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了解那段歷史嗎?謝謝
10
回覆列表
  • 1 # 螞蟻品影

    原因很簡單,嶺南軍既不能回援中原,也不想回援中原。

    眾所周知,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立即向今天兩廣、福建和越南北部地區進軍。經過兩次激烈的戰鬥,50萬秦軍分路南下。他們在秦朝強大的財政支援下,付出極大代價,擊滅了百越,在嶺南地區設定桂林郡、象郡等行政設施。而50萬秦軍也作為殖民兵團,留在當地,與越人混居。

    當陳勝吳廣起義爆發,中原大亂,秦朝統治搖搖欲墜,擁兵數十萬的嶺南軍團卻詭異地選擇按兵不動,坐視秦朝滅亡。要知道,嶺南軍團是秦朝四大主力之一,本土有難,理應回援,但他們為何卻選擇按兵不動呢?筆者結合歷史文獻,總結出嶺南軍團的四大苦衷。正是因為這些苦衷,他們才不願迴歸。

    第一大苦衷:嶺南軍團戰鬥力不強

    在大眾眼中,大秦軍團是虎狼之師,任何敵人在他們面前都將灰飛煙滅。然而,征服嶺南的50萬秦軍卻並非如此。首先,我們必須看到,50萬嶺南軍團的成員大多並非秦人,而是六國之人。

    例如後來的南越王趙佗,他便是個趙華人。其他數十萬士卒,大多是來自於六國的“七科謫”,所謂七科謫,也就是商人、上門女婿、殺人犯等秦朝眼中的社會渣滓。他們之所以被派去嶺南,一方面是為了征服領土,另一方面是為了禍水南引,將國家的社會不穩定因素流放到嶺南。

    因此,由六國社會渣滓組成的嶺南軍團,在戰鬥方面並不強,完全是依靠人數優勢才擊敗了百越。(《淮南子》記載,嶺南軍團還被百越打敗,死傷十數萬人)。如果讓他們對付劉邦、項羽等用兵高手,無異於以卵擊石。所以在秦末亂世,嶺南軍團乾脆毀掉回中原的道路,自己出不去,起義軍也進不來。

    上世紀60、70年代,兩廣地區曾發掘出大量南越國的墓葬。例如在1974年, 在廣西平樂縣銀山嶺曾發掘出一大批秦墓;1962年和1963年, 在廣東清遠縣也發掘了一大批秦墓,發現了大量陪葬品。1983年,在廣州象崗山又發現了第二代南越王趙昧的墓。

    經過研究,學者們發現,這些秦漢古墓皆有濃厚的楚國特徵,其隨葬器物往往有鼎、敦、壺、妨等陶禮器,且陶鼎是不同於關中那種矮蹄足秦式鼎的高蹄足楚式鼎, 又有很多製作精美的漆木器。此外,在1982 年發掘的柳園崗11 號古墓中,發現了具有濃厚楚文化特點的鼎、盆、壺、鍅等組合。

    依據這些考古發現,學者們發現,秦國本土關中的喪葬文化,幾乎在嶺南地區沒有留下任何痕跡。華人是安土重遷的民族,即使身處異地,穿著異地的衣服,說著異地的語言,但在死後,往往仍會希望以故鄉的方式進行埋葬。因此,若南下的50萬秦軍皆為來自關中的老秦人,必會留下大量關中式的墓葬。但根據考古報告,這樣的秦墓卻一座也沒有。

    因此在筆者看來,南下的50萬秦軍,或許根本就沒幾個秦人,真正的主體其實是楚人。與楚人相比, 秦對於南越的影響非常有限。從始皇三十三年“ 略取南越陸梁地” , 到二世元年南海尉趙佗叛秦自王, 是秦經營南越, 總計不過七年

    而楚人經營南越,可以從楚共王“ 奄徵南海” 算起, 距離秦末已有三百五十年左右的歷史, 即從吳起相楚悼王“ 南平百越” 算起, 也有一百六十餘年之久。根據考古發現,由楚入越有五道可通,而每一條路線都是楚人開闢的。由此可見,相比於秦人,楚人更加熟悉嶺南。

    由此,秦始皇在征討南越時,徵發楚人是經濟、最划算的選擇。楚人熟悉南越地形,更熟悉南越溼熱的氣候,而且距離南越也近,所需的糧草、輜重較少。若從關中本土調兵進攻南越,其距離何止千里。以秦軍50萬的數量,路上所消耗的糧草可以用天文數字來形容,秦始皇即使再敗家,也不可能做出這種無謂的浪費!

