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無法迴避的歷史

    這個問題可以說非常簡單,不管是觀察動物世界,甚至是低等動物,還是按照生物進化的邏輯,都應該是先有語言,然後有文字。而且這二個文明事件之間,有時間隔相當長相當長的歷史階段,甚至可能幾萬年,幾十萬年。就是到了今天,據說世界上還有的部落沒有文字,只有語言。注意,語言是人類進化的產物,而文字是人類的發明,滿族人原來就沒有文字。努爾哈赤參考蒙古文字才創造了滿文。

  • 2 # 味哎兒

    現在可追溯的文字僅五千年左右,而找到的最早的人骨化石已幾百萬年了,這兩項之間僅有語言無文字的。

    人類的語言有:

    標識語言,肢體形貌語言,口音音聲語言,文字語言。

    但,文字語言僅十來種,其它語言多的無法統計。

    事實上及實用裡,文字歸工具,僅用於記錄各語言的符號。且有許多語詞,文字無法記錄的,因而文字侷限性極大,且缺陷巨大。

    所以,地球人不建文字的人群眾多,自建文字的人群極少極少。

    無文字時代,及無文字人群,用口傳身授的傳幫帶方式,保持自在地球人裡的獨立性。用文字後滅掉了不少獨立的自人群形式,使人群多樣性向單一性進展了。

    因為,文字具可長期存留的可跨千萬年時間的,可視解的語詞錄記,比腦記憶紮實,腦記憶易於忘記外,還有相竄互改的混亂性,與文字記錄相比缺憑證性,因而人們願用文字,使失去自獨特性,也在所不惜。

    特別人群小的,僅須三代不準說自語言,其獨有語系就被滅掉了。記年上僅須80年不準講本地語,其語消失。

    現,非洲很多人群都只用英.法.德.莆.荷.意等歐洲各地語言了,自語式沒有了。

    口音語言是漸脫離原源語的,這是人口多了後分支遠方造成的。即為求與原群人不同改一點發音腔調韻及發音部位,從而齒尖音.齒後音.舌前音.舌後音.喉音.口音.鼻音.等側重不同,最終成同類不同系的語音語言形式,再分支漸徹底與原源語不同,獨立成自體系語式,甚至與原源式正相反的語式。這是人類取向多樣性發展的歷史。

    語式本質具開發人應用大腦功能的效應,因而多出一語式,人類大腦多添些功能,減少則腦功能也被減少了。

    因為語言是人類對物事的口音繪畫。

    用手繪畫稱畫畫,用口音繪畫稱話。

    文字記錄話裡的詞,詞含音與意,從而文字分二式:表意字,表音字。

    表意字記意不記音,表音字記音不記音。其文字侷限性可見一斑。

    地球人,在歐洲人發現新大陸後,其古時文字語式消滅盡盡,現僅存漢語文字式一種,及其漸變式。

    因此,僅漢字可讀取三千年時段文體語句,其它文字語讀釋不出五百年前所記是啥了。

    文字本身源與於其他人做的物不一樣的區分刻紋,漸發展成標識.標記.記號.符號。

    現代人仍用標誌區分自已與他人造物的不同,且藏東西暗裡作標記記號的,以提示所藏藏哪裡防忘記用的。

    當符號後,再眾人通識,文字出現。

    但,歷程經幾萬年的時間才達通識通用的。且,由點線式,向元素多項組合式進展的。

    點線式就是完成了星象編組,這被有文字後的文人記寫成:天文星相。而在中國則有如今河南省禹縣的具莰山人刻凹窩遺蹟保留,可見當時曾掀起過刻點線組合運動。並也是巖刻畫漸消失的緣由。

    巖刻畫已幾萬前就進行了,應是探索地球者先鋒隊,留給續來隊當地物產的標記。現在看則是人類向地球各處擴散的體現。

    當標記成憑證物時,標記向符號發展及普及,在中國憑玉型是遺物,即持某型玉器,見玉如見人,從而證實送信人不偽及騙人的。

    通訊由口傳,向保密需求時,結繩記事出現,繩結大小表示啥,再另懸掛啥是啥意,漸固定下來,成頭領們所知的意事。從而引發出重用符號的運動。且促由符號編組的文字形成。這個運動最頂峰產物是,自人群所馴動楂物,為顯彰自豪自傲,而刻畫出自標識的圖騰出來。

