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
2 # Zh上善若水W
曹操之所以要殺伏壽,是因為伏皇后觸及曹操利益,想要謀殺曹操,其次曹操需要以此立威,徹底掌控漢獻帝。
大家都知道曹操這個人雖然對漢獻帝十分的不滿,但是還是讓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漢獻帝,而且還不止一個。可是當自己的女兒嫁給漢獻帝的時候,曹操卻一定要殺死伏皇后。為什麼一定要殺死伏皇后呢?如果說是為了自己的女兒著想,想讓自己的女兒有機會成為皇后的話,他大可不必這樣做。這樣做的話,就算自己的女兒以後能夠成為皇后也會落人話柄的。
而且曹操處死伏皇后的理由也十分的牽強,無非就是後來發現伏皇后和她的父親想要造反,所以皇帝一怒之下才把皇后給殺死了。伏皇后的父親當時是漢獻帝的老師,所以漢獻帝成為皇帝的時候,她的父親曾經輔佐過漢獻帝一段時間,只不過是因為後來年紀大了,主動請纓辭去了自己的職位,還獻祭不好意思,又給了他一個閒職,讓他頤養天年。據說曹操當初是發現了一封密函,上面記載著之前伏皇后想要造反的事。
可是這個根本就經不起推敲,像曹操這個人這麼多疑,就算漢獻帝投靠了他,他還是在後宮中差了很多耳目。如果伏皇后他們父女二人真的是想要造反的話,那麼曹操肯定會透過這眾多的耳目一早就知道為何這件事情非要拖到14年之後才知道?說白了,這無非就是他想殺死伏皇后的一個藉口罷了。
再說了伏皇后的父親在早些年就已經自動辭去所有的職位。當一個閒職,如果他真的是有心造反的話,又怎麼可能會回去自己的職位,置自己的女兒安危於不顧呢?要知道,如果一旦要造反的話,他的女兒在後宮中沒有孃家勢力的依仗,也會過得很不容易的。所以說這父女二人從來就沒有想過造反,這伏皇后死的著實是冤枉。
從伏皇后死了之後到自己的女兒當上皇后,短短36天的時間,想一下從一個皇后犯罪要處死他在策立新皇后怎麼,也得很長時間,為什麼就只有這麼短的時間?肯定不僅僅是隻想讓自己的女兒當皇后。
其實曹操這麼做,目的無非就只有一個,當時天下太過散亂。他想要合併九州統一天下,讓自己的女兒進宮,就是想要讓他在後宮的勢力變得大一些。那麼至於伏皇后,她的存在肯定會阻礙了他自己的計謀的,所以伏皇后就可憐的變成了別人的墊腳石,最終被殺死了。
伏皇后這一家族的力量本來就是和曹操最不合拍的一股力量,那麼想要發展自己的力量,肯定要把這股力量給剪掉。
其實曹操也想過別的辦法,這伏皇后不是非死不可,只不過是這個皇后太過不識相。如果能夠早早地讓出皇后的寶座的話,還不至於被殺死,可是她非要佔著皇后的位置,所以就只能被殺死了。伏皇后死了之後不出多久,曹操又想辦法除掉了伏皇后的幾個兒子。這樣的話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成為他的朝廷中的阻礙了。
故事無論悲喜,在此終將落幕。對漢獻帝而言,可資利用的宦官,早已成為歷史,如今外戚勢力也流水落花春去也,僅有的翻盤鏈條完全斷裂,他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孤家寡人。建安二十年五月,曹操進爵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六年後,曹丕代漢,魏王朝誕生,東漢正朔就此終結。 在此我們可以看到曹操用了一個十分拙劣的藉口殺死了伏皇后,其根本在於鞏固自己的權力,伏皇后之死實屬冤案。
-
3 # 翩翩紅樓
大家都知道曹操這個人雖然對漢獻帝十分的不滿,但是還是讓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漢獻帝,而且還不止一個。可是當自己的女兒嫁給漢獻帝的時候,曹操卻一定要殺死伏皇后。為什麼一定要殺死伏皇后呢?
