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育潤無聲

    每個本科大學生在畢業後,都有自己的選擇,不管是考研,還是直接就業,都值得我們尊重。曾經的本科生是就業的香餑餑,但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普及,人數劇增,這種優勢已不再明顯,研究生成為就業主力軍的勢頭愈發明顯。

    當然,不是所有專業的本科生都處於就業“寒冰期”,很多專業依然很好就業,且工作經驗比學歷更加重要,畢業直接選擇就業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但很多專業本科就業很難,特別是對口就業,可考研後卻可能很好就業,就業機會和薪酬都會翻番,建議讀研,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未來發展方式。

    既然讀研,就不得不面對一本研究生和二本研究生的問題,一本和二本的概念其實是很複雜的,大體來講,一本主要包括211/985和一些知名的“雙非”院校,其餘則基本可以被稱之為二本。

    本科生們(包括專科生在內)都還很年輕,總應該要想著往高處走,所以如果不是隻想著混張文憑,將來走家裡安排的工作的話,最好去一個更高層次、地域條件更佳的院校。

    整體上,一本研究生在今後的發展資源、就業認可度、享受的師資質量等很多方面確實要優於二本研究生,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大家都是知道的,無需細說。

    但不少個例還是存在的,比如很多北上廣的一些二本院校比內地的一本院校更受考生們的青睞,考生們寧願選擇去北上廣的二本,也不願去內地的一所普通的一本,畢竟在充滿雄心壯志的考生眼裡,地域條件對於今後的發展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除了地域條件,很多考生願意去二本的關鍵原因在於個人的起點。現在考研可比以前難多了,很多211/985以及普通一本的考生也不見得就能輕鬆考上更好的院校,雖然我不建議起點是211/985的考生去讀普通一本,也不建議起點是普通一本的去讀二本,但如果實在沒有辦法,且生性樂觀,也可以從一個二本再跑到一個二本去讀研。

    這種選擇雖然說不是必要的,但也是值得的。畢竟,雖然目前考研人數比以往多了不少,但還是佔據著本科畢業生的少部分,研究生肯定有它的優勢。況且,雖然考上211/985以及一本院校的總人數還是比較多,但被好專業錄取的人其實也沒那麼多,讀個二本好專業的研究生也不錯。

    我們生活中不必要的事情有很多,但它們的存在總有其道理

  • 2 # 醉眼識玉

    半斤兌八兩的區別,真正有區別的只有二種,一個是天生的能創新搞出名堂的研究生,一個是拿著研究生文憑的普通工種

  • 3 # 小王來說

    一本研究生和二本研究生的差別較大。

    主要在三個方面不同:享受的師資力量不同、學生質量不同、學校經費設施不同。

    補充資料:

    一本大學的師資力量一般來說都是優於二本的師資力量的,尤其是對於那些很普通的二本院校。

    一本的老師大多都是全國性的教育名師,或者是省屬重點教師,而且大多都是博士學歷,不管是科研成果還是論文發表量都明顯好於普通二本院校。

    因此,一本的研究生可以享受到較好的師資,對於其進行學術研究能夠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有的企業招聘會說要一本不要二本(經歷過)。

    如果以後打算申請研究生,申請國內的話,一本考入更好學校的機會比二本大;申請國外的話,一些國家有時要一本不要二本,或者對一本的分數要求比二本低。

    總之,能進一本還是不要去二本。雖然都是雙非,但是雙非裡也分層次。

  • 4 # 優學優考策略

    讀研講究出身,大學層次不同,就讀和畢業後的差別非常大。

    大學分為一本、二本,這是從高考錄取的角度分的,研究生沒有這一說法。一本二本的“本”指的是本科,報考研究生,應該關注的是招生單位的整體水平層次、影響力、以及所報考專業的層次、影響力。

    在考研上,院校差距非常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院校的整體影響力大為不同

    是不是名校,決定了研究生畢業後的社會地位。那些大公司動輒就只招985大學畢業生的要求,一再將研究生區別開來,名校畢業自然就有者更多更好機會。正因如此,很多人才不惜二戰、三戰 ,目的還不是為了考名校,將來有更好的出路。

