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劉
-
2 # 藍風破曉
但凡可以做豪氣沖天的大哥,誰會願意做為人搖旗吶喊的小弟?
有些時候不是願不願意的問題,而是為了利益進行的“不得已而為之”。英國,是曾經的帶頭大哥,鼎盛之時,殖民地無數,號稱日不落帝國。
但夕陽西下,又或者美人遲暮,只能認命,除此之外,再無其它選擇。
英國的衰落,從二十世紀初就開始了。在那個遙遠的南非,英華人耗資2億英鎊,出動40多萬大軍,才將英勇頑強的布林人幹敗,獲得了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兩塊殖民地,付出的代價是將大英帝國的國庫整空虛了。
英華人痛定思痛,遊戲不能這樣玩了,換一種玩法,讓殖民地紛紛獨立自治,讓各自解決各自的問題,英華人不再大耗精力於殖民地上面了,於是,澳洲成為自治領,紐西蘭也很快成了自治領。
既然,讓殖民地自治,那麼,大英帝國從殖民地獲得的財富就會大大減少,甚至沒有。這讓只有24萬平方公里國土的英國,整體實力開始下降。
一戰之後,英國已經氣喘吁吁了,而美國卻像火箭般飛速前進。二戰之時,英華人已經不是氣喘吁吁了,應該是老態龍鍾了,而美國卻非常的“強壯”,這絕對不是虛胖。
二戰期間,盟軍大部分的武器裝備來自美國。各個國家因為支援戰爭而進行的借款,很多來自美國。英國更是向美國借款無數。
二戰後,美國在經濟上絕對是巨人般的的存在,甩第二名的蘇聯好幾條街。至於英國,在經濟上和美國相差甚遠。
二戰前後,美國的軍力絕對是首屈一指,就連當時的蘇聯也不如。蘇聯玩的更多是人海戰術和戰鬥意志,而美國玩的更多是高階武器。重要的是,美國的航母數量頗多,而且效能頗好。二戰剛結束那幾年,美國的原子彈,還只是獨家生產,絕無分號。
二戰後,美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達到了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狀況。聯合國在美國的組織下建立了起來,北約在美國的組織下建立了起來,而美國的駐軍開始分佈在世界各地。這是大佬,這也是絕對的大哥。
所以說,二戰後的英國,從政治到經濟,從經濟到軍事,沒有一處可以和美國相提並論,而且差距甚大,英國不當美國的小弟,當誰的小弟?
況且,蘇聯在二戰後開始崛起,這對歐洲國家有了絕對的影響,英國的丘吉爾感覺到了深深的威脅,於是,發表了“鐵幕演說”,讓美國帶頭和蘇聯冷戰。找了一個可以保護自己的大佬,英國不當小弟又能如何?
正像丘吉爾在1943年的德黑蘭會議後說道:“我的一邊坐著把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的巨大的俄國熊,另一邊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間坐著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
這話已經說明了英國已經退出了一線國家行列。
整體來說,英國甘願做美國的小弟,原因非常簡單,是因為二戰後到現在,美國一直是世界老大,英國從經濟、軍事、政治等方面來看,和美國差得太遠,所以,為了國家利益,英國只能從以前的大哥變為如今的小弟。
-
3 # 米粒閒聊
二戰後,英國心甘情願的做了美國的小弟,形成了大哥與小弟的關係,也可以說是做了美國的馬前卒、跟班、隨從、打手,甚或是棋子,但英國方面給這個關係,起了個並不丟臉的,還顯得親密的名稱——特殊關係。這顯示岀英國,還是比較要臉、要面的,並不象現今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看不見“五官”了。而至於,英國為什麼甘願做美國的小弟呢?