    符號由制同樣品具,以區分誰造的引出,只不過現在中國遺存僅陶器上保留的多些。

    只不過漢字最終定型於各符號,被偏旁部者字底等元素化,再把各元素填入九宮格內,使符號式方塊字出現。

    最終由秦始皇依秦彖統一起來,傳沿至今的。

    但,漢字終極影響的是:籌碼式算術,數的可視形被造出來,才引發了其它可視性的衝動。因古書記有萬事萬物起於數之說。

    現在人類可見的文字有四種:

    (埃及文字)

    (印伽文字)

    圖畫字

    契形字

    漢字

    羊肉串字:拼音字都歸羊肉串字。

  • 3 # 古城漁樵

    我認為:人類最原始的起初勾通是語言和行為!如嬰兒的啼哭喜樂聲,皆是語言行為的表達能力。這就是最初的文化!不管是先有了文字文化之前,還是有了文字文化以後,在發育不到一定時候,首先用的就是語言行為文化。

    文字是人類聰明智慧進化的發展途徑!它既可以當面進行交流,也可不當面交流的一種高階文化!這種高階的文字文化,可替代語言及行為,做出完善的事物表達。

    我們雖然都回不到古代,但就目前人類的發展生存能力和現狀,便可推類出人類先是有語言行為!等有了識別文字文化的時候,才會使用文字文化和發展文字文化!從而顯示出了人類文明的光輝前景。

  • 4 # 小宇堂

    顯然人類先有口頭語言之後很久才有了文字。

    文字與人類的“書寫”同時產生。但實際上,在書寫產生之前,人類應該還經過記號和繪畫的歷史,直到最後將這兩種行為與語言結合起來的時候,便產生了文字和書寫。書寫是記錄文字的過程。

    文字和書寫的歷史

    書寫——一種代表特定語言單位的圖形標記系統——曾在近東、中國和中美洲獨立發展。在今天的伊拉克,古美索不達米亞建立的楔形文字,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200年。這也是唯一可以追溯到其史前起源的書寫系統。楔形文字的前身是以黏土板為載體的,某種用於對商品進行計數和記錄的系統。文字源於記號,首先發展為象形文字。

    在近東、中國和中美洲獨立發展的三個書寫系統具有顯著的穩定性。每個都儲存著其數千年來的原始特徵。書寫是人類收集、處理、儲存、檢索、交流和傳播資訊的主要技術。在世界的不同地區(近東、中國和中美洲),文字被人類的不同種族獨立發明了至少三次。而古埃及的書寫系統也發展得比較完備,但是有學者認為埃及文字源於蘇美爾文明,目前證據不清。

    美索不達米亞楔形文字(作為計數系統)可以追溯到到公元前八千年,其書寫的介質是各種形狀的黏土板。其從黏土板到文字的發展過程表明,其書寫系統是從計數和記帳中產生的。直到公元前三千年,在蘇美爾人把文字轉用作書寫葬禮銘文之前,文字一直被專門用於賬務。因那時他們開始流行關心來世,而文學因此誕生。

    上圖: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

    上圖:楔形文字與語音的對應關係。楔形文字一開始是象形的,但後來發展稱為與象形無關的拼音文字。

    中國的文字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400-1200年的商代,由刻在動物骨頭和龜殼上的甲骨文組成。高度抽象和標準化的跡象表明這些文字應該在早前就已經有長足的發展,但目前尚未找到確鑿的考古記錄。

