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皮阿亮

    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事情

    我大伯的小兒子六歲時,大伯給他報名學小提琴。

    弟弟也挺懂事,學習還是挺上進的,上課既認真聽講,課後又努力練習。

    有一次大伯不知道怎麼回事脾氣比較急躁,頭一天下午剛上的新課,第二天大伯讓他對著琴譜練習,他練得不連貫。

    其實每週末上的課是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練習的,弟弟剛練習一天,大伯就希望他曲調熟練,這怎麼可能呢?

    大伯當時可能非常生氣沒有冷靜的思考,突然發了瘋似的爆發了:用惡毒的語言傷害他,打擊他;還打了他一響亮的耳光,一耳光沒夠,又劈頭蓋臉地打了幾下,把他的琴架踢倒,琴譜撕爛。

    那是我大伯第一次打兒子,也是長這麼大以來唯一的一次。打完他大伯很後悔心疼自責,之後大伯也做了深刻的檢討也表示以後再也不打兒子了。

  • 2 # 愛上鍵盤在保利

    我們開琴什這麼多年,見過不少捱打的娃。但我們的娃,終究還是幸福的多

    因練琴而捱打,大抵跟小學因家庭作業而爆怒是一個道理,而且,同一個孩子練琴,寫作業捱罵,挨湊機率大致相當

    還是家長需要修煉的過程。我就從不打罵孩子,孩子犯了錯,其實都是天使般的錯,何以忍心傷害

  • 3 # 愛樂莉姐

    陪著孩子再成長一次,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程

    學琴。練琴被捱打是經常發生的事,每個收穫的背後都是艱辛的付出,風雨過後才能見彩虹!

    這被打的背後常見原因有下面幾種:

    孩子不懂,家長急躁

    孩子懂了不改,家長急躁

    孩子不練,家長急躁

    對策:(1)牽著蝸牛慢慢走,孩子學琴剛開始有一個過程,做家長的要理解,只要孩子練琴的態度是正確,認真的,就要給予鼓勵,不要打擾孩子,每天20分鐘專注練琴,比有打擾的打罵要好的多。問清楚孩子有什麼地方不懂嗎?給予指導,給予關注,先輔導,再專注的去學習。

    (2)小孩子經常會出現懂了不改的問題,發現要先告知,孩子正做發育期,有這麼一個過程,要提醒,但不要急,不要發火,慢火慢燉,養成看譜練琴的習慣,太多的孩子不看譜子自己錯練,發現就要溫柔的提醒

    (3)孩子不練琴,一般是沒氛圍,沒成就感造成的,改變的方法是,多聽,多找伴,多鼓勵,就喜歡練了,多表演

    孩子成長練琴期,做家長的也是一段修煉期,若干年後,每當再看到別人能夠熟練自如的演奏時,共同的努力,共同的薰陶都是一種幸福的記憶,小時候的捱罵,被打,都一笑解千愁了,孩子會懷念這一段被父母關愛的時期的

  • 4 # 孫小青

    兒子四歲時,我給他報名學小提琴。

    其實兒子學習力還是蠻不錯的,既認真上課又認真練習。

    只是我當時脾氣比較急躁,週日下午剛上的新課,週一我讓他對著琴譜練習,他練得不連貫。

    我也不知道犯什麼神經了,感覺自己都會了,他怎麼拉幾遍還沒一點長進呢?

    其實週日上的課是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練習的,兒子剛練習第一天,我就希望他曲調熟練,這怎麼可能呢?

    可當時的我沒有這麼冷靜的思考,我突然發了瘋似的爆發了:用惡毒的語言傷害他,打擊他;還打了他一響亮的耳光,一耳光沒夠,又劈頭蓋臉地打了幾下,把他的琴架踢倒,琴譜撕爛。

    那是我第一次打兒子,也是唯一的一次。打完他我很後悔心疼自責,自己趴床上哭了很久,後來還給自己寫了一篇保證書,再也不打兒子了。

    兒子被我打過以後也失去了學琴的興趣,他的理由是:“學琴還捱打,不學琴不會捱打,我再也不要學琴了。”

    所以,聰明的家長,可千萬別因為孩子學琴練琴打孩子。要知道學習任何東西都是需要過程的,不能急於求成。

    要體諒孩子,心疼孩子,鼓勵他,而不是像我一樣打孩子,結果把孩子的興趣也給扼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留學是選美國好還是英國好?兩者之間的差異到底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