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期戰韜略

    理財是比較寬泛的說法。

    具體怎麼“理”要綜合去考慮。

    比如本金的多少、風險承受能力、資金可佔用的時長、已具有的投資知識等等。

    至於是不是會丟掉本金,就要看具體的選擇了。

    如果不想失掉本金,那麼銀行定存是一定能實現的。但是,收益低。不過,不用操心。

    如果投資股票、期貨或者期權,那麼收益潛力是很大的,但是,虧掉本金的可能性也不小。這需要比較專業的金融知識。

    可以看到,理財是一件綜合評估的事情。有一利必有一弊。要綜合處理。

    所以,對於理財來說,最好的方式是分散。

    在儲蓄、基金和股市等方向按照風險承受能力進行不同額度的配置是最為中庸且合理的方案。

  • 2 # Pzealott

    你好

    理財分為很多種,一般炒股,基金最後還是會剩下本金的,只是虧多虧少的問題

    但是在P2P或者購買一些高風險的理財產品,是有可能血本而歸的哦

    投資需謹慎,利潤越高風險越大,還是請答主三思

  • 3 # 閒散的小愚民

    這個要看你選擇哪種理財產品,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會血本無歸的。

    高風險理財產品,比如股票、期貨、比特幣等等可能虧損50%以上,甚至啥都不剩(買比特幣虧損後跳樓的新聞不少),這是產品本身的特性。當然除了這些,還有踩雷風險,也會讓你血本無歸(越是高風險的產品,踩雷的機率越大)。

    但其餘中高風險、中風險以及低風險的理財產品並不會虧那麼多,虧30%是有可能的,但虧得本金都沒有了,還是比較少見的,除非購買平臺、理財產品的發行公司不正規(就是為了騙錢)。

    比如基金,哪怕是股票型基金,只要到正規公司或者大平臺購買,自己稍微注意止損下限,不可能血本無歸的。

    下方一隻股票型基金,假如我們在18年6月買入,然後19年1月賣出(虧損比較極端的了),跌幅約35%,不可能再虧了。另外,投資者不會那麼傻(畢竟一般情況下,我們敢玩股票基金都是具有一定理財能力的),肯定知道止損或者靜待盈利再賣,哪會在最低點賣出。

    所以,題主只要去正規渠道購買理財產品,不盲目購買那些所謂高收益、低風險的產品,加上自身的理財能力,基本不會虧的血本無歸。當然,如果非要玩刺激的理財產品,那就要做好虧很多的思想準備了。

  • 4 # 短線老張13

    任何投資都有風險,也不是說銀行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有很大的風險,買了就會虧,一般來說,銀行理財還是比較安全的,具體風險就要看產品型別了。

    1、低風險類

    保本型理財。這個大家想必也很熟悉,不用希財君過多介紹,只不過目前打破了剛性兌付,保本理財產品越來越少了,收益率也在慢慢的下降,目前在3.5%左右。

    貨幣基金。貨幣基金,大家瞭解最多的就是某寶了,現在不止某寶,各大銀行都有他們自己對接的貨幣基金產品,比如建行、興業銀行等等,基本上銀行都會有他們自己的貨幣基金產品。

    2、中等風險類

    普通的理財產品。這個是大家去銀行買的最多的理財產品,不保本不保息,期限一個月至數年不等,它們其實是銀行的資管計劃,所募集的資金一般來說也是進行比較穩健的投資,該類產品發生違約的可能性也不是很高。根據某資料研究機構披露的資料,該類理財產品目前平均的收益率在4.36%左右。

    3、高風險類。

    這類理財產品標註的收益往往比較高,有的可以達到10%以上,當然對應的也是高風險。所募集的資金一般用來投資股權、大宗商品、股票指數等高風險標的。代表的銀行有民生銀行、交通銀行與中國銀行等,普通投資者需要謹慎選擇。

  • 5 # 鈺竹高效理財

    理財本身就是在用富餘資金創造更多收入。理財之前要做充分的調查,學習,才可能獲收益。若是無節制操作,只會深陷其中…

  • 6 # 匯市飛翔

    我想你是問的是高風險的理財對嗎?如果是銀行存款性質的理財,除非銀行倒閉,否則怎麼會出現本金沒有的問題。

    高收益也必然代表著高風險,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只有利潤沒有風險的事幾乎是不存在的。

    反過來說,高風險也意味著高收益,你需要做的就是擦亮眼睛,不要成為被收割的韭菜。

    你需要注意的是幾點:

    1.理財一定要選擇保本理財,千萬不要被暴利所迷惑,交易有賺有虧,所以第一要素一定要保住本金不損失

    2.一定要選擇能夠看到實時交易的理財專案,很多是看不到實際交易情況,只能看到結果,而結果是隻有盈利,這樣的基本都是拿著你的本金來給你支付利息,本金的損失是必然的

    3.最好是有抵押物給你,比如說是國內銀行的現金支票,房產抵押等等,如果真的出現本金損失,一旦不賠付的時候,可以拿此換回本金

    4.正規性,一定有法律監管下的,可行的理財專案

    理財專案魚龍混雜,請保護好你的本金,關於理財專案可以隨時問我

  • 7 # 股痴獵手

    理財投資有很多方法,啊,有也有很多品種啊,股票,理財,股票投資,呃,基金理財啊,還有銀行的這個嗯,低很低的利息理財,關鍵是看你擅長哪個領域,啊投資自己熟悉的領域和基金,或者是股票。

