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郵說錢
-
2 # 師傅很閒
第一,普通流通紀念幣發行的宣傳力度遠高於郵票,紀念幣的設計和包裝每年都不同。第二,現在大部分普通流通紀念幣可到銀行直接預約兌換,成本上不會出現虧損。第三,普通流通紀念幣的參與人數不斷壯大,你會對一些早期發行的紀念幣產生帶動效應。第四,剛入門收藏愛好者都會選擇普通流通紀念幣進行收藏。
現在的經驗比發行量有所增大,在未來紀念必將會有比較大的改革。因為現在很多紀念幣出現回存情況,浪費的資源也是非常大的,未來紀念幣發行將按預約量來生產,也就是說公佈一個大致發行量看預約情況生產。
普通流通紀念幣也逃不出物以稀為貴的常理,早期紀念幣的收藏還是比較不錯的,雖然說現在有所下跌,後期發行的紀念幣量是最關鍵,基本以紀念為主不存在投資價值,總的來說還是要選擇明確的方向來收藏。
小郵覺得未來紀念幣行情會逐漸平穩,不過部分品種可能會出現短暫的大漲大跌。
自從2016年紀念幣市場行情下滑以來,幾乎所有的錢幣品種都有下跌。比如紀念幣中的風向標~二輪羊年紀念幣,2016年最高一枚接近120元左右,這幾年經歷過幾波下跌後,目前最新價格只有48元左右,下跌60%。
這波持續了4年的下跌主要由央行大幅增加紀念幣發行量開始,以往紀念幣最多發行1億枚(2014年馬年生肖幣),2016年動輒2~3億,甚至5億枚,嚴重的透支了市場的潛力,幾億的發行量遠超市場的承受能力,新幣面值化幣必然的,老幣也會受到大幅影響,這些都在意料之內。
央行這幾年也意識到了發行量的問題,紀念幣改革已經逐步進行了一些。比如紀念幣發行量每年都有一定程度的縮小,去年又增加了“預約黑名單”制度,已預約不兌換將影響下次兌換,這些都是央行已經實施的措施。
從效果上看,紀念幣市場已有小幅的回暖跡象,比如去年底發行的建國、泰山幣等發行量都不算太大,價格也沒有跌倒面值。泰山幣甚至溢價超過300%,這就是央行減少發行量的最直接結果。
而且央行年初還發出了關於《普通紀念幣普制幣發行管理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的通知,其中列舉了很多紀念幣改革的重要措施。如果這些措施真正實行了,紀念幣市場未來可能會更加平穩,不會出現大跌大漲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