    院校的不同,還體現在辦學水平上,這方面的差距也是非常大。名校研究生教育時間長,辦學條件過硬。如果是理工科,學生的實驗條件顯然更好。而一些開始設立碩士點不久的院校,各方面條件則相對較差。

    2、導師水平與人脈的差異

    關於到時水平的差異,這是顯而易見的。讀研,師從誰,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也決定了自己專業水平的高低。研究生教育是學術性的,導師水平高學生才能更好成長。名校的人脈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有些大公司一般有自己固定的招生院校,這背後可能是老總就畢業於這所大學。從一個走出過很多名人的大學畢業,尤其是和牛人同一個專業,這必能為自己的前途加分。

    3、學習氛圍不同

    名校讀研,同學都很優秀,彼此間你追我趕,無形中能幫助自己變得更為優秀。學習氛圍是個看不見的影響力。和一群優秀的人在一起,將來走向社會,也讓自己處於更高層次的圈子。

    總之,讀研的院校差異非常大,這個差異當然也會強烈的體現在錄取分數線上。要想考取更高更好院校,就要更加努力。而不能以“考研嘛,只要考上就行,至於在哪個層次院校讀研並不重要”的心態要求自己。

  • 5 # 師兄回來了

    一本二本只是本科招生時被招生政策人為的劃分,很多高校在招生時不同省份的招生批次是不同的,所以就業時沒有一本二本的說法,只有985/211和普通高校!

    至於你說的問題,根本不是問題!應該說,985211的碩士和普通高校的碩士,是有區別的,但這種區別,一方面是考博時也許會有點區別,再就是某些國企或者大型企業招聘時有點區別。但並不是說一定那麼大,比如,東財的經濟學碩士就業不一定比作為211的遼大要弱!

    只能說最好還是讀985/211,但某些專業,雙非院校的碩士可能比某些211還要好,比如電氣工程,瀋陽工大的要超過很多211院校!

  • 6 # 慎獨之光

    慎獨看法:一本研究生與二本研究生區別體現在師資力量、學生質量、含金量

    享受的師資力量不同

    一本大學的師資力量一般來說都是優於二本的師資力量的,尤其是對於那些很普通的二本院校。

    一本的老師大多都是全國性的教育名師,或者是省屬重點教師,而且大多都是博士學歷,不管是科研成果還是論文發表量都明顯好於普通二本院校。

    因此,一本的研究生可以享受到較好的師資,對於其進行學術研究能夠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學生質量不同

    既然題主提出一本研究生和二本研究生的區別,那就不能離開學生自身。

    不管大家是否承認,一本的研究生整體上來說是比二本院校的研究生要好的多,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個別現象。

    因為,去二本讀研究生的同學大多數都是僅僅為了一個碩士學歷,或者說是考研失利被調劑到二本院校的,而這恰恰說明其自身的專業素質比較差,有待提高。

    含金量不同

    雖然有一些人鼓吹只要是研究生就可以,不用管是什麼大學的研究生,但著真的是自欺欺人罷了。

    在用人單位哪裡,有明顯的等級區分。一本研究生就是一本研究生,二本研究生就是二本研究生,甚至一本的研究生還要繼續更加深入的劃分。

    同時,在找工作時,一本的碩士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而且社會認可度也高於二本的碩士;而二本的研究生往往由於院校的原因而錯失很多就業機會。

    總體來說,一本研究生和二本研究生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師資力量、學生質量、含金量。

  • 7 # 讀研生活

    我個人看法是別看一本二本一字之差,但是二者研究生差距是天上和地下的感覺,不要認為我是在誇張。你可以去看看普通二本高校,很多學校即便是有研究生授予點,但是每年第一志願幾乎沒有人報考,即便是到最後招滿了,也都是靠調劑過去的。

    一本二本研究生的區別首先在於學校的管理部門歸屬不同。要知道像那些重點985、211高校都屬於一本,並且屬於教育部管理。教育經費、師資力量、硬體條件是其他高校攀比不了的。二本研究生和一本研究生之間的差距將來工作的時候更明顯!

