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瘋狗的輕武

    正常來說都是手槍,但也有用衝鋒槍的

    上圖是1940年,三個法軍坦克乘員在Char B1型坦克前邊的合影,腰上掛的是Mle 1935A手槍。

    這張是1943年1月,北非的英軍坦克組與M3 Lee的合影(美援),紅圈處掛著的是恩菲爾德No.2 Mk1或者是韋伯利Mk4轉輪,下邊這張是全體乘員都有掛轉輪的

    然後來德軍的,這臺追獵者左側的乘員腰上掛著瓦爾特P38

    還有一些說法是,德軍會在車內空間充裕的情況下(比如三號)帶上一把MP40,比方下邊這個,但擺拍痕跡嚴重...

    1943年,T34/76車組,蘇軍腰上別的託卡列夫,

    下邊這個是美軍M4謝爾曼車組,或者是角度問題,就看到三腰上掛著M1911手槍。隨車物件裡還有一挺湯姆遜衝鋒槍,但戰爭後期換成M3黃油槍

  • 2 # 東斯坦因

    在戰場上,坦克被擊傷或出現故障,坦克兵就要爬出坦克,或放棄坦克,或緊急搶修坦克,此時遇到敵人攻擊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這時候,坦克兵便要利用隨身攜帶的武器進行自衛。

    二戰期間,,各國坦克兵所配備的自衛武器基本遵循著“手槍+衝 鋒槍+手榴彈”的標準配置。

    德國

    MP38式衝鋒槍,這款衝鋒槍是德國埃爾馬兵工廠專門為德軍裝甲部隊和傘兵部隊設計的衝鋒槍,是世界上第一種使用摺疊式槍托的衝鋒槍,口徑為9毫米, 彈夾容量為32發,理論射速高達 500發/分,有效射程達200米;1939年對MP38進行了改進,改進後命名為MP38/40式。

    瓦爾特P38手槍,德國瓦爾特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為服務德軍所研製的一款9毫米半自動手槍;是世界上第一款採用雙動發射機構的後膛閉鎖手槍,於1939年投入生產,到二戰快結束時,生產了超過一百萬支該槍;該槍口徑9毫米、槍口初速365米/秒、彈夾容量為8發、有效射程50米。

    M24型手榴彈 ,M24式的彈殼將原型的整體式鑄鐵彈體改為薄鋼板衝壓成型,彈體內填充TNT炸藥,並將彈體安裝在一箇中空的木製手柄上。依據槓桿原理,M24式可以比卵形手榴彈投擲得更遠。在二戰各國士兵中,德國士兵以手持MP38衝鋒槍,腰插M24木柄手榴彈成為二戰德國士兵的經典形象。

    蘇聯

    PPSh-41衝鋒槍,即“波波沙”衝鋒槍。是前蘇聯著名輕武器設計師格里戈利·斯帕金於1941年設計完成,採用了大量衝壓部件,十分便於大規模量產。該槍與1941年正式裝備蘇軍陸軍步兵,突擊隊及摩托化部隊;口徑為7.62毫米,射速為900發/分,彈鼓容量為71發。

    TT-33手槍,是由蘇聯著名槍械設計師費約道爾·巴基雷必基·託卡列夫於1930年設計,圖拉兵工廠所生產的一種半自動手槍。該型手槍於1930年成為蘇聯的軍用制式手槍,口徑為7.62毫米、彈頭初速 420米/秒、有效射程50米、最大射速: 25發/分、彈匣容量 8發。同時,該手槍又稱為託卡列夫手槍。

    RG-42手榴彈,是一種由蘇聯在二戰期間緊急開發的手榴彈。內裝有大約200 克三硝基甲苯(TNT)炸藥,連UZRGM引信及保險絲共重420克。該手榴彈大約可以投擲到35 - 40 米的距離左右,其有效的爆炸範圍大約是10 米。

    美國

    M3衝鋒槍,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於二次大戰時期大量生產的廉價衝鋒槍。於1942年12月12日開始服役,取代造價昂貴的湯普森衝鋒槍。由於外型像是替汽車打潤滑油(黃油)的潤滑油槍,也叫M3黃油槍。口徑11.43毫米、全槍重3.7千克、戰鬥射速450發/分、彈匣容彈量30發、有效射程100米。

