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雅文愛歷史

    說到曹操,真的可以說是一位可愛的奸雄。

    在劉備,孫權當中,最有雄才大略的可以說就是曹操。

    但是因為他性格怪異,懷疑人,又想信任人,又想讓別人忠心自己,有的時候反覆無常。

    亂殺人,就成了人們口中常說的奸詐小人。

    無論是從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當中來看,曹操確實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是三國的三位領導人之中絕對是佔第一位的。

    那麼為何沒統一天下呢?三大原因:其一原因:沒有聽郭嘉的建議,放走了劉備。

    劉備一直說自己的皇親國戚,自稱是劉皇叔。

    在任何時候,曹操其實對劉備還是有戒備之心的。

    當初曹操和劉備聊天,曹操雖然覺得劉備現在沒有多少兵馬,但是手中卻是有張飛和關羽二人一直跟著他。

    可見此人的魅力之處。

    但不知道為何在煮酒論英雄過後,曹操竟然放走了劉備,可真的是一大錯誤決定。

    當時曹操的謀士,郭嘉就建議曹操不能放劉備,不殺,軟禁起來也行。

    可惜曹操沒有領略到郭嘉的用意。

    最後放走劉備,導致最終形成三國,當時的做法就是放虎歸山啊!

    其二原因:就是看上了人妻張繡的嬸嬸,並且是佔有了。

    在當時曹操要討伐張繡的時候,來到張繡的城門下,張繡被嚇的可以說就投降了。

    投降了當然是好事,曹操就進城了,張繡領著所有人就來投降曹操。

    這一看可不得了。看上了張繡的嬸嬸。(估計張繡的嬸嬸是一位美女,形容起來就是:風韻猶存)

    看過三國我們都知道,曹操這個人,尤為喜歡人妻,更加好色。好色的人之常情,但這把人張繡的嬸嬸也看上了,還據為己有了。

    這下好了,張繡不願意了,說這怎麼能行?對自己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就帶著自己的部隊反了。

    在這一場大戰當中:

    曹操最心愛的長子曹昂死了,大將典韋也在這個時候死了。

    他的兒子在眾多兒子當中是很出色的,可惜了。

    不然估計後世繼承曹操,成為魏王的就是曹昂了。

    其三原因:沒有殺死司馬懿。

    赤壁之戰過後,曹操敗的很狼狽,但在這個時候遇到了司馬懿。

    本來曹操這個人就陰險狡詐的,想著是用司馬懿來對付諸葛亮,用完再殺的。

    結果這還沒來得及殺司馬懿,曹操就因自己的頭疼病早早歸西了。

    總結:

    以上這三大原因也是最根本的曹操沒有早日統一天下的原因。最終被士族集團司馬懿給篡位了。

    導致了曹魏的江山的滅亡。

    (完)

  • 2 # 千古名將英雄夢

    原因在東漢末年就已經顯現出來。

    東漢末年,士族已形成了一個強大的階層,它就是建立在家族世代為官壟斷仕途的基礎上的。到了曹丕時代,透過九品中正制把東漢王朝徹底埋葬,究其原因就是曹魏皇帝透過法令正式給予(以前的“月旦評”都是民間形式)士族選官特權(中正官都是士族委派),讓士族支援自己改朝換代。當然曹丕不傻,他還留了後手:士族可以擁有官員委派之權,但是不能擁有軍隊掌控之權。曹丕最信任的軍事統帥是鎮守長安的曹真、鎮守襄陽的夏侯尚和鎮守壽春曹休,司馬懿只擔任過輔助性軍職。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掌握選官權計程車族實際上掌握了整個國家的人才,而曹氏宗親卻隨著日益養尊處優,喪失了統兵打仗的能力。

