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亞洲食學論壇
-
2 # 芒碭山民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明代的葉子奇在《草本子·雜制篇》中說:"豆腐,淮南王劉安所作。"另有傳說是戰國時代孫臏和龐涓發明。
-
3 # 生活中的胖子
據傳是由淮南王劉安的發明,起源於漢代。
《日本用草》寫道:豆腐之法,始於漢淮王劉安。
在出土的漢墓中有生產豆腐的場面,得以證實源於漢朝。
公元164年,劉安被封為淮南王,因為劉安一直研究長生不老之道,他用山中清泉水磨製豆汁,豆汁和石膏,鹽起了化學反應。形成了鮮嫩的白色物狀,這個是豆腐的雛形。她們試吃了下,感覺味道不錯。其實豆腐的形成很是荒唐。但也解決老百姓的大問題。
因為當時漢朝的土地資源不太好,是要種一年休息一年的,也不是年年有收成的。所以很是貧苦
豆腐的出現解決了很大的問題,大豆不會保證肥沃的土地流失,也能給土地增肥,保證收成。古代的百姓是很知足的,只要能吃飽穿暖就會誇皇家的好啊。
1. 宋明以來,都認為豆腐發明於西漢時期,無人懷疑。 因為宋代的朱熹寫過八首素食食詩,其中一首寫豆腐的,“早知淮南書”,並自己註解“世傳豆腐為淮南王術”。但是文獻卻沒有記載。
2. 直到 20世紀50年代, 中國的化學家袁翰青 提出疑問。查遍劉安的《淮南子》一書,也沒見著豆腐兩個字,連別名“來其”、“黎祈”也沒有。後來他在宋代的一本中找到一條資料,證明宋代已經有豆腐,認為發明時間在五代時候,九世紀或者十世紀中期。
3. 20世紀60年代,日本學者篠田統寫了《豆腐考》,指出五代陶穀的《清異錄》裡面就有豆腐記載:“ ……日市豆腐數個,邑人呼豆腐為小宰羊。” 說明至少在晚唐,五代時的淮南一帶,豆腐製作技術已相當成熟,有生產和出售,受到老百姓喜愛。
4. 但是此後幾十年,中外學者都沒有發現更早的文字記載。 有人查閱了從漢代到唐的所有可能記載的文獻,甚至包括詩歌等文學作品也沒有提起“豆腐”的,這也是奇怪了。 但是到了宋代,有關豆腐的記載又特別多了,像《夢粱錄》、《山家清供》、《圖經本草》、《誠齋集》、《證類本草》等,針對這種現象,所以有人就猜測“ 可能是唐代末期發明了豆腐,但是沒有普及,到了宋朝,各地才普遍吃豆腐”。
綜上,西漢劉安發明說沒有文字考證,所以有段時期大家偏向唐代。 但是,沒文字卻出現了考古證據。
一 是打虎亭漢墓畫像石所刻畫豆腐生產圖,證明漢代已有豆腐製作生產的史實。畫像石清晰地表現出傳統制做豆腐浸豆、磨豆、過濾、點漿、鎮壓等工藝程式;
打虎亭漢墓畫像石所刻畫豆腐生產示意圖
二 是八公山古老的歷史遺蹟是淮南王發明豆腐的重要依據。八公山上有淮南王廟,廟東側岩石下有一古井,石壁上刻有“淮王丹井” 四字,這便是劉安與八公煉丹用水之處。煉丹製藥的石材多為礬石、浮石、方解石、細理石等,其中,細理石又叫“石膏”是製作豆腐的必要條件;
三 是淮南野生大豆的發現, 進一步佐證淮南是豆腐的發源地。 大豆,古稱之為“菽”,是豆腐製作的主要原料。《淮南子 天文訓》 就有10次提到“菽”。
所以,從豆腐生產的原料到生產工具再到豆腐生產實物圖,從民間傳說到文獻典籍到考古發掘再到野生大豆的大面積發現,都指向一個結論: 漢淮南王劉安是豆腐的發明者,安徽淮南是豆腐的發祥地。 這是目前認可度最高的結論。
文/G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