    因此綜合各種因素,秦始皇絕不可能捨近求遠,徵發50萬秦人去嶺南。既然大多數嶺南秦軍不是老秦人,那麼他們憑啥回援中原呢?

    第二大苦衷:若回中原,越人可能抄嶺南軍團後路

    嶺南軍團雖然擊敗了越人,但並未捕獲他們。越人熟悉地形,紛紛躲進了深山老林,和秦軍打游擊戰。《史記》記載,秦軍士卒們只能呆在少數幾個據點,終日不敢卸甲。出了據點,就是越人游擊隊的天下。如果秦軍大量回援中原,越人必然會抄他們的後路,到時候嶺南秦軍就要面臨起義軍和越人的雙面夾擊,必然會失敗。

    第三大苦衷:迴歸中原,秦軍糧食不夠吃

    由於秦朝嶺南是未開發地區,非常貧窮,所以嶺南軍團的衣食很大程度要靠內地運送,即使在當地屯田,也只能勉強自給。為了給士兵們供應糧食,秦朝還專門開闢了靈渠。但是秦末大亂,嶺南軍團與秦朝本土切斷了聯絡,來自內地的支援也斷絕了。憑藉嶺南軍團自有的資源,根本沒有能力打回內地。畢竟人是要吃飯的,沒有糧食,很難動員大軍回援中原。

    第四大苦衷:嶺南軍團沒有統一指揮

    雖然現代人將嶺南地區秦軍命名為嶺南軍團,但是這50萬秦軍並非鐵板一塊。秦軍進攻嶺南時,就兵分五路,由不同的將領指揮,互不統屬。中原大亂時,嶺南地區秦軍也打起了內戰。南海郡的軍官趙佗,誅殺秦朝的官吏,揮師吞併了桂林和象郡,這才將嶺南秦軍統一了起來。然而趙佗對秦朝並沒有感情,甚至認為“秦為無道,天下苦之”,所以嶺南秦軍就更沒理由回援中原了。

    綜合這四大苦衷,嶺南軍團回援是不可能了,還不如和越人和解,開闢新的國度。於是趙佗建立了南越國,實現了秦人與越人的和解,成為後來漢朝的勁敵。

    當然很多人認為是秦始皇不讓嶺南軍團迴歸中原,這自然是無稽之談,史書上並無此記載。類似記載出自歷史小說《大秦帝國》。要知道“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若本土都丟了,嶺南地區就能獨存?恐怕秦始皇不會那麼傻吧!

  • 2 # 環球新媒

    為什麼秦朝滅亡時嶺南50萬軍隊沒有回來支援秦朝

    秦始皇消滅了六國,一統天下,得築長城,以拒匈奴,當時中原大地面臨著四方的敵人,匈奴是用來抵抗北方的匈奴人,而南方的敵人便是我們嶺南的50萬秦軍,在陳勝吳廣起義,哪怕說項羽鉅鹿之戰之後,秦朝仍有一戰之力,但秦朝派出的軍隊卻都是散兵遊勇,老弱病殘並不是秦朝的正規部隊。