    埃及象形文字是古代埃及使用的正式書寫系統,它結合了地理、音節和字母元素,共有大約1000個不同的字元。草寫的象形文字被用於在莎草紙和木材上記錄宗教文獻。後來的神職人員使用的原始埃及文字是從埃及象形文字中衍生而來的。但,有學者認為,埃及象形文字“是在蘇美爾文字之後出現的,並且可能是在蘇美爾文字的影響下發明的。有許多早期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關係的例子,但是由於缺乏直接的文字轉移證據,關於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起源尚未做出明確的決定”。自1990年代以來,在阿比多斯發現的字形可追溯到公元前3400年至3200年之間,這可能會挑戰美索不達米亞符號系統早於埃及符號的經典觀念。但是埃及的文字確實是在那時突然出現的。上圖:蘇美爾書寫系統(左)與古埃及書寫系統的對比

    中美洲奧爾梅克人所使用的符號和字形仍然晦澀難懂,奧爾梅克文化大約在公元前600至500年沿墨西哥灣繁榮發展,並在古典瑪雅藝術和公元250-900年的其他中美洲文化和書寫中能夠找到蹤跡。

    上圖:奧爾梅克的個別字元與漢字對比(讓我很驚訝啊!)。從左到右:

    奧爾梅克文字

    商代甲骨文

    漢字(及拼音)

    英語

    從考古研究來看,文字的歷史大概就在一萬年以內。但顯然人類說話的歷史可能比這古老多了。但由於口頭語言沒辦法變成化石或者考古遺蹟留存下來,因而關於人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說話仍沒有定論——估計要研究這個問題過於久遠了,考古學家解決不了,語言學家解決不了,古生物學家也不好解決。

    口頭語言的歷史

    至於人類什麼時候開始說話,一些研究暗示可能在人類發展早期就有了原始語言,甚至是在智人之前。但這些證據非常間接,主要來自於古人類顱骨的內注模,透過分析大腦語言區的尺寸以及紋理來推斷語言區的發達程度,從而確定是否古人類能夠運用語言。但這些研究過於“間接”。很難求證。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從動物當中得到一些線索,諸如海豚、大象、猿類,再如一些其它更低等的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有利用聲音來交流的系統,這些都可以算是非常成熟的原始語言。也就是說或許在人類還沒有成為人類之前,語言行為早就存在著。

    而人類的社會化特徵,包括原始古人類在內,必定早已將語言用以協助協同狩獵和尋找食物。否則群體或者部落的優勢無法形成。社會群體必然要求個體至少有一種即時溝通交流的資訊傳遞方式。肢體語言能夠表達的意思太少,而且受到視線限制,而語音顯然是必然選擇。

    總結

    有進化的生理基礎,有社會化的動力,那麼人類發展出語言似乎是順利成章的。而書面語言距離生存的需求似乎有點遠,那必須是在社會高度發展的情況下才會顯得有必要,且有條件發生。

  • 5 # 嬉皮匠解說

    我是凡塵一縷煙,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應該先有語言,香蕉之所以叫香蕉就像我們的父母給我們起一樣,比如叫小明,所以父母對外聲稱你叫小明,而有人不認同所以你有了外號叫香蕉,而認同的人就叫你小明,但是卻自稱自己叫樓主,所以又有一部分人叫你樓主,其實你就是小明和香蕉和樓主,不管怎麼叫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你,這是我個人觀點。

    其實不管是語言還是文字都是緩慢演化的過程,你找不到具體哪個先哪個後的,除非你把這兩種東西做一個詳細而明確的定義。

  • 6 # 鼠跡

    當然是先有語言,後有文字

    根據語言學家尼克爾斯的估計,人類語言在十萬年以前就出現了,並且誕生一個文明肯定會有語言。文明之中可以沒有文字,但是不能沒有語言,到現在為止,還有一些部落是隻有語言,但是其語言沒有文字載體

    而文字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最早的文字蘇美爾人楔形文字,也是距今5000年至6000年出現的。這個文字是蘇美爾人刻寫在石板和泥板上的文字,現在又叫做釘頭文字或箭頭字,因為它的筆畫呈楔狀,特別像釘子頭和箭頭。人類最早出現的法典——漢謨拉比法典就是有這種文字譜寫的。這個法典被蘇美爾人用刀子刻在一塊石頭上。比楔形文字更早的語言體系,至今還沒有發現。