    曹睿時代,司馬懿的軍事才能開始幫助他崛起成為掌軍士族,他將軍權與人才選拔權握在一人之後,成為權臣。但是曹睿並不是只重用司馬懿一個人,出身寒門的滿寵也在曹睿任期內得到重用。並且,曹睿釋出了“浮華令”,禁錮了一批重要計程車族人士,可見曹睿時代已經試圖對這個形成自東漢末年計程車族進行削弱,但是和他的爺爺曹操一樣,曹睿也沒有突破傳統,尋找到一條掣肘、制衡甚至消除士族的辦法。所以,最後曹睿不得不託孤曹爽和司馬懿,試圖再度在曹魏皇族和士族間建立起一種平衡。

    這種平衡率先被曹爽打破,與曹爽的歷史形象不同的是,他懂得透過重用寒族和二流士族,來打壓司馬懿為首的大士族。這是一個很高明的辦法,只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等到司馬懿死掉,大士族就會被進一步削弱。曹爽和司馬懿的政治鬥爭,實際上是曹爽和他提拔起來的寒族與司馬懿為首的大士族間的鬥爭。但是高平陵之變,這種平衡被徹底摧毀,曹魏的軍權政權此後統歸司馬家。

  • 3 # 喝茶的小嘍嘍

    首先,在曹丕和曹叡當皇帝的時候,過份打壓曹氏宗族,曹丕為了穩固魏王之位,把最會打仗的兄弟曹彰的兵權削了,把最有文才的曹植放逐。曹叡在位的時候,重用司馬懿牽制曹家唯一還有點才能的曹真,可以說父子兩在位的時候曹家宗親但凡還有點才能的都被排擠,到了曹芳時代就只能用一個愚蠢的曹爽了。

    其次,曹丕父子雖然實施的九品官人法,但是曹魏仍然還在實行曹操時代頒佈的一些庶族入仕的法令,比如屯墾令和唯才是舉法,前者嚴重影響士族門閥對土地進行兼併,後者讓士族門閥無法壟斷人事任免權,在士族門閥政治經濟都佔社會壟斷地位的曹魏時代,士族門閥一定會想辦法爭取更多的利益,於是,在軍事實力上最強的司馬家就會被門閥們推出來作為自己利益的代言人,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司馬家奪權的時候門閥士族都很團結,但是到了統一後因為分贓不均而相互勾心鬥角。

    最後,曹爽的政治素質太差了,明明天子在手而且軍事實力不輸司馬家,為了保全家人和富貴居然投降,換了三國前期三巨頭誰沒做過拋妻棄子的事情而曹爽這個溫室花朵還就真不敢做,並且對都已經公開造反的司馬家還抱有幻想。

    因此,司馬家奪曹魏江山是士族門閥政治崛起的必然,而偶然性的一點就是遇到了曹爽這個逗比

  • 4 # 南方的溼

    獨尊儒術形成的地方豪強向世家發展,到了東漢末年,世家大族基本形成了地方政治經濟的壟斷,曹操曹丕都有意識的限制其發展,並把控九品中正制的正常運作,司馬家當時就是世家大族一員,跟其他家族有共同利益,挖曹魏牆角是共識,跟皇帝的共識是對其他皇族成員的打擊,到了曹睿這個偏信司馬懿的貨時沒做到控制司馬家“用其能而不使其得權勢”,假設不是司馬家,任何一家有這個條件都會得到地方士族的默契配合成功架空皇帝,當地方士族把控了地方的政治經濟有自己的私家部曲成為實際上的小諸侯,中央集權已名存實亡,皇帝是真正的寡人了,司馬家實際上掌握了朝廷的話語權,篡位的條件已經滿足,只要向士族做出承諾不侵犯他們的利益,保證順當。

    搞笑的是,司馬家拿到了皇帝位,算是脫離士族階層,九品中正制對其不適用,也就是再也不能增加利益了,其立馬成了皇權利益的損失者,同時立馬受到整個士族階層的提防,沒了家教和舞臺,司馬家也就一代不如一代了。

  • 5 # 東方評史

    司馬炎的篡位自立是得力於他的父親司馬昭和伯父石馬師打下的堅實基礎,如果沒有司馬師兄弟二人就不可能有後來的晉王朝。

    但是,曹魏的大權落在司馬氏的手裡也非一日之功,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那是長時間的日積月累才能夠形成的實力。

    客觀的說,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倆資質平平,無論軍事還是政治其沒有任何的過人之處,只是到了後期之後,政權得到了穩固,這才顯得有些與眾不同。

    其實真正為後來的篡位打下堅實基礎的是他們的父親司馬懿!