    另外一方面就是實驗條件,不同學校的教育經費差距挺大的,經費高了決定了你所在實驗室的好壞。實驗室直接決定了你將來研究能有多高的層次。還有就是導師,你的導師從根本上決定你未來的工作走向,普通二本高校的導師相對低不上好學校的導師,要知道你將來是需要跟著導師做專案的,導師的水平決定了你的水平。

    最後就是名氣的問題,將來你去就業找工作,畢業證一本和二本,給人的第一印象就不一樣。說白了就是印象分的事情,重點高校比普通一本強又比普通二本強的多,對你將來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工資待遇還會有所不同,二本肯定不佔優勢。

  • 8 # 落楓舞記

    不請自來,說實話一本研究生和二本研究生差別還是挺大的,特別是理工科研究生,主要區別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招生來源。我一直認為考研不難,難得是考上好學校,研究生填報志願來看,一本高校門庭若市,二本院校鮮有人問,一般都是透過調劑獲得學生,所以大部分考生只要過了國家線基本上就能被錄取。即使這樣,有很多二本院校是招不滿的,因為很多人寧願工作也不願意去二本院校讀研。我個人認為,如果去二本院校讀研不如工作三年積累工作經驗,除非以後立志從事科學研究,後面可以讀博繼續深造。讀研當然要選個更高的平臺,提高自己的見識和視野,去和更優秀的學生做同學,向他們學習,如果還在二本院校讀研,院校層次格局還在那個水平,限制了學生的見識,一本學校的研究生都在準備雅思託福,二本院校研究生還在為六級掙扎,一本院校的研究生為幾篇高影響因子的論文而努力,而二本院校研究生為發了兩篇中文期刊而沾沾自己,覺得自己非常適合做科研,選擇繼續讀博,豈不知還是個門外漢。到畢業還要受到就業歧視的百般凌辱,弄得身心皆憊,發現可能不如工作三年積累經驗。

    第二、獎學金和科研勞務費的差別。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的經費差距巨大,所以一本院校研究生的獎學金金額高,覆蓋範圍廣,等級金額差別小,還有各種企業獎學金,而二本院校研究生獎學金金額不高,覆蓋範圍較低,而且等級金額差距大,可能一等獎學金是八千,三等獎學金就只有一千,一等獎學金比例非常少,大部分獎學金名額都是三等獎學金。另一方面是導師給學生髮的科研勞務費,一本院校經費多,課題組少則幾十萬經費,多則百萬千萬經費,給學生每個月發科研勞務費少則幾百,多則上千,而大部分二本院校導師只有省級的幾千到幾萬的經費,基本上不給學生髮科研勞務費,對比一下,還是人家的學校好呀。

    第三、科研硬體設施差距大,這點主要體現在理工科。一本院校的基本上是學院裡科研設施齊全,各種表徵裝置都有,厲害的導師組裡就有幾百萬的裝置,而很多二本院校則整個學校都沒有幾百萬的表徵裝置,如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而學院裡幾十萬的裝置都沒有,最貴的可能就是幾萬塊錢的基礎裝置,每次做實驗都要把樣品寄到別的學校進行表徵,耗時長,而且基本上先有效能再做表徵,效能不好完全不做,對於效能不好的原因分析只能靠猜測,所以做科研完全靠運氣,這樣的科研怎麼能出牛逼的成果,學生做的也憋屈。另一方面是導師經費差別巨大,一本院校導師經費多,藥品基本上隨便買,像試管這些基礎儀器也是基本上隨便買,而二本院校,導師經費少的可憐,稍微貴點的藥品都買不起,基礎儀器不知道用了多少年,髒兮兮的也不覺得汙染,一直用,沒有效能大部分收費的表徵都不讓做,完全就不是做科研的樣子。

    第四、就業差別。到畢業才真的是檢驗品牌效應,潛在的就業歧視虐的二本院校研究生體無完膚,狂撒簡歷卻鮮有面試機會,能給機會都是小企業,平臺小,薪資低,好像是個惡性迴圈,還是去讀博吧,很多二本院校研究生在學校以為自己很厲害,發了幾篇中文核心,因為學校畢業沒有文章要求,大部分沒發文章,和他們相比還是很厲害的,建立了科研自信,到了一本學校讀博,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發現自己就是個門外漢,很多儀器沒有用過,科研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想要博士畢業都挺難的。

