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勝軍節度使
-
2 # 晨曦
非常榮幸來回答這個問題
宋徽宗執政初期,有過勵精圖治、中興祖業的政治抱負,有過做一個好皇帝的強烈願望。他頒發詔書,昭告天下人暢所欲言品評朝政,聽取各種不同意見。又大刀闊斧地整頓朝綱,平反冤獄。大觀元年七月,京城持續大水浸居民,道路不通,宋徽宗親帶官員分督疏導,修治橋樑。接著擴修了豐利渠,能灌溉關中七個縣350萬畝農田,為農業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但在用人方面,宋徽宗有了重大失誤,蔡京、高俅等人官商勾結,大肆搜刮,使農民命運更加悽 苦,兩極分化更加嚴重,社會矛盾更加突出。
一系列的努力失敗後,宋徽宗終於心灰意冷,而採取了另一種消極隱忍的態度——寄情書畫,以尋求精神上的解脫。此後,趙佶更表現出對繪畫的熱愛,曾直言不諱地向群臣表述:“朕萬幾餘暇,別無他好,惟好畫耳。”加上自身的良好條件,為他以後的藝術成就做了鋪墊。 卓越的藝術成就 宋徽宗趙佶是中國繪畫史上不多見的藝術天才,山水、人物、花鳥,無所不畫,無所不精。傳世作品,約有二十餘件,尤以花鳥畫更為精妙絕倫。發展完善了宋初形成的“富貴”體花鳥畫,又透過不斷的藝術實踐 ,創造了被後世盛讚的“宣和院體”宮廷畫派。
雖然政治抱負沒有實現但是藝術才華還是流傳千古!
-
3 # 蕭立誌
如果跳出了儒家的道德評價,迴歸歷史的真實情境,站在宋徽宗的身旁,去發現他身上那些被忽視的歷史事實。你就會看到宋徽宗為了擔負起皇帝的職責,其實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歷史有時很荒誕,恰恰是他的這些努力,導致他與儒家士大夫產生了矛盾。
一、宋徽宗即位以後,就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新黨和舊黨之間的黨爭。在當時,這種黨爭已經影響到了政府的正常運作,所以,宋徽宗試圖終結新舊兩黨之間的黨爭,他意圖聯合兩黨共同執政遭遇失敗,最終選擇任用新黨,壓制舊黨。但舊黨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學,在南宋以後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理學價值觀指導下的《宋史》把宋徽宗全盤否定,於是,他就永世不得翻身了。說起新黨和舊黨的黨爭,這就要從王安石變法說起了。公元1069年,宋徽宗的父親宋神宗和王安石聯手發動了一場變法,當時參與王安石變法的官員被稱作“新黨”,反對變法的官員就被稱作“舊黨”。王安石變法的過程和結果很複雜,不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重點,我們今天只說其中的一件事,那就是這場變法在客觀上擾亂了北宋的政治生態。在王安石變法以前,雖然也有政治鬥爭,但鬥爭中有一條共識,那就是不管哪一派上臺,都不能搞打擊報復,要容忍反對派的批評。王安石卻破壞了這個規矩,新法出臺以後,司馬光等人表示反對,王安石就在宋神宗的支援下,把反對派統統趕出京城。這種行為打破了先前的共識,從此,新黨和舊黨之間的黨爭就成為一個嚴重的政治問題。宋神宗死後,繼位的是宋徽宗的哥哥宋哲宗。當時,宋哲宗年齡還小,就由宋哲宗的祖母高太后垂簾聽政,高太后很賞識司馬光,重新起用了他。司馬光掌權以後,就把新黨的人全部趕走。高太后去世以後,宋哲宗親政,他覺得舊黨以前總是圍在高太后身邊,對他這個皇帝很不尊重,於是就重新起用了新黨,又對舊党進行打擊報復,甚至把司馬光的墓碑都給推倒了。
新舊兩黨之間冤冤相報,矛盾越積越深。更嚴重的是,這種黨爭使得王安石的新法時而廢除,時而恢復,政府朝令夕改,使百姓覺得無所適從。公元1100年,年僅24歲的宋哲宗去世,沒有留下兒子,他的弟弟、也就是端王趙佶繼承了皇位,成為宋徽宗。宋徽宗決心終結新舊兩黨的黨爭,他的想法是在兩黨之間搞平衡。他在即位以後的第二年,把年號改為“建中靖國”,意思是在兩黨中保持中立,聯合兩黨,恢復國家的安定團結。宋徽宗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當時有一位名叫曾布的大臣,建議宋徽宗同時任用新舊兩黨的大臣,對兩黨的意見都要聽取,選取其中的最佳意見。這個建議與宋徽宗不謀而合,於是宋徽宗就重用了曾布,讓他去聯合新舊兩黨。事情看上去很美好,不過事態的發展很快就超出了宋徽宗的預期。
