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爺1215

    空閒的三個晚上,看完小說後緊接著重溫了一下翻拍的電影。較之對比:捧著書遊於字裡行間之時,我在拼命專注的趕時間;塞著耳機享受每一個鏡頭的視覺衝擊時,導演在火急火燎的趕時間。我受閒暇安排程序所限,導演受電影時長所限。大家都試圖在有限的時間內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儘可能的將海綿裡的水擠到一滴不剩。

    小說本身因為村上在這一代人心目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所以聞名已久,電影也隨之大受追捧。永遠都以找不到空暇為藉口直到《獵場》中以之為引子反覆出現,加之有路過每座城,必將其標誌性文藝書店之經典收二三於囊中的臭毛病。這本《挪威的森林》必將收納此次江滬行的所有記憶。

    巧的是之前聽朋友說也想看,剛好順便多帶一本。不巧的是,之前完全不瞭解《挪》的文風和內容,對於性赤裸裸的大篇幅描述送男閨蜜的確很很很不合適。送出去書潑出去的水。只能心裡默唸三遍:送書需謹慎,三思而後行...但願那朋友永遠沒時間看,不,最好連開封都沒有時間。

    回到小說本身,和大多數人一樣,潛意識中不容置疑的認為就是本愛情小說,而先看前序時,村上就在試圖糾正這一點。強調現實文體,而後再讀,也似乎又多了一層理解。村上說,在這本書裡,要將性與死亡說個痛快。的確,這兩個主題從開篇到結尾時時都在。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 2 # 大白豆影視部

    直子為什麼請渡邊不要忘記她,不要忘記她曾在他身邊陪伴過?因為她知道,終有一天,渡邊會明白一切,明白自己不曾愛過他。到時渡邊會後悔,會難過,無地自容。而她不想傷害渡邊,也不想渡邊怪罪她。所以請渡邊記住,她在他身邊陪伴過。守護過。那是她所有的歉意和報答。

    直子不想打擊渡邊,才一直逃避她不愛渡邊的事實。實際上她也想愛上渡邊,也想放下木月,重新開始正常的生活,但她做不到。她和木月青梅竹馬,她已經和木月分不開了。所以即使木月死去,她依然在木月的泥潭裡無法自拔。她知道該向前走,也努力向前走,但她最終還是失敗了。

    她和渡邊在東京漫步,但她看渡邊的眼神空洞無物,因為木月在其中。她在阿美寮期待渡邊的信,因為渡邊是外界唯一的訊息,聯絡到外界,就代表自己是個正常人。她幫渡邊發洩,因為渡邊如此熱烈地愛著她,而她無以為報。她請渡邊等她康復,是真的想康復,真的想愛上渡邊,但她知道,並不能。

  • 3 # 空思我

    久聞《挪威的森林》大名,如今終於有幸一睹為快,在我看來,村上這部久負盛名的作品,實在算不得一部愛情小說,更像是青春迷茫期的孩子,在渡人與渡己之間徘徊掙扎,演繹著那些關於得到與失去,成長與妥協,以及,愛與被愛的故事。

    村上的文筆還是值得肯定的,裡面很多非常細膩、生動、形象的描寫,特別是有好幾處關於“雨”的場景,非常觸動人心。如,“雨開始星星點點灑落下來,燈光宛如細粉末點綴在她身體四周。”、“黑夜和雨聲溫柔地擁裹著我們。”這些細節的烘托,讓人不禁跟隨主人公的心情起伏,自己彷彿也置身其中。

    本書中,村上安排了三個男性角色,渡邊、木月和永澤,女性角色則是綠子、直子和初美。六個主角里面,有三個是自殺的,由此可見這部作品的整體基調很灰暗,主要走內心剖析路線。

    雖然渡邊一直自認為深愛直子,為她發瘋著魔,但我倒覺得他不一定是“愛”直子,我更傾向於渡邊“愛”的是綠子。文中直子也說過,她與木月從三歲起就玩在一起,兩個人早已成為一個人,而在木月去世後,渡邊將對唯一朋友——木月的深深思念轉移到了直子身上,也未嘗不可。而他對綠子則是由好奇到慢慢被吸引的一個狀態,她的直接、大膽、熱情,頑強而又充滿生命力的對生活的抗爭,讓渡邊一再為之著迷。我最欣賞綠子的一點是,她在對渡邊表白之前,完完全全斷了同前男友的聯絡,這個姑娘果斷、勇敢、堅強,值得愛與被愛。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渡邊混亂的男女關係,他在心中裝著直子,又對綠子好奇的同時,還跟只見了一面的女孩發生關係,並稱之為“如若不睡,事情便無法收場”,我實在理解不了渡邊君令人驚奇的腦回路。而文章最後,渡邊和身穿直子衣服的玲子又發生了關係,難道是在暗示直子未了的心願拜託玲子替她完成,實在令人費解,這樣的隱喻在我看來也著實無趣。