    司馬懿事魏多年,本身就才華出眾,又是在魏國參與朝政多年,是歷任曹操、曹丕、曹睿和曹芳的四代元老級人物。

    很多人都把司馬懿當做奸臣來看待,其實不然。

    司馬懿一生都是魏臣、從未有謀反之心,人們看到的遠遠的不是新版三國裡所表現的那樣,他從未和大將軍曹真爭過兵權。

    《三國演義》第九十八回這樣寫道:司馬懿辭別魏主曹睿,徑到曹真府上,先令人入府報知,司馬懿方才進見,問病畢。

    懿曰:東吳、西蜀會和,興兵入寇,今孔明又出祁山下寨,明公知之乎?

    曹真驚訝曰:吾家人知我病重、不令我知,似此國家危急,何不拜仲達為都督,以退蜀兵也?

    懿曰:某才薄智淺,不稱其職。

    真曰:取印與仲達。

    懿曰:都督少慮,某願助一臂之力,只不敢受此印也。

    真躍起曰:如仲達不領此印、中國必危矣,吾當抱病見帝以保之。

    懿曰:天子已有恩命,但懿不敢受耳。

    真大喜曰:仲達今領此任,可退蜀兵!

    懿見真再三讓印遂受之!

    在曹睿死後,司馬懿受曹睿遺命和曹爽共同輔佐曹芳,並無反心。

    但是關鍵的一件事從此改變了曹魏集團和司馬氏家族的命運。

    這件事就是曹爽聽從了手下人何晏的挑撥,在司馬懿猝不及防的情況之下,剝奪了司馬懿的兵權。

    司馬懿豈能心甘,一方面暗中裝病不起以迷惑曹爽,而另一方面又暗中調動兵馬以便圖之。

    終於有一天在乘曹爽出城打獵之際發動政變,打了曹爽一個措手不及。

    其實司馬懿的政變並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他最不放心的一個人就是號稱“智囊”的範桓,假如說當初曹爽聽從了範桓的建議,司馬懿的政變不僅不能成功,而且還幾乎束手就擒死無葬身之地。

    範桓的建議是,曹爽奉大將軍印移師許昌,號令天下兵馬討伐司馬懿。

    如果真的這樣一來的話,司馬懿的政變是必然失敗。

    但沒有政治鬥爭經驗的曹爽,卻因家小在司馬懿的手中為由,拒絕了範桓的建議,自動放棄兵權。

    司馬懿不愧是老謀深算,他表面上一方面繼續迷惑曹爽,另一方面有暗中把曹爽的心腹張當拿了,嚴刑拷打之下,張當招供:非我一人,更有何晏、鄧颺、李勝、丁謐等五人共謀篡逆。

    待取得一切證據之後,司馬懿連同曹爽全家一干人全部拿下,押往市曹一併處斬、滅其三族、其家產財物盡抄入庫。

    事後,魏主曹芳封司馬懿為丞相、加九錫,受大將軍印。

    在司馬懿死後,後繼的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二人緊握兵權不放,但凡邊關有緊急事務 ,總是一人帶兵出征、而另一人留守家中以防不測,鑑於以前的教訓,兄弟倆人特別警惕。

    隨著以後司馬家族的勢力越來越大,幾乎掌握了整個的曹魏集團的核心,而曹魏集團也越來越不被魏國君臣擁戴。

    在公元266年蜀國滅亡不久,還未等到東吳的滅亡,魏國的司馬氏集團就廢除了曹氏皇帝,迎來了司馬氏家族的晉王朝時代!