舊黨根本不願和新黨和平共處,又對新黨發動了攻擊。即使是對曾布這種主張保持中立的大臣,舊黨也不肯放過他,經常上書彈劾他,說他是個兩面三刀的小人。宋徽宗被舊黨弄得不勝其煩,意識到聯合兩黨的想法並不現實。而且,舊黨和新黨之間有一個顯著的區別:舊黨比較看重道德,喜歡說一些大話、空話,新黨卻比較看重具體的行政事務;舊黨喜歡批評皇帝,新黨卻相對比較聽皇帝的話。舊黨和新黨之間的這種區別背後有著很深的背景。舊黨的家族大多在鄉村擁有大片土地,屬於既得利益集團,而新黨依靠王安石變法的機會才得以上位,屬於政治新秀。王安石頒佈的新法,大多又衝擊了舊黨的利益。比如新法中有一項叫“青苗法”,就是在每年青黃不接的時候,由國家出面向農民提供貸款,等秋天收穫了,農民再連本帶利還錢給國家。在青苗法頒佈以前,鄉下的地主就是依靠向農民發放高利貸,才能在農民還不上錢的時候,合法兼併農民的土地,現在政府出面放貸,利率還比地主放的要低,這就斷了地主們的財路。地主們就向他們在朝廷裡的靠山告狀,這些靠山就是所謂的舊黨。所以,舊黨當然要反對王安石的新法了。宋神宗在位時,舊黨中有一位元老名叫文彥博,宋神宗有一次對他說:新法對士大夫或許是有些不利,但對於百姓又有什麼不利呢?文彥博理直氣壯地說:你是和我們這些士大夫一起治理天下,不是和百姓一起治理天下啊!言下之意是說,你要是得罪了士大夫,那你的皇位是坐不穩的。
舊黨反對王安石的變法,又不能公然說變法侵犯了他們的利益,他們就打出了道德的旗號,指責變法是追逐利益,不符合儒家的道德。儒家追求的是道義,道義和利益是不能並存的,所以,舊黨喜歡講仁義道德的大話。新黨和他們不一樣,因為要變法,變法的目的就是“富國強兵”,他們對財政稅收之類的事情更感興趣。同時,舊黨樹大根深,所以敢對皇帝指指點點;新黨卻都是後起之秀,更加依賴皇權,所以他們一般比較聽皇帝的話。
在宋徽宗看來,新黨更懂行政事務,又更聽話,舊黨卻經常給他添亂,那與其費盡力氣維持新舊兩黨的平衡,不如干脆排斥舊黨,重用新黨,這樣自己不是省心得多嗎?於是,他改變了策略。這有兩個標誌,首先是更改年號。剛才說到,宋徽宗使用的第一個年號叫建中靖國,這個年號其實只用了一年,隨後就改成了“崇寧”。這個年號是有講究的,宋神宗的年號是“熙寧”,崇寧的意思就是推崇宋神宗的政策。換句話說,就是推崇王安石的新法。
宋徽宗改變策略的另一個重要標誌,就是任命蔡京當宰相。當時的宰相是舊黨的人,宋徽宗決心與舊黨決裂,選一個新黨的人當宰相,他選擇了蔡京。為什麼是蔡京?蔡京給我們的印象並不好,《水滸傳》裡的蔡京,那可是奸臣的代表。其實,真實的蔡京要比這複雜得多,他在行政管理方面很有才能,尤其擅長理財。剛剛當上宰相,他就著手改善國家財政,在浙江杭州和福建明州地區設定了市舶司,對貿易船隻收取關稅。他還重新丈量了土地,並收取土地稅。蔡京擔任宰相的第二年,宋朝政府就消滅了財政赤字。同時,蔡京還建立了一套社會福利制度,比如他建立了“居養院”,收留60歲以上無人贍養的老人,以及孤兒、殘疾人等等;他還建立了“安濟坊”,專門治療沒錢看病的人。說白了,就是福利院加免費醫療,這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
在宋徽宗的支援下,蔡京長期擔任宰相,他一直壓制舊黨的勢力,維持著政局的穩定。宋徽宗在位一共26年,在這26年裡,黨爭比神宗、哲宗兩朝要消停得多,國家財政收入也有所增加,窮人也獲得了一定的福利。不過,羊毛出在羊身上,蔡京為國家創收的同時,也加重了既得利益者的負擔。比如他重新丈量土地,得罪的當然主要是鄉間的大地主,因為他們平時經常瞞報土地,逃避稅收。總之,宋徽宗終結了黨爭,創造了相對穩定的政治局面,付出的代價是他得罪了一大批舊黨官員。舊黨雖然在當時遭到了打擊,但他們並沒有徹底失敗,因為他們還擁有一個思想武器,叫作“理學”,而這在南宋又被朱熹發揚光大,成為所謂的“程朱理學”,並逐漸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
理學在基本立場上和舊黨的政治主張是一致的,都強調道德,反對變法。理學在當時的代表人物是程顥、程頤兄弟,合稱“二程”,程朱理學裡的“程”說的就是這兄弟倆。宋神宗曾經召見過程頤,向他請教怎樣治理國家,程頤說要想治理國家,皇帝首先應該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分清忠奸善惡。宋神宗對此很不屑,認為都是沒用的空話。不過,舊黨卻很賞識二程的理學思想,因為這種思想正好可以為他們所用,對王安石進行道德批判。程頤就曾經受到司馬光的推薦,就任洛陽國子監的教授。
理學是舊黨的思想武器,所以宋徽宗在位期間,一直崇尚王安石的思想,壓制理學的發展,但在南宋以後,朱熹等人大力傳播理學,理學在士大夫中的影響越來越大,甚至滲透進了科舉考試。終於,在南宋第六位皇帝也就是宋理宗在位時期,理學獲得皇帝的承認,被認定為儒學的正統。到了元朝,理學又成為科舉考試的指定內容。理學翻身以後,所有的官方史書就都籠罩在理學的價值觀之下了。《宋史》寫於元朝,裡面專門設了一個《奸臣列傳》,把蔡京和前面提到的曾布都列了進去。《宋史》還把宋徽宗也寫成一個無可救藥的昏君,給他的評語是:宋徽宗什麼事都做得好,就是不會做皇帝。於是,宋徽宗就這樣被釘在恥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了。
