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宇宙星雲495
-
2 # 程林4721
10天干的安排法並沒有什麼天文意義。當然他也包含著天體的執行規律。它就是太極羅盤中的定四向,東西南北中。甲乙為東方,丙丁為南方,戊己為中央,庚辛為西方,壬癸為北方。地支是無極羅盤測繪定向的12個時辰。這12個時辰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是本著軒轅黃帝完善羅盤儀時所定製的。又把天干地支配合成了60花甲。所以它被稱之為黃曆,它是有理性的計時曆法。
-
3 # 小魚兒遊歷記
十天干自然具有天文意義,因為它就是古聖賢觀天體星象應對自然四季,五行之氣分陰陽而得十干。即,五陽幹甲、丙、戊、庚、壬,五陰乾乙、丁、己、辛、癸。
古代人們對天體的認知,首先是太陽和月亮,後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了五大行星體。由於古時觀測技能沒有現今的條件,對太陽系的星體探測不象現在這麼明瞭。但是古人又觀地球上的四季變化週而復始,推測擬定了十干。古人推十干是以地球為中心的,故而有了中央戊己土之說。而這十干恰恰符合了太陽系對地球影響最大的星體,分別是:太陽、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月亮。由於其它行星體的各自小行星,因自身受困於母行星引力束縛,對地球影響力較小,不如月球引力直接影響了地球潮那麼明顯,故而將地球算在內,正好符合十干之數,此是天體引力化十干而作用。
滴天髓中有句至理:五陽皆陽丙為最,五陰皆陰癸為至。對應到天體上,丙火代表的就是太陽。而癸水位居十干之尾,又代表了寒冷至極,對應的天體正是海王星。海王星距離太陽最遠,是最冰冷的一顆行星。
對於地球來講,太陽永久從東邊升起,至西邊落下,故將十干佈於四季四方。甲乙東方木位佔春季,丙丁南方火位佔夏季,庚辛西方金位佔秋季,壬癸北方水位佔冬季,戊己中央土布於各季交接時。由於丙為陽,故丙丁火代表太陽最烈時的中午時間段,而甲乙木則為早上,庚辛金與早上相對為傍晚,壬癸水至寒為夜間。故而十天干所隱含的天文意義非凡,又經過千年文化的洗禮,配於十二地支演化成六十年一個甲子輪迴,被廣泛應用於農曆紀時。
-
4 # 黃百儒
天干地支都有屬五行中金木水火土,又代表在羅經八卦廿四山頭,六四十卦!又代表乾坤天地(地天人……時空三元九運!)總一句話包羅永珍!還代表地理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又代表人身體各部位……甲為頭等等相當複雜涵義!是祖宗千百年觀察研究出的天文地理密訣。
-
5 # 奇門有道
天干有他們的屬性和性格,天象為甲乙東方木星宿為青龍,丙丁南方火星宿為朱雀,庚辛為西方金星宿為白虎,壬癸為北方水,星宿為玄武,戊己中央土在中宮,在人事上也代表了一件事情從開始到結束
-
6 # 三泉軒
有的,十天干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首先天干分方位:如,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
7 # 使用者張越陽
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個字元本先人用來計數。相當於現在的12345678910,用它來紀年月日時的時序。後在易數中說成“天干”,十二相叫成“地支”。這樣在發展演化中賦予了天干地支深玄的含義。比如,甲乙和寅卯配東方木,丙丁加已午配南方火……都是數字的程式碼。看上去,玄之又玄,乎之又乎,神秘莫測,給今人留下了解不完,解不開的疙瘩。
-
8 # 愛國40335
遠古代人沒有數字概念,他們就用天干甲,已,丙,丁,戊,已,庚,辛,壬,祭,配以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用十二支木杆插在地上藉助月光和太Sunny的投影來記算時辰,後又發明五行金,木,水,火,土來觀天象。據說又藉助早晨雞叫來推出五更的計時,即然是傳說也無需考正。
-
9 # 使用者9956672096331
天汗豐庚變下雨甲日青天汗庚變庚不變,下雨甲青甲不青南天有二水汗星要看我地青不青東南還有風火星在看北斗五穀豐,
-
10 # 微洪範
我們知道在上古的陰陽五行家心中,天地(宇宙)萬物皆可納入陰陽五行的體系,所以天空的星群與星辰都有五行屬性,而十天就是五行的表徵,所以十天干當然可以具備天文意義了。
說白了十天干就是: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細分,其是…甲為陽木、乙是陰木,丙是陽火、丁是陰火,戊是陽土、己是陰土,庚是陽金、辛為陰金,壬為陽水、癸為陰水。
東周五行家鄒衍講…五行在天為五星,在人為五常。這裡五星即:金星為金,木星為木,水星為水,火星為火,土星為土。
