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豬扒界娛樂

    不懂得忠孝唄!

    中國從古到今對忠孝的提倡和推廣有增無減,這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尺,也是傳統文化精神的具體體現。提到忠孝,人們會立刻想到岳飛的“精忠報國”,或者是花木蘭“替父從軍”的經典列子。

    “兒不嫌母醜”這句話有“天道之理”包含其中,從繁衍生息的過程理解,給了你生命的人你會嫌棄她嗎?不僅不應該不嫌棄,而且應該好好反哺孝順才是,因為這是“天理”。而大千世界,不孝順父母的也經常會有耳聞,其實面對哪些不孝順的不要去聽他解釋什麼,只要告訴他,“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生你是天意,不孝是在違天理”。所以對父母孝順這事不用打折,好好孝順父母,做到順人心,順天意,自己也會越來越順。

    “狗不嫌家貧”這句話更是耳熟能詳,這也足以說明狗的忠誠。說起狗的忠誠,感人的事例和催人淚點的真實故事不勝列舉。民間還有一句諺語“再窮不賣看家狗”,這也說明了人類對狗的認可度之高。狗作為動物來講,在“狗不嫌家貧”這句諺語裡可以成為定論,因為你絕對找到一條嫌家貧的狗,也就是世界上不存在嫌家貧的狗。

    而作為高階動物的人而言,恰恰不能做到盡善盡美。“兒不嫌母醜”這句諺語絕對不再會成為所有人的約束,因為這樣的反事例太多太多了。不孝順者比比皆是,導致這樣的原因到底在哪裡呢?

    出於對人的尊重,按照,“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這樣順序來排沒什麼問題。如果按照執行結果和完成程度來決定的話,人是在狗之後的,應改為“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這難道不是人的悲哀嗎?

    是不是有一天,人類還需要向動物學習禮義廉恥時,那麼人類該深刻分析和自省一下了:人到底是進化了還是退化了?

  • 2 # 胡春麗2

    我今年五十了,女兒二十七,兒子十七了,一七年我兒子上中學,讓我給他開家長會,我是農民工,從工地直接就去學校了,身上臉上特別髒,我兒子上校門口等我,我都有點不好意思了,問兒子我這樣能進去嗎?我兒子說,那怕啥?你啥樣都是我媽。我兒子這麼一說,我心裡特別舒服,我兒子牽著我的手就進學校了。

  • 3 # 語文老師李探花

    這樣的事情我還真遇到過,絕不是小品。

    那一年,我做高一班主任。第一學期期末開家長會,有一個學生和其家長明顯感覺不太對勁,我就與那位學生家長聊了幾句。

    每聊一句話,那位家長都要向孩子瞟上一眼,孩子就在旁邊解釋幾句。這對母子舉動讓我生疑。因為家長會還沒有正式開始,還有部分家長沒有來,我就把他們請到了辦公室。

    可是那位家長說什麼也不去,並且同我說:自己工作忙,來早一點,就是想向老師請個假,等正式開家長會就不進去了,有什麼電話再聯絡。

    我突然一個插問:“你家孩子叫什麼來著的?”

    那位家長突然沒有愣過神來,還是那個學生反應較快,隨口應答:我叫***。

    正是這個孩子神反應讓我看出了破綻,這還真不是一對母子,這位女子是街上騎三輪車的,是這個孩子花10元錢僱來的。

    這事被當場揭穿,那婦女灰溜溜地走了。我把那個學生叫到旁邊詢問,原來,他的母親是外地人,長相醜陋,又滿嘴土語,說話別人聽不懂,來參加家長會的確害怕丟人。

    他說的外地,是我離我們這裡非常遙遠的地方,她的母親是被人販子拐賣過來的,因為生活較安定,又有了孩子才放棄逃回老家的念頭,才留下來安心過日子。

    村子裡都知道這件事情,因此這個孩子非常自卑。我知道這個情況之後,耐心地做了他思想工作,並且利用一次空閒特意把這位母親請來,與她進行了長久地交流。

    這個孩子畢業之後,她的母親都非常感謝我,還常常送些土雞蛋,自家種的青菜、蘿蔔表示感謝。

    每一個嫌母醜的孩子背後都有一段不敢正視的現實,如果老師發現了,能夠及早地幫他們解開心結,這才是最關鍵的。

  • 4 # 雙子一枚

    兒不嫌母醜 狗不嫌家貧 宋人留下的一句,流傳了數百年的不朽的格言:“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這句精典的格言飽含著哲理,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無不起著教化的作用,數代人都在堅守著這個道德理念,小時候父母親就常用它來教育我,至今記憶猶新。 母親省吃儉用,含辛茹苦,從小把她哺育到大,直到考上名牌大學,換來的是什麼?是什麼??是傷透了的心!難道一輩子的辛苦,還不如她的臉面重要嗎?這種大逆不道的事,居然還發生在一個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身上,真是令人心痛、心寒呢! 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思想教育難道不重要嗎?難怪學生們會互相拼比,嫌貧愛富,我想這就是教育的問題。如果整個校園同學之間、老師之間都充滿著和諧、平等、互助、互愛,對每個人的人格都給予尊重,我想也不會出現前面,把母親攆出校外的一幕了。 畢竟,血是濃於水的,由於這些客觀上的原因,往往一些條件差的學生,在同學面前感覺自悲,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的另一面不好的情況,而造成心理上的壓抑,影響了他們正常的溝通,有意無意的逃避、掩飾,久而久之,心理上出現不同的扭曲,這種情況下他們的心靈是非常脆弱的,如果受到歧視,他們就會向社會或家庭報怨,發洩,去逃避現實的生活。 學校是教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地方,我認為更應該是啟迪學生思想的地方,不光是教書,還要育人!如果走出學校的學生都是自私自利、嫌貧愛富,好高騖遠,豈不是學校的不幸,但願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能給學生們樹立一個更好的形象吧,給我們的社會陪育出更多、更棒的有用人才。 別再讓我們飽經風霜的母親流淚而去,別再傷了她的心,讓我們記住古訓“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吧! 古人云: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兒女受之父母,父母親從十月懷胎起,到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把兒女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撫養成為一個大學生,不知他們付出了多少心血。然而母親思兒心切,不遠千里給兒子送去了端午節粽子,也就是這個畜生,不知道感恩,而為了自己的面子、為了自己的虛榮心、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盡然趕母親走,盡然連一口水都沒給喝。我想: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孝敬、不知道感恩的“人”,當他走向社會,他能給社會做多大貢獻,說白了,也是一個社會“渣子”。孩子們好好的珍惜你們的父母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應用以前需要超級計算機的現在臺式電腦就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