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種植筆記
-
2 # 木雨聽風
謝謝邀請,大姜又叫生薑,是經常和我們打交道的調味品之一,同時生薑又具有辛辣味,據祖國醫學書籍記載,生薑還具有活血祛寒,增進食慾等功效,深受消費者歡迎。生薑在中國是重要的蔬菜品種,作為一年生經濟作物栽培,主要是在露地種植生長,種植生薑能不能高產,要看對生薑病害的預防是否到位有很大的關係。生薑種植,常受到真菌病害與細菌病害的危害,比如,葉斑病,炭疽病,都屬於真菌病害,主要危害生薑的葉片。生薑的卡脖子病,又叫細菌莖基腐病,這些都是種植生薑,田間常發生的病害,在防治這些病害時,主要以預防為主,治療的效果往往會不盡如意。
1,生薑葉斑病,生薑葉斑病主要發生在生薑的生長期地上部分,天氣潮溼,溫度高,發病重,在生薑的葉片上面出現不規則形黃白色病斑,隨著病情的加重,病斑擴大,在病斑部位有黑色黴狀物出現,隨著病斑擴大,病斑相連,最後整個葉片乾枯。
生薑葉斑病的防治方法:這種病害容易發生在生薑的重茬地,與排水不良的,因此,預防生薑葉斑病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進行三年以上的輪作。生薑葉斑病,進行農藥防治時,不要等到出現病症,才想起噴上農藥,需要提前定期進行噴灑預防。可用1500倍液戊唑醇+1000倍液甲基託布津+3000倍愛多收。
2,生薑炭疽病,生薑炭疽病的發病條件受外界影響很大,當空氣潮溼,溫度在25~30度左右,就容易發病,最初病害由葉緣開始入侵,很快發病,病菌可借昆蟲等傳播,一旦發病,傳染很快,生薑的葉片大面積被炭疽病侵染,會嚴重影響生薑葉片的光合作用,給生薑的生產帶來嚴重後果。從種植經驗來看,偏施氮肥的生薑,抗病的能力就差,重茬種植的生薑,排水不良的地塊容易發病。
生薑炭疽病的防治方法:儘量避免生薑重茬種植,將生薑種植在地勢高燥,排灌方便的田間。農家肥含有的營養元素比較全面,經過充分腐熟之後,再配合氮磷鉀控施肥使用,千萬不可大量的使用尿素等一些氮肥。一般農家肥每畝地使用4000公斤左右,45%控釋肥每畝地最好控制在120公斤以內。
生薑炭疽病噴灑農藥,也主要是以預防為主,在發病初期,可用800倍液咪鮮胺+800倍液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吡唑醚菌酯+蕓薹素內酯。
3,大姜“爛脖子病”,大姜“爛脖子病”又叫生薑莖基腐病。生薑莖基腐病發生後,出現地上部葉片發黃,檢視莖基部,有水漬狀病斑。病斑環繞基部一週後,地上部葉片得不到營養,基部逐漸腐爛。
生薑“爛脖子病”的防治方法:這個病害也是長期重茬種植容易發生。重茬種植的生薑,除了要增加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增強抗病能力外,應定期採用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每畝一公斤進行灌根或者順水衝施,同時進行葉面噴灑1000倍液中生菌素+天達2116。
-
3 # 清江鶴
大姜在我們這兒又叫生薑,是農村栽植面積比較多的一種經濟作物。《說文解字》中把大姜稱為御溼之菜能御百邪,故在農村有"朝含三片姜,不用開藥方"之一說。
大姜表面黃褐色,有環節和莖痕,易折斷具有特異辛辣味。在田間生長高度約50~100㎝,葉互生無柄平滑無毛,鮮食能散煩悶開胃氣。
大姜田間種植,在正常肥水管理條件下,很少發病。但由於外界客觀因素的影響,大姜也是極易感病的。如大姜瘟病可隨種子形成田間病害再侵染。因此營造良好的大姜生長環境,適時對症用藥,是保證大姜豐產穩產的根本保證。
