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境聯
-
2 # 森嶼嶼
同樣是島國,為什麼工業革命誕生在英國而不是日本?
想要知道為什麼工業革命為什麼沒有在日本產生,我們首先要知道為什麼會在英中國產生,知道了產生的特定條件,就知道為什麼日本沒有誕生工業革命中缺失的必要條件工業革命的爆發肯定是因為當時的英國在原本的經濟發展中某一因素被打破,引發的不平衡的社會供需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產生特定的維度和地形造就了英國四季如春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的自然條件使得英國擁有大量的優質草場,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適宜的環境必然催生相應的生產和勞作方式,這也使得英國成為養殖山羊和綿羊的大國,以畜牧養殖為主也使得英國的羊毛這種經濟產品較為富饒,因此中世紀的英國又被稱為羊毛之國。
在羅馬統治時期的英國儘管已經發展出毛紡織業,但是當時的規模還是以小部分紡織中心為主,但當時受到勞動力效率的限制,英國還是以羊毛出口為主,當時的主要出口物件是西歐大陸的佛蘭德斯地區。
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在面對英法百年戰爭中,英國積極的和多次反抗法國統治的佛蘭德斯聯合,加強了英國的商貿發展。但隨著世界格局的不斷變化,主要依託佛蘭德斯的經濟貿易受到佛蘭德斯和義大利紡織品的壟斷,英國的出口外銷沒辦法只能轉為依賴內需拉動。
受到威脅必然會考慮長遠的發展,英國引進大量的優質工匠促使英國的紡織業有大幅度的提升地理位置優越的英國四面環海氣候穩定,且降雨量均勻沒有那麼多自然災害也使得英國不像中國一樣容易爆發饑荒。加之便利的海運也利於從別國進口糧食,因此英國可以放心大膽的發展紡織業,這是亞洲國家甚至是大部分歐洲國家所不具備的地理優勢。
而眾所周知的工業革命是由於英國爆發的“圈地運動”點起的導火索,圈地運動下地主獲得大量的土地,進行土地的集中管理,使得當時的生產效率提高,隨後爆發的“光榮革命”又為當時的英國帶來大量的荷蘭優秀工商業者,這無疑是為英國的工業革命又增添了助燃劑。就像多米諾骨牌的連鎖反應一樣,生產效率的提高必然會對原材料的需求增多,但地就這麼多,如何獲取更多的生產原料這是一個問題。
羊毛的產量不夠,這時作為紡織的另一種原料“棉花”引起了英國的注意。但英國本土的氣候並不適宜棉花的生長,而棉花當時主要產區在印度和中國。當時的中國主要時農耕文明,主要作物是能裹腹的糧食,而棉花和麻等紡織原料是輔助作物,也因此當時的中國是沒有多餘的棉花出口國外的。那英國就把目光轉向了當時的棉花生產大國印度,有利益當然有貿易的無聲戰爭硝煙,最終英國還是征服了印度獲取了所控制土地的棉花和棉紡織品的議價權。
印度當時處於全球化貿易的中心區域,這也使得英國在印度就地生產大量的廉價棉紡織品販賣到世界各地,可以說棉花的掠奪引進使得英國的棉紡織業興起,畢竟英國控制的印度土地還是有限的,和印度當地低廉的勞動力和無運輸成本以及充沛的原材料,生產成本是遠低於英國本土的。沒有價格優勢必然就喪失一部分的競爭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只能想辦法的去改變成本,既然節流這個角度無法實現就只能想辦法開源了,這也就推動了英國資本家開發新技術來提高生產能力以抗衡低廉勞動力的競爭優勢。
一環扣一環的小事件才推動英國一步步的走向工業革命的爆發,除了這些客觀因素的誘使,其實英國爆發工業革命也和英國當時的資本主義制度有關係,而日本和英國相比制度首先就不一樣,當時的日本依舊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深遠,類似於中國集權統治的“幕府”的家族統治,日本很難發展出高度的自由經濟,其次,日本的國土面積是在是太小,人民的溫飽問題解決之後才能有精力考慮經濟的發展,這是地理環境的限制使得日本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
3 # 珂珂讀書
1、政治基礎不同
從15世紀到17世紀初期,英國傳統的農業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並且因為羊毛價格上漲出現“圈地運動”,失去土地的農民開始成為農場主的僱工,隨之農業資產階級出現。與此同時,英國國內的手工業發展成熟壯大,新貴族勢力也隨之壯大。
18世紀上半期英國議會制度確立,《權力法案》和《王位繼承法案》頒佈,這使得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地位得以確立。
而此時的日本還處於閉關鎖國的幕府統治時期,仍然是封建社會,天皇、將軍、大名、武士構成了日本的統治階級;商品經濟的小小萌芽並沒能促生出資產階級。
2.資本和市場條件不同英國在資產階級掌權後施行了一系列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政策。對內大量發行國債,搜刮農民和壓榨手工業勞動者;對外發動戰爭進行殖民掠奪和奴隸貿易,迅速積累了大量的原始資本,開闢了國內和海外兩大市場。