如果說是為了自己的女兒著想,想讓自己的女兒有機會成為皇后的話,他大可不必這樣做。這樣做的話,就算自己的女兒以後能夠成為皇后也會落人話柄的。
而且曹操處死伏皇后的理由也十分的牽強,無非就是後來發現伏皇后和她的父親想要造反,所以皇帝一怒之下才把皇后給殺死了。伏皇后的父親當時是漢獻帝的老師,所以漢獻帝成為皇帝的時候,她的父親曾經輔佐過漢獻帝一段時間,只不過是因為後來年紀大了,主動請纓辭去了自己的職位,還獻祭不好意思,又給了他一個閒職,讓他頤養天年。據說曹操當初是發現了一封密函,上面記載著之前伏皇后想要造反的事。
可是這個根本就經不起推敲,像曹操這個人這麼多疑,就算漢獻帝投靠了他,他還是在後宮中差了很多耳目。如果伏皇后他們父女二人真的是想要造反的話,那麼曹操肯定會透過這眾多的耳目一早就知道為何這件事情非要拖到14年之後才知道?說白了,這無非就是他想殺死伏皇后的一個藉口罷了。
再說了伏皇后的父親在早些年就已經自動辭去所有的職位。當一個閒職,如果他真的是有心造反的話,又怎麼可能會回去自己的職位,置自己的女兒安危於不顧呢?要知道,如果一旦要造反的話,他的女兒在後宮中沒有孃家勢力的依仗,也會過得很不容易的。所以說這父女二人從來就沒有想過造反,這伏皇后死的著實是冤枉。
從伏皇后死了之後到自己的女兒當上皇后,短短36天的時間,想一下從一個皇后犯罪要處死他在策立新皇后怎麼,也得很長時間,為什麼就只有這麼短的時間?肯定不僅僅是隻想讓自己的女兒當皇后。
其實曹操這麼做,目的無非就只有一個,當時天下太過散亂。他想要合併九州統一天下,讓自己的女兒進宮,就是想要讓他在後宮的勢力變得大一些。那麼至於伏皇后,她的存在肯定會阻礙了他自己的計謀的,所以伏皇后就可憐的變成了別人的墊腳石,最終被殺死了。
伏皇后這一家族的力量本來就是和曹操最不合拍的一股力量,那麼想要發展自己的力量,肯定要把這股力量給剪掉。
其實曹操也想過別的辦法,這伏皇后不是非死不可,只不過是這個皇后太過不識相。如果能夠早早地讓出皇后的寶座的話,還不至於被殺死,可是她非要佔著皇后的位置,所以就只能被殺死了。伏皇后死了之後不出多久,曹操又想辦法除掉了伏皇后的幾個兒子。這樣的話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成為他的朝廷中的阻礙了。
-
4 # 樓蘭都護
伏皇后,名伏壽,西漢大司馬伏湛八世孫,父親伏完是個學者,母親是陽安長公主,家世顯赫。
公元190年,董卓挾持漢獻帝到長安,當時已是貴人的伏壽跟隨,那年伏壽15歲,漢獻帝14歲(由此你想到了什麼,賈寶玉初見林黛玉時,兩人也就這個年紀),伏壽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深宮中像姐姐一樣照顧著漢獻帝,漢獻帝就在這寄人籬人的生活中和伏壽產生了真摯的感情。
公元195年,伏壽被立為皇后,伏完任執金吾(由這個官職,你想到了什麼,漢光武帝劉秀,他曾經的理想,“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伏皇后的死因可能又是一樁歷史迷案,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後來發生的一些事情理清歷史的迷團。
在歷史上一共有3種說法:
1、《三國志》中說伏皇后在父親的信中罵曹操,故曹操將其殺害。