大姜在田間的主要病害有:一,生薑花葉病(病毒病):主要是由黃瓜花葉病毒引起的生薑花葉病,以蚜蟲的遷飛為病毒媒介,可在田間迅速發病。
常用的藥劑及其配方有:3.85%病毒必克(三氮唑核苷銅鋅)水劑500~800倍液,或者8%準尖素(寧南黴素)水劑500~600倍液,或者5%菌毒清(病毒豐,抗毒豐)水劑500倍液,或者20%鹽酸嗎啉胍乙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與10%吡蚜酮(1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或20%烯啶蟲胺乳油1000~1200倍液混合使用,防控效果好。
二,生薑立枯病:主要危害生薑幼苗,特別是"筍子尖"時的生薑幼苗。
病苗在地上植株根頸部形成溼腐,溼度大時可見植株附近伴有褐色菌絲,隨後地上植株枯死但地下根莖不腐爛。
生薑立枯病的發生主要是高溫多溼或植株徒長在陰蔽的條件下發病。因此,在防控生薑立枯病的時候,除做好田間墒情外,還要加強植株間的通風透光條件,然後根據田間病勢及時用藥對症開展化學防控。
主要藥劑及其配方是:80%立枯黃葉三天淨(乙蒜氯黴)乳油1000~1200倍液與64%惡霜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靈)混合莖葉處理,可明顯提高生薑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三,生薑枯萎病:生薑枯萎病與生薑瘟病在田間發病症狀極度相似,不認真辯別是很難區分的。
主要診斷識別特徵是姜的地下莖塊不呈透明狀,用手擠壓感病姜塊時雖然也滲漏不明液體,但有別於姜瘟的乳白色混濁狀物。
生薑枯萎病的發病與種子帶菌,重茬,施肥,田間病殘體及土壤涵水量等多因素相關。種植生薑時最好輪作精選種子,採用高廂深溝栽培的方式,做好田間肥水管理,施足基肥不偏施氮肥,及時清理田間病殘體,發病初期用IO%萬枯靈(混合氨基酸銅)水劑500~600倍液,或50%氯溴異氰脲酸可溶性粉劑1000~1200倍液,或20%龍克菌(噻菌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對生薑進行莖葉處理或灌根均勻,可有效防控生薑枯萎病。
四,生薑葉枯病:主要危害生薑葉片。發病時在病葉上初生黃褐色枯斑,然後由區域性向整葉擴充套件,待病斑相互融合時,葉片黃化枯姜致死,空氣潮溼時,葉片上病部出現黑色小粒點。
常用的藥劑及配方是: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者64%噁霜錳鋅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或者50%氯溴異氰脲酸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與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者50%多黴(多黴靈)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進行莖葉處理,對大姜葉枯病的防控效果比較好。
姜瘟對生薑的生產危害性極大,可對生薑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因此值得種植者相當注意。
預防及治療方法可以參照本文生薑枯萎病的辦法進行,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除以上主要病害外,生薑在田間還會患感生薑眼斑病,生薑結群腐黴病,生薑腐黴根腐病等病害。但這些病害可以不用單獨防控,可結合生薑田間病蟲害綜合防治一併處理,也可以有效遏制以上各類病害的發生。