    而我們中國可以考究的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距今有約3000年的歷史,而在夏朝的時候,中國是在用什麼文字至今還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已經不可考究了。

    任何文明的誕生肯定是先有語言、後有文字,如果一個文明連語言都沒有,那麼這個文明根本不可能誕生。文字這種東西有助於文化的傳承,但是對於文明的建立來說,不是那麼必要。

  • 7 # 書蟲跳跳糖

    我認為先有語言後有文字,之所以這麼說,理由如下:

    語言從廣義上來說是生物溝通彼此使自身的意願能夠為對方所理解的工具。它不單單是指人類可以宣之於口的表達,同時也包括肢體語言和文字。

    語言的產生以能夠有效溝通為前提。如果說動物之間可以透過某種方式進行溝通,那我們就可以說這是一種動物語言的產生。

    文字是語言溝通的一種方式,它是人類社會高度發展之後的必然選擇。歷史需要記錄,經驗需要儲存,文明需要傳承,而這一切絕對不是簡單的口口相傳所能承擔的重任,而文字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應運而生。正是因為有了文字的記錄,我們才能夠隔著遙遠的時空去觸控那些璀璨的歷史,感悟那些故去的人生。

    所以說先有語言後有文字。

  • 8 # 開著豪車撿破爛

    這個問題可以肯定是先有語言再有文字。

    先從功能來說,語言的功能是方便自己和別人交流,如果世界上只有一個原始人獨居,他不會需要語言。最初的語言可定是為了和群居的同類傳遞資訊而形成的約定俗成的叫聲,這是毋庸置疑的。

    文字的出現就要晚的多,是產生了語言無法完成資訊傳遞功能時的補充。比如十年前的人要和十年後的人傳遞資訊,靠語言是不行的;這座山上的部落和那條河的部落風俗不同,考語言(特定的叫聲)也無法交流。

    這是聰明的人類,除了使用肢體語言表達這種簡單的形式外,就發明了——畫下來!逐漸就形成了象形文字,解決了溝通問題。漢字、納西文、埃及文都是這種。

    當然,除了象形文字還有音節文字,所見即可讀出來,這需要地域條件相對理想,種族起源相似並且長期溝通才能形成這類文字。如希伯來文、拉丁文,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等其中擁有非常多相似之處,就是這個道理。

    還有一類文字,既含有讀音、有含有畫形,如神秘的瑪雅文。

    綜上,文字是記錄、傳遞資訊的特殊補充。在語言和文字之間也許還曾經出現過多種過渡形式,比如結繩記事、手舞足蹈、巖畫壁畫等等。語言必是早於文字的。

  • 9 # 雨夜中的星空

    這個問題就好像雞和蛋的問題,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破據爭議。

    筆者認為先有語言後有文字。

    1,人類的起源

    根據人類進化論來說,人的先祖是由猿類演變而來。而猿類最早可以稱為是動物。而眾所周知動物的溝通方式就是透過特定的發聲方式和肢體動作來交流。透過發出的聲音和肢體動作形成固定的語言,一直延續下來。

    2,文字的形成

    古代的簡易文字都是古人觀察自然生活,透過石子或者堅硬物體在地面畫出大致形象,然後在部落內部傳承,讓部落人認識自然世界更好的生存。

    3,人類文字是不斷演變增加

    人類文字在不斷演變增加,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文字也變得簡潔易懂。新的文字也在不斷地出現。大家耳熟能詳有周朝武則天創造的“曌”字。