  • 9 # 泰國音樂教育博士

    開始可能絕對的只是換個地方打遊戲而已!等你工作和畢業後,你就不這麼想了。

    1.人脈不一樣

    一本研究生,你的同學來自於全國各地的優秀學子,他們中不乏未來比你傑出的人,這一批同學都是你未來走上社會的寶貴資源,尤其是在同一個省的,打個比方,在省會讀大學,同學留在一個城市,這樣得到的結果是什麼呢?你的同學在各部門都有任職,換而言之,你各單位都有熟人,明白了吧。

    而二本研究生,不一定都在省會城市,你的人脈的實力就弱了一級,這些同學畢業後當然也有成功人士,但是相對於一本研究生而言,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最簡單的說,北京和地方的大學,人脈資源是非常大的,在這個年代,人脈就是機會。人才很多,機會不多。

    2.面試資格

    非985 、211畢業的很多單位直接給你刷掉,就是這麼殘酷,這裡更不用提二本了,研究生其實已經說明你第二次參加這種大型考試了,一般而言,都是三本去二本,二本去一本,如果研究生都還在二本,也可以說明些什麼了,用人單位都不傻,大批的一本研究生,為什麼用你呢?

    3.師資力量

    這個簡潔易懂,師資力量還是有區別的,而且這些老師給你提供的機會和資源也形成了差距,所以求學路上每一步的差距都會給未來帶來影響,蝴蝶效應,很明白的事。

  • 10 # 125在職研究生

    一本研究生和二本研究生的區別要比一本的本科生和二本的本科生的區別更大。文史類的可能還不是太明顯,但是理工類的研究生則較為明顯。主要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1. 學生生源

    一般來說,本科畢業生考研究生都會定位在一本甚至211、985大學,相信對於這一點很多人都深有體會。而二本院校所招收的研究生大多是調劑過去的,因此在招收的生源上,二本院校要比一本院校要差一些。當然,也不排除因為考場發揮失常的學生會選擇選擇去二本院校讀研。

    另外,對於理工類二本院校,很多實驗裝置都比較落後,甚至嚴重短缺,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研究生的科研成果。曾經就有二本院校的研究生吐槽在實驗室很多儀器都已經舊得看不見標識了,這儘管有些誇張,但是經費有限、裝置落後是很多二本院校實驗室的真實寫照。

    3. 就業方面

    當然,在就業方面一本研究生的競爭力也會比二本研究生更大。這一方面是由於名校背書所賦予的一本院校研究生的,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其在讀研期間師資力量等優勢讓其更具有競爭力。

    不過,並不是說從二本畢業的研究生就一定沒有未來,因為對於企業來說,除了看學歷以外,他們更加看重的是你的能力。尤其是在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跳槽的時候,如果你的工作經歷不能讓企業滿意,即使再好的學校畢業恐怕也很難找到工作。

    總之,如果選擇考研的話,當然是有限選擇好的學校。但是,當你畢業之後,就不要再沉迷於你的學歷了。

  • 11 # 帥小西De

    在小西看來,一本、二本是批次招生的簡稱,而且不少大學省內、省外批次並不同。比如,2019年剛升入一本批次的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在省外依然是二本招生,可是按傳統的說法,該校已是一本大學。在校學生也是讀著、讀著就成了一本...

