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豆蔻網路

    我理解設計的意思是:透過周密的計劃和籌謀使得一項活動順利運作,併產生其作用。

    單這麼說,這個設計就涵蓋生活及工作學習中的各種事物。

    所以設計並不是不可及的,反而是存在普通人生活中各個情景。

    也就是說計劃有什麼價值,設計也就有什麼價值,兩個詞只是一體兩表,或者說設計是計劃的一種,而且是那種規劃的非常具體,考慮的非常精細的那種。同樣起到事前控制,減少成本,增加可靠性……的作用。

    那麼設計的意義是什麼啊?我想應該是不斷的最佳化某個事物,是作為一種提高資源效率的行為活動,例如同樣是一個房間,透過精心設計,既能提供更好的更便利質量更高各種功能。例如同樣是一個頁面,好的設計能更準確的傳達資訊,引導瀏覽,獲取關注等等……當然這麼說有點太形式化了,簡而言之,就是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設計的價值體現在哪裡?在於落地過程中減少無計劃而透過設計能避免的非必要成本,在於設計落地後產生的增益效益,在於設計過程中方法論的總結對下一次設計的勞動量減少,在於優秀設計思維的發揚,及群體效益。

    設計以需求為本,以目標為本,以人為本。

  • 2 # 蹦卡卡

    作為設計師,設計是我們的專業,也是我們用來解決商業問題的工具。

    我們過去也許都曾思考過類似設計的價值、意義或是本質之類的問題。思考這類問題在某種意義上或許都是為了當我們遇到困難、衝突、低谷或是不確定性的時候給自己找一些能夠堅持下去的理由。

    設計師在從業的不同階段,對設計的理解不同。從追求工具技能到表現力、方法論、風格到影響行業甚至社會審美意識等等。不斷的錘鍊之後,對設計意義也會有不同理解。

    我們奉為的大師,都擅長用自己的知識架構定義對設計的理解。

    保羅.蘭德就是一位我們公認的設計大師、藝術家。他是當今美國乃至世界上最傑出的圖形設計師、思想家及設計教育家之一。他最出名的企業標誌設計,包括IBM,UPS,ABC標誌以及為史蒂夫·喬布斯設計NeXT.那段經典橋段。

    去研究這些前輩們如果看待設計、理解設計以及如何與設計相處一生,是另一種設計哲學的思辨。

    保羅.蘭德說:

    “設計是一種行為,是想象力馳騁的過程和產物。”

    設計表現可能看似是簡單的組裝、排序或是美化的過程,但設計的過程也是賦予資訊意義的過程。不斷的簡化、釐清、修飾甚至可能去說服、去取悅過後,設計就是把散文變成詩歌的過程。

    設計師是孤獨的,大部分時候他們是一個人在戰鬥。

    設計是個人行為,即便在設計成熟度較高的國家、企業或是大型團隊,設計師仍需在一線才能真正場控在這場戰鬥中可能遇到的極其細節的變化和給人傳達的感受。

    設計需要衝突來加深傳達的“戲劇性”。但設計過程也面臨種種衝突。這是設計的商業價值與藝術價值平衡的過程。正式因為這種關心很難平更,才會出現僱主與設計師之間的衝突。

    企業的目標是達到商業、經濟、政治甚至社會性目的。對設計師而言,設計是一種創造和實驗行為。透過這種行為來平衡之前的目標。

    設計品質最終決定於設計師與核心決策者之間的關係。關心越是緊密,設計的產出就越有可能出彩。這其實並不難理解,對設計完成度有高追求的企業,CEO也大多都跟設計團隊或是設計諮詢公司有較為緊密的往來。就比如蘋果的喬布斯與喬納森是我們都公認的CEO與設計師高緊密度關係的典範。

    當今社會,市面上依然存在太多糟糕的設計。

    一來,核心的決策者對設計專業的理解度不夠。

    二來,很多決策依賴於市場調研,既得利益的權重大於長遠利益。

    再就是我們迴避不開的話題,設計師在某種意義上話語權不夠。

    抉擇者很多時候不瞭解或是存在對某類元素特定的喜好偏見,他們有評價權,但卻缺乏對設計專業知識的儲備。所以就會普遍出現外行指導內行的情況。過往(現在好一些),他們將設計師看做一套繪圖工具,一個合作供應商而不是一個業務團隊裡重要的組成部門。

    體系完整的企業可能會引入市場調研團隊,調研團隊為營銷提供定位資訊,設計師來解讀和演繹那些資訊。如果調研團隊能理解設計師的工作過程與其產生共鳴,就有可能促成正確決策甚至產生驚喜的創意作品。

    但很多時候,我們聽到了太多這樣的回覆:

    我喜歡它;

    我不喜歡它;

    它太簡單了;

    它太複雜了;

    它讓我想起某某...