     此外,我總覺得本書有“頭重腳輕”之嫌,前文對渡邊君居住的宿舍都介紹得十分詳盡,而結局處對直子的離開描寫得卻略顯單薄。也許作者別有深意,只是我沒有體會出來罷了。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霍亂時期的愛情》,弗洛倫蒂諾的一生與無數個女人糾纏不清,有著非常混亂的兩性關係,卻偏偏對一人生出跨越了一生的執著愛戀,也不知是福,還是禍。這本書被評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我也是不敢苟同,但這本書對我來說仍然意義重大,因為它讓我第一次直視了老年與死亡的問題。作者對烏爾比諾醫生一字一詞的晚年生活的描繪,讓我看到了人類在生命盡頭時的恐慌與孱弱,那一步步邁向死亡的腳步,被時間裹挾著慢慢向前走去,最可怕的是你不知何時會停止。

    而在《挪威的森林》這本書裡,對於死亡,村上先生也有自己的解讀: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的確如此,沒有生,哪來的死,死是依託在生的前提下存在的,死是生的必然結果,所有人都沒得選。人生的結局在出生那一刻已被寫下,而我們在這生而為人的一場遊戲中,究竟應該怎麼活,決定權全在自己手中。

  • 4 # 舞醉紅塵

    什麼是森林?就是樹多,蟲多,動物多,人跡罕至之地。除了Sunny,雨淋,潮溼,鬱悶,時有的窒息而存在的自然環境。

    作者把他內心的情感,糾結,糾纏與寂寞,還有在愛與愛之間選擇的激情交集在一起,他的內心就象一座森林,茂盛,密集,博大,但卻無人能透析理解那種孤寂與空曠的情懷和自身衝動的一種浪漫兼孤獨的靈魂意識。

  • 5 # 瘋子大仙呀

    第三次嘗試,終於把這本書看完了。說實話,我不太能看懂,其實所有日本風格的小說和動漫什麼的我都不太能看懂(我可能是個憨憨)。我並不知道這本書想表達的意思,也不懂村上寫這樣一本書的目的是什麼。

    按照我粗淺的理解,直子是渡邊的理想,他一直想要靠近,也一直在等待,等到的卻偏偏是她的死亡,也就是理想的破滅。綠子可能是現實,是他在理想實現不了以後不得不賴以生存的存在,最後渡邊發現自己愛上了綠子,也就是渡邊徹底向現實低頭的時候,於是不久直子便去世了,理想終於向現實低頭。渡邊無法接受這樣的自己,才去流浪,可最終人們都是要接受現實的,所以他才回來。

    那麼,玲子的存在有什麼意義呢?最後他和玲子發生關係又作何解?她是引導渡邊從理想過渡到現實的意象麼?

    全篇看下來,不解之處甚多,但大師終究是大師,我得承認這是一本好書(有種不明覺厲的感覺),可能是因為美雖然不能理解,但是能感受吧。原諒我水平太低,不能描述出這種感受。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木月和直子死的時候說的那句話:“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為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句話影響了我的生死觀。死亡和生存不是對立,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在死亡;我們每生存一天,離死亡就近一天。死亡就像一道陰影,我們從全身籠罩著Sunny的這一邊慢慢地進去,陰影一寸一寸將我們淹沒,直到最後一個細胞也被陰影捕獲,於是我們完全死亡。

    日本的文化中有一種侘寂的美學,指的是一種殘缺的、不圓滿的、寂靜的、樸素的……一種美,我時常在這本書裡捕捉到這種感覺。全文一直很平淡,也帶著壓抑,縱使如綠子那般帶著濃烈個人情感的人,在她身上也沒有太多的色彩,更多也是慘淡的灰色。更不用說直子那般原本就很清冷的人了。

    而書中的配角,他們的存在也帶著這種感覺,突然消失不見的“敢死隊”、將性作為消遣的永澤、深愛永澤卻永遠無法靠近他最終走向死亡的初美,每一個人都是慘淡的。

    至於一些人所說的文中最後渡邊得到了成長和自我救贖,我沒有很深的感覺,可能是我段位太低,還望有人能指點。

  • 6 # EdmondYork

    認真的手打一份答案。可能蘇你不得切題。我從高中開始讀村上。到現在也有十年了。開頭確實是挪威的森林,這本書讀了三遍,每次讀完都會把故事忘掉,記住的只有感覺,後來逐漸把村上全部的長篇讀完,覺得解讀村上要從四個字開始:把玩孤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最好的教育是順其自然,而不是強求成龍成鳳,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