2、 《後漢書》的說法,董承父女因衣帶詔被誅,伏皇后心生恐懼,寫信給父親,想要謀殺曹操,結果事情敗露,引來殺身之禍。
3、民國史學大家呂思勉先生對伏皇后被誅殺一案存有不同看法,認為曹操的地位和氣魄不會因為伏皇后給其父親的一封信有詆譭之言,而加害。認為這個案件背後一定另有原因,而且背後情情很大,不便記載到正史之上,呂思勉先生推測伏皇后有一個通盤的政治計劃而且事關大局,因此曹操不得不動的手。
《三國演義》在第六十六回中也寫了這個轎段,大義是曹操去見漢獻帝,漢獻帝見了曹操戰慄不已,曹操說劉備、孫權不尊朝庭,當如何處置。漢獻帝說,你自己決定吧。曹操假惺惺的說那怎麼可以。漢獻帝說出了那句名言,“君若肯相輔則幸甚;不爾,願垂恩相舍。”曹操恨恨而出。
於是一個誅殺曹操的陰謀迅速成形,伏皇后寫信給自己的父親伏完,要伏完想辦法殺曹操,結果信被發現,伏皇后全族被殺。
伏皇后死後,曹操火急火燎的將自己的女兒推上皇后的位置。曹操把漢獻帝的身邊人都換成自己的人,如果你不是自己人,那你就不必做人了,宮庭的鬥爭就是這樣殘酷,普通宮女太監是這樣,更何況是漢獻帝的枕邊人。
-
5 # 噼裡啪啦嘞
大家都知道曹操這個人雖然對漢獻帝十分的不滿,但是還是讓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漢獻帝,而且還不止一個。可是當自己的女兒嫁給漢獻帝的時候,曹操卻一定要殺死伏皇后。為什麼一定要殺死伏皇后呢?
如果說是為了自己的女兒著想,想讓自己的女兒有機會成為皇后的話,他大可不必這樣做。這樣做的話,就算自己的女兒以後能夠成為皇后也會落人話柄的。
而且曹操處死伏皇后的理由也十分的牽強,無非就是後來發現伏皇后和她的父親想要造反,所以皇帝一怒之下才把皇后給殺死了。伏皇后的父親當時是漢獻帝的老師,所以漢獻帝成為皇帝的時候,她的父親曾經輔佐過漢獻帝一段時間,只不過是因為後來年紀大了,主動請纓辭去了自己的職位,還獻祭不好意思,又給了他一個閒職,讓他頤養天年。據說曹操當初是發現了一封密函,上面記載著之前伏皇后想要造反的事。
可是這個根本就經不起推敲,像曹操這個人這麼多疑,就算漢獻帝投靠了他,他還是在後宮中差了很多耳目。如果伏皇后他們父女二人真的是想要造反的話,那麼曹操肯定會透過這眾多的耳目一早就知道為何這件事情非要拖到14年之後才知道?說白了,這無非就是他想殺死伏皇后的一個藉口罷了。
再說了伏皇后的父親在早些年就已經自動辭去所有的職位。當一個閒職,如果他真的是有心造反的話,又怎麼可能會回去自己的職位,置自己的女兒安危於不顧呢?要知道,如果一旦要造反的話,他的女兒在後宮中沒有孃家勢力的依仗,也會過得很不容易的。所以說這父女二人從來就沒有想過造反,這伏皇后死的著實是冤枉。
從伏皇后死了之後到自己的女兒當上皇后,短短36天的時間,想一下從一個皇后犯罪要處死他在策立新皇后怎麼,也得很長時間,為什麼就只有這麼短的時間?肯定不僅僅是隻想讓自己的女兒當皇后。
其實曹操這麼做,目的無非就只有一個,當時天下太過散亂。他想要合併九州統一天下,讓自己的女兒進宮,就是想要讓他在後宮的勢力變得大一些。那麼至於伏皇后,她的存在肯定會阻礙了他自己的計謀的,所以伏皇后就可憐的變成了別人的墊腳石,最終被殺死了。
伏皇后這一家族的力量本來就是和曹操最不合拍的一股力量,那麼想要發展自己的力量,肯定要把這股力量給剪掉。