  • 6 # 就是那個千小煜

    因為名不正言不順的,曹魏政權首先就是得位不正,篡權前表面上打著漢天子的名號征伐天下,卻在還沒有真正一統天下時改朝換代,如此,到底是誰給了曹家臉去代漢稱帝的?

    秦始皇是在吞滅六國一統天下後才稱帝的。

    楚懷王的義帝之名,也是得到天下諸侯認可的。

    再加上西楚霸王項羽這個不是帝王的帝王,也是實實在在有權利宰割天下的。

    另外劉邦稱帝時更是得到了全國上下所有諸侯認可的。

    之後的王莽代漢也直接就是天下之主,而劉秀人家只是恢復漢室,並沒有篡位。

    如此,數過來數過去第一個壞了規矩的也就是曹魏了。沒有稱帝的資本卻不自知,既然做了初一就不能怪別人做十五了。

    假設曹魏之前沒有靠著漢帝的名義,就是硬槓,最後打下整個北方,也算厲害,勉強可以代漢,但問題是,沒有了漢帝的大義,他曹操算老幾?

    假設曹魏真正做到了橫掃八荒,天下兼服,就算是靠著漢帝的名義,那改朝換代自然也是沒有問題的,可問題是,南方和漢中巴蜀服你曹魏了嗎?

    就算你曹丕不要臉的說孫權拜服了,也就是所謂的大魏吳王,可孫權幾時去魏國真正跪拜過你曹丕?劉邦稱帝時雖然也有七大諸侯國,可這些諸侯國的國主哪個沒在劉邦腳下親自跪拜過?再有,你要是能像劉邦那樣碾壓英布一樣也行,可是石亭之戰怎麼回事,臉不疼嗎?還好意思叫大魏吳王嗎?

    幾年後孫權稱帝時,曹魏有膽子像漢初那樣直接透過斥責就讓南越皇帝趙佗去帝號嗎?並沒有。

    所以說到底,曹魏政權從開始就是一個篡逆政權,毫無法理可言。

    有些人或許還會拿出禪讓一說,我只想說狗屁的禪讓,夏桀給商湯禪讓了嗎?商紂給周武王禪讓了嗎?周王給秦王禪讓了嗎?子嬰給義帝和項羽禪讓了嗎?項羽給劉邦禪位了嗎?王莽倒是禪讓了,但他是怎麼死的你們都瞎了嗎?

    也就是曹魏那群白痴還信什麼禪讓說,看看人家孫權多幹脆,我就是要稱帝,你們能奈我何,不服來咬我啊?

    而司馬氏就算再爛,人家也做到了東滅公孫,西定蜀漢,南平孫吳,進而一統天下,所以人家篡一個爛魏,有什麼問題?

    當然,西晉比曹魏也好不了多少,信什麼禪讓說,明顯的不自信,結果沒過幾代便丟了中原,不過也算是有再造華夏一統之功,所以能享國一百多年。

    但說到底,曹魏是第一個開這個口子的,所以活該被篡,而且還被篡了個一乾二淨,純屬咎由自取。

  • 7 # 陽明新學

    一、這個應該要從司馬懿和曹爽說起,這二人是曹睿的託孤之臣。

    司馬懿本來就是一個非常厲害連諸葛亮都不是敵手的人,多年帶兵打仗,親信黨羽遍佈朝堂軍中,在朝中威望相當較高。曹睿死後,效仿劉備託孤給曹爽和司馬懿,曹爽是曹家宗親,比較受信任,用了一些小伎倆奪了司馬懿的兵權。司馬懿是個老狐狸啊,他豈不知道曹爽一直提防他,恨不得早點除掉。於是就在家裡裝瘋賣傻,曹爽也就對他放鬆了警惕。趁曹爽三兄弟和陪皇帝外出洛陽,在洛陽發動政變,誅殺了蠢貨曹爽大將軍,皇帝曹芳年幼,司馬懿又是託孤之臣,很自然得到了兵權和丞相的職位,從此以後就在朝堂上一手遮天、一言九鼎,兩個兒子也分別掌握著曹魏的軍權。從此以後朝堂中沒有任何勢力能夠對抗司馬家族。