二、宋徽宗在藝術追求和宗教信仰的背後,隱藏著擺脫儒家制約、鞏固自身權力的目的。而且,宋徽宗認為藝術事業也是政治事業的一部分,這在儒家看來是不可理喻的,這些也嚴重影響了後世儒家對他的評價。你可能會問,是不是因為宋徽宗沉迷於這些愛好,耽誤了本職工作,所以引起了儒家士大夫的不滿?這只是一部分原因,更關鍵的原因在於,宋徽宗的藝術和宗教追求背後,其實也隱藏著政治目的。你可能覺得奇怪,這些看上去不都是個人愛好嗎,怎麼也會有政治目的呢?舉個例子,宋徽宗非常熱愛園林藝術,這件事使他受到了很多非議。尤其是為了建園林而蒐羅的“花石綱”,加重了百姓的負擔。江南的方臘起義,起因就是花石綱讓當地農民不堪重負,只能起來造反。當然這裡並沒有否認宋徽宗建園林造成的危害,但是,宋徽宗修建的園林背後也具有政治意義。
比如,他在京城汴梁建造了著名的“艮嶽”。之所以叫艮嶽,是因為“艮”是八卦中的一卦,代表東北方,而艮嶽正是位於汴梁城的東北。宋徽宗建造艮嶽,除了個人享樂,還有一個重要的政治目的,那就是宣揚道教。艮嶽建成以後,宋徽宗寫了一篇文章,內容主要是說艮嶽如同人間仙境,代表了天人合一。這背後其實反映了宋徽宗對於道教的推崇。他為什麼這麼信奉道教呢?除了個人因素以外,他也有政治上的考慮。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北宋儒學的一股重要思潮是“君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皇帝要受到儒家士大夫的制約。宋徽宗就想跳出儒家的框架,自封道教的教主,從而獲得更高的權威。
宋徽宗曾經和一位名叫劉混康的道士非常親近。劉混康是茅山上清派的第二十五代宗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茅山道士”。宋徽宗曾經去拜訪過劉混康,還經常與他通訊。從現有的通訊記錄來看,宋徽宗對於各種徵兆背後代表的天意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對於那些所謂的凶兆,宋徽宗總是請求劉混康為他提供詳細解釋,這樣他就可以採取措施來化解。這些凶兆大多與國家大事有關,尤其與宋徽宗自身的權力有關。
公元1103年,宋徽宗下令全國各州都要修建一座道觀,都取名為“崇寧觀”,因為崇寧是當時的年號。崇寧觀主要負責在皇帝誕辰那天舉行慶祝儀式。到了那一天,宋徽宗會在皇宮中舉行盛大的慶典,各地的崇寧觀也要開放三天,供士大夫和百姓前去上香,祈禱皇帝萬壽無疆。
宋徽宗試圖用道教來塑造自己的權威,因為道教中各種神靈的上下等級關係,就彷彿是人間的宮廷。宋徽宗試圖將宮廷的秩序與道教中神靈的秩序聯絡在一起,這樣就為他的權力增添了一道神聖的光環。宋徽宗崇通道教,試圖擺脫儒家的制約,這當然會與儒家士大夫產生衝突。更嚴重的是,宋徽宗追求的政治目標也和儒家有所不同,這進一步影響了後世儒家對他的評價。宋徽宗追求的是宏大的盛世氣象,他認為藝術成就也是盛世的一部分,是一種政治事業,所以,他認為國家應該扶持藝術的發展。
比如,宋徽宗曾經編過一套書法作品的收藏目錄,叫作《宣和書譜》,裡面收錄了很多皇帝的書法作品,比如唐太宗、唐玄宗以及宋太宗、宋真宗。宋徽宗還稱讚唐太宗和唐玄宗在當時資助了一大批書法家,推動了書法藝術的發展。他並不認為皇帝和書法家這兩種身份有什麼衝突,相反,皇帝推動書法的進步,這體現了對文化的尊重,恰恰是一個皇帝負責任的表現。
再比如,在公元1104年,宋徽宗下令在學校教育裡面增加“畫學”這個科目,專門培養畫家。他還在京城汴梁舉行繪畫考試,考中了就可以錄入翰林圖畫院,成為官員。如果把他的這種做法放到人類歷史當中去看,我們可以看到背後更大的意義。在歐洲中世紀,美第奇家族統治著義大利的佛羅倫薩,他們也曾對藝術進行大力扶持,著名的藝術家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都受到過這個家族的贊助。美第奇家族還把一座郊區別墅改造為培養年輕藝術家的學校,米開朗基羅就是在這所學校度過了他的早期藝術生涯。所以很多學者都認為,美第奇家族是文藝復興的孵化器。宋徽宗的做法和美第奇家族非常相似,中國的藝術也確實在宋代達到了高峰,一些學者甚至把這一時期稱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其實,文藝復興是藝術上的革新,也是政治上的革新,這就是藝術和政治相關性的一個典型案例。宋徽宗不僅屬於北宋王朝,更屬於整個中國文化。但儒家並不能理解這些。
