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迷宮中的Joker
-
2 # 拙畫美術教育
如何介紹日本的浮世繪?
在亞洲和世界藝術中,浮世繪呈現出特異的色調與丰姿,歷經三百餘年,影響深及歐亞各地,十九世紀歐洲從古典主義到印象主義諸流派大師也無不受到此種畫風的啟發。著名的印象派大師梵高就非常喜愛浮世繪的作品。因此,浮世繪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
3 # 小禾田由衣
說到日本的傳統美術,最先能想到的應該是“浮世繪”吧。浮世繪,或是被刻在木板上,用來多次印刷;或者直接由名家手繪而成;另外,它還曾經被用來做書的插畫之用。浮世繪,構圖簡潔明快,重點突出,一副副作品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浮世繪是一種木板風俗畫,興起於江戶時代(德川時代,1603—1867年),是日本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浮世”二字在日語中有“現世”、“當下”的含義,因此浮世繪的題材多集中於民間風俗,如美人、藝伎、樵夫、武士等,表現了活在當下的小市民階層的樂趣和幸福。浮世繪以明麗的色彩和簡練的線條著稱,具有很好的裝飾效果。
在亞洲和世界藝術中,它呈現出特異的色調與丰姿,歷經三百餘年,影響深及歐亞各地,十九世紀歐洲從古典主義到印象主義諸流派大師也無不受到此種畫風的啟發。
浮世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不同文化交流的產物,其發展早期借鑑了中國明朝中葉的蘇州桃花塢木板年畫的繪畫風格,二者在透視效果、繪畫題材、美術樣式等方面均有相似之處,如在畫家鈴木春信所繪的美人圖中,便可以看到中國仕女畫的影子。隨後,在日本的文化土壤的滋養下,浮世繪的題材逐漸豐富、技法日趨成熟,逐漸進入鼎盛時期,在其傳入歐洲後又對西方印象畫派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浮世繪繪畫風格、內容的變化歷程與日本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發展息息相關。在日本獨特的傳統文化——歌舞伎、畫歷、俳句等的影響下,浮世繪從無到有,逐漸興盛起來;而動盪不安的政治局面和現代科技的發展又導致了浮世繪的衰落。
-
4 # 藝術狂人2
浮世繪,無疑是日本繪畫的專屬
浮世繪中的浮世,就是人們所生活的浮華塵世,如世間百態,甚至帶有浮華的氣息
浮世繪,有許多繪畫題材,比如人像美女畫,如同中國畫中的仕女畫
還有市井畫,如同中國宋代的風俗畫,還有日本的武士文化,相撲文化
還有風景題材的浮世繪,比如日本畫家葛飾北齋的作品《神奈川衝浪裡》
還有鬼怪題材的浮世繪,如畫家月岡芳年的浮世繪作品,一生都在畫血腥的浮世繪風格,充分體現日本文化崇尚神靈的思想
還有情色題材的浮世繪作品,某宮圖,如葛飾北齋的作品《海女與章魚》
不明白,以前是閉關鎖國的日本,為什麼後來又變得如此開放大膽
個人拙見,對於日本浮世繪,我是不太喜歡
可以說,日本浮世繪是日本的民間藝術
但是,日本浮世繪,個人拙見有濃厚的裝飾平面的繪畫風格親,相比中國畫山水而言,確實缺少一種深沉的意境,筆墨的韻味,高雅的精神格調
也許日本浮世繪,注重的是風俗,市井畫,描繪平民大眾的浮華世界,如花魁,藝伎,招牌女,所以既沒有西方古典油畫,超凡脫俗的高雅,聖潔的風格,也沒有中國畫那深沉,飄渺的高雅意境
日本浮世繪,只能說是江戶川時代的商業插畫吧
浮世繪是大批次印刷技術的生產,符合迎合大眾的喜好,審美風味,所以浮世繪並沒有蘊含高深的藝術意境,淺顯易懂
但是,浮世繪,不能否認有一定的藝術影響力
後印象派畫家梵高,他的創作深受浮世繪影響
梵高也臨摹過日本浮世繪的畫作
而且梵高畫的自己的臥室,深受浮世繪影響,大塊鋪色,色彩豔麗明快,但是不加陰影,保留線條
不僅僅是梵高,莫奈,馬奈,德加的印象派作品,都有浮世繪的影子
-
5 # 長安聞記香坊
1.浮世繪對應日本的宮廷畫而言。其他藝術作品的風格和功用與浮世繪不同,浮世繪就是世俗畫的意思。主要反應生活和日常化場景人物。
2.日本的藝術創作,長期掌握在特定人群,甚至是特定姓氏家族手中,浮世繪對應這種情況,由民間藝人,後來演變為職業畫作者創作。
3.浮世繪的內容風格區別於宮廷畫,主要表現為更加突破束縛,更加貼近生活。使用色彩和技法更加豐富。
回覆列表
浮世繪主要是在日本江戶時期(1603~1867)流行的風俗畫,主要分為手繪和木刻版畫,描繪內容以江戶時期的市井生活和風景為主。在整體特徵上浮世繪在整體保留日本傳統繪畫的平面裝飾特色的同時,也吸收了西方寫實繪畫的立體透視畫法。
事實上,日語中的“浮世”一詞原意為“憂世”,因為自中世紀以來,產生厭世的人生觀是建立在對淨土嚮往的來世期許上的。隨著佛教理念的世俗化,此岸的現實取代了彼岸的理想,現世的享受成為了人們當前的目標。