先從一戰開始聊起。一戰前,大英帝國是世界霸主,雖然已顯岀有些力不從心的老態,並因此受到了朝氣十足的國家的挑戰。而在一戰中,英國的表現證眀了自己確實“老了”。他先是,與法、俄聯合對抗德國,後來在蘇俄退岀戰爭後,又得到了曾經和自己數典忘祖的,美國的全力支援下,才迫使德國投降。一戰中,英國不僅傷亡了一百多萬軍人,還欠了美國不少的錢,這些使大英帝國丟了許多形象分。好在,一戰後的透過《凡爾賽和約》,削弱了德國這個最兇惡的對的實力,並與其他戰勝國瓜分了德國的殖民地,而曾經的Continental強國的沙俄政府消失了,継而岀現的蘇俄政府,實力大減併成為了世界的“棄兒”,美國則又回到美洲,去過他的逍遙遊的生活去了,而英國因此成為了,山中無老虎中的猴子。在這樣做了二十年的“猴子”後,二戰爆發了。在二戰中,英國的人員損失要少於一戰,但在英國本土的平民百姓受到了戰火的洗禮,並且大英帝國有被滅亡的可能,這是英國從1588年受到西班牙威脅以來,再次岀現的生存危機,要比拿破崙時代危險的多。大英帝國的這次危機的解除,是在美國付岀比一戰大得多的努力,和蘇聯貢獻岀極大的犧牲後才實現的。所以,在二戰還未結束時,大英帝國未來在世界的位置,就正象丘吉爾首相所形容的那樣“一邊坐著的是北極熊,一邊坐著的是北美野牛,而中間是可憐的英國小毛驢”。丘吉爾首相,已認識到二戰後,世界特別是歐洲的政治格局(在Continental蘇聯將會成為第一強國,他的力量和權力,足以左右Continental國家的政治走向的),將由美國、蘇聯的意志為重,而英國的話語的價值將會岀現“貶值”。為了,保持大英帝國在戰後的話語價值不會“貶值”,必須加強與美國的“交情”。所以,丘吉爾首相在二戰期間,就開始了構築英美的特殊關係。
二戰開始後,丘吉爾就認為,美國有著巨大的戰爭潛力,是英國可以爭取盟友。只要美國參戰,就能決定戰爭的結局。在他擔任海軍大臣後,就開始了與羅斯福總統的聯絡。法國戰敗後,丘吉爾首相更是盡力與美國結盟。1941年8月14曰兩國發表了聯合宣告——《大西詳憲章》,主要內容是英美聯合摧毀納椊法西斯,這標誌著英美特殊關係的雛形岀現了。
二戰結束後,英、法兩國的實力和威望大減,已不可能再呆在世界最高領導層了。而美國的實力和威望之強、之大,使美國成為了西方世界的大哥,而蘇聯的勢力範圍已伸入到中東歐,蘇聯在戰爭中的巨大貢獻,又為他贏得了極高的聲望。為此,英國開始了,建立正式的英美特殊關係,也就是對美國一面倒的政策。而英國之所以選擇美國為大哥的原因有三。一是,對英美兩國,有一種說法,“一個民族,兩個國家”。這是因為,兩個國家主體民族均是盎格魯——撒克遜,美國的前身,就是英國在北美建立的十三個殖民地。文化是相近的、語言是相同的。二是,英國與美國的政治、經濟制度等也是相同的,而對蘇聯的政治、經濟制度,是要“扼殺在揺籃裡的”(丘吉爾先生所言)。第三,安全因素。二戰後,英國與法國聯合,也無力與蘇聯對抗,只有聯合美國,才能抵抗蘇聯。英美特殊關係一詞,首次是岀現在英國外交檔案中。而首次,正式提岀英美特殊關係的正是丘吉爾先生。1946年3月5曰,丘吉爾先生在杜魯門總統的家鄉,美國密蘇里州的富爾頓市的威斯敏斯特學院,發表了題為和平砥柱的演說(也就是著名的鐵幕演說,也是第一次提到了鐵幕,更是第一次公開發岀了冷戰的訊號。),在此演說中,提到了英美特殊關係。在1948年10月9曰,保守黨年會上,丘吉爾先生提出了“三環外交”(以大英帝國、英語世界和聯合起來的歐洲為三環,每一環中都有英國,英國是這三環中的交點)。進一步闡述了英國未來的外交政策,將是以英美特殊關係為基礎的。而英國這樣做,至少在表面上是與美國平起平做的,當然了實質上,美英是主僕關係。
英國,在二戰後之所以主動選擇作美國的小弟,無非就是藉助美國的力量,來維持大英帝國的存在,恢復昔曰的輝煌,甚至是跟在美國身後,做個“孤狸”,與美國共同主宰世界。後來的亊實表眀,英國僅能做美國的小弟,美國在制定對外政策中,首先考慮的是美利堅利益所在。而且,美國對英美特殊關係,這一說法是很冷淡的。
-
4 # 東征之王2
什麼叫甘當美國小弟,英國不想當也沒辦法啊。英國要麼跟著美國,要麼只能屈服於毛子,英國當然不可能跟毛子,所以只能跟美國了
-
5 # 墨測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
這是以強盜發家的西方唯一遵守的真理哦。
二戰最大的“戰敗國”是誰?