    而且,除湖南省等省份外,大部分省份招生的二、三本批次早已合併,諸如廣東、山東省等合併的更為徹底,僅劃分本科批、專科批。在批次合併的同時,不少老牌二本大學被批准進入一本批次招生。

    說的直白些,就是一本、二本大學的劃分已變得有些"水",不太被認可。因此,一本、二本大學研究生的區別也會顯得不太準確。但是,一本大學中的"雙一流"大學和二本(雙非)大學間的區別還是可以簡單的聊一聊。

    其實,二本大學的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點不算多,尤其是民辦高校僅有幾所具有碩士點(最好的是2018年升格大學的吉林外國語大學)。能招研究生的幾個專業均是學校的王牌專業,起碼在校內還是實力頗為不俗。

    另外,在什麼大學讀研除了學校層次(比如"雙一流"大學),還有生源、科研平臺、導師的差異。學校層次不止碩士,本科、博士都有存在社會認可度不同,"雙一流"或之前985、211高校是不少企事業單位的首選。不過,個人覺得一本(普通雙非)、二本間的區別反而沒有那麼大,這也是批次招生模糊後帶來的結論。

    生源的差異,個體上不是那麼絕對,但是大機率上能力有差距。之前,不少雙非院校碩士點調劑之後依然有缺額,2019年考研卻是讓不少人"震驚",之前被嫌棄的這類學校反過來挑揀學生。少數"一志願"和調劑生分開錄取,優先保障報考學生的大學口碑爆棚。

    考研僅有一個志願院校,將選擇高校定位在二本的人不多,以本校學生為主。我也指導過學生,不同層次學生的基礎(本科院校教學質量不同)還是有很大差異,不過雙非院校的學生大部分更為刻苦、能吃苦。

    科研平臺很關鍵。以湖南省高校的理工類為例,國家級平臺絕大部分都在一本大學(雙非院校同樣有),如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等。但是,在二本大學僅有部分省級平臺。更好平臺能提供更好的科研條件,利於碩士期間產出高水平的論文。

    碩士畢業,不讀博士找工作的話,更好的科研平臺意味著有不少"產學研"的轉化,或和同領域的不少大企業有合作。這類院校部分專業的畢業生更容易找到合適、滿意的工作,如之前我們團隊每年都有推薦學生去一些專案合作過的規劃院、設計院、研究院。

    導師其實是最核心的差距。讀研、讀博的導師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遇到一個好的導師,扶一把、送一程的話,事半功倍。在學術圈,越是好的學校,大牛導師(各類學術帽子)的數量越多,課題數量、經費額度等更高。

    導師經費不足的話,指導的學生也難,不好高水平的論文都是錢"燒出來"的。學校平臺不高,樣品送到其他機構測試,一兩百元一個樣品很常見,一批實驗一兩百個樣品(有重複)更平常,算下來就不便宜。尤其是一些好的表徵方法,成本就更高啦。

    經常有人問小西:雙非院校,甚至是二本大學的我,考入985大學讀研的機率有多大?

    除非是清北等頂尖名校,普通985大學的碩士生源中都有不少省內外二本高校學生,比如我的碩士師妹中就有湖南城市學院畢業的,今年剛去香港科技大學讀博。當然,在學校、導師的認可中,肯定優先選擇985、211的學生,但是並不拒絕優秀的雙非學生。不少人選擇211大學讀研,再申請-考核制進入985大學讀博。

    其實,不同層次的大學讀研,還有個差異就是人脈。比如,之前提到的導師、同學、同門。一個人的工作、生活都離不開群體,在更好的高校有機會認識更多優秀的朋友,也許未來就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幫助,誰說的準呢?

    轉眼就將進入9月,2020年碩士生統考預報名將進入日程。小西建議之前有心報考雙非院校的學生,提前核實清楚一件事,就是報考的專業碩士複試是否區分(一)志願報考、調劑生源。

    對於傾向調劑生源的雙非院校,不如衝一衝更高層次的大學,如部分中西部的211大學(結合專業課考試課程和自己的複習進度選擇)。就算沒有成功,再選擇調劑到之前想報考的學校,依然有機會爭一下招生指標,不是嗎?

    推免生夏令營期間已佔據不少優質導師的招生計劃。考研的成功得是順利錄取、一個好導師。2020年考研的你,有提前郵件溝通聯絡導師嗎?

