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x20一次性就現貨350臺,而小米mix2一次搶購最多10萬左右,同樣都是買家,三星為何讓vivo獨佔鰲頭,一次性就供應幾百萬塊螢幕。
7
回覆列表
  • 1 # 極客微視數碼說

    你對於這個供貨問題的理解有誤,或者是受到了什麼人的誤導。在螢幕的供應商上面,小米MIX2和vivo X20用的兩家不同的廠商提供的螢幕,小米MIX2用的JDI螢幕,而vivo X20用的是三星的螢幕。兩者之間是不會因為螢幕有什麼產量上的衝突的。而vivo X20能夠首批350萬的現貨,小米MIX2則是每次搶購10萬臺,這其中的原因根本不是在於螢幕。

    小米手機一直以來都是主打的價效比,然後採用的飢餓營銷方案,每次的新機都只放出一部分來讓消費者搶購,卻遲遲做不到量產。這很關鍵的原因就在於利潤,小米手機追求價效比的同時就導致小米手機不能大批次的生產。每次小米手機的新機都要搶購,直到半年或者一年之後的元器件成本降低才會開始實行量產。

    反正vivo X20,它就不追求價效比,而是追求更好的手機體驗和手機功能,並且還能有大量的現貨可供購買。因此vivo不用壓縮自己的產量,可以讓消費者第一時間就能購買到自己喜愛的手機。雖然前期的這些元器件成本比較高,但是隻要能讓消費者第一時間購買到的話,那麼自然能夠保證自己的銷量。不會因為苦苦的等待就失去了自己原有的使用者。

    vivo X20龐大的現貨也得到了相應的迴應,在vivo X20開售當天就有為數不少的消費者前去購買vivo X20。在預售階段的120萬臺的vivo X20陸續開始發貨。隨著消費者生活的提高以及社會的快節奏,飢餓營銷的方式太過於消耗時間,已經漸漸被人們所討厭,vivo的現貨方式深得喜愛。

  • 2 # 鄰章

    首先這個問題有個誤區,就是小米MIX2用的並不是三星的AMOLED的螢幕,而是來自日本的JDI螢幕。

    在誤區之後,事實上這個問題也還是挺值得談一下的,畢竟從市場現實來說,智慧手機的競爭,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演變成為了一場供應鏈的競爭,誰在供應鏈上佔據了領先優勢,能夠進行現貨供應,那麼在市場的競爭中,就越有可能拉攏消費者,佔據優勢地位。

    那麼為什麼不同廠商在向同一供應商訂購元器件時,有的廠商會得到更多的的元器件,而有的廠商只能得到較少的元器件?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簡單來說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智慧手機廠商的自身訂單需求

    從任何層面來說,首先決定上游供應鏈元器件供應量大小的,還是廠商自己的訂單需求量。

    每一款手機在釋出量產之前,廠商都會對這款產品的市場銷量有個大概的預估,然後按照這個預估量(進行一定的上下浮動)向上遊供應商提交訂單,進行價格談判,給出預付款。

    在這個時候,有的廠商覺得自己的這款產品市場需求會很大,那麼他向上遊元器件供應商提交的訂單需求也就會相應的大很多(反之亦然),有的時候甚至會獨佔某家元器件廠商的供應能力。舉個例子,諸如蘋果在此前就已經預料到了市場對iPhoneX這款產品的超高需求,所以在對三星的AMOLED螢幕開出了大訂單。據此前《日經新聞》就報道,蘋果在此前(三四月份)就向三星電子下單了7000萬塊OLED螢幕的生產合同。成為了三星自家之外,需求量最大的廠商。

    如果你在規劃時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比如說規劃時訂單量下少了,但是實際需求超出了預期,也就是供不應求了,那麼這個時候,你要去臨時追加訂單,在很多時候是神仙也追不回來的,並不是因為所謂的上游供應鏈卡脖子,而是因為上游元器件的產能也是根據廠商的需求來大致決定的。而不是自己滿天瞎猜來量產的。

    畢竟這些都是錢啊,假設量產了,下游廠商消化不了這個產能,那麼就意味著虧損。

    2.智慧手機廠商與上游元器件廠商的合作關係

    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市場合作中相互關係很重要,誰都願意與彼此尊重,能夠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合作,而不願意與每天三心二意的人合作。如果雙方合作時間長久,非常順利,那麼在要訂單時,自然也是能夠佔據一定的優勢地位的。

    3.廠商的地位、體量

    在供應鏈的競爭中,廠商的地位、體量也是個很重要的因素。那些地位高,體量大的廠商,自然能在供應鏈的競爭中佔據更大的競爭優勢,因為由於體量優勢,能夠在給元器件廠商帶來大訂單的同時,還能進行免費的品牌宣傳。比如說三星、蘋果,由於品牌強勢,體量大,所以他們在很多時候就能夠對某些元器件進行獨佔,或者一段時間的獨佔。而體量小,品牌弱的廠商,在供應鏈中就很難佔據優勢。

  • 3 # LiXf

    一看就是外行。小米從來都沒有用過三星的螢幕。三星根本不給供貨。小米唯一一次使用OLED螢幕是小米note2,然而被lg坑了。其他全部使用的是LCD螢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因為顏值愛上你,最後卻因為否定你的內在而分手了,這種情況還值得挽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