英國!
因為英國從二戰前的霸主跌落為二戰後美帝的跟班小弟
英國畢竟做過霸主
不象德國這個暴發戶
要麼發瘋
要麼被美國利用
為美國稱霸偉業做炮灰
現在的德國想利用經濟手段統一歐洲
德國難道忘記了自己發明的“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的名言了嗎?
呵呵
怎麼會忘記呢
德法剛剛高喊要建立歐洲軍隊呢
這不
全歐洲都被黃馬甲大軍攻陷了
哈哈
英國的準確中文名稱應該是陰國我把這個中文名稱跟三名英華人說時
他們的反應都是
好好好!
陰華人很陰也很精明更識時務
二戰後
陰國就立即忽悠美國與蘇聯開戰(丘吉爾的鐵幕演說)
只是由於美蘇都有了核武器才沒開打
只能打冷戰了
呵呵
陰國在全球霸權貨幣爭奪上輸給了美國(佈雷頓森林體系)
在蘇伊士運河控制權上又輸給了美國
從此
陰國正式成為美國的跟班(幫助美國看管歐洲,絕對不能讓歐洲獨立)
因為
陰國的信條是打不過的敵人就是朋友
所以
如果中國想讓西方成為中國的朋友
只有一條路可走
把西方打趴下就行了
保證所有的西方人都會全方位無死角地跪舔中國
就象以前一樣
-
6 # 趙建明Zhao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英、美、蘇三巨頭結成的同盟國打敗了德、日、意為主的軸心國。戰場主要在歐亞大陸,蘇聯和英國也遭受了重創,隸屬英國的英聯邦國家先後獨立,英國的國力逐漸衰弱,被美國取而代之。
但英美有割捨不斷的利益,並且人文相通,都是英語國家;價值觀和宗教信仰相同,都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特別是二戰後軍事上形成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組成的華沙條約組織和以英美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組成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處於冷戰時期。為了遏制蘇聯在歐洲的影響,英美只有結盟才能抗擊蘇聯的擴張。英國需要美國的軍事實力和經濟的影響力維護海外領地和英聯邦國家的安全,以確保自己的勢力範圍不受侵佔。美國成為超級大國後,要壟斷全球資源,稱霸世界也需要英國的協同配合。所以說英美是狼狽為奸,互有利用價值,擁有共同利益。由美國發動的侵略戰爭基本上都有英國參予就不感到奇怪了。
-
7 # 路子愛玩
因為二戰過後英國國力被戰爭給打沒了,英國急需要有人幫助它恢復過來。而此時,美國本土基本沒有經歷戰亂,經濟已經遠超過英國,美國出資幫助英國恢復了國力。 並且,迫於本國國民經濟受損巨大和美蘇爭霸的國際形勢,不得不放棄國家主權,甘當美國“小弟”,接受美國的“馬歇爾計劃”。
-
8 # 虹攝庫爾斯克
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已經顯現出了疲態。其實要追根溯源並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或者是戰後的冷戰,而是更早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國的全球霸主地位似乎仍然是不可替代,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打下的大大的日不落帝國和皇家海軍,都是那個時代的象徵。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卻改變了這一切。第一次世界大戰將整個英國國力都拖入了戰爭,德國作為新興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各地與英國進行爭奪。雖然在海外的實力上不能夠與英國相比,但是以法國為主戰場的歐洲戰場則將英國陸軍的軍事力量消耗殆盡。在戰爭進行到中期的時候,人員問題導致了英國不得不從中國招募勞工為他們在法國的前線挖掘戰壕。
一戰還使得皇家海軍的權威受到了挑戰,德國公海艦隊的出現,使得在大西洋上存在一支可以與英國皇家海軍抗衡的軍事力量,這是在以往幾百年來都不可能出現的事情。雖然在日德蘭海戰中,以及後來德國投降後,這支戰列艦艦隊數一數二的德國海軍最終灰飛煙滅,但卻也消耗掉了皇家海軍的發展機遇和資金。
英國將一戰的結束看得很重,每年都會有英華人佩戴虞美人花紀念一戰的死難者。這就證明了這次戰爭英華人損失實在太大。所以當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進展不順利的時候,英華人當機立斷進行了敦刻爾克大撤退,再也不和德華人在歐洲打陸戰死磕了。
一戰還使得美國和日本乘機發展起來,英國和德國的兩敗俱傷,使得美日這對新興資本主義國家開始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甚至在海軍發展上都已經趕上甚至超過了英國皇家海軍。
海上霸權不再,那麼這個英國就不再是日不落帝國了!