  • 12 # 牽牛花牽牛郎

    在科研培育和畢業就業兩方面有區別。

    一本專業,是學校比較好的專業,主要有一幫比較有能力、有影響力的教師,這幫教師在指導研究生的時候,比較有經驗。

    一本專業,發展的比較早,在社會上比較受認可。所以,來學校招聘的企業就比較好,有利於研究生就業。

    當然,二本研究生也是值得讀的,因為,現在研究生還沒有“爛大街”,只要是研究生,就能享受國家很多的政策。

    但是,兩者在這兩方面方面差距比較大:

    一、科研培育的方面有差別。

    一本的這部分老師,有國家課題和橫向課題。而二本的研究生,讀研的時候做的是一些假設的課題,因為導師沒有專案。

    我就是讀的一本的研究生,在讀研究生的期間,幫我導師做一項國家級課題,這項國家課題的科研經費是40萬,屬於數目比較大的經費了。

    我在讀研的三年裡,把這項個體從頭到尾的做完了。當然也是受了很多的苦。

    導師幫定完科研計劃之後,其餘的事情就不管了,剩下的工作全部由自己和師兄弟兒來完成,從研二開始我們就天天去實驗室。

    最後,發表了一篇核心論文,並花費5萬元將課題做完,把剩下的35萬元報給老師。(科研還是很賺錢的!)

    而我同學讀二本的研究生,有時候會一起交流,我問他做什麼樣的課題專案。他說導師給了一個已經完成的橋樑,讓把這個橋樑建模之後重新再算一遍,然後做一些受力分析。

    這種培養方法也挺好的,讓學生在讀研期間學會了軟體和分析。但是,就不是一個正式的科研專案,很難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二、畢業就業方面有差別。

    【1】畢業方面

    一本研究生,畢業的時候比較正規,需要有一定的科研成果。

    最後,研究生寫的科研論文,要編號收藏到學校的圖書館刊物裡邊去。

    因為,一本的研究生導師,都是比較有名的教授,比較愛惜自己的羽毛,不允許自己的研究生,隨隨便便就能畢業。

    二本的研究生,畢業的時候就非常容易,基本上玩兩年半,最後半年寫一篇論文就可以畢業。

    由於沒有科研專案,導師指導也比較少,所以大部分二本研究生,畢業論文都存在抄襲現象。

    【2】就業方面

    一本研究生,就業方面有很大的優勢。因為學校一本的專業,在社會上認可度比較高,很多500強和央企來學校招聘。

    所以,一本的研究生,在參加學校招聘的時候,就能找到一個非常好的工作。並且導師在社會方面認識的人和企業比較多,也會給自己的研究生推薦。

    二本研究生,畢業的時候就有難度了,由於學校專業沒有優勢,吸引不來優秀的企業。

    所以,二本研究生只能出去找工作,我見到很多普通的二本研究生,最後選擇了考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

  • 13 # 甜糖學姐

    1.人脈不一樣

    一本研究生,你的同學來自於全國各地的優秀學子,他們中不乏未來比你傑出的人,這一批同學都是你未來走上社會的寶貴資源,尤其是在同一個省的,打個比方,在省會讀大學,同學留在一個城市,這樣得到的結果是什麼呢?你的同學在各部門都有任職,換而言之,你各單位都有熟人,明白了吧。

    而二本研究生,不一定都在省會城市,你的人脈的實力就弱了一級,這些同學畢業後當然也有成功人士,但是相對於一本研究生而言,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最簡單的說,北京和地方的大學,人脈資源是非常大的,在這個年代,人脈就是機會。人才很多,機會不多。

    2.面試資格

    非985 、211畢業的很多單位直接給你刷掉,就是這麼殘酷,這裡更不用提二本了,研究生其實已經說明你第二次參加這種大型考試了,一般而言,都是三本去二本,二本去一本,如果研究生都還在二本,也可以說明些什麼了,用人單位都不傻,大批的一本研究生,為什麼用你呢?