其實曹操也想過別的辦法,這伏皇后不是非死不可,只不過是這個皇后太過不識相。如果能夠早早地讓出皇后的寶座的話,還不至於被殺死,可是她非要佔著皇后的位置,所以就只能被殺死了。伏皇后死了之後不出多久,曹操又想辦法除掉了伏皇后的幾個兒子。這樣的話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成為他的朝廷中的阻礙了。
故事無論悲喜,在此終將落幕。對漢獻帝而言,可資利用的宦官,早已成為歷史,如今外戚勢力也流水落花春去也,僅有的翻盤鏈條完全斷裂,他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孤家寡人。建安二十年五月,曹操進爵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六年後,曹丕代漢,魏王朝誕生,東漢正朔就此終結。 在此我們可以看到曹操用了一個十分拙劣的藉口殺死了伏皇后,其根本在於鞏固自己的權力,伏皇后之死實屬冤案。
以上描述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個人的想法,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6 # 風雨中的梅雲
說到曹操殺死對自己畢恭畢敬的伏皇后。罪名是伏壽密謀造反。個人覺得曹操這是無中生有。是他冤枉伏壽的。要知道。當時的伏壽並沒有外部勢力。她的父親付完早已經辭官在家了。伏壽要造反的話,何不在她父親在位時造反,為何要等她父親退休了才造反?其實,伏壽之最應該是我們常說的懷璧其罪。說白了,是皇后之位害死了伏壽。因為當時的曹操已經權傾朝野了。如果伏壽識時務的話,早點讓出皇后之位。相信曹操會非常高興。而伏壽也會得以善終的。但話說回來,虛名浮利的確是害人不淺呀。而伏壽也只是個貪慕虛榮的女人而已。
我們說,漢獻帝一生可以說是顛沛流離了一輩子。從小就被諸侯權臣搶來搶去。玩弄於股掌之間。生死都不由他,那還能說發號施令呢?說實話,曹操雖然對漢獻帝不敬,但他也是諸多諸侯裡對漢獻帝最好的一個。曹操為了掌控漢獻帝。不惜把自己的三個女兒都嫁給了漢獻帝。這個時候,漢獻帝的皇后就成了曹操的障礙了。而這個時候,皇后伏壽又不懂進退。所以,曹操只好找個罪名剷除伏壽了。為了斬草除根。伏壽的孩子在以後也被曹操處理了。謝謝。
-
7 # 香茗史館
伏皇后之所以會被曹操誅殺,只是因為寫了一封信,而這封信的內容便是請求父親伏完想辦法除掉曹操。然而,伏完卻最終沒敢下手,此事後來被曹操得知,依照曹操的“火爆脾氣”,伏皇后一家豈能有好下場?
生於亂世的皇后,伏壽與劉協堪稱患難夫妻伏皇后名曰伏壽,其父為不其侯伏完,母親為漢桓帝的女兒陽安公主劉華。後來董卓入洛陽,廢掉了漢少帝劉辯,改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而伏壽稍長之後則入宮被封為貴人,此後伏壽又與漢獻帝劉協一起被董卓挾持到長安。
初平三年(192年),呂布刺死董卓,劉協和伏壽這才算短暫的享受到了皇帝和皇后該擁有的一切。然而好景不長,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董卓舊部李傕、郭汜率兵擊敗呂布,攻陷長安,漢獻帝劉協再度淪為傀儡。興平元年(194年)三輔大旱,長安城中甚至已經到了人吃人的境地。
△董卓