二戰爆發後,德國再次找到英國死磕,進一步拖垮了這個千年帝國,本土也遭到轟炸,那些老戰艦一艘艘被擊沉,新型戰艦建造由於建造成本上升,軍費開支降低,無論時候數量還是質量都難以與美日的戰艦相比。
最終,在二戰結束後,這些大國中只有美國成為綜合力量最強的國家。而蘇聯的崛起又使得歐洲諸國處於擔驚受怕的地步,加上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美元為核心的國際經濟發展體系,加上馬歇爾計劃對歐洲的援助,都將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國家捆綁在了一起。
當年的日不落帝國也最終淪為美國的小弟。
-
9 # 冬日陽光11892
作美國的小弟有什麼不好嗎?二戰後美國搞了個歐洲復興方案(馬歇爾計劃),大力扶持歐洲盟友恢復發展(日本南韓等諸國也受到美國大力支援),誰作小弟誰獲益。有些獨裁國家與美為敵,受制裁致使經濟發展緩慢,民眾怨聲載道。
-
10 # Guboyu
世上能做大哥,誰願意做人小弟,英國和歐洲各國是沒有辦法!二戰欠美國財團的賬太多,俗語,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軟。二戰後,大部分歐洲國家貨幣發行權,都作為戰爭借款,抵押給了華爾街大亨,當小弟是權宜之計,拿人家手短,沒辦法的事。
從幾點分析,自己去斟酌吧!1:打仗打的是經濟基礎,打的就是錢,這誰都明白吧!德國一戰是戰敗國,割地賠款幾乎一窮二白,十幾年就打了個二戰,還差點成為戰勝國,看看開戰前,德國數萬駕飛機,數萬輛坦克,沒人暗中資助,能想象嗎?2:歐洲各國,被德國攪得天翻地覆,要想打贏二戰,不借錢能行嗎?借誰的?歐洲肯定沒有,歐洲的錢也沒人認可。當時誰有錢?那麼多武器一船船運往歐洲,不用錢?那麼多美華人參戰,不用錢?錢那來?不是美華人民的錢,不是美國政府的錢,是華爾街金融家再背後操縱著這場戰爭!德國和歐洲都是美國大亨們手中的玩偶。為的就是拿到,這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貨幣權利。說白了!掠奪殖民地,已經不對美國金融家們的胃口了,所以,歐洲就成了他們的目標。後來的歐元貨幣體系成立,就是為了擺脫,這幫大亨們對歐洲貨幣發行權的束縛。3:英國更是首當其衝,因為,當時英鎊是世界儲存貨幣,地位和現在的美元一樣,打垮英鎊或許是華爾街大亨門的首要目標,所以,設計讓英國不留餘力的抵抗,當時,也只有英國沒有投降。仗打的也就越艱苦,借款以及付出的代價就越大,受制與人的時間就越長,所以,只能為美國馬首是瞻,奴才就是絕對遵從主子的意願,看看二戰後英國的表現,就可見一斑。
再看法國,因為戰爭賠款也沒完成,特朗普懟馬克龍就是這話,@先把欠賬還完,@德國還沒進入法國,法華人就開始學習德語了!投降派的嘴臉,啪啪打臉!
再看看德國,2016年底還完了所有戰爭賠款,直接向世界宣佈,我們沒有了戰爭外債,現在底氣十足!世界上也有了自己的聲音,基本上沒跟美國站在一起!