-
4 # 新農鳴
大姜也叫生薑,既是重要的調味品,也可作為蔬選單獨食用。生薑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吃飯不香或飯量減少時吃上幾片姜,能增加飯量,所以民間有“飯不香,吃生薑”的說法。但在大姜種植過程中, 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病害,大姜生長過程中病害主要有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兩大類,在降低產量和品質的同時,還給種植戶朋友造成經濟損失。
一、大姜常見侵染性病害及防治1、姜瘟病
姜瘟病也叫立枯病,是大姜最常見的病害。大姜植株的根、莖、葉都可染病。
(1)、姜瘟病的表現症狀
葉部受害:發病後葉片捲縮、萎蔫、沒有光澤,病葉由基部向上逐漸變黃,最後導致整個植株死亡。
根及莖部受害:莖部受害初期變軟、淺褐色、水漬狀。切開受害部位可見維束管變色,用手擠壓,有汙白色液體流出;發病後期,內部組織變褐腐爛,容易從莖稈基部折斷死亡。
(2)、姜瘟病的防治辦法
姜瘟病由於發病期長,可多次侵染,是最難防治的病害,目前沒有理想的殺菌藥劑防治,主要以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
1)農業防治
選擇無病菌植株留種,播種嚴格選種,以防帶病種姜播種;多年種植和已經發病的地塊實行3~4年以上輪作;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治地下害蟲,及時排田間積水;重施基肥,特別是草木灰的施用;發現病株,立即清除並在病穴周圍用石灰消毒。2)、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可採用下列藥劑防治:鏈黴素、波爾多液、水合黴素、氧化亞銅、氫氧化銅、鹼式硫酸銅懸浮劑、琥膠肥酸銅、中生菌素、噻菌銅、絡氨銅等。採用藥劑灌根或基部噴施,視病情10天左右交替用藥噴施,連續噴2~3次。
2、大姜斑點病
大姜斑點病在溫暖、高溼、植株間鬱閉、田間溼度大或重茬連作地塊容易發病。
(1)、大姜斑點病表現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葉斑細小,長2~5㎜,黃白色,呈梭形或橢圓形,病斑中部變薄,易破裂或呈穿孔狀。病情嚴重時,病斑密佈,全葉似星星點點,影響大姜的光合作用,植株長勢減弱或停止生長,發病中心比較明顯。
(2)、大姜斑點病的防治
1)、農業防治
避免連作,可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
選擇排水灌溉方便的地塊,避免低窪地種植;
注意氮磷鉀施肥的配比,不偏施氮肥。
2)、藥劑防治
可採用以下藥劑防治:甲基硫菌靈+百菌清、噻菌銅懸浮劑、醚菌酯懸浮劑等。兌水噴霧,視病情每隔10天左右噴藥1次,連續防治2~3次。
3、大姜炭疽病
大姜炭疽病屬於高溫高溼病害,在溫度為25℃~28℃、相對溼度達到90%就極易爆發炭疽病。
(1)、大姜炭疽病表現症狀
主要為害大姜葉片,發病初期,先從葉尖和葉緣出現病斑並呈褐色水浸狀,後開始向內逐漸擴充套件成梭形或橢圓形褐斑,數個病斑會連成大片病塊,使葉片發褐乾枯,嚴重影響光合作用,空氣潮溼時,病面會出現小黑點。
(2)、大姜炭疽病的防治
1)、農業防治
與其它作物輪作2年以上。
收穫後徹底清除植株病殘體,並進行燒埋處理。