  • 8 # 正陽心理諮詢

    投資理財本金盡失的不在少數,甚至揹負鉅額債務。

    想虧到沒有本金就去做槓桿交易吧,股票和期貨都可以放大本金,很快就能如願以償了。

    我想,這個結果是我們不想看到的,那些虧完本金,甚至負債累累的人,他們一定是妄想一夜暴富的瘋子,有的是順風順水忘乎所以的傻子!

    投資有風險,趨勢需謹慎!做好投資計劃,勿忘設定止損,在承受能力範圍內去獲取收益!

    人在機會永遠在,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個二十餘年股齡的老股民的忠告!!!

  • 9 # 保險者說

    高風險高收益,這個是不變的真理!

    說理論都是浮雲

    實際為準:沒記錯應該是18年的時候,某銀行發行的一個債券是投資五個專案,利率是11左右,這個利率還是不錯了吧!最後2個專案沒完工,導致本金的虧損,不過最後這個銀行能力挺強的,通過了其他手段,虧損不大!

    天上不會掉餡餅

  • 10 # 言以律己

    一般銀行理財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除非你購買如證券公司或其他渠道的理財產品,那麼出現血本無歸的可能性就極高。總之投資需謹慎。如果要理財,最好在銀行這樣的正規渠道購買。

  • 11 # 戶外時光

    你猜要看是什麼樣的理財?如果理財頭像的專案不好的話,本金也有可能是沒有的,所以一定要看好哦,什麼是底層資產?然後底層資產的風險有多大?

  • 12 # 期貨美少女戰士

    一般都不會。如果你買的理財產品,是浮動收益產品,一般會約定最大的虧損幅度。不會沒有本金,除非是不設定止損限制。

  • 13 # 第十三號星球

    投資有風險,但合理的理財可以有效的降低風險,並實現可觀的回報。

    1. 選擇低風險甚至是無風險的理財產品。

    例如:存款,國債以及各大銀行推出的保本理財。現在有的存款年化超5%,且《存款保險條例》保障,是厭惡風險人群的不錯選擇。

    2.略有風險:可轉債和基金定投

    2019年可轉債打新是隻賺不賠,但歷史資料並非如此。如果想利用可轉債獲得收益,建議利用餘錢投資,並做好長期持有的準備。同時,投資前做好功課,避免因為衝動導致被割韭菜。

    基金定投是巴菲特推薦的普通人理財方法,簡單方便。但要求有較強的執行力,避免因為市場下跌而停止定投,越跌越是均攤成本的好時候。

    3.利用金融知識構建可以抗風險的理財方案。

    其實,理財最終的目的是可觀的收益和可控的風險。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力,將各種理財方式組合成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案,如:存款,基金,黃金,股票,債權等等雖然組合的方案在短期內可能收益不如某個單一品種好,但長期來看可以有效的實現目標,並控制風險。

  • 14 # 孫長夫

    理財己經不是剛性兌付的時代了,很可能一個操作失誤你就沒本金了。

    民間借貸、P2P――這些理財自不必說,虧的血本無歸的比比皆是。就是我們普通群眾無比信賴的國有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現在也不保障本金了。

    曾幾何時,買銀行的理財產品,就是保本保收。但世間有隻賺不賠的生意嗎?沒有。銀行的這些理財產品是有賺有賠的,但銀行為了吸引群眾買理財,一律剛性兌付,就是拿後進來的錢,兌付之前的本金,結果形成了擊鼓傳花式的龐式騙局,一但鼓聲一停,銀行立碼陷入巨大的風險之中,普通民眾恐也會如P2P現象一樣,大面積失去本金。

    所以央行新的資管規定,從2018年5月起至2020年底,國有銀行逐步清理掉保本保息類的理財產品,銀行不再剛性兌付理財產品。

    也就是說,你要為你自己的本金負責了,除此之外,沒人為你負責。

    所以,普通群眾要儘快地從“傻瓜式”理財模式裡轉變過來。一定要分析理財產品,否則你的本金不保。

    舉例:在2018年房地產式微,很多房地產公司透過發行理財產品融資,這種理財產品你只要看他融資方是房地產公司,產品投向是房地產,那你基本上就別碰了。你若糊里糊塗買了,那風險只能你自己扛著,銀行是不包的。

    所以,今後買銀行理財產品,一定要一慢二看三透過,遵守交通規劃。

  • 15 # 讀毒獨財經

    首先你要分清楚理財和投資。

    理財是為了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不追求高回報,所以僅僅想理財的話一般都會選擇比較安全的低風險產品,比如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銀行系理財產品、貨幣基金等,存款類肯定不會有本金損失,理財類風險也比較小。

    但如果你其實是想做投資實現資產的快速增值的話,那就風險比較大,比如買基金、買股票,這些都是隨時會有本金損失的風險,如果不能承受的話就不要碰。

    但是最危險的是理財騙局!有些假冒的理財平臺、理財公司、理財經理會騙人買入“理財產品”,一般會給出8-20%不等的收益率,並且還會強調低風險,這種絕對不能信!理財收益率超過6%的都要十分警惕,基本上99.9%的機率是騙局,最好就是不要再跟給你推薦這種產品的人聯絡,否則他總能編出一個產品讓你上鉤!