儒家認為皇帝應該控制自己的個人愛好,把更多精力放在國事上面。這是由於儒家將節儉視為美德,農業經濟比較脆弱,平時節儉一點,有利於防範風險,皇帝更應該帶頭節儉,搞藝術太花錢了,在儒家看來容易敗壞風氣。宋徽宗對於藝術的追求,在儒家看來是不可理喻的,這也影響了後世對於宋徽宗的評價。宋徽宗藝術追求背後的政治內涵,恰恰是因為他想擺脫儒家道德化史觀的束縛。三、對於靖康之變,宋徽宗和儒家士大夫都應該負責。宋徽宗的責任在於做出海上之盟的錯誤決策,這是由於他不懂軍事,也不瞭解實際情況,但這是儒家文化長期影響下的結果。而且,儒家士大夫在兵臨城下之際仍在內鬥,這使得北宋政府不能及時有效地抵抗,這是靖康之變的重要原因。但在後世評價中,靖康之變的根源被歸結為宋徽宗的個人享樂,這在本質上仍屬於後世儒家的道德批判。導致北宋亡國的靖康之變,這是宋徽宗留下罵名的最直接原因。我們過去都覺得,就是因為宋徽宗只顧享樂,不理朝政,導致官員腐敗,民不聊生,軍隊也沒有戰鬥力,於是金兵一殺過來,就嘩啦啦兵敗如山倒。在西方人看來,靖康之變和宋徽宗的個人享樂並沒有什麼聯絡。宋徽宗對靖康之變是有責任的,但這種責任被後世放大了,這也是受到了儒家道德化史觀的影響。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先來簡單說一說靖康之變的過程。靖康之變發生在宋徽宗的兒子宋欽宗在位期間,“靖康”就是宋欽宗的年號。靖康之變的起因,是北宋和金國之間的“海上之盟”。當時,北方的遼國已經衰落了,遼國東部的女真人建立了金國,並發動了對遼國的戰爭,宋朝見有利可圖,就決定與金國簽訂盟約,一起進攻遼國。當時,金國和宋朝並不接壤,宋朝的使者要從山東半島坐船穿過渤海才能進入金國,所以這個盟約就被稱作海上之盟。海上之盟裡面規定,宋朝和金國夾擊遼國,遼國滅亡以後,宋朝可以收回燕京地區,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一帶。
宋朝的如意算盤打得很好,但執行中卻出了偏差。宋朝兩次出兵攻打燕京地區,卻被遼軍打得大敗。後來,金兵攻佔了燕京,於是金國就說,宋朝根本沒出力,連燕京都是我們打下來的,不能把燕京還給宋朝。宋朝經過再三交涉,金國才從燕京撤兵,但撤退時把城裡的人口和財富全部帶走,只留給宋朝幾座空城。更嚴重的是,這件事讓金國看清了宋朝的實力,產生了侵略宋朝的想法。1125年8月,金國大舉南下,侵略宋朝。只用了半年時間,就攻取了宋朝剛剛到手的燕京,並很快打到黃河岸邊。這時,宋徽宗在大臣們的要求下,被迫禪位給太子也就是宋欽宗。後來,宋朝雖然反覆與金國和談,金兵還是在1127年1月攻破了汴梁城,宋徽宗和宋欽宗父子被金兵俘虜並帶回金國,北宋就這樣滅亡了。宋徽宗還有一個兒子叫趙構,後來逃到了南方,依靠岳飛、韓世忠等人擋住了金兵的進攻,建立了南宋。
宋徽宗對於靖康之變當然要負責,但他的錯誤究竟在哪裡呢?在儒家撰寫的史書中,靖康之變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宋徽宗長期窮奢極欲,不理朝政。但這又是儒家對宋徽宗的道德綁架,靖康之變的責任,應該由宋徽宗和儒家士大夫共同承擔。
宋徽宗的主要錯誤在於他利令智昏,和金朝簽訂了海上之盟,導致遼國被消滅以後,北宋也唇亡齒寒,走向滅亡。他做出這樣的決策,歸根結底在於他對敵我雙方的情況缺乏瞭解。宋徽宗在深宮中長大,從未接觸軍事,根本不懂戰爭。同時,宋徽宗從未見過金兵是什麼樣子,對金兵的戰鬥力缺乏認識。事實上,金人長期以打獵為生,身體強壯。打獵要講陣型,講配合,所以金人都是天生的戰士,金國的迅速崛起並不是偶然。宋徽宗對這些卻一無所知。如果宋徽宗能夠去和前線的將領們多聊聊,多去獲取一些關於金國的情報,或許就不會做出愚蠢的決策了。
宋徽宗不關心軍事、不瞭解情況,這恰恰是儒家文化影響下的結果。宋代的儒家士大夫們認為,皇帝應該更關注道德,而不是軍事。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北宋的皇帝除了太祖趙匡胤和太宗趙光義,基本都不懂軍事,更沒帶兵打過仗。他們中的任何一位,都未必能在靖康之變中表現得比宋徽宗更好。而且儒家還認為,皇帝也不應該隨便出巡,因為出巡有享樂的嫌疑。現有史料表明,宋徽宗在位時期從未離開過京師汴梁一帶。所以,北宋的儒家文化其實也要對靖康之變負責。更嚴重的是,北宋當時不能組織起有效的抵抗,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外面已經兵臨城下了,儒家士大夫卻還在內鬥。蔡京長期專權,引起了很多士大夫的不滿,他們正好利用金兵入侵這個口實,對蔡京發動了彈劾。宋代文人筆記中對當時的情況有一句辛辣的諷刺,叫作“不管東京,卻管蔡京”,意思是敵人都打到汴梁城下了,朝中卻沒人管怎麼守城,都在搞政治鬥爭,要把蔡京拉下馬。士大夫的內鬥,導致北宋政府無法及時進入戰爭狀態,只能一步步走向亡國的深淵。
