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聽說吧心理諮詢

    01

    孩子一天天長大,從嗷嗷待哺的嬰兒,到活潑可愛的幼兒園小朋友,再到調皮搗蛋的小學生。

    雖然孩子在不斷成長,但在父母的心中:孩子還是那個願意乖乖跟自己分享事情的小孩兒。

    然而,一到青春期,為何孩子就變了呢?變得叛逆、不聽話,一到家就關上房門,不願再向父母分享自己的情緒、想法和生活....

    慢慢地,許多父母感覺很難與孩子交流,看著滿懷心事又不願多說的孩子,父母很著急,又很無奈,不知道孩子內心到底在想些什麼,不知道怎樣才能進入孩子的內心。

    為何青春期的孩子不願與父母溝通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處在青春期的孩子與其他年齡段的孩子相比較,有什麼特別之處:

    青春期,指的是青少年11~16歲的這一時期,此時孩子正處於身心發展迅速卻不平衡的階段。

    青春期孩子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其產生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希望得到像父母一般的社會地位、信任和尊重,但心理發展相對緩慢,認知水平、思維方式和社會經驗尚未成熟。

    這樣的心理特點造成了青春期孩子內心的各種矛盾與衝突,若父母們沒有及時注意到孩子的變化,並調整自己與孩子的溝通、互動方式,便容易讓孩子與自己的距離越拉越遠,甚至出現親子溝通不良的狀況。

    02

    那麼是什麼原因,孩子離你越來越遠,不願再像從前跟你袒露心聲呢?

    · 既然不被理解,

    便沒有傾訴的必要 ·

    當孩子抱怨讀書很辛苦、作業太難時,很多家長擔心孩子不重視學業,怠慢學習影響考試、升學,聽到孩子抱怨就著急,想立馬扭轉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忍不住說教、規勸。

    “還不是因為你沒有認真聽課”

    “讀書哪裡有我們工作辛苦”

    “啥都不用你操心,淨讀書就好了,有什麼辛苦的!”

    .....

    這些話,不僅沒有起到積極作用,反倒讓孩子感覺父母並不理解自己。

    內心真實的感覺被否定是一件很難受、很委屈的事情,當孩子多次不被理解,慢慢地便不願再把真實想法展現在父母面前,更多地向有同樣經歷、同樣感受的同學、網友訴說心中苦悶。這樣一來,父母便錯失了許多與孩子深入交流的機會。

    · 挫折教育,

    打壓孩子的自信 ·

    中國傳統文化觀念的主流是謙遜、低調,不少家長也深受影響。

    當看到孩子學習進步、習得新的生活技能等突出表現時,雖然內心高興,但擔心孩子驕傲自滿,因此說一些挫敗孩子的話,讓孩子“保持謙虛,不要驕傲”。

    但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強,正是需要成人,特別是父母的認同與支援。當自己取得進步、成就時,非但沒有被看見、認同,反而還被無情貶低、嘲諷,孩子心中會產生憤怒、不滿等負面情緒。

    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不願意與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畢竟高興的事情跟父母說了,都會被“潑冷水”,不高興的事情跟父母說了,不是自找難受嗎?

    · 只關注學習,

    成績就是一切 ·

    社會競爭、生存的壓力讓父母們深感學歷的重要,難免有意無意中向孩子強調學習的重要性,但過分關注,結果可能會事與願違。

    若父母對孩子未來過分焦慮,對學業看得過重,每次談話、聊天都是圍繞學習這個話題,很容易忽視孩子的其他需要。

    例如,有些父母覺得孩子應該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讀書學習上,其他的事先放一邊。

    這樣的溝通模式,不僅阻礙了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還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只關心自己的成績,並不關心真實的自己,自己其他的愛好和需要都被忽視。試問,長期下來,孩子還願意敞開心扉嗎?

    久而久之,兩代人坐到一塊聊天,就變得非常困難,變成了尬聊,或父母說一大堆孩子沉默無語,而私下孩子寧肯跟網友、陌生人聊得火熱,袒露內心隱私,也不願意跟自己父母好好溝通。

    03

    ▏如何讓孩子重新願意與父母交流?

    若想一個人訴說心事,先要做一個及格的傾聽者。

    在孩子抱怨時,先不急著下定義,也不急於判斷對錯。不妨先多傾聽,先了解情況,明白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多問問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而不是整個事件都還未聽完整,就立馬憑藉自己的主觀而下定義、判斷、分析孩子的對錯,然後,搬出種種是非大道理。

    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思考和想法,若父母能夠耐心聽聽孩子傾訴,既給了自己機會去看看孩子內心的想法,也讓孩子有個空間去展現自己內在的想法。

    這樣的溝通方式,讓孩子覺得與父母傾訴是安全的,也滿足了孩子被傾聽、被尊重、理解的需要。今後再有煩惱,也更願意表達。

    對孩子的進步和閃光點,可以用“先揚後抑”的方法。先表揚,表示你已經看到TA的進步,認同TA的努力,再表達需要加強的地方。“若以後可以注意這個地方,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這樣包含著鼓勵、支援的建議,會比“挫敗教育”更有效哦。

    廣州心理諮詢結語

    若孩子已經對父母產生排斥,無法信任父母,不願與父母交流,親子關係不良,父母嘗試了很多方法都不能改善局面的話,可以尋求專業的青少年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針對孩子的性格特徵、成長經歷以及家庭相處模式進行專業的分析評估,幫助孩子開啟內心,重建良好的親子溝通模式,修復親子關係。