    4,各部落個民族的交流

    最早各部落由於語言和文字不通,他們只有透過肢體比劃進行交流。最後達成統一的文字。古代秦朝在滅掉六國後就實行全國統一文字,方便人們進行交流。促進民族團結民族融合。

  • 10 # 行雲流水的坦克

    這個問題其實很取決於語言和文字的定義和理解。語言是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可以用於聲音作為交流媒介,傳承的有規範性的俗成認可的一種表達方式。並不是貓貓狗狗叫兩下的聲音就是語言,那頂多就是本能反射。而文字則是文明的載體,它有約定俗成特定的意思,形狀,甚至發音。它的出現是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是文化不斷髮展疊加的重要紐帶。它可以是繩結,圖畫,石刻,標誌,只要有固定的形式並能反覆指代同一樣事物和意思的都可以理解為文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目前世界上現存的文字都有他們自己對應的發音,還有大量古文字卻因為讀音失傳而無法讀出。所以說語言是文字的表現手段,文字是語言的表達基礎,兩者密不可分。故本人以為,語言與文字其實是同時產生,同時發展,但不一定同時消亡。

  • 11 # 子聿

    這個應該是先有語言的!這個問題沒有辦法具體下結論,但是我們可以從一些例子中做出判斷。其實一個文字系統的形成與完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現存的好多落後的部落都有自己的語言能夠溝通但卻沒有文字。

    像南韓這樣的國家,之前也是沒有自己的文字的,都用漢字,但是卻可以用訓民正音交流,後來為了擺脫漢字的影響,也是為了簡單吧,參照漢字,創造了自己的文字。

    包括滿族人,在部落社會是沒有文字的,參照蒙語才有了滿文,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所以我覺得人類還是應該先有語言的!

  • 12 # 紅哥胡連八扯

    先走說話表達,然後有文字。

    在神話傳說裡,倉頡造字之前很久一段歷史屬於結繩記事,也就是說在有字型以前人們記錄什麼事情靠在繩子上打結的。那麼這個時候產生了記錄的需求,需求促進社會進步,慢慢就就用繩子打結的方式就行記錄,隨著人類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發現繩子只能做標記,記錄簡單的數量,代表有或者沒有,是一種類似於計算機二進位制的記錄方式。卻不能表達複雜的意義。這之後才慢慢產生了文字這種表達方式。

    而這文字的出現都是社會實踐對記錄工具的需求促使的,所以,不難推斷出,人類語言表達滿足不了社會實踐,才逐漸產生了文字。人類說話表達是早於文字記錄的。

  • 13 # 雲殤真人

    不請自來。

    類似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但是並不難回答。

    先後

    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先有語言(說話表達),後產生文字。

    根據達爾文《進化論》講,人類來自於靈長類動物(類似於猩猩,猴子之類)進化而來。表明動物之間並沒有文字交流,最多的還是進行語言對話。

    倉頡造字

    根據倉頡造字的故事(疑似史料)記載,黃帝曾讓倉頡為部落造出文字以便記載,於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文字便出現了。這從側面說明,在造字之前倉頡與黃帝是有語言交流的。雖然真實性可待,但也一定程度證明,語言出現在文字之前。

    當然,至今非洲部分地區,只有語言交流,並沒有,文字的產生,只會一部分簡單的符號文字。還有中國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本族內,文化傳承只能口口相傳,並沒有文字的運用與記錄。(我記得好像電視上說過。)

    並且,語言是人類誕生後所附帶生存的基本產物,而文字是原始社會向文明社會轉變過程而產生的。

    還有就是最簡單的例子,動物有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但是卻沒有文字產生。

  • 14 # 大王不讓我尋山

    我也來作答。

    雖然也不是歷史學家、語言學家、考古學家,但是我可以大膽的斷定:一定是先有說話的表達再有文字。

    這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不同,這個問題答案很明瞭。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文字的創立是為了什麼?為了表達方便傳播高效。不可能在沒有語言交流的時候憑空產生文字,然後人們再根據文字變得會用語言交流,這邏輯不通,不合常理。其次,遠古時代,在沒有形成文字之前,人們透過呼喊吠叫聲音的大小和頻率的高低變化代表不同的意思,後來人類學會了用石塊在地上或者石頭上畫不同的符號來表達不同的意思。隨人人類慢慢的進化,又把原先複雜的不統一的符號逐步簡化統一,這就漸漸形成了文字。第三,其他動物都可以透過他們的語言進行溝通(當然他們都是低等動物,沒有人類這麼高階),但是他們並沒有文字,這就從反面足以證明是先有了語言溝通後來才有了文字。
  • 15 # 新疆岐岐