宋徽宗父子被金人擄走的時候,汴梁城很多百姓都在路邊痛哭,並沒有認為宋徽宗這是罪有應得。這很可能是由於宋徽宗在位時期,經濟總體上保持了繁榮,又建立了社會福利體系,很多百姓對此很感激。這和我們對宋徽宗的印象很不一樣。華人之所以會把宋徽宗的個人享樂和靖康之變聯絡起來,是因為儒家為了對宋徽宗做道德批判,放大了他的錯誤。這個過程從南宋就開始了,背後的根本原因,就是宋徽宗生前壓制舊黨,但舊黨掌握的程朱理學在南宋以後塑造了儒家道德評價的標準。南宋以後的史學家們,都本著儒家道德的立場,對宋徽宗進行了全盤否定。到了元末明初,在《水滸傳》這樣的小說中也把宋徽宗描繪成一個昏君,這極大地影響了民間對於宋徽宗的印象。說到底,宋徽宗在生前敗給了金兵,在死後又敗給了後世儒家的道德批判。
甚至到了明代後期,內閣首輔張居正還把宋徽宗列成了反面典型。他編寫了一本叫《帝鑑圖說》的教科書,供只有十歲的萬曆皇帝閱讀。這本書裡講的都是古代帝王的故事,其中就提到宋徽宗痴迷道教,耽誤國事,警告小皇帝不要學他。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張居正在這裡其實是在用宋徽宗影射萬曆的爺爺嘉靖皇帝,因為嘉靖生前也痴迷道教。張居正的這本書很受歡迎,曾經多次修訂,這使宋徽宗的形象進一步固定了下來,於是,我們心目中的宋徽宗就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
4 # 小仙男QAQ
差不多吧,宋徽宗當政期間政治腐敗,政績低下,民不聊生,各地民變頻繁,像《水滸傳》裡面的梁山泊宋江聚眾起義,講的就是宋徽宗時期的人民起義。具體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宋徽宗當政期間,由於宋神宗後的新舊黨爭未徹底解決埋下的禍根,於是黨爭越來越激烈,最後牆頭草蔡京因為也跟宋徽宗一樣喜歡琴棋書畫,所以深得宋徽宗喜愛,兩人志同道合,狼狽為奸開始了北宋末期腐朽的統治。
這裡為什麼說蔡京是個牆頭草,因為這個人確實比較識時務,之前的新舊黨爭看到哪邊強大,他就支援哪邊,所以才稱之為牆頭草。
宋徽宗如果是個現代人,我估計會是個生物學家,因為他特別喜歡飛禽走獸,研究這些動物。還可以稱得上是畫家、書法家,自幼喜歡筆墨丹青,所以在書法和繪畫上面表現出超凡的天賦。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至於他的政治抱負,上位後支援蔡京的熙寧變法,蔡京藉此新法名義開始大肆斂財,加大徭役賦稅,賣官鬻爵,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後,朝廷府庫豐滿但是百姓家徒四壁。而壓榨來的財富宋徽宗用來大修宮殿園林,而蔡京為首的逆賊利用搜刮的財富,大修各自的府邸宅院,無不豪華稱之。所以蔡京又被稱為北宋六賊之一。
於是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朝政腐敗,百姓疾苦,壓迫剝削到了一定的地步,便開始激起民變,先後出現了梁山泊(今山東濟南濟寧梁山縣)宋江起義,也就是《水滸傳》的原型,以及方臘起義,方臘在今浙江杭州淳安縣聚眾起義,江南各地窮苦百姓紛紛響應。雖然最後都以失敗告終,但是大大動搖了北宋根基,為後面的靖康之恥埋下根源。
平定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後,宋徽宗忙著自己的書法繪畫,迫不得已的將王位轉讓給自己的長子趙桓,是為宋欽宗,自己卻忙著自己的書畫大業。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宋徽宗生於公元1082年,但是他在1126年讓位給26歲的宋欽宗的,也就是他才44歲。44歲就迫不及待想讓位的人,會有政治抱負嗎?反正我覺得沒啥政治抱負。
四十多歲是屬於一個男人的壯年期,但是宋徽宗卻不問朝政,只圖享樂,沉溺於琴棋書畫。加上後來金人攻入北宋都城汴梁,當他宋徽宗聽說金銀財寶被劫掠殆盡,百姓盡淪為人奴和屠殺打砸都城時不為所動,但是聽說所有珍藏字畫和書籍以及所養的飛禽走獸時被劫掠一空時頗感惋惜,仰天長嘆,差點就當場吟詩一首。
所以綜合上述所說宋徽宗適合當詩人、畫家、書法家、音樂家和生物學家,政治抱負就算了吧!他寫的字確實挺好看的,如下有配圖,以及他聽琴聲的圖。
-
5 # 穿越再現彼岸
世人歷史中的宋徽宗只是一個喜愛道家,搞一些花石綱,在汴京建造一些人文景觀,勞民傷財。他個人的“瘦金體”書法名揚古今,繪畫也是一絕,對治理國家沒有什麼長處,沒有什麼政治抱負。
其實宋徽宗即位之初也是有政治抱負,不過他的政治抱負太天真,很快被北宋的朝堂上的黨爭碾壓的體無完膚,天真被顯現實擊敗,也只能隨波逐流了。(宋徽宗所做《祥龍石圖卷》,故宮收藏)