    M1911手槍,由美華人約翰·勃朗寧設計,採用槍管短後坐工作原理,射擊方式為半自動;推出後立即成為美軍的制式手槍,參加了一戰、二戰、北韓戰爭、越戰以及海灣戰爭等多次大規模戰爭;口徑11.43毫米、全槍重1.1千克、彈匣容彈量7發。

    MARK II手榴彈,外殼為鐵鑄,外部呈鋸齒狀,利於在爆炸後產生更多的彈片;內部為TNT填充物,但由於戰爭初期TNT短缺,內部多填充硝化澱粉複合物;殺傷半徑是5~10碼,但彈片可殺傷至50碼(47.2米)。由於公認的投擲距離多為35~40碼(32~36.5米),所以要求士兵在投彈後臥倒直至手榴彈爆炸。

    英國

    英國坦克兵非常的特別,個人武器就是一把手槍,沒有衝鋒槍。

    韋伯利MKVI(馬克4型)手槍,該槍由英國著名槍械設計師菲利普·韋伯爾設計,由伯明翰的韋伯利·斯科特武器製造公司生產,1915年開始列裝英國軍隊。口徑11.18毫米、全槍長286毫米,槍管長152毫米、全槍質量1.08情況,轉輪彈膛容彈6發,初速198米/秒。

    二戰中英國及英聯邦國家使用勃朗寧HP手槍此之前,英國及英聯邦國家廣泛裝備了韋伯利.455轉輪手槍。

    M1935手槍,是一把由美國著名槍械發明家約翰·勃朗寧作基礎上的設計、迪厄多內·塞弗和比利時赫爾斯塔爾的國營赫斯塔爾改進及完成以及FN生產的單動操作式半自動手槍,發射當時歐洲威力最強大9 × 19 毫米手槍子彈、彈匣容彈量16發、有效射程50米。

    該槍在法國有時也簡稱為勃朗寧自動手槍,在英語國家稱為勃朗寧大威力自動手槍。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3 # 勇戰王聊歷史

    二戰時,坦克兵比步兵更安全。

    坦克兵比步兵幸福多了,不僅有車坐,平時的後勤飲食補給也要比步兵好。更重要的是,坦克兵待在坦克裡面,比步兵更有安全感。

    可能有朋友該說了,坦克目標大,衝鋒時又要打頭陣,很容易被敵人集火消滅。而且,敵人一發炮彈下去,很容易全員報廢。

    事實上,坦克兵的存活率很高。

    (步兵都躲在坦克後面)

    據美軍統計,在第一軍被擊毀的450多輛謝爾曼坦克中,僅有129人陣亡。平均每輛被擊毀坦克中犧牲不到0.29人!在英軍統計中,每輛被擊毀的謝爾曼坦克會伴隨大約0.6人死亡。蘇軍T34坦克兵的陣亡率高一些,但是也不到被擊毀坦克數量的2倍。

    整個二戰期間,美軍共計派出49516名坦克兵,陣亡1407人,陣亡率僅有2.84%。而且,一半以上的坦克兵都是死在車外。而同時期步兵的陣亡率是15.85%!步兵陣亡率是坦克兵的5.6倍!不過,步兵也不用悲傷,美軍陸航轟炸機部隊的傷亡率比他們還要高。

    所以,找輛謝爾曼鑽進去,是很安全的。

    坦克兵這麼安全,也是需要自衛武器的。

    二戰時,德軍的坦克大軍大都是被蘇軍消滅的。等美軍坦克兵到達西線時,西線的德軍坦克也被陸航的攻擊機收拾的差不多了。美軍坦克兵就是去清掃戰場的,已經很安全了。但是,美國大兵有時候也需要到坦克外面。

    (兩支黃油槍)

    於是,美軍坦克兵還是配備了一些自衛武器。最主要的火力是一支衝鋒槍(湯姆遜衝鋒槍或者M3黃油槍),其他人是M1911手槍。在《狂怒》中,主角的坦克上有一支湯姆遜衝鋒槍和兩支黃油槍。

    (主角背的是湯姆遜)

    (M1911手槍)

    德國坦克兵用的衝鋒槍是MP40。如上圖。手槍主要是瓦爾特P38手槍。

    德軍坦克兵使用繳獲的蘇聯波波沙衝鋒槍。

    蘇聯坦克會放波波沙衝鋒槍或者是莫辛納甘步槍。手槍是TT1933託卡列夫手槍。

    蘇軍坦克組宣傳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研究生選的是碩導不是博導,以後有機會讀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