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依雲心理諮詢
-
2 # 佳佳心理治癒師
個人認為這個問題出的好像哲學題,一道思維的繞口令。
單從問題看,同理心與獨立之間有什麼關係麼?
同理心泛指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一般具備這樣心理素質的人,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內心匱乏,以討好獲得存在感,一種是內心富足,有容乃大,看清世態炎涼的。後者往往能夠獨立些吧。
獨立和依賴是相對的,如果內心匱乏,“討好型”人格具備同理心,去不是和獨立掛鉤的。
缺乏同理心往往是比較自我的狀態,比較自我,會相對於更加獨立吧。
而且獨立指的是,思想獨立,生活獨立,精神獨立?
再說文化精神需求,如果你說的是人的信念,不是需求不需求這種文化精神,而是,需不需求人人都有!
不要說我認為的文化精神需求和你說的不一樣,人人的理解都可以不一樣。
-
3 # 緣起相識
我不認為同理心和獨立有什麼必然關係。
同理心是說人能預知他人情感,設身處地替他人思考的能力。
同理心強的人,更能把握對方的感受,能夠根據對方的處境來制定合適的決策。
缺乏同理心則剛好相反,他們瞭解不到別人的需求和感情,自然就會以自己的感覺為衡量標準。
這樣的人更獨立麼?不,這樣的人更難以與他人相處,被其他人排擠到社交圈子邊緣而不得不自己處理問題。
至於文化精神需求,他們更難以體會到文化產品中作者的情感,確實會不容易產生情感類文學的需求,而理工科類的書籍,則不一定。
同理心是理解他人主觀經驗的能力,是透過他人的角度看待世界、是能感受到他人的感受和情緒。
同理心是很多善行的基礎,而缺乏同理心會導致具有破壞性的暴力行為。
同理心是我們生而有之,但在自我保護和紛繁雜亂的世界中被隱藏起來的天性。
缺乏同理心是缺乏感知力的外顯形式,在行為上我行我素,且不善於和他人合作。
為什麼有些人缺乏同理心
同理心是一種天生或後天學習到的技能,它是由我們出生時的思維方式以及自己所處的環境和生活經歷所決定的。如果想要在某種程度上體驗同理心的作用,這可能需要我們更多的去接觸我們內心的情感。
缺乏同理心的人可能是在那些避免與自己內心接觸,甚至不斷譴責他人的家庭中長大的。有些人在生命的早期就學會了封閉自己的感情,以至於他們也封閉了自己的內心,甚至感覺不到自己的感情。
以至於這些人就無法去表達或感受到別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