    語言是思維工具和交際工具。它同思維有密切的聯絡,是思維的載體和物質外殼和表現形式。語言是符號系統,是以語音為物質外殼,以語義為意義內容的,音義結合的詞彙建築材料和語法組織規律的體系。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進行思維和傳遞資訊的工具,是人類儲存認識成果的載體。語言具有穩固性和民族性。

    文字是記錄人類思維的符號,是人類用來交際的符號系統。文字在發展早期都是圖畫形式的表意文字(象形文字),發展到後期都成為記錄語音的表音文字。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說文解字敘》。可見西方及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學說認為“文字是紀錄語言的書寫形式”,“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是錯誤的。因為,之前學者認為:“`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這一論斷,對字母文字是正確的、適用的,因為字母文字是表音文字,是`記錄語音的形體符號’.”然而我們知道表音文字是由表意文字發展來的,而表意文字卻是起源於圖畫,並非起源於語言,所以說文字的起源只有一個,那就是圖畫。

    文字起源於圖畫。在文字產生的早期階段,象形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語素的意義直接發生聯絡。雖然每個字也都有自己固定的讀音,但是字形本身不是表音的符號,跟拼音文字的字母的性質不同。象形字的讀音是它所代表的語素轉嫁給它的。隨著字形的演變,象形字變得越來越不象形。結果是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語素在意義上也失去了原有的聯絡。這個時候,字形本身既不表音,也不表義,變成了抽象的記號。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這一論斷,對字母文字是正確的、適用的,因為字母文字是表音文字,是“記錄語音的形體符號”,即其造字依據是有聲語言。但是,這一論斷卻不適於象形文字。道理非常簡單,象形文字由圖畫直接發展而來,是經過簡化、特徵化的圖畫,本質上仍屬於圖畫範疇。如同圖畫一樣,象形文字反映的是客觀事物的形體特徵,我們可以根據其字形來直接判別它所表示的事物(即其字義),而無需藉助於有聲語言。因此,象形文字僅僅只是“記錄人類思維的符號”,而不是“記錄語言的符號”。說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那只是看到了文字的功效和作用,卻忽視了文字的起因。象形文字是一種純粹的視覺資訊,與屬於聽覺資訊的語言沒有必然的、直接的聯絡,是完全獨立於語言之外而存在的。

    換言之,也就是說語言和文字是表達人類思維的兩種基本形式,兩者是平等並行、相互補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西方錯誤地將文字定義為“記錄語言的符號”,其結果是使人們只能看到語言對文字發展的影響,而看不到文字對語言(或者說語音)發展的決定性影響,無法解釋很多常見的語言現象。

    人類早期記事方式的起源,如圖畫、刻木、結繩、八卦、象形文字等,與有聲語言沒有必然的、直接的聯絡,反之亦然。這些形體符號,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形體特徵,屬於視覺資訊,而有聲語言屬於聽覺資訊。圖畫與有聲語言都源自對客觀事物的簡單模仿,是沒有先後之分的。

    象形文字起源於圖畫,相對於有聲語言是可以獨立存在的,它只是“記錄人類思維的符號”,而不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換句話說,文字存在和發展的目的,是為了“表意”,而不是為了“表音”。我們應從形體符號的角度去探究文字的起源,但將語言的起源歸結為形體符號的產生,肯定是錯誤的。

    “語言是表達人類思維的聲音符號”,文字是表達人類思維的形體符號。但是,文字並不是人類憑空臆造的,它最初源自圖畫,反映的是客觀事物的形體特徵,即由模仿實物之形而得。同樣道理,語言是表達人類思維的聲音符號,語音也不是人類所能憑空臆造的,它們必然有著客觀現實的依據.也就是說語言和文字是表達人類思維的兩種基本形式,兩者是平等並行、相互補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競主帥西蒙尼到底是一位怎樣的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