而此時處於封建社會的日本還在發展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國內的手工業者和商人也處於社會被排擠的下層,因此也就不可能產生原始資本積累的條件。而自身更是在海禁政策的束縛中成為被侵略的一方。
3.技術條件不同英國手工工廠的發展為工業革命積累了大量的先進生產技術,而同一時期英國也出現了許多優秀的科技人才,這為英國工業革命的誕生奠定了技術基礎。
而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還受封建文化思想的束縛,自給自足的農耕社會也不具備發展高效率新技術的條件。
-
4 # 當代曹植
特定的維度和地形造就了英國四季如春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的自然條件使得英國擁有大量的優質草場,使得英國成為養殖山羊和綿羊的大國。
在羅馬統治時期的英國就已經發展出毛紡織業,最終也是由紡織業引爆第一次工業革命。
西班牙與葡萄牙開啟大航海時代後,掠奪了源源不斷的財富,但是這些財富多半用於揮霍了。英法兩國生產工業品與奢侈品賣給西班牙與葡萄牙,西班牙與葡萄牙的財富轉手到了英法手中,還變相扶植了英法的工商業發展。西班牙也獲得了黃金漏斗的稱號。
而日本就不具上述這兩個條件,德川幕府時代,閉關鎖國,日本就更不可能了。
-
5 # 詩情法意
這個問題,是由於文化或文明傳統不一樣造成的。
英國等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接受的是以古希臘文明或文化的國家,並以此為習慣和傳統。雖然在漫長的基督教神學思想的統治下薰陶很久,但其實基督教文化也繼承了很多古希臘文明的很多傳統。這種古希臘文明,主要的就是以哲學為根基,然而古希臘的哲學家,大都屬於自然科學的科學家,即使哲學部分,實際上也包含著自然科學的部分。
而日本在古代,接受的則是中華文明,或中華文化。而中華文化或文明,則缺乏對自然科學的深入的探索,注重的是人文、倫理道德,以及精神方面的探索和發展。
日本的工業發展,是自從明治維新之後,也就是在接受和引進了西方文化之後才得以發展起來的。
所以,工業革命誕生在英國是有歷史原因的。而不會在日本誕生,也是有其歷史原因的。
-
6 # 歷史與文化縱橫
1、英倫三島早在18世紀就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而日本還沒有,君主立憲制標誌著資產階級已經上臺,可以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不受封建主義的阻撓,統一惡國內市場開始形成,日本、中國封建壁壘都不利於統一市場的形成。這就抑制了生產的擴大。生產的擴大要求規模化的工廠產生,即生產效率高的生產流水線的產生,這又要求技術的提高,產生了現實的需求。為了追求更多的利潤,工廠主和資本家要求提高技術,並且進行技術投入。在科學研究上又了明確的目的。日本18世紀還處在封建晚期,農民還依附於地主,有小的手工,但是得不到有意識的發展。
2、英國的土地很多是肥沃的火山灰,很多農民來自北部歐洲,他們原先是海盜、漁民,也耕種,與當地農業學習當地農業經驗,實行土地輪作,大大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使得農民收入高,從而很多農民有時間從事其他的事業,進入手工廠做工,大大擴大工廠規模。工廠的工人來源有了保證。而日本、或中國還是停留在以前的耕作方式上,沒有多少進步,小農經濟非常穩固,看天吃飯幾千年保持不變。
3.、工業革命主要標誌是蒸汽機的誕生。在古代利用水力、風力就有,而英國對此進行了改進,應用到工場中。英國還天然地擁有很多煤礦、鋼鐵,這就能製造大量的機器。使得現代蒸汽機一代一代地進行改良,效率越來越高。最早產生的機器是紡織機,先是利用水力做動能,後改為機器做動能,機器動能來於煤炭的熱能,而機器的製造需要鋼鐵。於是,要生產紡織機,就需要煤炭、鋼鐵,這樣挖掘業、冶煉事業也發展起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就不斷延伸。造船業,汽車業、火車的製造都成為可能,以及到軍事上的槍炮、軍艦等。
綜合上述,英國有統一的市場,生產不斷擴大,生產需要逐漸增加,需要技術進步,促使機器的發明改造,而英國客觀上擁有人力、煤炭、鋼鐵等資源,讓工業革命最早發生。
回覆列表
1、日本發展工業主要以政府力量為核心,而英國工業革命是手工工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自然結果。
2、日本發展工業是將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一併完成的,而英國工業革命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再發生第二次工業革命。
3、日本發展工業主要以政府力量推動大型工業建設,覆蓋面不廣;而英國工業革命是各行各業,資本滲透,工業化全面而精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