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健康之路小侯
-
2 # 順熙2015
我本人是c567壓迫脊髓,在復旦大學腫瘤醫院做的手術,術前表現:右腿走路不穩,頸子下掐沒感覺,肚子像繩子捆綁一樣,左手發麻,一到晚上在床上睡覺時,右腿裡面冷氣醫生說是血不通,做完手術後,現在有一年了恢復的很好
-
3 # 耿碩說骨
頸椎間盤突出症的常見症狀為:頸部、肩部疼痛,活動受限;上肢麻木、脹痛;嚴重者出現步態不穩、四肢無力等症狀;此外還可出現頭痛、頭暈、心悸、胸悶等症狀。
如果您想了解頸椎間盤突出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且聽我細細道來。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下我們的頸椎。
圖中紅色的部分就是我們人體的頸椎,它是由7塊椎骨從上而下排列組成的。你可以用手摸摸脖子後面,那一個個凸起就是一塊塊的椎骨。在椎骨的中間有個洞。這樣從上到下排列起來,中間就會形成一個豎直的管道,我們稱之為“椎管”
在椎管中走形的,就是我們的脊髓。它控制著人體的運動和感覺。
在每兩節椎骨之間,會從脊髓發出神經,大腦的各項指令透過我們的神經,傳遞到身體的每個角落,支配我們的運動和感覺。我們的頸椎一共發出8對神經根,分別為C1-8。
除了神經之外,在脊椎的兩旁,還有供應腦部血液的血管,叫做椎動脈(圖中紅色的部分)。在這些椎動脈的血管表面,分佈著一些神經纖維,叫做交感神經。
為了防止這一塊塊的椎體互相碰撞、摩擦,相鄰的兩個椎骨之間都有一塊富有彈性的軟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椎間盤”,它可以隨著外力改變形狀,相當於脊椎的“減震”,在我們運動的時候起到承受壓力、緩衝震動的作用。除此之外,一些韌帶和肌肉還為我們的椎體提供支撐。從而保持了脊柱的穩定。
那麼什麼是頸椎間盤突出症呢?我們的椎間盤由中央部的髓核和周圍部的纖維環組成。中央部的髓核富於彈性的膠狀物質,起到緩解壓力,緩衝震動的作用;周圍部的纖維環由多層纖維軟骨環按同心圓排列,保護內部的髓核。
頸椎間盤突出是椎間盤退變的一種病理過程,當我們處於不良姿勢的時候,頸椎的負荷增加,附近椎間盤受到的壓力自然也會變大。而彎曲的脊柱又會擠壓椎間盤,使椎間盤的受力不均,椎間盤就很容易被壓扁。如果壓力一直存在,椎間盤難以承受,它會膨出,也就是讓自己變大一些,來釋放內部的壓力。如果壓力進一步增大,超過了椎間盤承受的極限,椎間盤的纖維環就會被擠破,內部的髓核會“漏”出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頸椎間盤突出”。這時候我們不一定出現症狀。
當突出的髓核引起脊髓、脊髓神經根受壓或者受刺激,因這種機械性的神經壓迫和區域性炎症刺激而出現相應的神經症狀,就是我們所說的頸椎間盤突出症。那麼頸椎間盤突出症都有哪些症狀呢?首先,根據突出的椎間盤刺激的部位,頸椎間盤突出症可分為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和交感型
1.神經根型:此型為突出的椎間盤壓迫側方的神經根,以根性疼痛為主。
當C3神經根受壓時:主要症狀為頸後部疼痛,特別是耳廓周圍疼痛嚴重。
當C4神經根受壓時:主要症狀為頸後部疼痛、活動受限,疼痛可放射至肩部,伴有向前胸放射。
當C5神經根受壓時:主要症狀為一側頸部及肩部放射性疼痛,在肩部三角肌處有麻木感,三角肌無力及萎縮。
當C6神經根受壓時:沿上臂和前臂外側向遠端放射痛至拇指、示指尖。
當C7神經根受壓時:沿上臂和前臂背側中央向遠端放射痛至中指,肱三頭肌肌力及反射減弱。
當C8神經根受壓時:可引起指屈肌和手部骨間肌的肌力減弱,及環指、小指和手掌尺側的感覺喪失。
2.脊髓型:此型為突出的椎間盤壓迫後方的頸髓。因脊髓受壓,可出現上肢或下肢麻木無力、僵硬,雙足踩棉花感、步態不穩,束帶感,雙手精細的動作障礙。後期可出現大小便異常。
3.椎動脈型:此型為突出的椎間盤壓迫或刺激椎動脈,椎動脈狹窄、迂曲,造成腦供血不全,從而出現頭暈、噁心、耳鳴、偏頭痛等症狀,或轉動頸椎時突發眩暈而猝倒。
4.交感型:此型為突出的椎間盤壓迫頸部的交感神經纖維,從而引起心悸、心律失常;頸項痛,頭痛、頭暈;面部或身體麻木發涼、痛覺遲鈍;也存在耳鳴、聽力減退或者記憶力減退、失眠等症狀。
如果您有類似的症狀,一定要到專業的醫院就醫諮詢,醫生會根據您的症狀、體徵、影像學檢查來判斷您是否患有頸椎間盤突出症。
對於早期的頸椎間盤突出症,可採用非手術治療,透過適當的休息、臥床、頸部牽引或理療等方式進行治療。藥物可以應用止疼藥、脫水藥和神經營養藥等。
若 非手術治療無效,疼痛逐漸加重,甚至有癱瘓等表現時。我們就要及時就醫,聽從專業醫生的指導意見,考慮是否需要手術治療。
回覆列表
頸椎病壓迫神經根與硬膜囊,主要症狀有:頸肩背部酸脹、疼痛,上肢疼痛、麻木及無力,時間長了還會出現上肢肌肉萎縮。
如果症狀比較輕微,可以適當鍛鍊頸肩背部肌肉,或者按摩、理療,如果症狀比較嚴重,建議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