    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一統六國,他的眼光是長遠的,他認識到無論中原內部有再多的鬥爭,反抗以及農民起義,這都是內部之間的矛盾,但是如果讓北方的匈奴人以及南方的胡人入侵中原的話,對中原的民族造成的都是滅絕性的打擊,所以秦始皇曾經下令不管中原有什麼暴亂,駐守在四方的邊疆部隊絕對不能夠回援,必須要保證國家邊疆的安全,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嶺南50萬秦軍沒有回援,可以說秦始皇嬴政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帝王,他的胸懷寬廣考慮的是整個國家的大局,並不是說眼前的點點滴滴利益而是民族存亡,在羽泉對戰的戰場上所出現的兵將都並不是真正的秦國,它們只是臨時從百姓中拉起來的軍隊,所以很容易能夠被起義軍隊所衝散。

    歷史上有夥伴很多不知道的事情,我們或許只看到了始皇帝的殘暴,但是始皇帝寬廣的胸懷還是我們所不能及的。

  • 3 # 木青二

    提起秦始皇,想必很多人都不會陌生,他僅僅用了9年的時間,就用秦國的百萬大軍橫掃了其他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他自稱“始皇帝”,很顯然想要讓自己的皇位能夠流傳下去,直到千世萬世。可是秦二世即位之後,實施了十分嚴苛的政策,廣大平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最終導致了陳勝吳廣起義,整個秦王朝也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那麼問題來了,在當時秦王朝處於風雨飄搖的時候,駐守嶺南的50萬秦國大軍為何無動於衷呢?要想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從秦始皇統一南越的過程說起了。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遣50萬大軍,對南越地區的少數民族進行大規模的討伐。最後,以任囂、趙佗為首的秦軍將領終於平定了南越地區,將廣東、廣西等地納入了秦帝國的版圖之中。

    而在秦二世即位之後,由於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軍一度打到了距離咸陽附近的戲(古地名),因此秦二世急忙下令釋放修築驪山的20萬囚徒,由大將章邯率領前往抵抗農民軍。與此同時,對於嶺南的這50萬秦軍,秦二世也十分重視,於是秦二世下令讓任囂、趙佗等人率領50萬大軍北上幫助秦帝國。

    但是,這支秦軍並不是一統六國戰無不勝的虎賁之師,而是雜牌軍,包括“亡人、贅婿、賈人”,就是徵發了流民、上門女婿、小商販去攻打百越。關於秦軍的組成,《淮南子》裡稱是“發卒五十萬”,到了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直接成了,“以謫徙民五十萬人戍五嶺,與越雜處。

    可以想象這支秦軍的戰鬥力,果不其然,在善於叢林作戰的越人面前,秦軍慘敗,屠雎本人還被殺掉。《淮南子·人間訓》記載了越人的驍勇善戰,“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可以猜測,秦始皇派50萬大軍平定嶺南,原本是為了開發這裡,畢竟當時百越地區還是蠻荒地區,經濟遠不如中原地區。讓秦始皇意外的是,百越軍的反抗異常激烈,直到前210年被秦軍基本平定。

    然而,此時的秦軍銳減不足30萬人,這裡面正規軍還不到10萬。多年的征戰生涯,讓遠離家鄉的秦人早已疲憊不堪。所以,當秦末天下大亂時,在南越過著安定生活的秦人早已失去了進取之心,他們更關注的是如何才能避免中原戰火波及嶺南百越地區。

    而這個時候,南海郡尉任囂病危,望著天下大亂的局勢,已經病魔纏身的任囂很想將自己的職位傳給直系親屬,但是他卻發現,自己的兒子個個都不成器。於是再三思考之下,任囂退而求其次,選擇了自己的舊時部將趙佗,在病榻之上宣佈讓他代理郡尉,讓他不要理會秦二世的命令,獨自佔據嶺南,成為一方割據勢力。

    於是在任囂死後,趙佗一個人隻手遮天,立刻下令封鎖了前往秦朝的所有關隘和道路,同時撤換了當地的一大批官員,全部換上自己的心腹,將自己的內部問題不漏聲色地處理完畢。在公元前206年,趙佗得知秦朝已經滅亡之後,率領嶺南秦軍向西進攻,先後吞併了桂林郡和象郡,公元前204年,趙佗宣佈建國稱帝,史稱南越武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泡綠茶用有濾網的玻璃好還是用沒有濾網玻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