    常常一句“我不喜歡”就可以終結任何設計作品。

    就像當初一位IBM的主管第一次看到這個條紋logo時嘲弄到說“這東西讓我想起喬治亞的鎖鏈囚犯”。

    每個人所能感知的資訊都不盡相同。

    有人既看不到logo的意義,也看不到它的功能。也正因為過於用喜好而不是專業去評判,才讓糟糕的設計一直留存於我們的世界。而大眾對糟糕的設計要比對好設計更加熟悉,於是大家習慣於選擇不好的設計,因為和他們朝夕相處。

    新事物讓人感受到威脅,而舊事物讓人安心。

    要判斷一個設計的內在價值,決定性因素不是使用期,而是它所設定的“品質預期”。這是設計師的價值,也是設計師該練就的“知覺”。

    何為知覺?

    我們可以把知覺暫定為“瞬間的洞悉”。設計師在做設計決策的時候大部分都是依賴過往的知識儲備以及慣性技能。不斷的嘗試,都是透過瞬間對個方向的可能性判斷。

    本能、預感、衝動、洞悉之後的綜合“洞悉”,這就是知覺。

    說道logo,我們常把logo當成品牌價值傳遞的重要符號。

    它是一面旗幟、一個簽名、一個路標。大部分時候,僱主期待logo能描述一個行業,但歷史上最成功的logo都沒能做到。蘋果、勞斯萊斯、可口可樂、或是IBM等等...不可否認的是它們都是歷史上最成功的logo,但它們卻無法做到能傳遞它們的行業屬性。因為logo遠不如它所代表的產品重要,它所代表的比它看起來的樣子更重要

    因為只有logo與它所屬的公司、產品、服務聯絡起來時,它才具備真正的意義。一流的產品和公司的logo傳遞出一流的形象。反之一個公司如果是二流的,那麼它的logo最終也會被歸為二流。

    logo首先要告訴人們“是誰”,而不是“是什麼”。這才是它最基礎且最重要的功能。它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指示”。“簡潔”是達成指示的手段。所以設計過程中的特點、好記以及清楚都是需要設計師在打磨細節前首先要做好的決策。一個複雜、挑剔、模糊的設計潛藏著自我毀滅性的風險。

    “好的設計帶來好的生意”。但不可否認,即使不好的設計,也可能帶來好的生意(比如下圖)。如果這樣,還需要好的設計麼?

    好的設計可以增添額外的附加價值,很多時候,也許光看著它就能給人們帶來快樂。它們更尊重感官,並透過這種友好的感官體驗,給企業帶來回報。人們更容易記得精美而不是一團糟的形象。它折射出一個考慮周全,目標明確的企業,反映了它的產品或者服務的品質。

    所以,這個世界需要好的設計,設計師要做的就是用設計向世界傳遞一些更有價值的觀點。這是設計師的工作,也是設計該有的意義。

  • 3 # 創意社

    設計的意義,大概就是讓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可以偶然得到一些小美好!

    本文作者丨CC

    提起日本設計師

    總會想起斷舍離、性冷淡這樣的詞語

    但是當他們腦洞大開的時候

    從來沒讓我失望過

    最近一個日本設計師

    設計了一款頗具宮崎駿風格的書架

    後 巷 書 架

    看到這個書架

    腦子裡突然想到那句: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如果說不同的書籍

    能把讀者帶入不同的世界、時空

    那麼這個書架

    好像有種奇妙的魔力

    能把人從現實帶往神秘的小人國

    其實作者@Monde的設計意圖

    是為了還原記憶中

    家鄉那些安靜狹窄的小巷

    開啟書架上的黑色開關

    就點亮了這個小小的後巷世界

    昏黃的路燈、曲折的小路、

    牆上鏽跡斑斑的管道、

    牆上掛著的空調

    ......

    如果仔細看

    會發現書架中間有一條黑色的線

    其實神秘的後巷書立

    從這道中間線一分為二

    就可以清晰看到街道兩側住戶

    門口或是後窗的樣子

    開啟來看細節好像平平無奇

    將兩片書架拼合在一起

    就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書架上面有個黑色的小開關

    開啟後就能點亮後巷

    卻偏偏能出其不意地在另一處

    突然打動你的內心

    忙碌的生活中

    人們總會忽視太過熟悉的風景

    而設計的意義

    就是把各種腦洞融入日常用品中

    讓人們感受到來自創意的美好

    被驚豔到的網友們表示:

    這個設計作品應該量產,讓我們買買買啊!

