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世界人文通史
-
2 # 戰無暇
多爾袞先答應吳三桂借兵,待吳與李自成打的千鈞一髮,要挾吳投降,然後全力入關佔領北京,又縱容明朝皇子南下,使其內鬥,最後十幾萬遊牧滿洲八旗統治文明高度發達整個華夏大地,人類歷史上還有比這更牛逼的策略嗎
-
3 # 磨史作鏡
中國是謀略大國,各種兵法和三十六計蔚為大觀,今天只說一個有關於“鍋”的故事。
“民以食為天”、“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些都說明了戰爭中後勤保障工作的重要,聽說書的講,大軍每到一處都是先要“埋鍋造飯”的,所以,“鍋”也就成了將軍們用計的物件了。
孫臏“增兵減灶”誘敵深入
戰國時代的孫臏與龐涓是師兄弟也是一對冤家。在馬陵之戰中,孫臏和田忌指揮的齊國軍隊對陣龐涓指揮的魏國軍隊。孫臏抓住魏國軍隊以武勇自負,看不起齊軍的特點,佈置了每天增兵卻減少吃飯灶的數量,讓龐涓誤以為齊軍膽怯,逃亡者多。龐涓看了每天都在減少的做飯鍋,果然中計,於是甩開步兵,只帶了騎兵追擊齊軍,被孫臏在馬陵道設下埋伏,大敗魏軍,並把龐涓射死在一棵大樹下。這就是戰國時期有名的馬陵之戰。
虞詡“增灶”嚇退追兵
東漢安帝時,羌人叛亂,朝廷起用名將虞詡為武都太守去平叛。但是虞詡的軍隊只有三千人,而羌人卻有上萬人之多。他在趕往武都過程中,被羌人追擊,虞詡一方面命令部隊急行軍,一方面命令每個士兵都砌築兩個灶,第二天又翻倍砌築。有人不明白問:孫臏是減灶,將軍增灶為什麼?虞詡說:情況不同了,孫臏是為了誘敵深入,而我軍兵少,一定不能讓追兵知道我們實力。同時,虞詡又散佈各郡縣援軍到來了的假訊息。果然,羌人看到虞詡軍隊吃飯的人越來越多,果真以為援軍到來,於是不敢再追了,虞詡到達了武都,後來大破羌人。
諸葛亮“減兵增灶”從容退軍
虞詡只是增灶並未減兵,做到減兵增灶的是《三國演義》裡面的諸葛亮。司馬懿因為畏懼諸葛亮的北伐,於是派內奸在成都散佈諸葛亮的謠言,使後主劉禪召回了諸葛亮。諸葛亮知道這是有人搗鬼,為了防止司馬懿追兵,想出了減兵增灶之法,一方面每天都有部隊退入漢中,另一方面又每天增加灶的數量,司馬懿看了說,早知道孔明會有防備,還是別追了,免得上當。後來蜀漢軍隊全軍退入漢中,司馬懿也知道了蜀漢並沒有埋伏只是增灶的情況,長嘆一聲說:孔明效虞詡之法,吾不如也!
-
4 # 七追風
漢武帝他爹,漢景帝剛當上大老闆,就遇到一件糟心的事兒:手底下這幫子諸侯國越來越不像話,怎麼看都覺得他們想造反。
雖然大家都是劉家的人,但是大老闆只能有一個啊!那咋辦?找理由弄死幾個吧。
誰知道人家也不是吃素的,幾個人一聯合,開始鬧騰。於是,有了七國之亂。其實這是早晚會發生的事兒,漢初的時候,全國有54個郡,諸侯國們就佔了40個郡……
總之,這幫子親戚聯合起來造反,讓漢景帝很鬱悶,雖然這一次打趴下他們了,萬一還有下一次呢?
到了漢武帝的時候,也十分頭疼。
於是有了“推恩令”,非常精彩的“陽謀”。對付敵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內部慢慢瓦解他們。最開始的時候,諸侯王只有一個兒子能繼承家底子,其他兒子都沒有機會。
漢武帝正頭疼呢,主父偃出來了,提出了推恩令。也就是告訴諸侯王:你們這麼多兒子,按照原來的規矩,只能有一個繼承家業,那其他兒子咋辦?不太公平吧!咱們現在啊,規定其他兒子也能繼承家業,你們自己看著分。怎麼分,不都是你們自己家的人嘛,多和諧。
不管諸侯王怎麼想,他們的一大群兒子肯定是舉雙手雙腳贊成!