宋徽宗真正掌權之前30多年的北宋黨爭。宋神宗有兩個兒子做了皇帝,第六子趙煦繼任宋神宗的皇帝位置,是謂宋哲宗;第十一子趙佶,繼承宋哲宗之後的帝位,是謂宋徽宗。宋徽宗完全執政之前,黨爭持續不斷。
1、王安石改革。(1069-1085年)
王安石改革最大的支持者是宋神宗,主要是為了富國強兵。支持者大臣主要有呂惠卿、章惇、蔡確等人,支援變法的人被稱作“元豐黨人”,元豐(1078-1085年)是宋神宗年號,在這期間實施變法;反對變法的人主要有宋神宗的祖母曹太后、母親高太后,大臣有韓琦、司馬光、曾公亮、蘇軾、富弼等人,這一批人被稱作“元祐黨人”,元祐(1086年為元祐元年)是宋哲宗的第一個年號,在高太后垂簾聽政期間,反對王安石變法的大臣得到重用。
王安石變法期間,很多反對變法的大臣被貶謫。
2、高太后垂簾聽政。(1086-1093年)
1085年,宋神宗病死,太子宋哲宗即位。由於宋哲宗年幼,高太后垂簾聽政。高太后在王安石變法之時就反對變法,垂簾聽政之後對變法派進行打擊,貶謫了眾多的改革派官員。而已司馬光等為首的反對派紛紛被提拔到朝堂之上,幾乎所有王安石變法的措施都被廢除。
高太后並不是宋哲宗的生母,她對宋哲宗的生母朱氏也不待見,垂簾聽政之後遲遲不肯放權,即便是宋哲宗到了執政的年齡。高太后在朝堂之上和宋哲宗對坐,大臣們奏事都拜見高太后,宋哲宗只能看到大臣的屁股和腳跟,只有極少人拜見宋哲宗。
3、宋哲宗掌握權力。(1093-1100年)
高太后於1093年去世之後,宋哲宗掌握實權。宋哲宗只能看到屁股和腳跟的大都是元祐黨人們的好日子到頭了。
反對改革的宰相範純仁、呂大防等人被免職,起用改革派的章惇、曾布等人,繼續推行變法。
4、向太后掌權。(1100-1101年)
向太后是宋神宗的皇后,她獨斷專行,本該大臣公議帝位人選,她卻將舉止輕佻的端王趙佶推上了王位,為北宋找了一個亡國之君。
向太后在宋徽宗趙佶即位之初,向太后曾經短暫臨政。她傾向於元祐黨人,於是提拔了不少保守派官員擔任高位,保守派韓琦的兒子韓忠彥提上相位。改革派的蔡卞被貶。不過向太后一年之後就去世了,宋徽宗掌握了權力。
宋徽宗即位之初的30多年間,改革派和保守派你來我往,黨爭激烈,北宋朝廷一刻也消停不了。(王安石像,王安石變法開啟了北宋末年的黨爭)
宋徽宗的政治抱負——中庸之道。宋徽宗對黨爭問題還是看的比較清楚的,他掌握權力之後希望彌合兩黨的紛爭,將他們融合在一起,為他所用。
向太后臨朝執政時間較短,還沒有完成對改革派官員的打壓就去世了。此時保守派的韓忠彥已經被提拔到左相的位置,曾布擔任右相,是改革派。原來左相章惇被罷免,蔡卞被貶謫到地方,蔡卞是蔡京的弟弟,是王安石的女婿。
宋徽宗希望兩派和睦相處的想法太天真,很快被現實擊敗。他受到的奏摺中,對一件事的判斷和執行往往形成截然不同的反應,讓他無從下手,於是他很快改變調和的中立的態度,轉而支援所謂的“改革派”。我們從宋徽宗的額第一個年號就可以看出端倪,他的第一個年號為“建中靖國”,典型的調和味道。
1101年11月,中庸路線行不通的宋徽宗改弦更張,1102年被任命不久的元祐黨人左相韓忠彥被彈劾下野,不久右相曾布也被免職,蔡京擔任了宰相,他擔任獨相有幾年之久。蔡京可不是堅定的改革派,他打著宋神宗改革派的幌子,到處羅織黨羽,打擊政敵和異己分子。
宋徽宗有政治抱負嗎?宋徽宗絕對有政治抱負的,他執政時期用了六個年號如下:
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
從一個皇帝使用的年號來看,就能體現他希望獲得什麼樣的政治抱負了,宋徽宗後三個年號都有一個字“和”,他也希望政通人和,人民安居樂業。
蔡京的辭職信居然是宋徽宗找人代寫的!不過他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個人比較懈怠,將朝廷的大權交給蔡京等人處理,自己傾注於道家、書法、繪畫之中。蔡京等人將北宋朝野上下搞得是烏煙瘴氣,所託非人。
1119年,河北路爆發了宋江起義;1120年,浙江清溪爆發方臘起義。宋徽宗知道自己委託的管理團隊出了大問題,自己對制裁這些人卻軟弱無力。
1120年,宋徽宗免了蔡京的官職,方臘起義惹得;1124年,他又重新啟用了蔡京,重新啟用的蔡京由兒子出面,胡作非為,拉幫結派。宋徽宗免了蔡京兒子、女婿的官職,也有大臣彈劾蔡京,要求蔡京主動辭職。
蔡京的臉皮厚,堅決不辭職,宋徽宗只得派童貫去蔡京家說事,蔡京才遞交了辭職信,這封辭職信還寫的不完全,宋徽宗命令秘書替蔡京寫了辭職的三表,並宣佈同意蔡京辭職。
蔡京的辭職信居然要宋徽宗自己命令秘書完善,北宋到了宋徽宗時期確實到樂君不君臣不臣的地步了,不滅亡才怪。
-
6 # 大江侃歷史
宋徽宗趙佶,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年,登基為帝,1135年,死於五國城。
應該說,宋徽宗趙佶還是有一定的政治抱負的,為什麼呢?