    二、司馬懿死前尚沒有取代曹魏政權的想法,但給兩個兒子鋪平了道路,就像當初的曹操一樣

    司馬懿死的時候是交待司馬師和司馬昭要謹慎地治理國政,但這兩個早就有了不臣之心想取曹魏政權而代之。此時的曹魏皇帝年幼,國事依仗兩人比較多,司馬師封為大將軍,總領尚書機密大事,司馬昭封為了驃騎大將軍。兩人牢牢地掌握了曹魏政權,且這兩兄弟機智異常,齊心協力。曹氏宗族不是被殺就是逃跑了。

    三、當曹芳逐漸長大想收權的時候,反被司馬兄弟給廢掉

    司馬兄弟控制曹魏的軍政大權,曹芳淪為了個擺設且不甘,與大臣謀劃除掉司馬兄弟被司馬師發現,皇位被廢,有擺上了曹髦這個傀儡皇帝,曹髦不甘心當傀儡被殺,再後來司馬昭被封為晉公,最後逼曹奐禪位給司馬炎,曹魏滅亡。

    這個司馬懿取得曹魏軍政大權跟曹操對待漢獻帝時期一樣,都是先當權臣,司馬家族在時間上要久一些,當上皇帝位經過倆三代人的努力,待羽翼豐真正滿後逼前朝皇帝退位而取得天下。

  • 8 # 亙古懷念說史

    曹魏皇族命短!司馬氏處心積慮!

    曹操,曹丕和曹睿三代在位時候,即使如司馬懿也是不敢輕舉妄動的。歷史往往就是這麼的有戲劇性,而恰恰司馬家族崛起關鍵性的人物司馬懿卻十分長壽! 當曹操(公元155年--220年)在公元220年去世時,司馬懿(公元179年--公元251年)已經41歲了;曹丕(公元187年--公元226年)去世時,司馬懿47歲;曹睿(公元204年--公元239年)去世時,司馬懿60歲。可以說司馬懿硬是生生的熬死了曹魏家族的三代英主!這三代人除了曹操壽命正常外,曹丕和曹睿基本上都是天不假年,曹丕去世的時候才40歲,曹睿去世的時候才35歲。這父子二人雖然都是當皇帝的一塊好料,卻都壯志未酬!這也在客觀上給司馬家族創造了篡權的機會。

    曹魏皇族自曹睿之後,人才凋零。而對比之下的司馬家族卻人丁興旺,人才濟濟,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都聰慧過人。司馬家族從司馬懿這一代開始就已經有兄弟8個,被稱為司馬八達。更重要的是司馬家族在當地已經是延續數百年的望族,其背後的宗族勢力也是根深蒂固。魏明帝曹睿去世之後,司馬懿又活了12年才去世,終年72歲!在公元249年的高平陵政變之後,司馬家族成為曹魏政權的實際掌權者。司馬懿如同當年的曹操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司馬家族取代曹魏政權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曹家取代了劉家的天下,司馬家又以同樣的方式取代了曹家的天下。一百多年後司馬家的天下又被劉家所取代(劉裕取代東晉建立宋),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天道輪迴吧!

  • 9 # 初心如舊

    三國曹魏政權為啥會旁落到司馬氏手裡?

    這要細說原因很多,但最關鍵的是這幾條: 第一,司馬懿的性格和身體素質,以及曹魏集團的司馬兄弟。 司馬懿從二十多歲,進入曹操陣營,很長時間被猜忌、懷疑,環境迫使司馬懿,養成養成小心、謹慎,如履薄冰,能忍、能裝、大事面前,刻意低調,沉得住氣。司馬懿做曹家官,身歷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朝,直到嘉平三年(251)才去世,活了七十三歲,熬死了曹家幾代人。

