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是孩子重要的溝通物件,也是孩子通向社會的重要介質,不能進行溝通是一件很困擾和容易讓孩子發脾氣的事情,從而導致一些不恰當行為的發生。家長一方面要學會與孩子溝通,另一方面要教孩子學會溝通,如果家長可以教孩子一些非常基本的溝通方法就能夠有效減少這類行為的發生。具體策略有:(1)學會觀察孩子的行為,瞭解其需求和功能;(2)瞭解孩子最感興趣的事物,並正確運用;(3)學習行為干預策略,不強迫孩子溝通;(4)學習某些專業的溝通技能,如:圖片交流系統(Pictures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 簡稱PECs)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溝通工具。
家長是孩子重要的溝通物件,也是孩子通向社會的重要介質,不能進行溝通是一件很困擾和容易讓孩子發脾氣的事情,從而導致一些不恰當行為的發生。家長一方面要學會與孩子溝通,另一方面要教孩子學會溝通,如果家長可以教孩子一些非常基本的溝通方法就能夠有效減少這類行為的發生。具體策略有:(1)學會觀察孩子的行為,瞭解其需求和功能;(2)瞭解孩子最感興趣的事物,並正確運用;(3)學習行為干預策略,不強迫孩子溝通;(4)學習某些專業的溝通技能,如:圖片交流系統(Pictures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 簡稱PECs)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溝通工具。
孤獨症兒童由於溝通能力的缺乏,會透過一些不恰當的行為來引起別人的注意、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逃避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作為家長,首先要知道針對不同的問題行為該如何去應對,以避免問題行為變成了孩子的一種不適當的溝通方式。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在問題行為一開始的時候就要進行干預,不要等問題行為已經變成了長期存在的問題或者具有嚴重傷害性的行為後再想辦法去解決。
帶孤獨症兒童參加聚會家長應注意什麼?
(1)提前告訴朋友們你的孩子會有哪些表現,而這些表現又代表了什麼。比如:你的孩子對於陌生人跟他打招呼會捂住耳朵,避開視線,這是他的自我保護和不願意與人溝通的表達方式,如果對方繼續再和孩子打招呼,那麼就有可能引發問題行為。你可以告訴你的朋友,跟你的孩子點個頭是可以被接受的問好方式,這樣就能夠避免聚會時的尷尬了。
(2)要讓朋友知道你的孩子不是搗蛋鬼,只不過他的行為需要慢慢規範,而身為家長的你已經在開始逐步干預了。
(3)有些孩子喜歡在別人的家裡到處溜達,家長要提前問清楚哪些房間是不許進入的,或者直接拜託朋友把不可以被進入的房間鎖好。
(4)如果你的孩子對有些食物過敏,你可以提前告訴對方,或者主動要求帶食物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