1111年,宋朝的鄭允中、童貫出使遼國,有個人叫馬植,馬植在一個深夜裡偷偷去會見了童貫,和童貫聊了小半天,向童貫獻上了滅遼國的計策,因而受到童貫了的重視,於是童貫約馬植在宋都開封見面。
馬植到了開封后,經過童貫的引薦,上書給宋徽宗趙佶,獻計宋徽宗趙佶派遣使臣從登州(今山東蓬萊)、萊州(今屬山東)渡海到遼東與女真結盟,一起出兵滅遼國,滅了遼國以後,宋朝可以得到五代後晉割給遼朝的燕雲十六州。
後來宋徽宗趙佶派遣使者趙良嗣、馬政先後出使金國,金國亦數次遣使來宋,於是雙方最後議定夾攻遼朝,遼燕京由宋軍攻取,金軍進攻遼中京大定府(今遼寧寧城西)等地,遼亡後燕雲地區歸宋朝,宋將原納給遼朝的歲幣轉給金朝,史稱“海上之盟”。
宋徽宗趙佶善於書畫,並自創一種書法字型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熱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
因此簡單點說: 宋徽宗趙佶雖然喜歡寫字畫畫,但還是有一定的政治抱負的。
-
7 # 雪峰居士
宋徽宗趙佶,北宋第八位皇帝,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在位。
看一位皇帝有沒有政治抱負,主要看他的為政舉措。宋徽宗在位期間除了繪畫、書法、收藏等以外,在政治方面就幹了兩件事:
一是:同意啟用新法新法即王安石變法。趙佶剛剛即位之時,朝廷新舊黨爭厲害,有意調和,但反而愈演愈烈。故當時的北宋大臣鄧洵武就對宋徽宗說,“陛下,你看你越調和兩派鬧得越兇,所以你必須堅定得支援一方、反對一方。因此,陛下,你應該繼承你父皇宋神宗時期變法圖強的政策。”宋徽宗聽了以後感覺非常有道理,於是明確放棄調和政策,支援新法。
鄧洵武不僅讓宋徽宗放棄調和政策支援新法,還推薦了一個人為宰相,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得蔡京。
二是:同意聯金擊遼1111年,史上光棍年。這年,宋朝繼續正常的給遼國繳納歲幣。出使遼國的人是童貫。童貫出使遼國之時,遼國世家大族馬植趁夜前來拜訪,兩人客套一番後,馬植獻滅遼良策,童貫大驚失色,心裡相當震撼。遂偷偷將馬植帶回汴京面見宋徽宗,馬植獻計:
女真恨遼人切骨,而天祚荒淫失道。本朝若遣使自登、萊涉海,結好女真,與之相約攻遼,其國可圖也 。”“遼國必亡,陛下念舊民遭塗炭之若,復中國往昔之疆,代天譴責,以治伐亂,王師一出,必壺漿來迎。萬一女真得志,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事不侔矣 。”這就是著名的“聯金擊遼”,該計策在北宋末年對朝廷的影響不亞於諸葛亮的《隆中對》。
以上可以看出宋徽宗不僅有政治抱負,而且政治抱負還不小。為什麼這麼說?支援新法,就是想改變宋朝一直以來弊積,達到強軍富民的目的;聯金擊遼所圖更大,那就是要收復自後晉石敬瑭時丟失的“燕雲十六州”。
用人不察自己又不精於政事,北宋安能不亡也?被俘後悔恨不已,可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如不為帝王、只為藝術,當一世無憂無悔矣。
-
8 # 牛媽說說
在一般人眼裡宋徽宗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皇帝,但是治理國家卻顯得很無能。這就有了[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的說法。或許,他只有皇帝的“命”卻沒有作為好皇帝的“運”。
宋徽宗是古代少有的頗有成就的藝術型皇帝,他給後世子孫留下許多寶貴文化遺產。他酷愛書法就創造出了“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的“瘦金體”,是書法史上的獨創,堪稱獨樹一幟。他摯愛繪畫不僅創立了宣和畫院著重培養繪畫人才,他自己的繪畫技藝也自成一派,堪稱“院體”。
宋徽宗是不是隻會寫寫畫畫,他有沒有什麼政治抱負呢?其實我們看看宋徽宗的治國理念,也是可圈可點的,也是有亮點和高光時刻的。從以下兩件事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第一,“推行新法”。執政初期,宋徽宗聽取各方意見,打算調和新舊兩黨的固有矛盾,可以看出初期的宋徽宗還是想勵精圖治的。新舊兩黨的矛盾早在神宗、哲宗兩朝就鬧得很厲害,其結果是互相攻伐誰也做不成事。經過兩年的經驗總結,宋徽宗發現了問題所在,一改左右逢源,和稀泥的政策,下狠手打擊舊黨,大力扶持新黨。他啟用了蔡京作為唯一的宰相,以免相互傾軋影響。事實證明宋徽宗對蔡京的任用是正確的,蔡京對新法的執著和執政能力,確實是沒有人能夠代替的。宋徽宗推行新法就是想勵精圖治,改變現狀。第二,“聯金抗遼”。宋徽宗為了完成先祖趙匡胤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心願,當遼國在女真族的起義中搖搖欲墜的時候,決定執行“聯金抗遼”戰略,趁遼國軍隊忙於對付女真人的機會,強行奪回燕雲十六州。宋徽宗想收復了燕雲十六州,就可以恢復北方防線,宋太祖、宋太宗等人都未必能做到的事,如果自己做到了,自己會成為比宋太祖還偉大的君主。
宋徽宗作為一代帝王,自然有他的功績也有他被詬病的地方。他也不是隻知道寫寫畫畫,而沒有政治抱負的人。 -
9 # 擇日啟程
宋徽宗有沒有政治報負?只知道寫字畫畫嗎?