一、文化根源
說起浮世繪的文化根源,日本學者以日本社會進入文化重建的16世紀末為起點,大致將其從宏觀上分為四個階段:
17世紀的安土桃山時期和江戶初期,早期的浮世繪通常以人文主義、平民史觀為主題,它們也被成為風俗畫。18世紀末,江戶封建社會的完成,標準著浮世繪版畫趨於成熟。表現出來平民世界觀中的“浮世”思想。19世紀隨著民族多樣性世界觀的形成,大眾文化進一步蓬勃發展,浮世繪版畫進入黃金時代,發展出風景畫、花鳥畫等。20世紀的明治、大正及昭和前二十年間,浮世繪版畫衰退,新版畫興起。二、製作流程
作為江戶時期平民繪畫形式,浮世繪與西方的繪畫不同,必須由多人協力完成。
一幅浮世繪版畫,通常是在畫師、雕刻師、拓印師在出版商的組織下共同製作。
畫師部分有兩個步驟:“下繪”和“版下”。畫師繪製原稿,先是粗略地勾勒草圖,日語稱之為“下繪”,在基本確定畫面之後,覆上薄的紙一邊複製一邊具體細化,從而得到正式的畫稿,稱之為“版下”。
初始的畫作轉交給雕刻師後,雕刻師需要將畫稿直接貼在木版上,這一工序不容許絲毫的失誤,因為畫稿本身的用紙就非常薄,一旦貼上歪了,或者出現褶皺,均無法調整,畫師之前的創作將前功盡棄。待畫稿完全乾透後,雕刻師就可以開始動工了。主要是沿著墨線將空白部分挖去,雕刻的難度往往極大,尤其是人物部分,不僅需要刀工、鑿工技法出眾,還要求具備相應的繪畫技能,在一邊雕刻中一邊調整原畫。由此可見,最終的浮世繪成品,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雕刻師的創造性工作。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拓印師,完成後才能宣告完成。
由此可見,製作一幅浮世繪版畫,工序複雜,以精選材料為基礎,加上嚴格的工藝程式,每一個步驟都需要小心翼翼、一絲不苟。
三、主要題材
浮世繪的題材,早期以美人畫為主。畫師通常在理想化的樣式中展開創造,雖然許多人物的髮型、服飾或者動態各異,但是人物形象幾乎千篇一律,屬於非常程式化,非個性的作品。
此後發展出對歌舞伎的描繪的版畫,被成為“役者繪”。自從阿國創立了歌舞伎,舞臺表演受到了民眾們極大的關注,民眾們的注意力逐漸集中到演員的個人形象上來,表現歌舞伎界人氣偶像的“役者繪”成為老少咸宜,雅俗共賞的市民藝術。
隨著西方美術帶來的影響,浮世繪新的表現方式風景畫出現。西方繪畫通常透過對高光與陰影的表現,強化物件的質感,同時追求三維空間的感覺運用物體的位置、大小、減半等手法體現空間感。這些都對日本浮世繪產生深遠的借鑑與影響。
四、風靡世界
1854年,美國海軍大將佩裡炮製黑船事件,打開了日本閉關鎖國的國門,日本美術作品大量傳入海外。就佩裡將軍本人,他攜帶了許多日本美術品回到美國。
傳入歐洲的浮世繪版畫瞬間引爆了收藏熱潮,在歐洲大陸產生了極大影響。無數名流人物家裡都收藏了幾套浮世繪版畫。
大量的展覽會上,也都出現浮世繪的身影。1862年的倫敦萬國博覽會,英國駐日本總領事拉瑟弗德·沃爾考克爵士展示數百件工藝品,在他看來,這些來自東方的美術工藝品足以與當時歐洲最高水準的藝術品相媲美。在1872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1873年的維也納萬國博覽會也都出現過浮世繪的聲影。
1884年,法國作家龔古爾就曾經說過:“ ‘日本主義’(日本主義興起的原因就是在19世紀,大量浮世繪透過貿易傳入歐洲。)是19世紀歐洲最重要的美學運動之一。”
五、對印象派的影響
像著名畫家莫奈、畢沙羅、惠斯勒就熱衷於收藏浮世繪,梵高甚至也以油畫的方式臨摹過《花魁》、《雨中大橋》和《開花的梅樹》等日本版畫。
19世紀後期,以法國為中心並且風靡歐洲、影響世界的印象主義繪畫就充分借鑑了浮世繪版畫的形式語言,表現出了對美術體系獨創性的追求。浮世繪版畫為印象派畫家提供了將色彩、空間、造型等因素抽象化和符號化的可借鑑途徑,歐洲藝術家們從中得到啟示,從觀念到技法都得以解放。
比如莫奈最著名的畫作《睡蓮》系列,他基於自己的視覺經驗,不僅用寫實的手法將自然景物作裝飾性整理排列,而且在表現自然空間幻覺的同時,將其與裝飾性目的完美地結合起來。《睡蓮》系列中被切斷的柳樹,水中倒影的天空都暗示著畫框之外更廣闊的空間,這就是典型的日本美術樣式。
結語
浮世繪的成功,對中國的繪畫藝術有著深刻的啟示。面臨“全球化”和中國繪畫的現代化轉型挑戰,中國的藝術家,需要進一步理解中國文化與中國繪畫之間的內在關係,辯證地認識傳統與現代,尋找中國傳統藝術在現代化程序中的成長,啟用在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現代感悟。不應當作繭自縛,以開放、包容的立場並融合動態的、現代化的理解,從而才能促使中國繪畫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