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龔柳輝
-
2 # 神叨瑞拉
曹文詔其人
曹文詔這位將軍,其實在我們熟知的歷史上不太有名,輪勇猛不輸韓信、白起,但論名氣卻不如關羽、張飛,雖然後世將他的戰鬥力與關羽、張飛齊名,可見其作戰能力也是相當之強。但是如此一位良將,為何會陰溝裡翻船?
曹文詔陰溝翻船直接原因
最直接的原因還是他的最後一次與農民起義軍的交鋒,其本身兵力薄弱,但兩軍對戰後,略小勝,所以產生了驕傲的小情緒,對起義軍進行追擊,正好中了敵人的埋伏,本想打不過趁機撤退,但他軍中被抓住的小兵喊出了四個字:“將軍救我”,正是此四字,讓敵人認出了曹文詔,所謂擒賊先擒王,農民起義軍仗著人多,將曹文詔團團包圍,曹文詔奮力抵抗殺敵數人後,力竭,自盡而亡。
那麼其淪落至此的間接原因是什麼呢?
在我瞭解曹文詔這段歷史的時候,總結了一下曹文詔這個人,驍勇善戰,但情商不足。在明末各路農民軍揭竿而起的時代,曹文詔可謂生而逢時,他的作戰能力是當時統治者們所能看得到的,但上層欣賞,不代表地方官員欣賞,在曹文詔作戰的時候,地方負責提供糧草的政府,居然在緊要關頭拒絕向其提供,皇帝知道後很生氣派兵部人去調查,結果卻也不了了之。我想為何當時面臨國破家亡的緊要關頭,是有多大的仇恨讓這些官員寧願冒著如此大的風險,也不願幫助曹文詔。
雖然如此,這位明末良將依然以他的忠誠、勇武被後人稱之為明末良將中的第一人。據《明史·列傳第一百五十六》中記載:“曹文詔等秉驍猛之資,所向摧敗,皆所稱萬人敵也。大命既傾,良將顛蹶。三人者忠勇最著,死事亦最烈,故別著於篇。”
-
3 # 歷史天窗明末第一良將曹文詔
曹文詔的名號似乎和袁崇煥、孫傳庭等人相比起來而略顯陌生呢?其實曹文詔將軍並非是個名不見傳之人,如果我們真的對其生平有所瞭解的話,我們定然會對其此生功勞豎起大拇指的!如果說袁崇煥是滿清的天敵,熊廷弼、孫承宗以及孫傳庭是農民軍的剋星的話,那麼堪稱“明末第一良將”的曹文詔將軍的存在,可以說是“既敵滿清八旗軍,又克起義農民軍”的不二人選了。但就是如此一位明末良將,最終戰死疆場、醉臥沙場。但是他的死亡,卻令崇禎帝和西北萬民仰天嘆息、慨然憤之。
縱觀晚明“百年抵抗史”,我們不難發現:晚明雖然處於風雨飄搖、夕陽西下之危亡處境,但是在此期間所湧現出來的名將的確是不勝列舉的,如若沒有這些人的存在,晚明也許早已亡矣,又怎能苟延殘喘多年?緬懷起晚明諸位名將之隕落、崇禎皇帝之殉國,我個人內心之中油然而生出一股“哀其不幸、恨其不爭”的悲慟情思。 其實曹文詔所謂最終遭得“陰溝裡翻船”的下場,絕不僅僅是他自身和旁人陷害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曹文詔最終的“兵敗自殺”還是要源於明末這個特殊的時代背景。那麼既然一代良將曹文詔是兵敗自殺,又何來“陰溝裡翻船”以及“為何陰溝裡翻船”的說法呢? 其一:縱使其為良將,但仍難為完人清朝張廷玉曾經在修編《明史》中對曹文詔這樣評價:“秉驍猛之資,所向摧敗,皆所稱萬人敵也。大命既傾,良將顛蹶,忠勇最著,死事亦最烈。”透過清代三朝元老張廷玉對曹文詔的評價,我們不難看出,曹文詔堪稱“十全之人”,但是縱使曹文詔再怎麼驍勇善戰、勞苦功高,他也難以堪稱完人。
曹文詔雖然在對大明建功方面上勞苦功高,但是他的性格卻是個另類。也正是由於他個性的緣故,使他在明末群臣同僚之中很難吃得開,也正是由此,曹文詔才多次遭得同僚以及頂頭上司的針對。主要表現有兩點:
①曹文詔在陝西任職時,其與頂頭上司洪承疇的關係並不好,因為曹文詔脾氣火爆、遇事衝動的原因,洪承疇屢屢隱瞞曹文詔的戰功而不予上報,使得曹文詔很難立足;
②曹文詔行事山西洪洞時,曾因糧草之事與劉令譽多次爭執,劉令譽便將“鳳儀敗亡”安到了曹文詔的頭上,兵部將本就無罪的曹文詔調往大同任職。
其二:危急時刻披掛上馬,寡不敵眾終殉國公元1635年,闖王李自成親自率領20萬大軍進攻鳳翔,農民軍此行來勢洶洶,但是當時駐守鳳翔的明軍才不到三萬人。正在統帥洪承疇火燒眉毛之際,曹文詔再次挺身而出,主動向洪承疇請纓抵擋,洪承疇便以“非將軍不足平此賊”的話語批准了曹文詔此番“有去無回”的使命征途,當時的此時曹文詔只有三千兵馬。同年6月,曹文詔不幸中了農民軍的埋伏而兵敗自殺。其實對於曹文詔的死,與其說是中計而兵敗自殺,反倒不如說是寡不敵眾而死。