重視農家肥和有機肥的施用,在使用化肥時要平衡施肥,不偏施氮肥。
嚴禁田間積水,及時做好清溝排漬工作。
2)、藥劑防治
可採用以下藥劑防治:溴菌腈可溼性粉劑、多硫懸浮劑、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咪鮮胺乳油、百菌清等。兌水噴霧,每10天噴霧一次,連續防治2~3次。
4、大姜葉枯病
大姜葉枯病屬於高溫高溼病害,高溫季節連續陰雨天氣或霧重、多露天氣,易發病且使病情加重。另外,氮肥過量、植株徒長或過密、通風不良等均能加重病害,連作地塊發病重。
(1)、大姜葉枯病症狀
該病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產生黃褐色小斑點,逐漸擴大呈大小不等的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病斑為黃褐色,邊緣褐色,易穿孔。後期病斑表面生出黑色小粒點。發病較重的時候,葉片佈滿病斑或病斑連成片,致使整個葉片變褐、枯萎。
(2)、大姜葉枯病的防治
1)、農業防治
選用優良抗病品種做姜種,如萊蕪生薑、密輪細肉姜、疏輪大肉姜等。
選擇地勢較高的地塊種植,精耕細翻土地,高壟或高畦栽培。
重病地與禾本科或豆類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
配方施肥,施用腐熟糞肥。
適時、適量灌水,注意降低田間溼度。
收穫後徹底清除田間殘體並集中燒燬。如果田間發病,及時摘除病葉並深埋或燒燬。
2)、藥劑防治
可選用以下藥劑防治:吡唑醚菌酯·代森聯水分散粒劑、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戊唑醇懸浮劑、醚菌酯浮劑、多菌靈可溼性粉劑、百菌清可溼性粉劑、多果定可溼性粉劑等,兌水噴霧,間隔10天一次,連續防治2~3次。
二、大姜生理性病害及防治大姜的種植過程中,常常會遇到高溫、肥害、營養不良等情況引發大姜生理性病害,部分姜農朋友不明就裡當做侵染性病害防治,不僅貽誤防治時機,而且增加了成本,同時造成農藥殘留,大大降低了大姜的產量和品質。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大姜生理性病害及防治辦法。
1、苗期葉片畸形
(1)、苗期葉片畸形表現症狀
苗期幼嫩的新葉在出孔處扭曲不展開,下一新葉也不能抽生,幾片葉子形成“絞辮子”,外層葉背由於扭曲不展日灼後變白,剝開後可以看到葉正面斑狀或條狀黃化。
(2)苗期葉片畸形防治辦法
苗期合理澆水。生薑苗期一般不澆水,遇乾旱年份應澆小水,使地面保持溼潤。
施用腐熟有機肥,如果施入的有機肥多應儘量撒施後耕地。種植時氮磷鉀肥料儘量採用溝施並與土壤充分混合。
及時防治薊馬等病害。
採用地膜覆蓋時儘量使地膜和壟面貼近,不留間隙。
放風時,要在頂芽四周多開幾個放風孔。
2、葉片黃化
(1)、葉片黃化表現症狀
大姜生長進入“三股杈”時期後出現葉片黃化現象,上部葉片變黃後變白,最後乾枯;根莖不膨大,根系不發達,植株矮化、瘦弱,光合作用降低。
(2)、葉片黃化防治辦法
使整平過得地塊熟土下壓,生土上浮。
施肥時應多施優質土雜肥,適時補充中微量元素。
生薑
出齊苗後,隨水衝施10%氨基酸液體肥2~3㎏/畝,並可視情況進行根外追肥,如葉片噴施300倍氨基酸溶液、葉面微肥等。
以上就是生薑在種植過程中常遇到的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要想防止病害的發生,在進行輪作的同時,要加強田間的管理,尤其是水肥管理,不偏施氮肥等,透過精細管理,就可以避免病害的發生,從而為高產和品質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