    司馬懿不僅僅是孤身一人,曹操集團中,有幾位司馬懿兄弟,比如,司馬懿大哥司馬朗,這司馬朗能力很強,曾先後任成皋縣令,元城縣令,不久被任命為丞相府主簿,即辦公室主任,後來,司馬懿也擔任過這職務。建安二十二年(217),在一場大瘟疫中,司馬朗不顧個人安危,深入災區,賑濟災民,不幸染上瘟疫,不治身亡。可見,司馬兄弟很擅長給領導打下手,這不被重用能行嗎?雖然司馬朗早早去世,與司馬懿政變扯不上實質關係,但司馬朗的執政業績,無形給司馬懿擴大了政治影響,有助司馬懿最初的政變動作。

    還有,司馬懿的弟弟--尚書僕射司馬孚,這尚書僕射是尚書檯副官,荀彧當年曾是尚書令,想想,就可知這雖非實職,但職位很高了。不過,司馬孚是忠於曹家的,只是司馬懿政變之初,由於曹爽太不像話,司馬孚和許多皇帝忠臣,都糊里糊塗、無條件地支援了司馬懿,到後來看清楚了,一切也都無可挽回了。

    第二,曹操“惟才”用人後遺症。所謂惟才,就是隻要鬼點子多,不論啥品行、道德都重用,這雖然能聚集一批人才,同時,也會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各種各樣的人物,都會出於不同目的,進入陣營。這在開始打江山時,頗有好處,且當時曹操大權在握,身體強健,沒啥後顧之憂,似乎優勢明顯,但易代之後,缺陷就暴露無遺。曹操自己雖然對司馬懿保持警惕,但選擇的接班人--太子曹丕,卻十分欣賞司馬懿,曹操一死,司馬懿立馬就成紅人。

    第三,曹操教育後輩的缺陷,以及曹魏家族人才的沒落。曹操自己愛好美人,但更愛江山。偶爾風流,雖也惹了不少麻煩,畢竟有實權在手,沒造成啥過於嚴重後果。但曹操以自己經歷為經驗,縱容兒、孫輩無節制的玩弄女人,淘虛了身體,早早就命歸黃泉。曹操自己活六十六歲,屬於正常;然曹丕只活四十;曹睿更是隻活三十六歲。這與司馬懿長命超七旬,形成鮮明對比。更罕見的是,司馬懿竟然連續曹丕、曹睿兩代皇帝託孤重臣,最後留給司馬懿的,是年僅八歲的曹芳。另外,曹操放縱兒、孫輩的德行,也傳染給家族中的大噶,曹操重用的夏侯惇、曹仁後輩中,一代不如一代,導致最終皇室無人拱衛。

    第四,司馬懿最初手段的分寸、恰到好處的把握,以及反對派的頭腦簡單、輕信放任。司馬懿最初給曹爽的承諾是,只剝奪兵權,別無他意。這是曹爽猶豫彷徨,整整一夜沒睡,最終不聽桓範勸說,決意放棄大將軍職位,甘心作“一個安分守己富家翁”的根本原因。然政治鬥爭,從來就沒有這麼不流血,平淡、平安轉換成功的。可惜曹爽志大才疏,卻身居高位、不知危險,只知享樂胡鬧,最終碰壁南牆,一去不復返。

    司馬懿雖然事先作了充分準備,但並無十足把握,政變一定會成功。而且,幾次遭遇意外,司馬懿本人都差點喪命。比如,據《世語》記載,司馬懿帶人,到達曹爽府邸時,曹爽老婆劉氏,把警衛隊長叫來,下令阻止司馬懿,衛隊長答應一聲,上了箭樓,抓起弩箭,瞄準司馬懿,就要摟扳機。千鈞一髮之際,一位部下小聲提醒說,天下事未可知,如此重複三遍,弩箭終於被放下,司馬懿順利透過路口。

    綜上所述,司馬懿政變,到最後兒、孫輩篡權,實質是形勢所逼,是一步一步的必由之路,不得不走的一條路。正像司馬懿臨死前,一再叮囑兩兒子,一定要牢牢把控朝政,大事且不可輕易託付他人,不然,就會死無葬身之地。可見,一旦走上這條路,就只能奪取最高權力,沒有回頭的可能。(608)