回覆列表
明朝末年的名將,曹文詔是山西大同人,此人英勇異常,他深得崇禎皇帝的讚賞。
清朝時期,作為忠勇的“明季良將”,也確實得到清朝君臣的欣賞和追諡。
在清朝乾隆年間,追諡他為“忠果”,清朝名臣張廷玉認為曹文詔是驍猛之將,所向摧敗,可稱的上“萬人敵”。
乾隆帝也比較欣賞曹文詔,認為他“秉資驍猛,練習戎行,慷慨出師,勇烈並懋。”
那麼,這樣一個驍勇善戰的人,為什麼會在陰溝裡翻船?我可以從這麼幾個方面分析曹文詔戰死沙場的原因。
其一、明朝兵力不足,起義軍進入鼎盛期,曹文詔有孤軍深入的戰術失誤闖王高迎祥、張獻忠率領的各路農民軍攻打鳳翔,向汧陽、隴州發展勢力,很多農民軍都奔向靜寧、秦安、清水等地,其兵力將近有20萬人。
洪承疇因為曹文詔、張全昌、張外嘉的兵力加在一起也不足6000人,與農民軍相比較,力量懸殊太大,他就向朝廷告急,卻沒有得到任何迴應。
六月,明軍在亂馬川同農民軍相遇。前鋒中軍劉弘烈被抓獲,不久副將艾萬年、柳國鎮又戰死。
曹文詔聽說後,立即趕到洪承疇那裡請求進軍作戰。
洪承疇興奮地說:“不是你曹將軍,實在沒人敢於消滅這股賊兵了。但我的主力已分派出去,沒法派出接應你的部隊。曹將軍出發以後,不要冒進,我會從涇陽趕到淳化,來做你的堅強後盾。”
曹文詔於是率領3000人,從寧州進軍,不久就在鎮寧的湫頭鎮,與蜂擁而至的“賊兵”相遇。
其二、曹文詔名氣太大,樹敵太多,農民軍對其又狠又怕,知道曹文詔身邊只有幾千人馬,而且周圍又沒有援軍,於是就有了“包餃子”的企圖曹文詔名氣太大,樹敵太多,農民軍對其又狠又怕。明朝御史張宸極,曾經上書崇禎皇帝說:“很多賊寇都是從陝西來的。陝西將領曹文詔平常就有威名”。
他還說當地的百姓,為他編歌謠,非常稱讚他,很多人都說:“軍中有一曹,西賊聞之心膽搖。”
可以說曹文詔確實是非常英勇善戰,在當時知名度也是很高。
崇禎皇帝因為曹文詔立功最多,曾經命令他所經過的地區,要多積攢糧草,以便犒勞他率領的兵馬,並且敕令曹文詔,儘快鎮壓農民軍。
其實,曹文詔已經是崇禎皇帝手裡的一張王牌,也是明朝的“救火隊”,哪裡有起義軍,朝廷都會想到用曹文詔去對付他們。
農民軍知道曹文詔身邊只有幾千人馬,而且周圍又沒有援軍,於是就有了“包餃子”的企圖曹文詔的隊伍,遭遇大批農民軍的時候,他們的真實身份,開始還沒有暴露。
也就是說,“賊寇”並不知道是曹文詔的軍隊,曹文詔有一名小兵,被俘後捆綁得心急了,不經意間,大聲呼救說:“將軍快來救我!”
正好農民軍中間的有一個叛兵,他認識曹文詔,就指點給農民軍說:“那就是曹總兵。”
農民軍知道是一條大魚,高興得不得了,本來隨便戰鬥一下就算了,這會子,他們想“包餃子”,於是就加緊包圍圈。
“賊兵”埋伏下的數萬精銳騎兵,突然出來包圍了他們,箭簇就像暴雨般密集。
曹文詔左右拼殺,瞬間就有幾十名“賊兵”,死在他的手裡,輾轉死戰了好幾里路。
最後可能已經體力耗盡,又不想被俘虜,不得已拔刀自殺而死。此役,他的各級軍官也死亡了二十多人。
說白了,曹文詔的著3000精銳就明軍的種子部隊,是明軍精銳的精銳,王牌中的王牌。
洪承疇受到戰報後,頓時捶胸痛哭,崇禎皇帝朱由檢也為他痛心不已,立馬追贈他為太子太保、左都督,賜予祭葬之卹典,還讓曹文詔的子孫世襲指揮僉事之職。
崇禎皇帝還命令當地官員,為他立了功德廟,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派人祭奠。
曹文詔的忠誠、勇武,真的是明朝將領中不可多得的,他因此被稱為明末良將中的第一人。據說他的死,在農民軍中,居然相互慶賀了很長時間。
總而言之,明朝兵力不足,起義軍進入鼎盛期,曹文詔有孤軍深入的戰術失誤。
再則,曹文詔名氣也太大,樹敵太多,農民軍對其又狠又怕,知道曹文詔身邊只有幾千人馬,而且周圍又沒有援軍,於是就有了“包餃子”的企圖。
所以,這樣一個驍勇善戰的人,也會在陰溝裡翻船,曹文詔最終因此而戰死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