    應粉絲們的需求

    設計師已經開始接受預定了

    不過目前由於沒有量產

    每個都是純手工打造

    售價1500人民幣

    清 水 寺 便 籤

    今年年初

    日本一家建築模型公司與紙屋合作

    推出了一款讓人嘆為觀“紙”的便籤

    你沒有看錯

    這不是什麼限定款的蛋糕

    這就是一款便籤

    它的神奇之處就在於

    一開始的時候就是這樣平平無奇的樣子

    慢慢撕著撕著

    裡面藏著的建築物就會一點一點

    顯現出來

    撕下來的便籤紙上

    顏色呈漸變色由淺入深

    各種人物的剪影、櫻花、楓葉的鏤空圖案

    放在桌子上或者夾在書裡

    都會特別好看

    在便籤用完之後

    一座紅葉掩映中的日本清水寺

    就會展現在眼前

    (清水寺款)

    網友們在看到這款便籤之後

    陷入了糾結的情緒

    這麼好看的便利貼怎麼捨得撕啊

    可是不撕你又看不到圖案

    估計買回來第一天就忍不住撕完了

    (淺草寺款)

    目前這款模型便籤紙已於1月初

    開始在日本東急hands梅田店販售

    是否有小夥伴已經入手了呢?

    (東京塔款)

    除了建築系列

    這款便籤還推出了其他款

    每一款都想買啊怎麼破

    鋼琴款

    小提琴款

    相機款

    火車款

    葉 落 的 季 節

    設計師突破天際的腦洞

    有時候連銀河系都要裝不下了

    不過也正是這樣一些奇思妙想

    讓原本習以為常的生活

    變得眼前一亮

    這個來自東京的53歲設計師

    把紅綠燈與當地景色結合

    當楓葉在紅綠燈中閃爍

    是不是路怒症都會被治癒呢?

    自動扶梯上“注意安全”的標語總被忽視

    不如換一種方式

    讓銀杏落葉來引起行人對安全的注意

    日本設計師前田賢剛曾說過

    “當你看到這些東西時

    會心一笑

    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就像他的烤肉扇子

    會不會感覺扇過來的風

    都滿是香氣呢?

    對 雪 的 執 念

    每年冬天南方的同學們

    都要羨慕一下北方的雪

    下面這堆雪你猜是做什麼的?

    其實它是一款名叫殘雪的門擋

    有了它

    不管你在南方北方

    都可以把雪搬回自己的家

    還有下面的殘雪書立

    有了它

    南方的同學可以隨時感受到雪的氣息

    還有這款腳印杯墊

    杯子邊滑落的水滴在杯墊上

    就像是雪地裡深深淺淺的腳印

    而這一行神秘腳印

    像是一個故事未完待續的片段

    貓 奴 專 享

    貓咪腳印巧克力

    偷吃的小饞貓留下的犯罪證據

    下面這款躲貓貓紙袋

    應該甚得各位貓奴的心了

    開啟袋子取出物品之後

    就會發現躲藏在袋子裡的喵星人

    作為一隻袋子真的是萌得犯規了

    還有這款插座貼

    暗中觀察的貓咪

    讓你再也不會忘了拔掉充電線

    暗中觀察款路障

    在引起注意的所有物品上

    都可以用貓咪來實現引人注目的效果

    在冬季的寒風中玩手機

    總有爪子被凍僵的感覺

    有了這款可愛的手套

    大家可以一起聚眾曬貓啦

    童 年 的 記 憶

    紙飛機形狀的鹽罐

    有沒有讓你回想起青蔥年代的校園

    一哈氣,就丟出老遠老遠

    每個人都有過紙飛機劃過的童年

    設計者的意圖

    是希望你洗手作羹湯時

    還能憶起童年的美好回憶

    小時候總覺得課間10分鐘

    不過眨眼之間

    這款搞怪的小人

    像不像課間十分鐘在操場上

    追趕跑跳碰的你呢?

    下面這隻沒有耳朵的兔子手錶

    則是希望你可以像愛麗絲一樣

    懷著一顆好奇心

    面對接下來的人生中遇到的每一段

    璀璨華美的奇幻冒險

    每一個抬手看時間的瞬間

    都有一隻可愛的兔子

    只有你能看見

    世間從不缺少美

    而愛生活的你

    永遠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該如何面對當今社會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