    3.師資力量

    這個簡潔易懂,師資力量還是有區別的,而且這些老師給你提供的機會和資源也形成了差距,所以求學路上每一步的差距都會給未來帶來影響,蝴蝶效應,很明白的事。

  • 14 # 舞名影片

    只要能上一本,或者名牌,誰都不會選二本的。雖學歷相同,各類單位看法本質不對,前段時間有報告杭州某中學教師任聘,全要985的師範,雖有些極端案例,卻很現實。

  • 15 # 老甘閒聊

    在我看來,研究生對應的學校可分為三個梯次。第一,清北以及985優勢學科研究生;第二梯次,985非優勢學科以及普通211研究生;第三,其他高校研究生。

    第一梯次研究生,平臺優勢顯著,在碩士階段就可能做出頂會頂刊。無論進公司還是繼續深造,都會持續的積累自己的優勢。

    第二梯次的研究生,平臺相對差一些,但是也還在學術圈裡。這個水平的研究生,通常就是發一些一般的會議期刊。如果想在學術界有一定的發展,在博士階段還要繼續發力才行。整體發展要比第一梯次的研究生差一個檔次。想要追平,需要更長時間的努力。

    第三梯次的研究生大機率不在學術圈中,發文章普遍困難,主要做專案居多。從事專業的學術研究困難較大。

  • 16 # 教鳥兒空氣動力學

    1.首先我們要了解中國大學的格局,如果你看到了這個金子塔模型,你就不難理解教育資源的分配。這裡的教育資源是指經費,師資,生源等,但不限於此。這裡邊還有很多社會資本在裡邊,就是由師生建立起來的各種社會關係。

    中國大學金字塔

    2.一本和二本雖然沒有這樣的提法了,但是這個無形的線還是在人們心中。原來有的同學高考沒考好,然後進入大學後,很早就準備考研,然後考入更好的學校。高考和考研其實沒有本質的區別,當然都是分數,分數就是你的入場券。但是考研,分為筆試和麵試。也就是不是僅僅看分數,還要看你有沒有具備研究的基本素質。越是好的學校越是看重這方面。有不少高分筆試成績在面試時被刷下,為何?因為他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考研了,專業課基本不懂,那你怎麼搞研究,老師哪有時間從頭給你講。所以科研準備很重要,這包括專業知識,還有就是實驗,一些二本學校,可能還不具備健全的實驗室,學生沒有操作過各種實驗裝置及儀器,這對後期的研究生學習帶來影響。

    3.再說生源問題,越是好的學校越不缺生源,可以挑學生,不同學校基本上是來什麼樣的學生要什麼樣的。清北的學生,一部分出國,50%以上的保研,小部分工作了。剩下的名額從其他985院校保送或考進來。985院校也是類似的流程,只是比例不同。你會發現學生的流動過程。是從下往上的。所以,考研,是不進則退的,你只有考入一個比原學校更好的學校,才能基本保持和本科院校生源基本持平的水平。如果你還在原學校,你基本上倒退了,好學校影響小,一般學校影響大。所以考研一般升一個檔次為好。

    4.師資問題。其實我們可以看看不同學校的招聘啟事就可以明白師資的問題。看看不同學校對老師的要求就明白師資的差別了。好學校的老師具備國際視野。其實我們看問題都是這樣,不瞭解時,看所有的東西都一樣,沒有區別,就像現在的問題,一本和二本的區別一樣,一般人感覺不到區別。只有你深入瞭解後,才發現區別很大。我當時研究教育理論,看了大量論文。初期,所有人的文章都看。但你看的多了,你就知道哪些好,為什麼好了,就有了評價機制。最後發現大部分好的文章,當然我說的國內的文章,基本上是北京師範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的誰誰的。基本上和大學的排名吻合。我們普通人基本上靠排名,排名就是分數,分數就是入場券。但是隻有深入瞭解後,才能真正明白為什麼。我們除了知道學校的國內排名,還要了解他的國際排名。研究生教育,更應該看學科排名。學科的背後是師資,師資的背後是積累。

    5.學校,學科,導師。這就像去醫院看病,要看醫院的級別,是不是三甲,還要看他的科室強不強,最重要的是,給看病的醫生是不是資格老的醫生,別是個實習生。真正作用你的是你的導師。即使是好的學校,強勢學科,但是導師還是區別很大的。所以大家多去學校官網查詢導師資訊。

    總之,一本和二本的研究生區別還是很大的,硬體資源,師資,生源,社會資源的差別都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