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據說用人單位對高校分類只有清北、雙一流、雙非?而在雙非內部,用人單位對普通一本二本區別不大?
4
回覆列表
  • 1 # 高考志願那些事兒

    你拿個四川農業大學的文憑去應聘。結果用人單位直接拒絕:“我們只要211大學”。

    你連忙解釋:“我們學校就是211大學”。

    用人單位:“哦,那放下吧!”

    請問:你被錄用的機率有多大?

    不論985還是211,都是拒絕一個應聘者的標準,而不是錄用一個應聘者的標準。

  • 2 # 繆老師妙筆生花

    在用人單位的眼裡,學歷的門檻有好多個,海外的學歷先不說,我就說說五個國內的學歷門檻。

    一是無學歷和專科之間的區別二是專科與本科之間的區別三是民辦本科與公辦本科之間的區別四是普通本科與211之間的區別五是211與985之間的區別

    這五個門檻一個門檻比一個門檻高,當然下一個門檻兒也比上一個門檻對應的崗位層級高、薪酬收入多、社會認可度高。

    企業的HR們可不是專門研究國內高等教育的專家。他們也只能藉由一些社會普遍認可的標準來判斷一個求職者的學歷是不是靠譜。他們可沒有時間去琢磨和研究每一所高校的歷史和背景,術業有專攻,明白吧?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我們都知道湖南省有一所湘潭大學,不是985、211,也不是雙一流,法學相當出色,司法考試透過率相當高。這是一所老牌院校,學風很好,每天早上圖書館門口都要排長隊。地理位置雖不在湖南省會長沙,但是距離長沙也不遠,湖南省的人都知道長株潭一體化,三個城市是要協同一起發展的。

    但是在企業HR的眼裡,以上這麼長的一段話就簡化成了“不是985,不是211,也不是坐落在省會”。

    再打個比方,我們都知道工信部下屬的一所院校,坐落在北京,他叫北京理工大學,這是一所工科特別突出的學校,尤其是在地面武器方面算得上是國內的權威。這還是一所985、211工程大學,也進入了雙一流的行列。

    但是在企業的人力資源工作者眼裡,以上這段話就壓縮成啦了“985”。即使你學的不是地面武器方面的專業,也不是其他工科專業,他也只認這一個牌子。

    如果說985和普通的211之間、211和普通的本科之間涇渭分明的話,那麼所謂的一本和二本就根本沒有明顯的區別。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在隸屬性質方面。除掉985和211工程大學的其他大學,絕大多數都是省屬院校,隸屬關係並沒有多大的區別。

    第二。近些年很多大學擴招,原本在本科二批招生的很多院校紛紛提升到了本科一批開始招生。這一本二本變成了動態的,也就沒有辦法按照統一的標準來衡量了。

    第三,一所大學在A省是本科一批招生,但可能在B省就是本科二批招生。沒辦法以招生的批次來衡量這所大學的水平。

    第四,同一所大學有可能在同一個省,同時在一本和二本招生。學校的優勢專業和社會認可的熱門專業通常放在比較高的批次,弱勢和冷門專業就放在比較低的批次。

    第五,一本和二本在證書上是沒有區別的,任何本科院校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上都不會標註一本或者二本的字樣。

    以上五點可以看出一本和二本通常是一個動態的標準,證書也沒法分辨,不太適合放在企業裡面來對應聘者的學歷進行甄別。

    而985工程、211工程、雙一流這都屬於比較固定的標準。民辦大學和獨立學院這種民辦性質的院校,之前通常放在三本招生,近些年由於批次大合併,所以很多院校都跑到了本科二批進行招生。但他們的社會認可度同樣還是比較低的,有很多工作崗位的學歷門檻是公辦本科,就把持有種學歷的一部分人擋在了門外。

    專科與本科之間學制有比較大的差別。學歷差別也很大,專科沒有學位,本科有學士學位。有一些專科院校升到本科招生是不假,但是變化並沒有那麼頻繁,而且單純看學歷證書也就能看得出來區別。至於專科學歷和沒有學歷之間的區別我就就不用再贅述了吧?

    以上就是在用人單位眼裡的幾個學歷門檻,相信你也能看得一清二楚了吧?

  • 3 # 漁家小熊

    首先,“雙非”就是指的是非985/211高校,意思就是既不屬於985,也不屬於211,相關連結:985工程,211工程,985高校一共39所(全部屬於211),211高校一共112所。換句話說,211就是全國重點大學,而985就是重點之中的重點。

    其次,“雙非”的自嘲興起有兩個重要原因:

    1、源於待遇優厚的企事業單位校招學歷歧視。因為這些x百強企業被全國高校畢業生擠破頭的想進,為了對校招工作減負,就劃出了985211這條篩選標準,甚至只要985高校畢業生。簡單粗暴但是很有效,因為雖然雙非高校不乏傑出畢業生,但是985211生源質量好,受國家扶持資源豐厚,機率上講選中優秀人才的機會成本更低。所以從2000年左右就已經很流行這樣的招聘標準了,當時不像現在對學歷歧視口誅筆伐,很多政府部門公務員和國企招聘都是赤裸裸的大字寫著僅接受985211畢業生簡歷;到如今固然國家三令五申不許學歷歧視,但是實際上據我所知絕大部分x強企業/上市公司篩選簡歷依然是985211的標準,只是很多不再明目張膽的公開宣稱而已。