於是,“推恩”吧。好不容易起了一棟小樓,現在一層一層的分給兒子了。很快又有了孫子,於是孫子又能得到幾套房。
等到有了曾孫子,就一人一套房了;再往後,一人分一個房間……
於是,諸侯國高高興興的分崩離析,各自看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想鬧也鬧不起來了。
回覆列表
司馬懿驅虎吞狼之計(又名“借刀殺人”)
司馬懿的驅虎吞狼之計最為精彩,雖然歷史上有多人都提出過類似的計策,但要數司馬懿這招最為致命。司馬懿不僅憑藉這一招徹底扭轉了曹操的頹勢,還得到曹操的賞識,並讓他從一個小小的主薄逐漸走到曹魏的政治前臺。筆者熱愛三國曆史,就從以下5個方面介紹這條毒計的前因後果。
1、關羽的北伐公元219年,恰逢劉備在漢中戰勝了曹操,並順勢往東攻陷了上庸、房陵,將荊州與益州徹底連為一片,事業達到頂峰。漢中之戰對曹操打擊很大,不僅使得他失去了從漢中奪取巴蜀的機會,還損兵折將丟失了大將夏侯淵。同一年,為了響應劉備,前將軍關羽也在荊州地區發動了針對曹操的北伐,這就是襄樊之戰。曹軍接連受到重創的打擊,戰略上已經全面轉攻為守,年邁的曹操任命心腹將領于禁和降將龐德去救援荊州。
2、美髯公威震華夏襄樊之戰開始時,關羽的軍隊聲勢滔天,掘漢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輕鬆就擊破了曹操往荊州派遣的第一支勁旅。解除了曹操援軍的威脅,關羽立即對襄陽和樊城採取分割包圍併發起猛烈進攻。
鎮守樊城的曹仁在走投無路之下,與關羽以死相爭。儘管曹仁能保證樊城不丟,但廣袤的荊州北部地區還是有不少曹魏將領向關羽投降,比如曹操任命的荊州刺史胡修等人。不僅如此,距離洛陽近在咫尺的宛城地區(南陽郡)也有數千人響應關羽的北伐,更有在許都以南的流民以依附關羽為名作亂,連續的動亂持續威脅著曹操的統治腹地。一時之間,關羽的軍勢威震華夏。
3、曹操商討遷都事宜樊城北面的南陽郡(宛城)地處整個荊州的最北端,是從荊州進入中原的門戶。諸葛亮的《隆中對》就曾指出,假設劉備的軍隊能越過宛城進攻洛陽,就有可能攻入中原取代曹操。如果曹操此時不再另外採取措施救援曹仁,那麼縱然曹仁再有能力,彈盡糧絕的襄陽和樊城也遲早會落入關羽手中。
曹操很清楚的看到,關羽得到樊城後就有可能會攻取南陽郡北上,對洛陽和許昌進行打擊。這裡是曹操統治的核心地區,一旦遭到關羽的打擊,曹操集團必然瓦解。因此,為了避關羽的軍威,曹操一度打算放棄已經統治多年的許昌,要把都城遷到黃河以北的鄴城那裡去。
4、司馬懿一針見血危機時刻,名不見經傳的主簿司馬懿卻積極站出來堅決反對曹操遷都,他認為放棄許昌就等同於放棄黃河以南。司馬懿向曹操陳述說,關羽並非不可戰勝,擊破關羽的關鍵就在於南方蠢蠢欲動的孫權。司馬懿建議曹操合理利用荊州之爭,瓦解孫劉的聯盟,並聯合孫權從後方夾擊關羽。曹操這才放棄了遷都的想法,轉而對孫權派出使臣,同時對荊州地區派出了第二支援軍~名將徐晃統領的部隊曹操派出的徐晃突襲關羽,終於解了樊城之圍。同時,由於東吳的呂蒙、陸遜等人偷襲關羽的大後方~~南郡,關羽的荊州軍腹背受敵。不可一世的漢壽亭侯關羽被東吳呂蒙與曹魏的徐晃聯手擊敗,而關羽原來鎮守的南郡江陵一帶和武陵、零陵地區全都落入孫權手中。
司馬懿的驅虎吞狼之計雖然讓大半個荊州直接落入了孫權的手中,但卻解除了讓曹操集團覆滅的潛在危險。孫權最終也沒有能夠像關羽一樣從荊州地區對北方產生太大威脅,後來他對襄陽和江夏的戰爭都以慘敗告終。
5、事件的後續影響第一、由於關羽被殺、荊州失陷,劉備集團的實力受到重創,整體實力已經不如割據江東的孫權。而孫權在吞併荊州和交州後,實力進一步坐大,三足鼎立的形勢更加明顯。
第二、諸葛亮原來給劉備規劃的《隆中對》,要求劉備同時割據荊州和益州的戰略設想已經不復存在。
第三、孫權殺關羽、奪荊州的行為,導致了孫劉的矛盾大大激化,不久後雙方就再次大打出手。劉備在自己發動的夷陵之戰中一敗塗地,防守方孫權也受到衝擊,而坐山觀虎鬥的曹魏勢力反而成了最大的受益方。
第四、由於失去重要的荊州,劉備集團不僅困居於西南,更不能再從荊州的漢水流域北伐。蜀漢建國以後,諸葛亮只能從偏遠的隴西出兵,始終難以突破長安,多次勞師遠征均徒勞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