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記憶中的歷史

    將古人的智慧心得加以陳述並沒有加入自己的思想,相信和愛好古時候的東西。

    這句話出自《論語·述而》,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選自《論語·第七章·述而篇》。

    孔子說:“綜合闡述前人的學說,卻不有意創立新說;相信古人而且喜愛古人的學說,我私自把自己與老彭並列。”注意,這是孔子謙遜而恭謹的說法,而且,孔子也並非真的只是述而不作,比方說以“仁”解“禮”就是孔子的創作。他這麼說,只是表現出了自己對於傳統文化及歷史經驗的重視,這也是他做學問的態度。

    孔子一生致力於古籍的整理,也正因如此,他才有機會接觸到博大深邃的古代理論。他從中汲取到了前人留下的經驗和教訓,並對他們的智慧作出了全面總結。不僅如此,在向先賢們學習的時候,他還產生了許多新的感悟,提出了許多深刻而獨到的見解。在傳播和闡述古代典籍的的過程中,他將自己的新思想完美地融入其中。實際上,孔子並非“述而不作”,而是“述而又作”,開創了具有嶄新思想內涵的儒家理論。所謂述而不作,不是完全複述前人之說而沒有自己的創見,關鍵是尊重前人的智慧,而綜合起來,不求有意創新。所謂“信古”也不是盲目地相信。

  • 2 # 一兒

    如果讓我從做學問的態度上來評價,“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我個人更喜歡宋朝大儒張載的:“為往聖繼絕學”

    對“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理解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出自《論語》第七篇第一章。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孔子在什麼環境下,為什麼要說這句話?這句話又是對誰說的?無從考證。後世儒家,出於對孔子的尊重。認為孔子說這句話。是孔子的謙虛美德。這樣理解也很好,我也非常能接受。

    但我個人還有另一個認識和理解

    孔子除了是開創儒家文化思想偉大思想家外。同時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開辦學校的,偉大的教育家。

    思想家是後人授予的,孔子在當時也沒想成為後世的思想家。他當時就是辦學,傳授以周禮為核心的古代聖賢文化思想。按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專職的教育家、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家的職責是什麼呢?就是授業,就是指導學生怎樣去學習古代聖賢文化思想,成就更多的學生,完成具有獨立人格的文化思想創作。而不是隻顧自己一個人,去完成文化思想創作。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彭。

    我的理解是:孔子對學生說,我所講述的雖然不是我自己創作的。我所講述的,都是我所相信和喜歡的古代聖賢所創作的作品。這些作品,就像我喜歡的商代的賢大夫彭祖一樣值得信賴。

    政確理解“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意義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最可怕的是,只沉醉於信而好古,什麼也不做。只是對傳統精典文化進行訓詁,追尋傳統精典文化章句字面的子醜寅卯。就沒有多大價值了。

    學習傳統經典,是為了繼往開來。要像宋朝大儒張載所說的:為往聖繼絕學。為社會服務,為萬世開太平。

    述而不作。孔子有沒有獨立的創作?這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孔子及其學生所創作的經典,是不是繼往開來,為往聖繼絕學?為後世留下寶貴的思想文化財富。

    比如今天清華的校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出自《周易》的《易傳》。《易傳》傳說是由孔子所作的。是不是孔子獨立創作不重要。重要的是《易傳》是不是為《易經》繼絕學。

    我們在看《論語》。

    學而篇。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己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為政篇

    或謂孔子曰。“奚不為政?”

    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大學》中:

    《康誥》曰:“克明得。”

    《大甲》曰:“顧堤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俊德。”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還有《中庸》中大量引用《詩經》句子。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古代聖賢都是在學習前人的聖賢精典基礎上,繼往開來,也都是在為往聖斷絕學。

    現代人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政確態度

    孔子有沒有獨立創作,並不影響孔子的偉大,也不影響孔子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貢獻。佛祖釋迦摩尼在世傳法49年,也沒有親自創作一部佛法。現在的佛經,都是他的弟子,根據他說法所述,整理出來的。釋迦摩尼沒有創作。也沒有影響他的人類文明發展巨大貢獻。

    所以如何評價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並不重要,並不是非要執著於有一個完美的評價。能夠按照自己的理解,對自己有用,就可以了。

    作為教育家孔子可以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而我們對待傳學習統文化經典,不能只停留在信而好古上。要有繼往開來,為往聖繼絕學的態度。像王東嶽老師創作《物演通論》那樣。我沒資格評價《物演通論》,但勇於在古聖基礎上大膽創新,是我們這個時代難能可貴的。如果有更多的像王東嶽在老師一樣。在前人的基礎上。大膽創新,一定能創造出適應我們這個時代,並能為我們這個時代而服務的新的思想文化精典作品。

    以上是我對“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評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手怎麼入門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