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理縱橫

    科學家說土壤是石頭風化而來,那土壤又怎麼會逆變成沙漠的?

    看似矛盾的問題,卻反映出了沙漠與土壤之間是一個可逆的變化過程。它們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即對立又統一。

    上圖,地球初期火山噴發,岩漿活動,地表形成了各種岩石,之後在外力作用下不斷地對原有的岩石破壞、剝蝕形成了大小混雜碎屑物質,受重力、風力、第四紀冰川作用下,被帶到山麓地帶或更遙遠的天邊。

    降水量稀少的地區,在風力作用下會把碎屑物質中的細砂和塵土吹到千里之外,在中國堆集成了黃土高原;而那些粒徑較大的顆粒則被風攜帶到附近,形成沙漠。粒徑更大的礫石,則被留在原地,形成了如今的戈壁灘。

    戈壁、沙漠、黃土是地球上經過成千上百萬年外力風化作用而形成地貌型別,但就形成土壤來說,還要經過複雜的生命過程,因為土壤具有肥力,能夠生長出植物的屬性,這樣的土地才能給我們人類供給物質與能量,我們才能生存,所以土地對人類來說,是維持我們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命根子。

    那麼戈壁、沙漠、黃土哪個最容易形成土壤呢,不言而喻,黃土顆粒較小,保水性好,風化徹底最容易形成的土壤,而沙漠次之,戈壁還是處於土壤形成的初期階段。

    可是形成土壤之後,能夠生長出野草、森林,林中還有兔、狼、狐等多種生物構成了穩定的生態系統,這是大自然的恩賜,可蒼天恩賜並不是普降到人世間,總會有氣候變化的週期,其表現為降水少,風力強,蒸發旺盛。原來綠草盈盈,花香鳥語,最後演化成了沙漠遍地,礫石裸露,據說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就是這樣形成的。

    還有的地區本身降水量就少,處於墾殖化邊緣,加之人類活動過渡開發,無節制地引流,超采地下水,不斷抬高土地生產力,最終導致土壤沙漠化,如毛烏素沙漠、庫布其沙漠。世界上鹹海湖河流被劫持,面積持續縮小,已接近死亡,導致湖泊周圍出現了土地鹽鹼化,未來向沙漠化方向演化,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拾。

    近年來,雨林遭受破壞的速度非但沒有被遏制住,還有加快的趨勢,僅在1999年至2007年的8年間,就消失了近1500平方公里。熱帶雨林的破壞加速了氣候變暖,並將給人類帶來災難性後果。一位英國科學家警告說,如果不注重雨林的保護,隨著樹木死亡,土壤將被烈日烤乾,雨林因此可能變成沙漠,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當然熱帶雨林地區降水量高,生物迴圈快,加之這裡人口密度稀少,人類活動破壞有限。但總會有一天,隨著人口增長,人類大規模無節制地破壞時,大量砍伐樹木,生態系統能夠改變區域性小氣候時,雨水過渡沖刷地表,土地沙漠化悄然來到我們面前,此時我們再想恢復原來的生態環境會變得異常艱難。也許大家想象不到的,降水較多的地區也有沙漠化的風險。

    珍惜吧,我們的地球。我們不能一味的索取,也不能過渡的墾殖。世界人口還在增長,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還沒有停止,岩石風化也可能變成土壤,造福於人類,也可以把肥沃的土地,變成寸草不生的沙漠。近些年來全球變暖,極端氣候越來越多,全世界各個國家聯合起來,減少碳排放,保護好的我們地球,防止土地沙漠化。

  • 2 # 金童希瑞

    地質學(漸變論)的結論豈止是矛盾,簡直就是漏洞百出!

    隕落地質學理論(災變論)認為:小行星環撞擊地球導致地臺活化,隕石坑岩漿衝擊波層流裡高速流動的物質轉化為金屬態氫離子,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形成二氧化矽,二氧化矽衍生矽氧四面體,形成土壤。

    隕石坑岩漿衝擊波層流裡逆掩的二氧化矽衍生雲母和長石混合形成花崗岩,順推的二氧化矽衍生玄武岩。

    顯然:土壤不是由岩石風化形成的!

  • 3 # 上海農民1

    土壤和沙子是兩回事,岩石風華成小石塊,在水流和滾落的因素下形成沙子,更細的凝結+生物腐化形成土壤。

    世界上的幾大沙漠遠古就是海洋,海洋沙粒,經過地殼運動,海洋消失,如果雨水充足生物繁殖逐步形成土壤。但是雨水不足,風將可以更細的顆粒吹走留下較為粗的沙粒,形成沙漠。

    去過羅布泊就知道,它實際幾十年乾涸的,所以它的戈壁很多地方是粉狀的。也許幾百年之後它也會像塔幹拉瑪幹沙漠了。

  • 4 # 馬到成功82484612918

    磚家說士壤是風化而來,這樣說也對、也不完全對。地球上本來由各類岩石構成,由於大自然的侵蝕(風化)和(水浸)由岩石經過風化和水浸後形成大小不等的岩石塊狀體進而形成沙粒和沙粉,沙粉經過腐殖化後就成為土壤了,土壤是不會逆變成沙的,但是經過地質運動士壤和沙經過風和水的搬運沉積下來經過埋藏在重力作用下可以重新變成另外一種岩石——沉積岩。就是人們在教科書上常見的:火成岩、變質岩、沉積岩,三大類岩石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打算過段時間50萬買臺3.5L的豐田霸道,一年養車需要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