    還有一種騙局,是讓你投資以後跟你說拉人加入可以得額外獎勵,或者又叫做動態收益。這種千萬別信,這種拉人頭的模式叫做傳銷!

    總結

    理財,首先不能貪,其次要選擇正規的購買渠道,要了解你想買的產品,不買聽不懂的產品,以上就是我的建議。

  • 16 # 大海侃股

    理財會不會到最後沒本金?需要怎麼做?

    我們理財有多種手段,既有保本的,也有不承諾保本的,所以我們在進行理財的時候,最好先做一個風險測試,以確定自己是什麼型別的投資者,然後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相應的理財產品。

    風險測試在銀行櫃檯首次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是必須要做的,也可以在證券公司開戶的時候進行風險測試,風險測試分為五級,如下:

    能保證本金安全的是存款和國債,中小銀行的存款利息可以達到4%以上,中小銀行存款不超過50萬,都是安全的,因為國家規定銀行破產,最高賠償金額是50萬。3到5年期的國債利息可以達到4%以上。理財產品裡面唯一能保證本息的是券商的收益憑證,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5%以上。不承諾保本,但是風險幾乎為零的理財產品是貨幣基金,例如支付寶裡面的餘額寶,本質上就是一款貨幣基金,隨時可以申購和贖回,十分方便,年化收益率在2%到3%左右。

    其餘的理財產品,不承諾保本,本金有虧損的可能,但是正規金融機構銷售的理財產品,絕大多數都是沒有槓桿的,如果有也是產品裡面很小的一部分資金用於槓桿,例如結構性存款,裡面有大約2%的資金用於高風險市場,這些產品有虧損的可能,但是把本金全部虧完的可能性非常小,最差的情況是買入了股票基金或混合基金,由於行情不好而導致虧損,不過基金絕大多數都有平倉線,一般為50%,也就是資金賠了一半就會平倉,把剩餘的錢還給投資者,也有可能投資的時候虧損了不到50%,由於行情不好,很長時間不能夠挽回損失,但是也存在下面的可能,及基金更換了基金經理,有可能在後來行情轉變的時候挽回損失並盈利,所以才購買混合基金或股票基金的時候,儘可能的選擇定投比較好,這樣可以攤低風險,提高投資的盈利可能性。綜上所述,選擇國債,定期存款,大額存單,券商的固定收益憑證,都能做到保本保息,但是收益較低,一般年化收益率不會超過6%,如果想獲得更大的收益,就需要承擔虧本的可能性,那麼可以選擇風險較大的混合基金,股票基金和股票,來爭取收益更大化。同時也可以把資金進行一個配置,大部分配置於低風險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小部分配置與高風險的理財產品,爭取收益率達到6%以上,同時做到風險可控。

  • 17 # 洛邑財經

    理財方式很多種,除了高風險的理財,基本上都不會血本無歸。謹慎投資高風險理財,不做投機性投資和不合法的理財投資,就不會有雞飛蛋打的情況出現。平常我們就以常規的銀行理財產品投資就可以滿足大家的需求,收益有保障,並且高風險產品佔比少,可以看看歷年的理財產品市場報告,甚少虧損,即便極少數虧損的產品,本金損失率也是極地的。

    即便在2019年以來,保本理財發行量逐漸降低,也沒有影響銀行理財產品的兌付。根據2019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的市場報告來看,2019年上半年,非保本理財產品累計兌付客戶收益4801億,其中公募類產品累計兌付4556億元,佔全部非保本理財產品累計兌付收益的94.90%.

    在銀行理財產品的產品結構中,扔以中低風險為主,在報告中可以看到具體的統計資料,風險較高的四級和五級產品合計佔比0.15%,可以看出銀行理財產品整體還是非常穩健的。

    所以說在你不知道怎樣去理財的情況下,選擇銀行的理財產品就沒錯,具體的投資方向結合你自己的風險偏好,在做好風險評級的前提下,按照風險匹配的原則去選擇恰當的產品。

  • 18 # 賈俊彤

    我買的都是銀行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從來沒有過本金不保的事,你要是買高風險理財產品(基金,股票),那就會出現本金不保的情況

  • 19 # 小小鬍子

    做理財的情況下,先想清楚是不是保本投資。理財最後面才有可能會虧到本錢。當你投資理財的時候,你應該能夠想象得到你自己能夠承受最大的損失範圍。比如你能夠承受30%的回撤範圍。那麼你的本金就還剩下70%。如果你選擇虧損不回車,那麼你可能回本金都沒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媽媽和老婆相比哪一個更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