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是一個音樂人,偶爾寫詩詞。因為對韻律和節奏極度敏感,反而覺得傳統格律不太適合現代人的發音和語言習慣,因此寫詩不習慣用格律表。也有一些詩友對於寫詩不用格律表這種做法表示不能接受,不知道大家怎麼看。歡迎發表意見。
9
回覆列表
  • 1 # 寫作零度

    先不下結論,先問一句,如果在下象棋時,讓車、馬、炮任意走,相過河而將軍出田字格,此時的象棋還能叫象棋嗎?答案肯定是不行的。每個行業都其規則,先守規則才能入室,然後才能言及其他。格律是古詩詞規則,不能說格律有約束就去反對它,就要去格律化。 就算是現代詩,都有韻律、節奏、音步等規則,不能說只要換了行的就稱為詩。世界各國詩也都不例外,有抑揚格、揚抑格、抑抑揚格、壓運韻、音步、換行。正如聞一多先生所言:

    “詩之所以能激發情感,完全在它的節奏,節奏便是格律。照這樣看來,恐怕越是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帶著鐐銬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是不會跳舞的才怪腳鐐礙事。只有不會做詩的才感覺得格律詩的束縛。”

    我們看到過西方名著,如沙士比亞的詩劇,還有歌德等人的,都是在劇中人物情緒最緊張時,用韻律(語)來表現的。可發見出韻律的重要性。我們知道,詩歌起始於音樂,而詩歌的韻律與音樂有著緊要的關係。古人論詩,也是以此關係來論。如王昌齡、司空圖、蘇東坡等。

    現在有許多寫現代詩的朋友,寫詩時根本不注意這個,一提醒還說是寫自由詩不需要用韻,其實是他(她)不理解韻的重要性。在全世界詩歌理論中來看,無不有韻律的約束。世界四大文明國,除西伯來字母無韻母外(他們用其它方法約束,如自上至下貫頂法等),其它的都有韻律的約束。事實上證明,韻律的生命力是很強大,到未來幾百年裡,是絕不消失的。

    古詩的格律其實不難(詞先不講了,太多了,專門列文講),只要稍加學習,就能輕鬆掌握。稍微離點題,講一下詩的格律。

    一、格律詩的四種句式

    這裡要說的格律詩(也叫近代詩),是指唐代以後形成的詩歌規範,與詩經、樂府中的那種古體詩並不一樣。格詩律對字數、平仄有嚴格的規定,有三種體裁:絕句(每首四句),律詩(一般每首八句),排律(每首十句以上)。這三種的根基是絕句。

    絕句有四個句型:

    A 仄仄平平仄

    B 平平仄仄平

    C 平平平仄仄

    D 仄仄仄平平。

    二、五絕和五律

    四個句型組合起來就是五絕。它可以有四種不同的組合

    1.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至於五律,它比五絕正好多了一半的句子。但是隻要掌握了五絕的格式,五律的格式就不用去硬記了,它不過是按組成五絕的那種方法,再在下面接上另一首五絕而已。

    三、七絕與七律

    七絕也分為四種格式,都是從五絕的格式中衍生出來的。

    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這一格式,在每句前面加上兩個與原句前兩字平仄相反的字,就構成了七絕: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至於七律,跟五律是一樣。

    四、總結

    詩詞格律是需要嚴格遵守的,既然你要寫,就得遵守它的規則,如果你寫古詩沒按格律寫,你可以把它叫做古風就行。但對於詞,如果你用了這個詞牌名,就必需要按其規則寫作。格律詩是眾詩歌體裁的一種,它的侷限處,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我希望大家寫作時遵守它的規則,帶著鐐銬跳舞吧,越是要帶著鐐銬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

  • 2 # 鳳浩原創

    看歷史的發展從唐、宋、元、明、清,到至今,再看詩詞從古至今的發展規律,從五言詩、七律詩、打遊詩、散文詩、自由詩和各種詞,再從文言文、散文、敘事文在每個時代的興盛,也許你也就知道答案了,也就知道你那所謂的死格律在今天是否還需按步就般、生搬硬套嗎?關健是你的詩詞要老百姓喜聞樂見,拍手稱讚哪才叫好,擁有廣大的粉絲群體才是王道。