5 # 鄉下二妹子
大姜就是我們常吃的生薑,生薑又分為大姜和小黃姜。它不僅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調味品,還在醫藥上被廣泛應用,作為經濟作物,在各地大面積種植。
在大姜的種植管理中,防治病害的發生是大姜高產、優產的重要措施。一般在種植中常見的病害有:姜瘟病、斑點病、根腐病、炭疽病及葉枯病等。二妹子下面根據相關病害的發病原因、症狀、危害及防治措施來講講大姜病害那些事兒:
一、【姜溫病】
姜瘟又稱姜腐爛病、軟腳病或青枯病,是大姜種植中危害最大的一種病害,一般可造成20%-30%損失,嚴重時可毀種,貯藏期也可繼續危害姜塊致腐爛。
1、發生原因: 一般出現姜溫的原因有很多,姜溫是一種細菌性病毒,具有傳染性,一般種姜自帶和土壤病株殘體及肥料都可能是傳染源,在姜的生長期,雨水、蟲害、工具及風都能使病毒蔓延,危害整田植株。
2、發病症狀:一般在接近地面的莖基部和地下莖的上半部先發生病狀,剛開始的時候病斑為溼潤狀,顏色為汙褐色無光澤,莖的內部組織逐漸變軟且腐爛,最後只剩外表皮,用手壓發生病害的部位,可擠出汙白色帶惡臭的汁液。如果是根部發生病害就會出現黃褐色且腐爛。根莖受害後地上部的莖呈暗紫色,組織逐漸變褐腐爛,葉片萎凋捲曲,甚至造成全枯萎蔫枯死。若將病莖或地下莖橫切,可見維管束呈環狀變褐,用手擠壓會從維管束溢位汙白色菌膿。
3、危害部位:姜溫病可危害莖、葉部分,但主要危害地下部根莖。
4、傳播途徑:姜溫是由一種稱為青枯假單胞桿菌的細菌侵染引起的,菌體短杆形,端生1-4根鞭毛,革蘭氏染色陰性反應,病菌喜高溼高溫,生長髮育最適溫度30-37攝氏度,寄主範圍非常廣泛。主要危害茄科蔬菜。
5、防治措施
應採用以加強栽培管理的控病措施為主,結合使用藥劑的綜合防治。
①姜種處理:從無病田或無病株選留健壯姜種,挑出有病蟲害的姜塊。催芽前用1:100倍液的福爾馬林液悶種6小時,或者用農用鏈黴素500ppm浸種24小時。充分晾開散發藥味後播種。
②作物輪作:可與水稻、玉米或蔥蒜類輪作。
④藥劑防治:如果發生姜溫,可選用50%代森銨水劑1000倍液;或者80%抗菌劑“402”乳油1000倍液;或者30%氧氯化銅懸浮劑300-400倍液;再或者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每株約250-300毫升,淋2-3次。
二、【斑點病】
姜斑點病又稱“白星病”,斑點病是由姜斑點黴菌侵染所致,高溫、高溼是此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1、發病原因:一般根據經驗,在8月中旬到10月上旬為斑點病的多發季節,因為這段時間溫度高且多雨水,有利於姜斑點病借雨水濺射傳播蔓延。還有姜地連坐,土壤中積累了大量菌源、肥料單一、氮肥投入量過多、磷鉀肥施用偏少等,導致植株抗病能力弱也是此病發生的重要因素。
2、發病症狀:發病初期表現為葉片反面呈水漬狀,正面呈黃白色,稜形或長圓形,長2-5毫米,病斑中部易破裂或穿孔。嚴重時,病斑密佈,影響光合作用,植株長勢減弱或停止生長,發病中心明顯。
3、危害部位:主要危害姜的葉片部位。
4、防治措施:
①避免連作:我們在種植姜的時候,最好是隔一到兩再種,有的病蟲害要輪作兩年才能被完全消除,這樣就可以減少斑點病的發生。