  • 10 # 知史說史鑑史

    首先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曹魏政權也不是正統是漢獻帝禪讓皇位交出玉璽符節成就了曹魏政權,曹丕沒有開國皇帝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和容人的胸襟氣度而是打壓自己的皇室一族勢力害怕皇位被搶奪,司馬懿命好活的時間長笑到了最後給了司馬氏家族可乘之機;曹氏親族昏庸無能對於政治沒有敏銳的洞察力典型代表有曹爽;人才升遷機制不健全,曹操時期選用寒門子弟,曹丕執政任用世家大族的子弟失去拼搏進取的動力爭權奪利勾心鬥角。

    政權不牢打壓親族

    1.曹丕繼承的是曹操留下來的政治遺產,但由於曹丕能力有限軍功威望都難以服眾出現了嚴重的軍隊譁變是最具戰鬥力的青州兵團,與諸多大臣之間的矛盾比較激烈。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漢獻帝認清局勢知道東漢王朝無力迴天就答應了曹丕的請求希望他可以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曹丕建立曹魏政權便開始鞏固自己的皇位磨合與大臣之間的團隊意識,最讓他放不下的就是親兄弟才華出眾才高八斗的曹植一心想要建功立業卻害怕他功高震主,殺的話是又不忍心。把威脅皇位的一切障礙都掃除乾淨,對於司馬懿是危機時啟用,太平了就收權。

    選用貴族勾心鬥角

    2.曹操建立基業之時不拘一格選用人才,不分高低貴賤有一批能力出眾龐大的智囊團在幫助自己,曹丕建立曹魏政權之後如同一個救火隊員在極力維持著皇權的穩定,拉攏當地世家大族給予優厚的政治待遇尋求他們的支援。世家大族的子弟為了家族利益互相聯姻排擠他人鞏固自己的地位,沒有寒門子弟的盡心輔佐統治就只是表面看起來非常穩定其實內部已經危機重重。再加上皇帝年幼,安排的顧命大臣有勇無謀,根本不是司馬懿的對手韜光養晦積蓄力量等待的就是一個重要的契機來實現自己的願望。

    曹氏無能司馬氏一擊必勝

    3.司馬氏家族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勝利,而是司馬懿謹小慎微保全了實力在曹操眼皮子底下活動實屬難得。曹操去世基本上沒有人能夠鬥得過司馬懿但他仍然選擇以退為守,看著曹氏政權一步步衰敗,魏明帝曹睿臨終去世的時候吩咐曹爽與司馬懿輔佐幼帝這位皇帝顯然選錯了忠誠的臣子或者說司馬懿隱藏的太深了。曹爽找個藉口削弱了司馬懿的權利,聰明之人早已看透這種伎倆於是將計就計稱病不朝讓曹爽享受權利的快感,曹氏政權也進一步墮落腐化。十年之後曹爽外出打獵,司馬懿以清君側的名義趁機攻佔鄴城,糊塗的曹爽沒有聽從謀士桓範的正確建議輕易相信了司馬懿會放自己一馬結果被滅族。從此無人再能撼動司馬氏家族的權勢,奠定了西晉王朝的基礎。

    曹魏政權被篡權最重要的原因是政權根基不牢曹操死後團結在他周圍的一批謀士銷聲匿跡,兒子曹丕能力不夠強大鎮不住底下的大臣還要防範自己的親族兄弟,司馬懿身體太健康活得時間太長了啟用了世家大族與他們聯姻鞏固自己的實力,來自寒門的有學之士沒有晉升渠道使得政權迅速腐化,魏明帝曹睿錯用顧命大臣被早有野心的司馬懿守株待兔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司馬氏家族才得以掌管政權。

  • 11 # 知道我無知

    曹爽的為人處事能力太差,與之相對應的是司馬懿太高明,一低一高,結局已註定。還有就是當時的門閥制度導致了司馬家族的影響力無限膨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梁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