趕往彭城,掌控群龍無首的大局。這時,劉邦、呂臣、項羽率領自己的隊伍分別駐紮於彭城附近,“聽侯”懷王的調遣。隨後,懷王將呂臣與項羽的軍隊合併,自己親自統領。就在此時,章邯率秦軍已經兵臨鉅鹿城下,趙王歇火急火燎派人求救。

    懷王仔細分析當前形勢,由於當時秦軍主力都被王離與章邯聚集於趙地,關中處於空虛狀態,所以懷王提出了兩條作戰路線:一、北上求趙,同秦軍主力交戰;二、西入秦關,佔領秦國老家。如果成功,秦國將一舉被攻滅。

    從表面上看,懷王的決策非常英明,因為最終雙線作戰成功實施,秦國土崩瓦解。但實際上,在分配任務的時候,卻暗藏了他的私心。因為懷王首先封劉邦為武安侯,然後命其統領碭郡的軍隊西取關中。而後,懷王並沒有任命能征善戰的項羽為主將,而是拜自命不凡、眼高手低的宋義為主將,范增為末將,項羽屈尊次將,聽從宋義指令,一起北上救趙。最後,懷王還立下一個看似公平的約定:即先入關中者為王。

    (劉邦劇照)

    楚王此舉明顯是拉攏劉邦,打壓項羽,從而彰顯自己的權威。雖然對於懷王有意刷存在感的行為無可厚非,但是他用錯了宋義。因為宋義本是鑽營取巧之流,根本不堪大任。當隊伍到達安陽之後,宋義不顧危在旦夕的趙國,卻故意滯留46天,目的是坐觀秦軍與趙軍鷸蚌相爭,然後趁兩敗俱傷之際攻擊秦軍。最終,項羽忍無可忍,於是取宋義人頭,率軍與王離決戰。

    鉅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3萬兵馬大破王離30萬長城軍團。隨後,自覺秦國無藥可救的章邯率20萬人馬投靠項羽。此時,劉邦早已進入關中,並坐上了關中王的位置。因此不難看出,雖然項羽隨後率40萬大軍進入關中“攪局”,但懷王的滅秦之計大功告成,但是壓制項羽的願望卻破滅。

    那麼,如果懷王讓劉邦與項羽互換位置,即劉邦北上救趙,項羽西取關中,歷史會不會改寫呢?答案是肯定的,到時秦國雖滅,但劉邦也可能不復存在。

    一、兵力上劉邦不佔優勢。彭城分兵後,劉邦率一萬人馬入關,宋義率三萬人馬北上。如果劉邦率自己的一萬人馬北上,很快就被王離吃掉。即便劉邦臨陣脫逃,但也難最終被滅的命運。因為不光是實力單薄的原因,而是劉邦根本具備項羽的勇猛及軍事才能。所以,當劉邦“飛蛾撲火”,自取滅亡後,秦軍會一舉攻破鉅鹿,趙國滅亡,北方反秦勢力全部肅清。然後,王離與章邯兩大軍團合併直取彭城,楚國滅亡。接下來,項羽將被圍堵於函谷關之內。

    二、項羽入關比劉邦還要順利,因為劉邦入關的最大障礙就是武關。當時劉邦聽從張良的計策,先是收買了屠夫家庭出身的守將,然而趁其不備攻下武關,隨後一路順風到達咸陽。顯然,如果換了項羽,無論是用計還是強攻,取武關都是易如翻掌。劉邦入關後兵馬由之前的1萬壯大到10萬,項羽入關後的兵馬也超不過15萬。因此,當項羽被章邯50萬大軍圍困於關中時,他突圍的可能性並不大。或許,章邯還會入關圍剿。

    (章邯劇照)

    總之,如果項羽被滅,天下是章邯的,至於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就不得而知了。因為秦國已滅,皇室成員沒有幸存者,章邯也沒有復國的必要;如果章邯被滅,項羽還會封分天下,繼續諸侯割據、爭霸的局面;即便雙方僵持,或是達成和解,將是項羽和章邯平分天下。所以,無論是何種結局,將與劉邦再無關係。或許若干年以後,還會出現一個劉邦一樣的人物來一統天下,但當時不會。

  • 6 # 像晚風吶

    不會,即便劉邦當時兵卒不足一萬,北上遇到秦軍主力必敗無疑,不過打不過人家還不會跑嗎?仔細想想,鉅鹿之戰過後,項羽四十萬大軍,劉邦就十萬大軍,最後還不是劉邦做了皇帝?項羽輸在他只有將才沒有帝才的性格缺陷的,絕不是輸在帶兵打仗和兵將數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誰可以介紹一下賈母身邊丫鬟的等級工作數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