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營養師鴻雁
-
2 # 小小怪不怪
對於那些人不能食用益生菌:
對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是不建議補充益生菌的,因其腸道菌群正處於建立期間,所謂的益生菌,可能對於腸道功能尚未健全的嬰幼兒來說未必是好事。
而對於年齡偏大的人來說,受年齡、疾病、藥物、飲食等的影響,其腸道菌群可能存在益生菌不足的情況,則可以適當使用益生菌製品。
關於補充益生菌的作用,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有幾千項相關的研究成果發表,其中益生菌相關的臨床研究數量也在逐年上升。在針對腸道調節、調節免疫、緩解過敏、抑制癌症以及女性健康等方面,都有許多積極的實驗結果。雖然大多數被聲稱的功效仍欠缺充足的證據,但也幾乎沒有副作用的報道。
細菌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益生菌(對人體健康有幫助)、致病菌(會使人體生病)、條件致病菌(俗稱“牆頭草”,寄居在人體一定部位,在正常情況下不致病,當機體平衡狀態被破壞時可引起疾病)。
益生菌可以平衡腸道的pH值,促進體內菌群平衡,從而讓身體更健康。
腸道掌管著人體70%以上的免疫功能。如果說腸道是免疫力的培訓基地,益生菌就是培訓員。“腸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組合,各菌群間互相制約,互相依存,在質和量上形成一種生態平衡。
-
3 # 開心Lily艾粉團
胃酸過多的人、患有胃腸道疾病的人;心內膜炎和重症胰腺炎患者等不宜多吃含益生菌的食品。各類人群服用益生菌時最好事先諮詢醫生,以免使用不當,引起身體不適。
對於這個問題,參考“美國胃腸病學協會”的建議,我來說明一下,有一下幾種情況不宜吃益生菌。
腸道微生物在我們的健康中起到的重要的作用,而越來越多的朋友希望口服益生菌能夠獲取到更多的健康收益,確實益生菌的出現對於人體在消化吸收營養物質方面起到了不小的幫助作用,益處顯而易見。但目前中國益生菌市場分發複雜,益生菌讓很多人誤解可以調理各種消化道問題,但近期美國胃腸病學協會(AGA)發表了一篇“關於益生菌在胃腸道疾病管理中的作用的官方建議”。
該指南是由AGA研究所的臨床指南委員會制定並獲得AGA理事會批准。實驗中不僅研究了單個益生菌的作用,同時也考慮到多個益生菌組合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因素,所以參考價值還是比較高的。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情況不必使用益生菌呢?
艱難梭狀桿菌感染實驗中發現,無論只在成年人,還是在兒童中,益生菌對於艱難梭狀桿菌的治療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即便是配合聯合使用抗生素,所得到的證據結果都並不理想,所以在“指南”中對於艱難梭狀桿菌感染患者,不建議使用益生菌。
ps:艱難梭菌是人類腸道正常菌群成員,不規範使用抗生素時,可導致腸道菌群失調。耐藥的艱難梭菌大量生長繁殖,導致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和偽膜性腸炎等。
炎症性腸病(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實驗過程中對目前常見的8種組合益生菌的評價,同樣也沒有顯示出對這種問題的緩解有任何的益處。或許在其他或者未被發現的益生菌種中對此類問題有明確益處。並且對於潰瘍性結腸炎術後患者的併發症也沒有明確有價值的地方。
腸易激綜合徵結果與之前差不多,但是有部分實驗發現不同益生菌有顯著的特異性。這也就是說不同種類益生菌在腸易激綜合徵中所帶來的表現不盡相同。但是綜合來看,“指南”中仍然沒有說明服用益生菌可以帶來明確益處。
ps:腸易激綜合徵(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組持續或間歇發作,以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或)大便性狀改變為臨床表現,而缺乏胃腸道結構和生化異常的腸道功能紊亂。
兒童急性胃腸炎在對患有急性胃腸炎的兒童的實驗中發現,鼠李乳糖桿菌對於減少腹瀉時間可能有用,但次試驗資料並不充足,後續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多項實驗中,對於中重度的胃腸炎沒有任何幫助,而對於輕度的胃腸炎或許有些幫助,但考慮到飲食衛生的誤差等因素影響“指南”中也建議不要使用益生菌治療兒童感染性胃腸炎。而在其他“指南”中有報道建議使用益生菌。
ps:急性胃腸炎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急性胃腸道問題,發病急而恢復也較快,常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目前實驗僅針對以上幾種情況,同時對於早產兒的壞死性腸炎實驗效果尚不明確,有特定的益生菌組合可以起到不錯的作用,但同時也有部分組合的並無作用。期待會後實驗資料的擴充。
—END—
參考材料:
[1]Please cite this article as:Su GL,Ko CW,Bercik P,Falck-Ytter Y,Sultan S,Weizman AV,Morgan RL,AG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Role of Probiotics in the Manag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Gastroenterology(2020)
[2]王桂琴,強華主編.醫學微生物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09:123
[3] 姜若蘭,孫魯梅. 腸易激綜合徵. 《 中國實用內科雜誌 》 , 2001
[4]王衛平《兒科學》:第九版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