這樣明顯便是…甲乙為木星,丙丁為火星,戊己為土星,庚辛為金星,壬癸為水星了。又有…太陽為火,地球為土,太陰(月球)為水,穀神星為金水等等。
上古華民又將以地球為觀察立足點的周天的東西南北的星秀劃分為二十八個星群,並叫此謂:二十八宿。東方: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為五行之木。
西方七宿:奎、婁、胄、昂、畢、觜、參為五行的金。南方七宿:井、鬼、枊、星、張、翼、軫為火。北方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為水。
這樣…周天的星辰都配上相應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了,即都對應了庚辛,甲乙,壬癸,丙丁,戊己了。
-
11 # 鵬學天下
天干地支,簡稱為干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
十干曰: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
十二支曰: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簡化後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干支紀元法。六十年一個輪迴。天干地支的發明影響深遠,至今依舊在使用天干地支,用於曆法、術數、計算、命名等各方面。
天文上把黃道平面劃分為十二宮,以日躔過宮劃分十二個月。所以古代把黃道十二宮以地支命名,十二宮又與二十八宿相對應,即子宮有女、虛、危三宿;醜宮有鬥、牛二宿;寅宮有尾、箕二宿;卯宮有氐、房、心三宿;辰宮有角、亢二宿;巳宮有翼、軫二宿;午宮有柳、星、張三宿;未宮有井、鬼二宿;申宮有觜、參二宿;酉宮有胃、昴、畢三宿;戌宮有奎、婁二宿;亥宮有室、壁二宿。所以,二十八宿的天文象意是干支學中地支取象的象意來源,十二地支中又藏有二十八星宿,其意義也是來源於此。
遠古時代古人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干承載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載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運;天道與地道決定著人道,故設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時空,時空以定世界。乾象天而支象地,萬物雖長於地上,但是萬物的榮盛興衰卻離不開天。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的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用以闡述天地人。從文獻記載來看,太古時代就已有天干地支,其中十二地支分別代表著每年十二個不同的月令、節令。天干地支,是應用易學在實踐方面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之一,很多事物的發展規律都是透過它來認知。
所以,天干地支中十天干不僅具有天文意義,在中國的科技、曆法、計算、文化等方方面面都有深遠且廣博的意義。
回覆列表
干支紀年初起於西漢,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後期。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干支紀年。干支紀年,每個週期的第一年為甲子年,60年為一甲子,180年一週期,又有“上元甲子”、“中元甲子”、“下元甲子”之說。應該注意的是干支紀年是以立春日作為一年即歲次的開始,是為歲首,不是以農曆正月初一作為一年的開始。《干支紀月》干支紀月是以天干和地支所組成的六十花甲子輪流紀月,每五年為一個迴圈。以十二地支紀月為根本依據,十二地支紀月又稱十二辰紀月法。我們現在所用的農曆就是古代的夏曆,正月建寅是永遠不變的,二月為卯……干支紀月不給閏月命名,原則是閏月的上半個月劃歸上個干支月份,閏月的下半個月劃給下個干支月份。年上起月決曰:甲已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丙辛寅月從庚起,丁壬壬位順行流。更有戊癸何方發,甲寅之上好追求。《干支紀日》干支紀日,從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已日(公元前720年2月10日)開始,到東漢元和二年(公元85年)政府下令在全國實行,至今未曾間斷。因此,總不免要遇到查某一日的干支,通常這類我們只能查曆書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