②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加強健苗栽培,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④藥物防治:在發病初期,可用30%苯甲丙環唑4000倍液或25%吡唑嘧菌酯1500倍或(50%氯溴異氰尿酸1500倍+乙蒜素1000倍+基因活化劑2000倍)液噴霧,每畝用液50公斤,對發病中心進行重點噴霧,隔3-5天噴一遍,連續防治2-3次,防治效果達90%以上。
三、【根腐病】
大姜根腐病是一種土壤傳染病害,屬於真菌病害,在大姜種植種發生比較嚴重。
1、發病原因: 根腐病發生主要跟溫、溼度有關,姜塊定植後,長期遇陰雨天氣,雨後高溫暴曬的天氣,極有利於腐黴菌對姜塊莖的侵染。所以病害發生普遍,危害嚴重。低窪地、積水、雜草叢生地塊及連作地病重,這與土壤中病殘體含菌量積累增多有關。其次,過多地使用化學肥料,造成土壤板結,影響大姜呼吸和根系生長,也是發病的誘因。
2、發病症狀: 根腐病症狀跟姜溫有點相似,要注意區分,根腐病發病是先從下部葉片的尖端及葉緣褪綠變黃,後擴充套件到整個葉片,且逐漸向上部葉片擴充套件,葉面有斑點,嚴重時穿孔,初期莖基部呈水浸狀,後期莖基部腐爛,直至枯萎死亡;地下塊莖褐變,根系不發達,有的軟變腐爛。輕者塊莖表皮和莖基葉梢呈水浸狀褐色病變,易剝落,但無臭味。地下根系呈水浸狀變軟,一碰即脫落,植株生長衰弱。
3、防治措施
①早防治: 發病初期,每畝可用77%多寧一公斤,隨水衝施,並配以甲殼素衝施肥,促根殺菌,促進養分吸收。間隔20天后,再隨水衝施酵素菌肥多菌寶一公斤,達到以菌抑菌的目的,促進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繁殖,並配以甲殼素肥20公斤。發病嚴重地塊,重複使用兩次,病害即可控制,不再蔓延。
②防高溫: 當晝夜溫差大時,中午拱棚內溫度可高達40℃,極易造成頂芽日光灼傷,夜間溫度低,棚頂露珠滴落在受傷的頂芽上,引起細菌性潰瘍腐爛時,要及時噴灑3%中生菌素800倍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康爾福500倍液防治,也兼防了腐黴根腐病。
-
6 # 新農人鄭二妮
生薑,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生薑不僅是美食的調味劑,而且還具有鎮吐、活血驅寒的功效。常吃生薑是有一定好處的,但是在生薑的種植過程中會遇到一些病蟲害。病蟲害的出現會減少生薑的產量,給農民朋友經濟造成很重要的影響。
那麼,生薑種植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哪些病害呢?一般又是如何防治的呢?
生薑常見的病害及防治措施生薑(植物)的病害是指植物的生長環境及營養需求不滿足植物正常所需時,植株單一部分或者多部分發生病變。生薑常見的病害有姜瘟、姜斑點病、姜炭疽病、姜葉枯病等四種病害。下面二妮給大家一一介紹一下這五種病害的發病原因及防止措施。
姜瘟發病原因:灌溉水及地下害蟲傳播,由細菌引起的植株根和根莖病變,一般出現在種苗萌芽前,陣雨天或者高溫,有漬水田地中多有發生。
病變表現:初期種苗根莖表現為黃褐色,沒有光澤,後面逐漸腐爛,弄破錶皮會散發惡臭味;後期塊莖全部腐爛,葉片凋萎,葉面枯黃,甚至會導致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發病初期或者種植前,可使用綠亨六號20g+綠亨一號5g兌水30斤,對種苗進行消毒或灌根。前期的預防工作會有效減少姜瘟病的出現。
姜斑點病發病原因:斑點病屬於真菌性病害,主要發生在植株葉片部位。
病變表現:葉片初期會出現黃白斑,呈長圓形或者長梭形,葉片中央變薄,用手觸碰容易穿孔或破裂。嚴重的話,整個葉面會變得都是斑點。
