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簡秋習文
-
2 # 無知先生
“君子固窮”出自《論語 衛靈公》,原文: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孔子與其弟子們路過陳國的時候斷了糧,同時還有人生病了,病餓交加,大家走不動了。子路過來怒氣衝衝地對孔子說:怎麼君子也有窮困潦倒的時候呢?
孔子於是回答:君子遇窮,固守之。小人遇窮,就開始胡作非為了。
那麼君子在固守什麼?
唯一的答案就是:道。
孔子帶著一大幫弟子,都是各具才華,這群人可以說是當時戰國時代的精英所在,只要他們一開口願意依附,哪個國家和豪強不喜歡呢?他們有無數的機會可以得到榮華富貴、普通人眼中的人生巔峰。
但是他們沒有,反而落魄到沒錢看病、沒吃沒住。為什麼?
他們是依道而行的!有所為有所不為的!
難道因為窮了、遇到困難了、遭到打擊了,就能夠改變志向,就能夠放棄底線麼?
那麼的話還是一個君子麼?
這就印證了孔子所說的: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
3 # 喜茗堂
每一篇問答文章,實際上是一篇雜文,都是作者對事件事情典故的理解,觀點,立場的文字表述。
“君子固窮”這句成語,雖然出自《論語》: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但是我們要按現代人的理解來解釋,來解讀,才更顯時代性。
出題人描述一一老祖宗這個“固”字用得很好!出題人解釋一一就是做君子就應該安於貧窮。錢本身不罪惡,但掙錢過程充滿了罪惡,而你當萬人敬仰的謙謙君子,就會不屑於這個過程,那麼你就掙不到錢,當然要窮。也就是說,頑固不通於世事的人肯定窮。
出題人的解釋出乎意料,卻又有情理。好象做君子就是要一一窮!並且君子是一一頑固不通於世事的人。按此解釋,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沒有人會去做君子!
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德高望重的人,並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人。窮,並不是君子的標誌!富,也不是小人的標誌!我們要理解“君子固窮”這個成語,要從一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一一這句充滿哲理的古話上來解釋,不然離題萬里,教唆善良的人做小人,壞人!
君子固窮!並不是君子因為窮,固守窮,而自願安於現狀。也不是君子認為錢是罪惡的,而不去賺錢。實際上,君子是把窮做為發展的起點,固定住,不讓窮斯濫!並且是把“窮”做為教訓,做為教材分析,找不足,找原因,讓自己重新振作起來,挑起擔子,積極進取,取(財)之有道,造富社會。
當今社會有很多錯誤的認識,很多人不願做君子,而且還在想方設法做小人,謀取不義之財,賺取不當利益。還誤以為做君子很窮,沒有前途。做小人可以胡作非為,可以欺矇拐騙,可以欠債不還,可以貪汙腐敗……真可謂窮斯濫矣!到頭來,有幾個壞人能逃避法律的制裁?有幾個小人能善始善終?!到頭來,不義之財,非法利益都會被沒收充公!
還有那些不講信用,欠債不還的小人,雖然借來的錢花天酒地用掉了,過了幾天好日子,但他們信用已失,難有翻身之日了一一窮斯濫(窮死爛)!
君子把窮做為發展的起點固定,越來越發展,越來越富!
我們要做君子,才能有前途。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2018年5月25日
老祖宗這個固字用的很好!
就是想做君子本就應該安於貧窮。錢本身不罪惡,但掙錢的過程充滿了罪惡,而你當萬人敬仰的謙謙君子就會不屑於這個過程,那麼你就掙不到錢,當然要窮。也是說,頑固不通於世事的人肯定窮!
回覆列表
看到題主的對於題目的描述,題主對於“君子固窮”的理解是:
想做君子就得安於貧窮,賺錢的過程充滿罪惡,所以謙謙君子就不屑於整個罪惡的賺錢的過程,所以,想作君子就自然賺不到錢,自然就是要受窮,引申而得就是“頑固不通於世事的人,肯定窮!”
對於這個觀點,我不知道題主是帶有褒義還是貶義。
如果“堅守自己的道德信念”真正是自己的選擇,就應該沒有什麼可指責的。
道德只能保證我們成為一個君子,而並不能保證我們成為一個有錢人。
在我個人看來,這就像“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一樣。
出處孔子說這句話是“絕糧於陳蔡”的時候,故事的經過是這樣的:
55歲的孔子看到自己的政治抱負在魯國已經無法實現,於是辭官,帶著弟子們開始周遊列國。
他先去了衛國,然後去了曹、宋、鄭、陳,在陳國呆了三年之久。
這時陳國受到吳國、楚國爭霸的影響,馬上要興起戰事,孔子帶著弟子們決定前往楚國,在經過陳國、蔡國交接之地的時候,孔子一行人受到了陳、蔡兩國大夫們的阻擾。
這些大人們擔心孔子去楚國會給他們的權利帶來威脅,於是指使人搶走了孔子一行人的糧食,孔子一行人於是就困在了荒蕪之野。
糧食都吃完了,眾人都陷入了絕望之中,隨從的弟子們都餓得不行了,但是孔子卻仍舊在撫琴唱歌。
暴脾氣的子路受不了了,跑到孔子面前來說:
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
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則斯濫矣。”
君子就應該窮嗎?子路一直追隨孔子,是一個內心很單純、充滿光明的性子急躁的人,儘管他對孔子以及孔子的學說,有著非常虔誠的信仰,但是這時候他難免會想:
這是子路在這種為難時刻,對於道德、對於自己的信仰所產生的一種質疑。
而在這裡,孔子的回答非常簡潔精準:君子本來就是應該常常陷於窘困之境的。
他的意思是說,不要以為道德水平高,就會好人好報。
事實上,因為君子道德水平高、講究原則、做事有底線,追求精神世界,所以在現實中常常被掣肘。
但是,君子在窮困潦倒的時候,卻能夠堅持自己的道義,堅持自己的信仰,堅持自己的理想。
我想,真正的君子,也許就是按照自己的道德準則去行事,至於“窮”也罷,“富”也罷,這都是一種環境而已,“窮”和“富”本來就是相對的,也是因人而異的。
對於君子自己來說,“窮”和“富”也許都不存在,無論在哪個狀態裡,他就該幹嘛幹嘛就好了。
就像孔子說的另外一句:“貧而樂,富而好禮。”
安貧樂道,心裡根本沒有窮不窮這個事,欣然的接受現實,超越貧富之外。
就像平時總聽見大人教育說,做人不求大富大貴,但求做事堂堂正正,無愧於心就好了。
無愧於什麼“心”,這個“心”就是自己的良知,就是自己的信仰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