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像傳播
-
2 # 困月洞v洞主
我很喜歡的二位導演寫的兩本書,一本是賈樟柯的《賈想》,一本是侯孝賢的《侯孝賢電影講座》之前很早就看過兩位大導的很多作品。而讀完這兩本書,感覺這兩個導演身上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首先他們當年都年少輕狂,好勇鬥狠。一個在山西差點成了小混混,可以看他的《小武》,一個在臺灣也是每天刀光劍影相伴,可以看他《風櫃來的人》。同樣的青春,同樣的迷茫,同樣的渴望,同樣的反思。還有很多你可能不知道,都寫在這兩本書裡
可能你不知道,賈樟柯小學五年級就在《山西文學》上發表過散文,十五六歲就開始寫小說,離開山西前他的小說就已經在《山西文學》上發表了,還差點進了作協。
侯孝賢從小也是嗜書如命,看書都是成筐成筐的看,且不挑內容,武俠、言情、歷史、傳記、神話,來者不拒。
賈樟柯以大齡青年的歲數進入了北京電影學院,並一度以替人寫劇本為生,並且多次因拖欠稿費被騙。
侯孝賢從國立藝專畢業,便開始在大街上推銷計算器為生,最後才進片場當場記,直到經過了七八年的磨練,才當上了導演。
你還可以看到當年賈樟柯的《三峽好人》上映時與張藝謀《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院線之爭
而侯孝賢早在2007年就開始準備拍攝《聶隱娘》,整整籌備了十年。
賈樟柯拍《小武》之前其實是想拍一個手藝人,木工或鐵匠,誰知陰差陽錯拍攝了個小偷,不過起碼也是個手藝人。
而當初日本投資商找到了侯孝賢,準備拍一部關於鄭成功的電影來發展當地旅遊,誰知侯孝賢為了瞭解當年秦淮河上的煙花風月,看了張愛玲翻譯的用蘇州話寫的《海上花列傳》,結果被深深吸引,拍了著名的《海上花》。
還可以從這兩本書上發現他們兩個共同推崇的一些導演,底下可以去翻找他們的神作惡補,如:開山級別的愛森斯坦和他的《戰艦波將金》,
德 西卡的《偷腳踏車的人》,
奧遜 威爾斯的《公民凱恩》,
佈列松的《扒手》,
蔡明亮的《愛情萬歲》,
王兵長達九個小時的記錄片《鐵西區》等,還有就是對他倆作品及風格都有深刻影響而且書中都濃墨重寫的神級人物小津安二郎。
兩位導演,兩本書,你可以從他們的角度來了解他們的作品,不會過度的解讀。也可從他們的文章及談話,來看他們推崇的其他導演及其作品,瞭解他們的風格定位及成長曆程。
這將是兩堂精彩的電影課。
回覆列表
我是學編導的 老師曾經給我推薦過幾部 你可以看看
《導演創作》
《認識電影》
《中國電影史》
《外國電影史》
《紀錄片創作》
斯坦尼的《演員的自我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