防治措施:發病初期可用2.1%丁子香芹酚25g兌水30斤,噴施植株葉面;也可用25%苯醚甲環唑5g配86.2%氧化亞銅10g兌水30斤噴施3-4次。
姜炭疽病發病原因:炭疽病也是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發病部位也是葉片部位。
病變表現:葉片葉尖部位和葉片邊緣部位出現病斑,隨後會蔓延至整個葉面,使葉面乾枯死亡。
防治措施:及時清理田間積水,積水堆積會造成病菌真菌堆積危害植株。發病初期用氧化亞銅和苯醚甲環唑配水,噴施葉面2-3次。
姜葉枯病發病原因:葉枯病屬於一種真菌性病害,發病部位為植株葉面。
病變表現:初期葉脈會出現黃斑並且會不斷擴大,然後向整個葉面不斷蔓延,導致整個葉面枯黃死亡。
防治措施:種植前可以用哪個綠亨九號20g兌水15斤浸泡母姜或者直接對種苗灌根;發病初期可以用綠亨九號20g配比30斤水對大田噴灑。
生薑常見的蟲害及防治措施生薑蟲害多發的有兩種:姜螟(鑽心蟲)和姜蛆。
姜螟發病部位:姜螟主要是幼蟲鑽生薑莖稈中,咬食生薑嫩莖。生薑植株被姜螟咬食後,會造成莖稈空心,植株水分和養分運輸通道被破壞,導致姜苗上部葉片枯黃死亡。
防治措施:用48%毒死本1000倍液或者52%氯氰毒死蜱1500倍液噴施葉面。
姜蛆姜蛆主要發生在生薑貯藏期,生薑貯藏不當會導致滋生蛆蟲,對生薑品質造成一定的影響。
上面就是二妮對大姜病蟲害發生原因、病變表現和防治措施的一些介紹,文章內容有限,介紹的不是很全面。農民朋友在種植過程中,一旦遇到其他問題,可以找二妮幫忙,二妮會給大家一一解答。
回覆列表
大姜作為有較高經濟價值的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相對的,大姜的投入也是很高的,從五六千到一萬多不等,因此在大姜的生長過程中,病害的防治尤為重要。關於大姜的病害主要有以下幾種:
1.大姜莖基腐病(俗稱大姜爛脖子病或歪脖子病),該病為大姜危害最為嚴重的病害。防治大姜莖基腐病現在最為有效的辦法就是在保證姜種沒有被病菌汙染的情況下,更換生茬地種植。如果沒有更好的地塊輪作,建議對土壤進行燻蒸消毒處理,常用藥物有氯化苦、棉隆、威百畝等。土壤燻蒸受燻蒸深度的影響,並不能百分百保證沒有病害,所以在往年發生莖基腐病害的地塊,在種植過程中要重點關注,提前預防。
2.姜瘟病。姜瘟病發病速度快,更容易造成絕產,但是近幾年隨著土壤燻蒸等土壤消毒方法的應用,極少發生。很多大姜種植朋友容易將姜瘟病跟莖基腐病混淆。姜瘟病菌侵染的大姜,切開之後會有白色膿狀物流出,而且伴隨著惡臭,莖基腐病則沒有。姜瘟病侵染的大姜葉片是有中間往外黃,而莖基腐病侵染的大姜是從葉緣向內黃,更多區分後期會專門寫一篇文章詳細介紹。
3.大姜賴皮病。大姜的賴皮是因為線蟲的危害。關於線蟲的防治可以使用噻唑膦、阿維菌素、氟吡菌醯胺、淡紫擬青黴等。
4.細菌性葉枯病。每年六月初發生,多為晝夜溫差大引起。相對好控制,噴灑細菌性藥物即可。
5.炭疽病、葉斑病、眼斑病、葉枯病等等頁面病害,在使用殺菌藥的時候,交替更換不同型別的殺菌藥,極易控制。
6.白絹病。往往發生在玉米茬地塊。噻呋醯胺搭配吡唑醚菌酯等均可以防治。
7.花皮病。這個在用肥用藥的時候要注意。補充中微量元素,換茬等均可有效改善。
8.缺素症。注意中微量元素的補充。變現問葉片發黃,變薄。主要是缺少鐵跟鋅。
總之,大姜的種植特別需要注意細節,不管是在用肥還是用藥上面,儘量考慮周全。瞭解熟悉大姜病害的發生節點,提前預防。像葉枯病、炭疽病等病害如果發生雖然相對好控制,但是葉面也受損,對產量也是有一定影響的,像賴皮病,一旦發生,極大影響大姜的售價,損失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