讓我先了解宋徽宗這個人!
宋徽宗趙佶,(1082年6月7日一1135年6月4日)是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年2月23日一l126年I月18日在位),是宋神宗第11子,宋哲宗之弟。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宋徽宗17歲結婚,有31子.
一,宋徽宗是有政治報負的。
1、收復失地,擴大領土。在其統治中期,宋徽宗派遣將領王厚消滅了青唐羌政權,收復了自中唐以來已經陷入吐蕃人之手300多年的青唐地區,並在大觀二年(1108年)上任8年後,派遣童貫遠征青唐殘部,一路遠征至今新疆末縣附近,一度控到了西域的東南部地區,這是值得肯定的。
二、並非只知道書法畫畫!
1、宋徽宗對研究中國繪畫史作出了貢獻。
在位時,他將畫家的地位提到了中國歷史上最高位置,成立了翰林書院,即當時的宮廷畫院。以畫作為科舉升官的一種考試方法,他本人又擅長繪畫,畫家地位顯著提高,在服飾和俸祿等方面比其他藝人都高,使得這一時期畫院創作最為繁榮。他廣收古物書畫,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徽宗是第一位收藏者。在他指示下,皇家收藏的《宣和書譜》,《宣和畫譜》成為今天研究古代繪畫史的重要資料。
2、宋徽宗對中國書法的貢獻。
宋徽宗酷愛書法,獨創的瘦金體書法,獨步天下,直到今天相信也沒人能夠超越。《瘦金體千字文》、《夏日詩貼》等,八百年來,迄今沒有人達到他的高度,可稱為古今第一人。
3、宋徽宗對中國茶事的貢獻。
宋代,是中國茶事演進的重要階段,盛行點茶、鬥茶以及茶百戲等。宋徽宗撰寫了中國茶書經典之一的《大觀茶論》,為歷代人所引用。
4、宋徽宗對中國宗教的貢獻。
宋徵宗尊通道教,大建宮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他多次下詔搜訪道書,設立經局,整理校勘道籍,政和年間編成的《政和萬壽道藏》是中國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他下令編寫的"道史"和″仙史″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道教史和道教神化人物傳記。宋徽宗還親自作《御注道德經”、《御注沖虛至德真經》和《南華真經逍遙遊指歸》等書,使中國道籍研究有了完備的資料。
宣傳宋徽宗時代的作品和影視劇有十八部之多,十八位演員分別飾演了不同劇本,不同年代的宋徽宗。你要了解一個真實的宋徽宗,建議你去拜讀有關宋徽宗的作品,或是去欣賞宋徽宗的電影、電視劇吧!
-
10 # 聽老陳講故事
宋徽宗趙佶是宋朝第八位皇帝,是宋神宗的第11子,宋哲宗的弟弟。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年僅25歲的宋哲宗病死,經過一番激烈鬥爭,在向太后的支援之下,當時的端王趙佶被立為皇帝。後金兵南犯,徽宗匆忙禪位於兒子趙桓,但不久後金軍攻入汴京,北宋滅亡,徽宗和兒子欽宗被擄掠到五國城,最終死在那裡,成為一代君王的悲劇典型。
宋徽宗是一位有很高造詣的藝術家皇帝,尤以繪畫稱絕,但在治理國家上,他既沒有什麼遠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負,也沒有什麼超強的能力,他最多的時間是潛心研究繪畫,鑽研書法,醉心於自己的藝術創作。他創造出獨樹一幟的“瘦金體”,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與其所畫工筆重彩相映成趣。
但是在政治上,宋徽宗顯得低能昏庸。他重用奸佞,朝中蔡京童貫之流橫行,國政烏煙瘴氣、一塌糊塗;經濟上橫徵暴斂,民不聊生,引發了多起農民起義,有名的如方臘、宋江;軍事上制定了錯誤的戰略,聯金抗遼,結果引狼入室,身死國滅。終徽宗一朝,也拿不出幾樣值得稱道的事情,人們能夠記住的就是他的工筆繪畫,他的瘦金體,他的皇家園林裡的太湖石,以及他最後悲慘北遷,受盡屈辱,魂亡異鄉。
回覆列表
宋徽宗雖然不擅長政治,好花鳥,但他也是有政治報負的,《水滸傳》在一定程度上抹黑了宋徽宗。
令人意外的是,北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時候也正是宋徽宗時期,這也是北宋少有的對外戰爭的高光。
宋徽宗繼位之後,渴望建功立業,開疆擴土,振興大宋,青史留名,於是便任命主戰派的蔡京為相,主導開疆事宜。
崇寧二年(1103)六月,徽宗任命王厚為洮西安撫使,令其即日出徵,並遣內客省使“童貫”偕往。
經過一系列戰役後,宋軍於第二年四月徹底消滅了河湟吐蕃政權,至此,河湟之地盡歸北宋。
同年五月十二日,宋朝改鄯州為“西寧州”,是為今青海西寧市名字之始。
新疆且末若羌地區的黃頭回鶻也望風而降,宋朝西部邊界由此達到了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東南邊緣。崇寧四年(1104年),北宋置隴右都護府,面積約30萬平方千米,都護為高永年。
著名的聯金滅遼戰略也是宋徽宗渴望實現政治報負的重要國策,當然,失敗也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