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有很多關於“孩子玩XXX遊戲時把家裡的錢都用來充值”新聞,可是這明明是家長沒有為自己的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沒有時間去陪伴孩子,還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銀行卡號和密碼,卻每次出問題都是遊戲廠商的錯?
13
回覆列表
  • 1 # 遙望空雲山

    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懂教育,都懂怎麼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都懂怎麼去約束孩子。

    很多家長自己本身就沒有什麼剋制的能力,也約束不了孩子,又怎麼能奢求孩子有很強的自控能力呢?

    我上學的時候有時候愛玩玩兒電腦,那個年代的家長都是電腦為洪水猛獸,認為整天玩兒電腦的沒出息不是好孩子。

    但是現在他們不會說了,一方面搞網際網路的都賺了大錢,功成名就,有名有望;另一方面,有了智慧手機之後他們也天天抱著手機刷個不停,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在這種家長本身就文化程度不深,他們無論是對外界的遊戲,還是對自己本身,還是對自己的孩子的認知和了解,都沒有那麼足夠。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沒有足夠的能力來弄明白事情為什麼到底會是這個樣子,那麼這個時候甩鍋就是最好的選擇,把責任賴給遊戲,認為遊戲是洪水猛獸,然後心理上能稍微輕鬆一點。

    順便引起了大量有相同際遇的家長和社會人士的共鳴,他們都沒有能力很好的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孩子、管理自己的慾望,於是只能把所有的問題都歸結於外部的誘惑。

    這種現象其實沒有那麼不可理喻,反倒還略有些悲哀。

  • 2 # 輕聽樹下

    前段時間寫了一篇文章:13歲男孩玩“吃雞”卻跳樓身亡,家長:起訴遊戲公司!

    就很好的回答了這個問題。其中有一段引用網友的話說得很對!

    “我們不需要知道電子遊戲是什麼,它會不會造成近視,會不會上癮,我們只需要一個背鍋俠,一個可以掩蓋家庭教育失敗,學校教育失敗,社會教育失敗的東西,四十年前它是武俠小說,三十五年前它是香港電影,三十年前它是偶像,十五年前它是早戀,現在它是電子遊戲,今天它叫“吃雞”。

    作為父母不去指導孩子建立世界觀,讓他們把遊戲當做真實世界,就是因為沒有絲毫壓力,沒有正常教育,只顧著做生意才會害死他們。遊戲不會害人,不顧家的父母才會。”

  • 3 # 法圖曼

    很多家長面對自己的孩子,僅僅只盡到了“監護”的義務,卻沒能盡到“教育”的職責。

    對於孩子而言,這是完全兩種不同的“父母”,更意味著兩種全然不同的成長方式。

    把WiFi改密、手機沒收、電腦設密、電視關掉,孩子就會乖乖地撿起經典好書去認真學習了嗎?還是說只要做到這些,孩子就一定可以成功成才,在走上人生巔峰的道路上狂飆?

    捫心自問,這未免,也太天真些吧?

    很多失敗的家庭教育,其根源就在於:家長僅僅以“監護”的角色去對待孩子,一味地禁止、保護和懲罰,而沒能做到以“老師和朋友”的角色,陪伴和教育孩子。

    絕大多數失敗的父母,本質上都在極力迴避著自己對孩子失敗的教育,和幾乎談不上“質量”的陪伴。

    失敗的家長沒有反思,沒有試圖彌補和挽救自己的失敗,而是一轉身,怒氣衝衝地將自己扮演成了一個十足的受害者。

    “瞧一瞧看一看呀,我如此關心孩子,我家孩子如此的乖巧,要不是網路上的垃圾和遊戲,我家孩子怎麼會淪落至此?都是網路害了我的孩子啊!”

    當時代已經邁入AI和5G,當孩子們的奔跑和遊戲都在WiFi的覆蓋之下,當閃爍的螢幕早已避無可避的時候……

    家長們還抱著“洞穴人”的觀念,試圖以隔絕一些網際網路資訊的方式,防止孩子接觸或沉迷於網路之中,不僅是逆時代而行的徒勞,而且一定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社交和性格的塑造。

    其實,無論是網路、手機遊戲還是小說、番劇,他們從來都不是洪水猛獸。

    恐怖的不是網路,而是家長揠苗助長的教育觀,而是家長掩耳盜鈴的陪伴心態。

    教育從來都不簡單,它需要家長付出漫長的時間和巨大的精力,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領會一個教訓,管控自己的慾望,從來都不是“大道理都和他講遍了”那麼簡單。

    所謂“教育”,有時不僅僅需要說教,還需要和孩子一起去經歷,有時不僅僅需要禁止和懲罰,還需要鼓勵孩子去探索和嘗試

    有多少家長抱著遊戲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觀念,卻不清楚iPhone本身的兒童防沉迷系統如何操作呢?

    有多少家長整日擔心網路上色情和暴力的資訊,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可有多少家長去主動研究和篩選過市面上“綠色”的瀏覽器呢?