所以,戰爭是表象,政治是工具,利益才是線索,就是少數人,為了一己之利,把世界人民捲進戰爭。
這就是戰爭的最大隱情!沒有其他。試著從經濟層面,深層次去理解戰爭的根源,才能找到真理的根基。
戰略忽悠局成都站站長,顧排程。
-
11 # 逗趣夢夢
英國是歐盟的一分子,但是和美國走得很進,有點夫唱婦隨的感覺,日本別看它表面強大,其實很多關鍵技術都被美國操控著,日本只不過是美國戰後扶植的傀儡,要害都被美國掐得死死的。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從美國那裡得到不少軍事乃至部分科技技術好處。英國和美國的利益是一致,我不是說了就像夫妻關係,日本不過是美國從二戰後由狼馴化來的狗而已。
-
12 # 海佑講史
最近英國脫歐事件鬧得不可開交,整個世界都看著它,到底是脫還是不脫。現在我們都能看得出來,英國就是美國的小弟,英國脫歐這個事情背後,美國的力量不容忽略。
但是不到100年前的英國,還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佈全世界,這個“日不落帝國”是如何一步步成為後起之秀美國的跟班小弟的呢?這跟兩次世界大戰脫不了干係,在兩次世界大戰裡面,英國雖然都是戰勝國,但最後算下來,他吃的虧是最大的。
我們先來看看一戰之前的大英帝國有多強大,上面這張圖,就是一戰前英國的殖民地,整個澳洲、半個北美、三分之一的非洲、整個南亞、半個東南亞都在英國的控制之下。而且一戰之前,英國成功的殖民了埃及,控制了蘇伊士運河,扼住了當時世界大宗商品貿易的咽喉。
但是一戰之後,風光無兩的大英帝國就露出了疲態。
我們知道,戰爭是很燒錢的,特別是現代戰爭。根據之後的資料統計,一戰打下來,英國整整花了100多億英鎊,相當於當時英國5年的GDP,雖然說戰後英國殖民地又有所增長,但是比起他在戰爭中所遭受的損失,這簡直就是杯水車薪。
這個裡面最直白的表現就是,戰前美國欠英國國債4億英鎊,戰後英國直接倒欠美國5億英鎊,直接從債權國變成了債務國,而美國也很雞賊,抓住這個機會,大發歐洲戰爭財,悄摸摸的崛起,深藏功與名。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世界金融中心從倫敦漸漸轉移到了美國紐約。
除此之外,一戰之前,英國有商船兩千萬噸以上,超過了美、德、法等國的總和,依靠龐大的商船數量,英國從世界各個殖民地剝削的資源,可以快速運回到本土,同時英國本土生產的物資,也可以快速傾銷到各個殖民地,強大的運力維持著日不落帝國的繁盛。
透過龐大的商船數量,強大的海軍提供軍事安全保障,掌控了世界的貿易,然後掌控著世界。如果把大英帝國比作人體的話,當時遍佈世界各地的航運線路,就是大英帝國的動脈血管,當時的大英帝國擁有一顆砰砰跳動的強大心臟,血液能夠快速流遍全身,同時也能快速回血。
▲ 英國戰前商船文物
但因為一戰,英國的商船被打掉了一半,戰後為了運送物資,有時候英國不得不選擇租借美國的商船,商船的匱乏,血液流通不暢,讓英華人對世界貿易的掌控力度大大下降。
上面這些損失雖然大,但是在5—10年內,英國勤奮一點,還是能夠補充回來的,一戰給英國造成的最大的損失,其實是人口的損失。
整個一戰讓英國損失人口超過一百萬,這對本就人口不多的英國,堪稱不能承受之痛,人口少了,勞動力就少了,兵源就少了,本就無法提供足夠的人口來掌控世界的英國,失去一百多萬青壯後,人力資源更是捉襟見肘。
▲ 一戰中的英國士兵
一戰之前,英國只看到了德國這個新興的強國與他們四處競爭,有巨大的利益衝突,卻忽略了大洋彼岸的美國,正在悄摸摸地飛速發展,之後歐洲亂成一鍋粥的時候,美國隔岸觀火,大發戰爭財。
美國迅速崛起,歐洲卻因戰爭力量被削弱,世界經濟的發展及控制中心,開始由歐洲轉向美國,而美國地廣人多,工業基礎雄厚,這樣的國家成長起來後,便成了老歐洲們再也無法管控的巨獸。
一戰的這口氣還沒緩過來,二戰就爆發了,在經濟、全球掌控能力、人口等方面的損失,讓英國對二戰缺乏準備,造成了戰初英軍在納粹的進攻下,一觸即潰,要不是發生了敦刻爾克大撤退這樣的奇蹟,又有英吉利海峽阻隔,英國只怕也將步法國的後塵,一個曾經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有了亡國的危機。
▲ 敦刻爾克大撤退