    2、源於教育資源的不均衡。985211的這112所大學,985的39校則是根據高校學術實力來選拔的基本上都屬於部屬,而211則是原則上每個省份至少有一所省部共建。教育資源不均衡上溯就到50年代計劃經濟體制了,當時體制學習蘇聯,再加上國際政治的風雲變幻,就造成了北京、上海(華東局)、廣州(中南局)、西安(西北局),武漢(華中局),南京(民國首都),哈爾濱/長春/瀋陽(東北局,共和國的長子),這些區域的高校教育資源集中的情況,因此就出現了河北省這樣唯一的一所211卻在天津的奇景。

    最早的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的區別,其實就是985211和其他普通本科招生的區別,要知道90年代未教育體制改革的時候,中專生都是香餑餑。這樣一劃分,從高考招生批次分數線就直接決定了一本(985211)和二本的生源質量差異巨大,這對於教育資源薄弱的省份形成了巨大的教育不公平(在此不討論教育公平問題,從眾多學生對專項計劃的誤解可見其有多麼無知,這塊可以另起一篇)。因此在各省教育廳、教育部和高校的多方研討(博弈?)後,部分省屬高校在所屬省份,或者其他省份教育廳同意的省份,進入本科一批層次招生。

    至於三本,那是民辦教育興起,專屬於民辦本科高校的招生批次,在教育體制不規範的時候,三本院校只允許以獨立學院的形式掛靠到本科院校,雙證由本科高校頒發,給人才招聘工作帶來了很多困擾,直到2010年左右,這樣的做法才被教育部叫停,被掛靠的本科院校不得代替三本院校頒發雙證。

    原本有些屬於二本的普通本科高校(各省類似高校很多,為了避免刺激你們幼小的心靈,在此不點名了)是被提入一本招生了,但是HR招聘標準卻沒變啊!一本招生摻雜了這麼多二本高校,就讓人才校招市場更加傾向於985211這條劃分線了,反而加重了學歷歧視。而且被提入一批本科招生的二本越來越多,結果某些省市乾脆直接一本二本三本打包招生,就特麼一個“本科批次”ㄟ(▔ ,▔)ㄏ,省的跟各省教育廳、高校jjww撕逼。

    於是眾多明明可以進985211,卻進了雙非的學生,等到畢業校招才發現招聘條件天壤之別,於是每年都會有投完志願才恍然大悟吐槽的後悔的(貼吧知乎很多),之後“雙非”這個概念越來越流行,加上b乎“人人985211,年入百萬,剛下飛機,人在美國”的推波助瀾,就更流行了。

    所以“雙非”就是雙非,只有雙非本科,沒有雙非一本的概念。

    進入一本招生也改變不了雙非,非要說自己是一本雙非,就和二本三本雙非有區別,那就是自欺欺人,因為很多跨省二本的一本院校怎麼劃分?目前教育部只有“雙一流”這個重點高等院校標準,至於院校在哪個招生批次招生,是相關院校招生專業、教育部、省教委來確定的。的確很多單位招聘會模糊的寫“一本以上”,但是醒醒吧同學,一批本科本來就沒有統一劃分標準,HR實質上依然是按照985211來篩選簡歷,比如絕大多數招聘網站,在招聘後臺直接就列入了985211的選項,而絕對沒有一本的選項。

    題主之所以提這個問題,其實就是“階級之上人人平等,階級之下涇渭分明。”的歧視觀念,但是學歷歧視是客觀存在的,擱到西方國家也是一樣,只是一種篩選人才的手段而已。但是如果真的拿這個來秀優越感,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這個雙非這個標準其實絕大部分情況僅限於校招標準的一個泛稱,對於有工作經驗、工作成績的社會招聘上,HR幾乎不會考慮你是不是雙非,更關心的是你的職場生涯。

    此外,還有些雙非高校並非實力弱,比如錯過時間的果殼大,也有些普通本科高校在所在專業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因此並不弱於985211。但是覺得這樣雙非一本和雙非二本有區別,那就是掩耳盜鈴了。雙非本來指的就是校招人才市場的泛招劃線,跟專業對口招生是兩個標準。比如北語是雙非,但是在語言類工作校招上,卻處於絕對優勢地位。

    2017年教育部正式推出了雙一流計劃,雙一流,一共137所高校取代了之前的985211,因此現在的“雙非”標準又擴充套件為“非雙一流”,985211的112所高校屬於雙一流,雙一流高校未必屬於985211,可以預計未來這一標準會成為待遇優厚的工作崗位招聘的新標準。

    最後總結一下:“雙非”指的是非985211高校,未來會改指為非雙一流高校;二本三本學生自稱雙非合情合理,按照國家指示,未來一本二本三本會統一合併為本科批次(目前多個省市已經合併,2020年基本全部取消本科批次劃分),國家重點建設高校“雙一流”在招生就業方面的優勢會越來越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研英語單詞怎麼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