    畢竟,罵網路害人、罵遊戲害人只需要動動嘴,可真的去研究如何給孩子更純淨的網路環境和高質量內容,卻需要家長耗費巨大的精力和時間去管理維護。

  • 4 # 家庭教育虎父說

    這個問題,只說對了一半,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但是孩子網路遊戲,充值消費,讓遊戲廠商背鍋,是有法律依據的。

    遊戲,不是洪水猛獸。

    沒有網路,也有遊戲。小孩子捉迷藏、玩泥巴、彈玻璃球、跳皮筋,大孩子下個棋、踢個球、打個撲克牌,都是遊戲。孩子也經常玩到很晚,也經常玩到大人來抓著回家吃飯。網路遊戲,也是遊戲,並沒有什麼本質不同。家庭教育中,父母應當正確對待關於遊戲的引導和建議,並且給孩子規則和自控的意識和培養。如果做不到,導致孩子在網路遊戲中沉迷,家庭教育是失敗的。

    教育,不是強力禁止。

    家庭教育中,由於孩子在青春期以前,完全依賴於父母的照顧,父母也習慣了按自己的意識安排擺佈孩子,而青春期以後,孩子獨立意識覺醒,父母卻依然按照習慣去擺佈,發現孩子不聽話了,有想法了,能反駁了,甚至對抗。只能說明,父母沒有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教育。尤其是聰明的孩子,他們有了自己的意識,有了自己的思考,才能對父母的做法進行思考,並進行駁斥和辯論,大人的強力禁止,要麼讓孩子的獨立性、乃至獨立格得不到充分發展,要麼讓孩子做出大人眼中的所謂叛逆行為。

    網遊,應該如何教育

    不能禁止,就要認同,並有規則的引導。

    親子關係良好,溝通關係通暢,孩子生活豐富的,很難沉迷網路遊戲。因為遊戲並不是生活中的全部,這樣的孩子基於良好的溝通關係,會考慮大人合理的建議。比如一位智慧的媽媽對孩子玩手機網遊的處理方法是,瞭解孩子想玩這個遊戲是同學都在講,他也想試試。媽媽給予了認同,但和孩子約定每天的功課要做好,然後每天遊戲時間每二十分鐘鍾要休息十分鐘。同時媽媽希望孩子能教教她,並和他溝通遊戲的感受。並且媽媽還在現實生活中基於孩子之前的愛好和習慣,安排了豐富的節目。比如:朋友家庭的聚會、孩子喜歡的童話劇表演、游泳、假期的夏令營等等,孩子真正玩遊戲的時間其實很有限。

    但親子關係已經出現問題,平時對孩子成長情況忽視的,孩子沉迷遊戲,家長最需要的是自己思考下,自己的問題在哪裡?孩子的問題在哪裡?而不是急著禁止行為,或打或罵或威脅。孩子進入網路遊戲並沉迷,可能是孩子的孤獨、可能是孩子的逃避、可能是孩子在。傷。這個時候大人應該深刻思考的是,孩子的生活出了什麼問題?孩子的內心經歷怎樣的矛盾和痛苦?如果這個時候只看到行為,看不到背後的內在原因,只會火上澆油,讓其漸行漸遠。

    遊戲廠商真的委屈麼?真的是為家庭教育背鍋麼?

    之前的遊戲只遵循規則和天性,比如棋牌和撲克,所以即使成人拿棋牌賭博,也從來沒有人說是棋牌製造者該背的鍋。

    網路遊戲的設計,卻是處心積慮利用人的心理習慣和心理弱點,尤其可憎的是依託於消費心理學設定的廣告彈窗,無孔不入。你現在告訴我?它背鍋委屈麼?

    企業追求利潤無可厚非,但追求到如此極致,如此處心積慮,真的不需要反思麼?

    國家對相關網路遊戲產業的管理和引導,力度還是有待加強。

    無論是實名認證,還是防沉迷系統,都是在國家對網遊產業的管控中做出的積極努力。但是很多企業形式主義,流於表面。國家查,我有,可是和沒有有什麼不同?孩子輕易可以用大人的身份證註冊賬號。為什麼不是人臉識別?只要判斷未成年就禁止登入或限制時長。其實有很多辦法可以設定,只不企業為了金錢利益,矇蔽了良知。

    孩子充值遊戲,廠商背的不是鍋。

    依據中國民法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購買行為,屬於可撤銷的行為,家長是有權撤銷的,也就說找廠家要退錢有法可依!

    那些認為家長沒教育好,賬號密碼沒管好的同志,我真心認可你的責任意識,但事實是我們都是正常人,如果遊戲廠商可依不吃嗟來之食,又何苦不斷提示充值?哪家遊戲廠商在註冊賬號的時候,規則是必須實名+人臉識別,未成年人依據年齡限制時長,禁止充

    值?

    綜上,這個問題,我認為家庭教育一定會承擔責任,因為無論怎麼說接受任何結果的都是這個家庭,無可爭議;但作為遊戲廠商,一個企業要有自己的社會責任和擔當!有的錢必須賺,有的錢可以賺,有的錢不能賺! 家庭教育,是脫離不開社會大環境和社會教育這個背景之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已工傷認定,在評殘期間我能和廠裡要我的誤工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