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玉麒麟盧大大

    漁業民俗

    一、釘船

    連雲港瀕臨黃海,漁業歷史悠久,造船俗稱“釘船”,從開工到結束,都十分講究吉利。開工選雙吉日,鋪置,上大肋,上金頭、冠戴是關鍵性工序,都要舉行慶祝,辦酒席招待全體木工。船由木板用釘子連線而成,在船體縱橫兩條中心條上不準釘一根釘子,這是木工的禁規。

    僮子戲

    連雲港市僮子戲又名“嗬大海”,流行於海州、新浦、雲臺、連雲、東海、沭陽諸縣區及贛榆、灌南、漣水等縣的部分地區。為了區別於海州一帶的“小戲”(淮海戲),當地群眾又稱其為“大戲”。僮子戲起源於民間的巫覡活動。古代海州巫風頗盛,錦屏山出土的漢畫像石中,有漢代儺舞中方相氏面具的形象。至明代,戲曲聲腔由揚州等地沿運河傳到海州,僮子藝人便借用戲曲形式老參與“祭神”、“了願”等活動,形成早期地方僮子戲班社。

    僮子戲唱腔質樸粗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其唱腔起源眾說不一。一說由農村中趕牛號子“擂擂調”進化而成,同時也融進一些道教音樂的成分,一說是由青陽腔衍化而成,因僮子戲唱腔高亢,多用人聲、嗩吶聲幫腔,然其流傳渠道尚無可考證。僮子戲表演藉助“許願”等祭祀活動,分“燒豬”和“牛欄會”兩種形式。伴奏多用一種形如葫蘆的狗皮鼓,藝人稱此鼓為“三教九流”。在表演方面,吸收了徽劇、京劇的藝術技巧,唱做念打一應俱全。至20世紀初,僮子戲只使用打擊樂伴奏。到20世紀30年代末,藝人王傳業學用小戲的演出形式,在演出中加用板三絃、二胡、高胡、和揚琴等樂器伴奏。

    現可收集的僮子戲傳統劇目有近百個,其中大多數來源於道教故事和當地的民間傳說,也有部分劇目和其它劇種內容大致相同。這些劇目既有可唱4天4夜的連臺本戲,也有短小的摺子戲和坐唱劇目。每逢鄉間較大的“了願”活動如“牛欄會”、“燒大紙”等,僮子戲每個關目該演唱何片段及每天該演何劇目,都有比較嚴格的規定。僮子戲班社分為“海里僮子”和“南鄉僮子”兩支。前者流行於雲臺山一帶,推清代嘉慶年間的俞果為宗師,俞下傳陳、王兩脈,從藝者達數百人。後者活動於海州以南的東海、灌雲、沭陽一帶,演出班社已傳至八代以上。其中20世紀30年代的曹三(曹宜殿)、佘三(佘之山)和陳三(陳汝強),人稱“三三”。

    僮子戲雖興盛一時,但終因其唱腔單調,演出形式粗陋,漸漸”為小戲(淮海戲)所替代,到建國前夕已日漸衰退。近年來國內外對古老僮子戲的研究正日趨走熱。日本、西歐的專家學者專程來連考察,日本及臺灣的許多報刊上

  • 2 # 愛永無疆

    大家好!我是明德養老

    贛榆歷史文化悠久,民俗資源豐富。以地方特色群眾文化活動為主,有古裝秀、古城拋繡球、聯誼對詩詞、幸福結良緣等一些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間文體活動,融趣味性、吸引著四方遊客紛至沓來。民俗文化節中有剪紙、虎頭鞋製作、編蓑衣、納鞋底、柳編、捏麵人、傳統呂劇等手工製作及民間遊藝、絕活絕技等,還有文化大戲,展民俗特色,揚鄉賢文化,品贛榆美食。悠久的歷史一直流傳到現在。保持著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謝謝大家!

  • 3 # 涼爽好漢送姜

    湘沙古井辭西龍,欲別魚亭水靈香。瀏陽浮景靜思覽,秋風寒意話淒涼!這是我2005年秋天去湖南長沙東站西龍村的心情!我在魚亭裡和心愛的女人瀋水靈分手了!

  • 4 # 南京身邊事

    過小年

    贛榆素有“六月初一是小年”之說,就是將農曆的六月初一定為“小年”,也稱“過半年”。據說舊時,六月初一這一天,各商號店鋪於該日擺宴犒賞長工,並放假一日,還要準備饅頭、瓜果之類上供老天爺,中午要包餃子,稱作“彎彎順”,祈求來年豐順。這種習俗一直沿襲。

    六月六

    贛榆城鄉有“六月六,曬龍衣”的習俗。農曆六月初六,是贛榆城鄉居民晾曬衣服的日子,也稱“曬衣節”。這一天只要天氣晴朗,家家戶戶都會把家裡的衣服、鞋襪晾起來,讓烈日曝曬一下,去掉黴氣,便於夏季保管,稱作“曬龍衣”。

    但這一天忌陰雨,贛榆有“溼龍衣,連陰雨”之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贛榆西部及北部部分地區除了“曬龍衣”,還有“六月六,吃炒麵”的習俗。這一天早晨,家家戶戶都要把白麵放在鍋裡炒熟,拌上糖,攪勻了吃。據說這是祈求上天保佑不要發大水、澇洪災,有祈求風調雨順之意。也有說是“六月六吃炒麵,大人小孩不拉肚”。

    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也稱“鬼節”,是祭祀祖先和孤魂野鬼的日子,全縣有燒衣包、祭祀亡故親人等活動。入夜,青口河無數荷花燈漂流東去,流向大海,敬供河鬼海神,名為“放河燈”,觀者很多。家家要祭祀祖先,到祖先墳上燒些紙錢,鳴放鞭炮,有些還要舉行家宴,供奉時行禮如儀。

    中元節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盛行,到21世紀之後,逐漸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緬懷和紀念祖先。贛榆部分地區也有“鬼節不出門,以免鬼上身”的說法。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中秋”。節日當天,贛榆城鄉各家都要準備酒菜,全家團聚。親友間互贈禮品,女婿備月餅、雞魚肉蛋和煙、酒等到岳父家,岳父家備酒宴招待。傍晚,家家要煮芋頭、豆莢、山藥、花生、地瓜等農作物。晚上待明月升起,面朝東方設祭桌、擺貢品、敬月亮,供品有月餅、棗、梨、柿、石榴、蘋果及煮熟的農作物等,然後燒紙、燃放煙花鞭炮祭月,對月磕頭。祭畢,家人圍聚團坐吃月餅、品果物、賞圓月,嘗新秋時鮮、喝桂花酒,至深夜方散。

    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為“重陽節”,古人認為九是陽數,故名。重陽節也是敬老節,這一天,晚輩盡孝心,給老人洗洗澡,捶捶背,梳梳頭,掏掏耳朵,送一些禮品給老人,以表示孝敬。各單位在這一天要到敬老院、孤寡老人家裡開展敬老愛老活動。

    過冬

    傳統上,將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冬至日,稱為“過冬”,一般為公曆12月21日、22日或23日。贛榆有諺語:“過冬長一蔥,過年長一拳。”冬至日是大節,有“冬至大於年”的說法,這一天家家吃餃子,備酒菜祭祖上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盛時期的蘇聯和美國在歐洲打一場全面的常規戰爭,誰更可能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