興平二年(195年),15歲的伏壽被立為皇后,而此時的漢獻帝劉協也僅僅只有14歲。同年,李傕、郭汜矛盾激發,長安再度陷入戰火,劉協與伏完和大臣們被李傕劫入營中。歷經數月,長安城在這次內亂中幾乎變成一片廢墟。不久,劉協在董承等人的護送下襬脫李、郭控制,輾轉東行。
建安元年(196年),兗州刺史曹操迎接劉協入駐洛陽,曹操秉承“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戰略目的,又將漢獻帝劉協和皇后伏壽,以及宮人、大臣等全部挾持到許昌,改稱許都。漢獻帝劉協制度成為了傀儡。
△漢獻帝劉協和伏皇后也算是患難夫妻了
建安元年(196年),伏完被加封為輔國將軍,儀制同於三公。然而伏完眼見東漢朝堂淪為傀儡而無力挽回,認為自己枉為皇上的外戚,於是將印綬上繳,只擔任中散大夫,不久改任屯騎校尉。
伏皇后密謀處死曹操,曹操發覺後將其處死劉協因不滿曹操大權獨攬,不甘就此淪為傀儡的他,在建安五年(200年)暗下衣帶詔,令董貴人的父親、車騎將軍董承設法誅殺曹操。董承逐與左將軍劉備、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一起密謀。
△“衣帶詔”事件董承等人被殺
然而還不等董承等人動手,事情便遭敗露,董承等人逐被曹操誅殺。漢獻帝以董貴人有孕在身為由,請求曹操放過其性命,卻遭到了曹操的拒絕。伏皇后眼見如此情形,不僅悲從中來,不知何時這一幕又將在自己身上重演。
伏皇后心有不甘,便暗中給父親伏完寫信,講述了曹操的心狠手辣,希望父親能夠秘密謀劃,剷除曹操。然而伏完面對大權在握的曹操,卻始終沒有敢動手。
△伏完始終沒敢動手除掉曹操
建安十九年(214年),伏皇后要求其父伏完誅殺曹操的密謀敗露,曹操要挾獻帝廢黜伏皇后,並代獻帝寫好了廢黜伏皇后的詔書,以“(伏皇后)既沒有文王母、武王母那樣的徽音之美,而又缺乏謹慎修身養怡之福,卻陰險地懷抱妒害,包藏禍心,不可以承奉天命,祀奉祖宗”為由,命令御史大夫郗慮拿著詔書,同尚書令華歆一起帶兵包圍皇宮搜捕皇后。
操追大怒,遂逼帝廢后,假為策曰:“皇后壽,得由卑賤,登顯尊極,自處椒房,二紀於茲。既無任、姒徽音之美,又乏謹身養己之福,而陰懷妒害,苞藏禍心,弗可以承天命,奉祖宗。今使御史大夫郗慮持節策詔,其上皇后璽綬,退避中宮,遷於它館。鳴呼傷哉!自壽取之,未致於理,為幸多焉。”《後漢書·皇后紀》△《新三國》中伏皇后是被勒死的
伏皇后被嚇的藏進了宮中的夾牆裡,結果被華歆拖了出來,伏皇后披頭散髮的走到劉協面前,向其哭訴求救,劉協看著皇后的悽慘模樣,也不禁悲從中來,“我亦不知命在何時!”
伏皇后最終被幽禁而死,而其與劉協所生的兩位皇子也被毒殺,伏氏宗族百餘人皆被處死,伏壽的母親等十九人則被流放到了涿郡。
回覆列表
伏皇后也只是曹操利用的棋子
先回答問題,對曹操畢恭畢敬的伏皇后,為何會遭到曹操的誅殺?我的回答是伏皇后也只是曹操利用的棋子,不是你敬我,我就不殺你,曹操看你有沒有利用價值。先來看看伏皇后是什麼樣的人,她的一生是什麼樣子的。
《後漢書》伏皇后傳:獻帝伏皇后叫伏壽,琅邪東武人,是東漢初年大司徒伏湛的第八世孫。父親伏完,沉深有大度,襲爵不其侯,娶桓帝女陽安公主為妻,官拜侍中。
初平元年,伏皇后跟著漢獻帝大駕西遷長安,進入了漢獻帝的後宮,為貴人。興平二年,即公元195年立為皇后,他的父親伏完升任執金吾。建安元年,朝廷拜伏完輔國將軍,儀比三司。輔國將軍對於伏完只不過是一個虛職,這是漢獻帝對岳父大人的一點恩賜。