  • 3 # 詩詞書院

    現代人寫詩詞,需否依傳統格律,老生常談了。恕我資質愚頓。在此請教題主這位“音樂人”幾個問題。

    我有幸當了一個區小學生賽的評委。進入決賽的二十四隊當中,除了一隊選誦余光中的《鄉愁》,還有一隊選誦《弟子規》外,其餘的全部都是選誦唐詩宋詞,她們也包攬了前兩名。如果說傳統格律已不適合當代人語音,請問這些小學生、甚至幼兒園的小朋友,為什麼會背得朗朗上口,而到了你們這些所謂“音樂人”、“創作者”就變成了坳口異常呢?

    說回我自己,雖然不敢與《中國詩詞大會》的選手比,但讀唐宋詩詞時,總能不自覺地記下一些句子,反之採用新韻的詩詞,我一首都不曾記下。

    好吧,我們說流行歌曲,這些年,依唐宋詩詞譜曲的作品也有不少吧,如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般的長調,也能被鄧麗君、王菲唱到家喻戶曉。為什麼反過來,今人依唐宋格律創作,就會變得不大適合現代人的發音和語言習慣呢?

    今古音的確有區別,這種區別主要是字語的“調值”產生了變化,大多有跡可循。我們都不要自欺欺人了,中古音與今音的差別,除了入聲字外,還遠不如各地區不同方言的差別大。至於有小部份字音變化較大的,我們也大可特殊處理。

  • 4 # 中華王爺

    詩詞歌賦的創作,首先講究的是意境美,其次是言簡意賅;再者是音節通暢有節奏感。

    在現代人類社會,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古詩中的格律平仄詞令已跟不上當代文學創作的需要。

    詩詞關健要有新意,一首美妙的詩詞一是要有新意,其次要輕鬆寫意;若是遷強付會則失之精神,就

    韻味全無了。

    詩歌創作是靈性的精神活動,有詩情時為之,無詩情硬去搜腸刮肚,勉強為之也難出自己滿意之作,詩創作時,若詩情斷了,大可暫切放下,待思考或尋得詩情時接著寫,最忌意已盡而言未盡。

  • 5 # 小重山

    我也喜歡詩詞。只要你冠以“律”詩,就必須遵守格律,除非你的才華和成就足以推翻古人,足以令現代人拜服。其實,不喜歡格律就寫古風,只要像歌詞一樣押點兒“韻”就行,好詩,或者好句,不會因形式而埋沒。

    近體格律詩從初唐流傳到現在,可以說經久不衰,證明其生命力極強,這其中“格律”恐怕是最主要的因素。所謂格律,就是形式,是詩詞的“建築美”。正因為近體格律詩的節奏和形式臻於完美,所以很難被超越。

    從你的問題來看,你並沒有認真學習過近體格律詩。因為如果你真的喜歡並寫過近體詩,格律就不是問題,就像你騎腳踏車碰到拐彎自然轉向,根本用不著考慮。甚至你只要會背幾首名家詩,格律就掌握了。

    其實寫詩最主要的還是對字詞句的運用,李白的許多名作就是不怎麼講究格律的古風。關鍵還是底子和天賦,與格律關係不大,更用不著去套什麼格律表。

    如果你有不講格律的好詩,只要不冠以“七律、五律”之類的標題,就不會有人吹毛求疵。當然,我也填詞寫詩,尤其喜歡寫格律詩,我覺得不講格律反而不習慣,是不是另一個極端?

  • 6 # 木蘭雙槳

    格律是什麼?

    格律就是在庸人和才子之間畫了一道永遠無法越過的界線,才子能靈活駕馭格律,而庸人只是拿格律困難做藉口強行進行所謂的創新。說到這裡,不得不說詩詞還是很自私的,他們大多隻給那些天生有才華的人敞開大門。

    所以,格律不是寫不好詩詞的藉口,格律絕不能丟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人之下》為什麼丁嶋安對戰許新其實是想趁機襲殺張楚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