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xingl7687
-
2 # 赤腳小仙8040
共生關係。
這話一般出現在父母對成年的子女的日常囑咐中!我也深有體驗,這話讓人感覺很是壓力山大!就如同成年人的責任般!活著的使命一樣!很是沉重!
父母之所以對孩子這般,是因為他們與自己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沒有走向分離,所以他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離開自己!在農村和城鎮很多地方,年輕的女孩嫁的基本都是附近的人!男孩子娶的也基本是附近的人!所以很多人終其一生是和自己的父母子女生活的是這麼麼“近”!
說到共生關係,那就要從生命早期說起了!媽媽們十月懷胎到分娩,再到寶寶一兩歲的時候,這時寶寶會認為它和媽媽是一體的!媽媽就是它!這就是共生!這個階段的寶寶因為能力太弱需要撫養人精心照顧!這種照顧有物質層面的也有精神層面的。但是其實有很多家庭並不能好好照顧這時的寶寶!所以肯定會有隱藏的問題的!
正常的親子關係是走向分離的!後來的共生關係就是沒有走向正常分離的親子關係!共生時,寶寶哭了,媽媽或者撫養人就要來哄,就要積極響應!可以看到共生時,就是完全地依賴!再看看生活中生活的很幸福的夫妻,孩子孫子在遠方,兩人也有彼此的興趣愛好!總能找到自己獨自打發時間的樂趣!這就是親子關係走向了正常分離的現象,同時也可以看到在這樣的關係里人人都是獨立自主的!
那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看這句話,“你好我就好”。細細品味,是不是就是:我好依賴你,只要你不好了,我會很可憐的!我以後的人生就靠你了!這就是心理學講的“退型”。其中的“我”就像嬰兒時期不能獨自雙腳站地,不能雙手拿東西的小寶寶一樣,而“你”就是“我”以後要完全依賴的“媽媽”。
-
3 # 沙漠月亮
這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裡克·布奈依據個體對自己和他人的態度,提出的四種人際交往模式:第四種:我好你也好
這是一種成熟健康的交往模式。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愛自己也愛他人。能夠客觀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正是現實並努力改變自己能改變的事物,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身上的優缺點,從而使自己保持一種積極、樂觀、進取、和諧的精神狀態。他們能夠根據現實的要求主動改變自己,能夠保持與時俱進的狀態。是生活中的成功者。
-
4 # 大地諮詢
你好,我就好,這只是一種可能,從心理學上解釋你好跟我好之間肯定是有某種聯絡,而且是正面的聯絡。比如說利益共同體,情感共同體,都是你好我就好的範疇
回覆列表
早期母嬰依戀嚴重未滿足,心理發育水平容易固結在共生期,常見表達:你好我就好了;你聽話我就不生氣了;你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媽媽不高興肯定是我做錯了;你是我活著的希望;沒有你我活著也沒意思了。如果父母硬要與孩子共生,孩子的一生基本毀掉,除非孩子有強大意願脫離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