這個伏完是一個很有見識的人,他知道政事掌握在曹操手中,自己是皇親國戚,不能為了一個虛名而招致猜疑,於是就把輔國將軍的官職辭掉,交了將軍大印,只擔任了中散大夫一職。建安十四年的時候死了。應該說,伏皇后的父親是一個很機警也很謹慎的一個人。
自從漢獻帝遷都許昌,大權掌握在曹操手中,漢獻帝也就是守位而已。宿衛的兵將、包括侍奉漢獻帝的都是曹操派去的人。議郎趙彥曾經為漢獻帝陳說當時應採取的策略,曹操惡而殺之。史書上說:“其餘內外,多見誅戮。”
衣帶詔事件,董承被曹操誅殺。這是的董承女兒已是貴人,曹操殺完董承,就向漢獻帝要董貴人準備斬草除根。當時的董貴人已經有了身孕,漢獻帝多次向曹操懇求,請曹操放董貴人一馬,曹操不答應。
伏皇后見到這一幕後,從此以後心懷恐懼。於是給他的父親寫信,說曹操殘暴逼迫漢獻帝的情形,命父親暗中圖謀曹操。伏完不敢做這事。到建安十九年的時候,事情敗露。曹操大怒,遂逼漢獻帝廢掉伏皇后。說她“陰懷妒害,包藏禍心”。命令御史大夫郗慮為主,以尚書令華歆為副,帶兵進宮收伏皇后。伏皇后嚇得關門閉戶藏在夾壁中,華歆把伏皇后拉了出來。當時的漢獻帝和郗慮坐在外殿,伏皇后被髮徒跣經過漢獻帝的坐前,向漢獻帝訣別說:不能救我一命嗎?漢獻帝回答說:“我亦不知命在何時!”然後質問郗慮說:郗公,天下還有這事邪?
於是將伏皇后關在暴室,這位伏皇后自然就死在暴室中。伏皇后所生的二皇子,也被曹操毒殺。伏皇后在位二十年,兄弟及宗族死者百餘人,伏皇后的母親劉盈等十九人被遷徙到了涿郡。
伏皇后“書信”一事,應該是純屬曹操捏造。一個嚇得躲在夾牆縫中的女人,像是一個有膽有識,要殺曹操的人嗎?
伏皇后的父親伏完是漢桓帝的女婿,史書稱讚他“深沉有大度”,當初封他為輔國將軍時,他就因為自己已經是貴戚了,怕引起曹操猜忌,也怕給曹操藉口。因為外戚和宦官是東漢亂政的兩大根源,曹操如果要擺佈伏皇后完全可以找這個藉口。伏皇后的父親主動交還了將軍大印,就使曹操失去了這個藉口。很有見識也很謹慎的一個人。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縱然伏皇后有信給他,他有實力對曹操採取行動嗎?他敢對曹操採取行動嗎?
還有一個事,這個伏完建安十四年就死了。建安十四年就死了,何至於到建安十九年才敗露呢?又是怎麼敗露的?顯然曹操要廢掉伏皇后,找不到別的藉口,這才利用了伏完的死無對證編造了書信一事。真是欲加其罪何患無辭。
那麼,曹操一定要殺伏皇后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這就要看建安十八年,也就是伏皇后被廢的前一年發生了什麼事。
建安十八年,曹操向漢獻帝進獻了三個女兒,分別是大女兒曹憲、二女兒曹節、和小女兒曹華。曹華因為年紀小並沒有真正到漢獻帝的身邊,史書稱“小者待年於國”。意思就是曹操的小女兒因為年紀小待在魏國,等養大一點再給漢獻帝送過去。
曹操送三個女兒給漢獻帝足以說明伏皇后被殺一事,曹操既然把女兒嫁給漢獻帝,他自然不會讓伏皇后在後位上待下去。伏皇后被殺的第二年,曹操就讓漢獻帝立曹節為皇后。原來是曹操想讓自己的女兒當皇后,更好控制漢獻帝,所以伏皇后你的作用已完成,找個藉口,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