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詞生活日記

    第一.關於《貓》和《母雞》筆法

    1.兩篇文章的結構都非常清晰。

    《貓》寫了貓的古怪性格和淘氣可愛。

    《母雞》可以明顯分為母雞孵雞雛以前和孵出雞雛以後兩部分,用過渡段使文章渾然一體。

    2.在敘述動物的特點時,作者善於用點分段式。

    在寫貓時,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它性格古怪的表現;

    在寫母雞時,先寫“我一向討厭母雞”,再寫它令人討厭的三個方面。

    3.在表現小動物的特點時,作者用事實說話,透過對點滴小事進行生動具體的描寫,使筆下的動物呼之欲出。

    4.在情感的表達上,《貓》通篇都在寫貓的可愛,無論是貓的古怪,還是貓的淘氣,作者從始至終表達的都是一種喜愛之情;而《母雞》則寫了由“討厭”到“不敢討厭”的情感變化,用前後的強烈對比,加深了對母愛的讚頌。

    第二.關於兩篇文章的語言風格

    在語言的運用上,兩篇文章都體現了老舍先生一貫的無雕飾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在《母雞》中,運用的幾乎都是群眾口語,有著濃郁的“京味”。讀這些文字時,使人感覺不是在讀,而是聽街坊鄰居在說,既生動鮮明,又通俗易懂。

  • 2 # 趙伯文41762883

    老舍先生是大作家,寫《貓》和《母雞》這兩篇散文是手到擒來的事,但也寫的非常認真。並且都選入了部編小學四年級語文課本,還是前後連著的兩篇課文。

    《貓》和《母雞》的語言風格是生動有趣。

    一是有童趣

    這兩篇散文老少咸宜。孩子們讀了興趣盎然,成人們讀了,年輕10歲。正所謂,笑一笑十年少,鬆一鬆氣血通。

    老舍先生如同一個老小孩,字裡行間充滿了天真、浪漫和可愛。

    拜讀過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茶館》、《駱駝祥子》等大作,冷不丁地讀一讀《貓》和《母雞》,那童話般的語言,單純跳動般的詞句,感覺反差太大了,心胸也一下子豁亮起來,心情緊跟著愉悅起來。

    二是有閒趣

    老舍先生是一代文學巨匠,一生筆耕不輟。一向以文風嚴謹,時間緊切而著稱,大作小作接二連三,閒暇之時很少。

    以前那個時代,為了捉老鼠家裡養貓的不少,為了吃個雞蛋或逢年過節改善改善生活養雞的也有一些。

    老舍先生能把貓和雞寫的如此這般生動活潑,看來他並不是一個拘古泥方之人。

    在繁忙的寫作之餘,和小動物們和平相處親密無間,還把小動物們歡快活波的點點滴滴一一記錄下來,編寫成了散文,使我讀過之後都有種養幾隻貓幾隻雞體驗體驗那種悠閒自在的衝動。

    三是有諧趣

    本來普普通通的貓和母雞,經過老舍先生的手筆一潤色,立馬變得與眾不同了。像大貓的用身子蹭腿,伸脖子抓癢等口語化的詞句,彷彿看到了當時的情景;像“媽媽的尾巴,一根雞毛,都是它們的好玩具”把小貓描寫的活靈活現;像說到母雞“到下蛋的時候,它差不多是發了狂,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成績,就是聾子也會被吵得受不了”既生動又詼諧。

    這就是語言大師的小文章,文學巨匠的大手筆。

    四是有情趣

    老舍先生的語言風格就是樸實無華接地氣。

    既然是寫貓和母雞,老舍先生的觀察事物的能力十分了得,寫作水平如似神來之筆。讓人既感覺非常的有親和力,又覺得十分的有興趣。一篇《貓》、一篇《母雞》,就把小動物的表情、神情、性情全都囊括在了有趣的語言當中。不僅如此,還把自己的感情、溫情、真情統統融入到了樂趣的文章裡來。

    結束語

    由此可見,老舍先生寫作的語言風格也不都是描寫市井百姓生活那樣民淳俗厚,也有可愛生動趣味十足的一面,《貓》和《母雞》就是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明書建議用95號汽油的車,用了98號的汽油有什麼後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