雖然二戰英國也是戰勝國,但他能取得勝利,幾乎完全是靠美蘇的支援,二戰英國其實已經成了西線和德軍作戰的美軍附庸,諾曼底登陸以後,英國就徹底告別了老歐洲,將西歐人的命運交給了美國,這也標誌著大英帝國正式成為了他昔日的殖民地美國的小弟,大英帝國已經走向了實際上的滅亡。
二戰以後,英國以戰勝國的身份,獲得了聯合國五常的席位,但其實英國已經變成了美國對歐洲大陸進行離岸平衡操作的抓手,一個統一的歐洲不符合美國的核心利益,美國利用英國對歐洲進行多頭平衡操作,慢慢英國就有了萬年攪屎棍的稱號。
隨著英國國力的衰落,其對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力也逐漸減弱,各個殖民地的獨立運動興起,上世界四五十年代,世界迎來了一波獨立建國高潮,由於殖民地紛紛獨立,大英帝國正式連名義上也滅亡了。
現在的英國,又重新站到了國運的十字路口,脫還是不脫,這是個問題。脫歐,則是選擇跟日薄西山的美國大哥同生共死;不脫,則是選擇加入新的歐洲軸心走向未來。
英國到底會如何選擇?讓我們拭目。
回覆列表
二戰結束後為什麼英國甘願做美國的小兄弟?說來話長,這是二戰歷史發展的演變結果,是英國作為昔日的“日不落大英帝國”必須接受的痛苦結果!
我們知道,二戰給眾多參戰的國家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重創,很多國家都因為這場戰爭讓他們也失去了資本主義強國的地位,這導致他們在後來的國際事務中失去了以往的發言權。但是美國卻在這場戰爭中真正的崛起來了,他們在戰後完全確立了自己的權威地位,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超級大國。
英國戰前原本是一個債權國,但是這場戰爭讓英國耗去250億英鎊鉅額經費;為了支付軍火費用,英國變賣了戰前海外投資的四分之一,國債較戰前增加了兩倍,外債高達37億英鎊;傷亡損失95萬人;海軍損失4艘戰列艦、2艘戰列巡洋艦、5艘航空母艦、5艘輔助航空母艦,合計水面軍艦341艘,喪失了對海洋的控制權。對外殖民地英國擁有30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基本丟失乾淨。所以英國在這場戰爭結束後變成了一個負債累累的債務國,以前威風的大英帝國已經風光不在了。
為了重整經濟,英國最終也無可奈何的認可了美國的在世界的霸主地位,它只能接受“馬歇爾計劃”。英國在美國援助西歐各國的“馬歇爾計劃”中是受益最多的國家,遠遠超過排行第二的法國,因而很快恢復了戰後的重建。從此,英國在歐洲成為了美國最親密的夥伴和小兄弟,並甘心情願的充當起了美國在全球最得力的打手和幫兇。
其實,現在看來英國是世界上外交最務實的國家,他之所以緊緊跟隨在美國的後邊,就是為了獲得巨大的利益。正因為如此,美國對英國從來都是照顧有加,是英國商品最大出口國、第三大進口國,雙方互相投資超過1萬億美元。由於法德和解,以法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6國為創始國,於1967年成立了歐洲共同體,這無疑是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經濟力量。英國險些淪為孤島。1973年,英國申請加入歐共體卻遭到法國的拒絕。正是英國處處追隨美國,才得以在歐共體以及後來的歐盟中保持超然的政治地位。同時英國追隨美國還獲得了國家安全上的保障和軍事上的支援,例如,以1982年4月英國取得著名的馬島戰爭勝利為例,就得益於美國98%關於阿根廷情報的提供,否則英國早在陰溝裡就翻船了。
幾十年來,在美國主子的率領下,作為小兄弟的英國唯美國是從,只要美國主子一聲令下,他是鞍前馬後竭力侍候著,從來都是甘當美國侵略干涉別國內政的馬前卒,所以也分得了一大塊利益蛋糕。看來嚐到了不少甜頭,所以說,這條路還得繼續走下去,不然英國在世界上就成為了一個可有可無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而被人無視。如果是傍著主子美國的話,那就風光無限了。正好應驗了有人這樣描繪美國與英國的國際形象是:英華人在地球上昂首闊步,一副主人的派頭;美華人則在地球上昂首闊步,根本無視主人的存在。這就是對目下英國在國際地位上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