  • 2 # 快樂庭院

    青春期,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究其原因,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一,孩子青春期是其個性化成長的一個關鍵時期。是一個人獨立性要求最強的階段。此時他們覺得自己有點無所不能的感覺,個人獨立的意願非常的強烈,自我的意識也猛然增加、且勢不可擋,很是排斥成年人、尤其是父母對他們的說教和控制。

    二,孩子進入青春期,是一個快速的成長期,而此時父母對孩子的一些認識很難一下子從兒童順從時期過渡到青春個性化時期。

    成年人的思維比較固化,學習和改變的能力比較被動也比較滯後。也就是說,孩子成長的速度超過了父母成長的速度,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距離拉的越來越大,也就形成了一般人所認為的代溝。

    三,父母子女之間不可更改的位置,讓很多家長不自覺的在孩子面前養成一種高高在上的管理者意識。這種意識,在青春期之前,孩子們都是絕對信服的,但隨著青春期個性化成長的到來,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獨立性和個體性越來越強烈,他們對這種高高在上的管理者開始有了明顯反抗意識。

    此時若父母不意識到這一點,不主動的去調整自己的觀念和溝通方式方法去順應孩子的成長,那麼孩子越來越不願意和家長溝通是必然的。

    綜上,在和青春期孩子的相處過程中,能否和孩子溝通的更好,剛開始主動權還是掌握在家長手中的,但隨著孩子個性化的完成,這種主動權慢慢的會轉移到兒女的手中。

  • 3 # 語文工具箱

    到了青春期,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是那個小學時候,你說什麼就是什麼的孩子了,這時候他的想法有很多於你不一樣的地方,所以說他不願意去和你溝通交流。

    還有一點,他開始有了自己的私密的空間,不管是在生活當中還是在心裡。他有一些話他不願意與家長交流,他可能會與自己的朋友交流,或者是把想說的話一直埋在心裡。

    如果你在他小學的時候經常與他交流,那麼現在呢還可以慢慢的交流,如果你以前就很少交流,現在他肯定不會跟你交流的。

  • 4 # 肯定式教養

    為什麼?因為父母所謂的溝通就是教育,而不是真正的溝通。

    真正的溝通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平等的基礎上。父母跟孩子溝通習慣性的站在上位,以俯視的眼光看待孩子,從心裡覺得孩子小,啥都不懂,所以習慣性的否定孩子的意見想法。試問,這樣的溝通誰喜歡。

    所以,孩子不喜歡就對了。

    什麼時候,父母不以教育為目的來跟孩子溝通,孩子就真的喜歡跟父母溝通了。

  • 5 # 大叔能創業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曾經有一個重要的研究成果-溝通的位差效應。研究表明,從上到下的交流只有20-25%被下級理解,而下級反饋的資訊只有10%被上級認知,而平行交流的效率達到90%以上,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平行交流是一種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交流。

    那麼就請各位家長反思一下,你們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是不是把他們看成跟你一樣平等的人的個體。要想保持良好順暢的溝通,平等是前提。

    想要和孩子溝通好,首先是聽,認真仔細地聽孩子的想法,不要打斷,不要急於更正,要聽完孩子完整的想法。這樣也同時教會孩子在別人說話時的禮貌態度。善於傾聽是一種非常好的軟技能,對孩子將來的成長很有幫助。

    其次是思考,你不要急於做出回答來評判孩子的觀點,想法,你甚至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需要時間考慮,這不丟人,既不會影響你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同時也給孩子傳遞一個資訊,那就是凡事要認真思考不要急於得出結論。

    和孩子溝通最忌諱的做法是擺出家長的姿態,粗暴打斷孩子的敘述,喋喋不休,嘮嘮叨叨地重複自己要求而沒有任何讓孩子表達的機會。

    和孩子溝通最不應該說的幾句話是,我是爹(媽)我難道會害你嗎,我是為你好,你看人家XXX怎樣怎樣,你一個小孩子知道什麼,你怎麼一天到晚就知道玩遊戲,你為什麼不怎樣怎樣,等等。

    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要尊重,要善於引導,說服孩子來達到溝通的目的。簡單粗暴的擺家長架子來溝通,那結果是可想而知的。試問你願意跟一個這樣的領導溝通嗎?哈哈

  • 6 # 雪夢兒282

    從心理學角度講,到了青春期,孩子們開始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好多心裡話不願和父母講,願意寫在日記裡或者和好朋友講。原因是,害怕父母責怪,想的做的大都不符合父母的意願。到了青春期的不管是男孩兒和女孩兒,他(她)們的思維敏捷了,有自己看問題想法和手段。這也是和父母難溝通的理由。難溝通也不是不想溝通,只是一時找不到切入點。其實孩子們也擔心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慢慢來吧,不要急於求成。

  • 7 # 師範小王子

    謝邀。這個年齡的孩子是世界觀、人生觀初步建立的時候。透過自己的閱歷、對社會的觀察、所學知識的積累,對社會的認識,人生的界定有了自己的主見。他們在很多問題上與父母看法不一樣。父母又總是站在說教的角度說話,所以他們願與同齡人溝通也不願與父母溝通。

  • 8 # 讀行天俠

    其實在孩子青春期之前,你不把他當大人,當朋友,把他當孩子,青春期他就不理你!所以大人要走進孩子心理,就不會有叛逆問題!

  • 9 # 蒲公英education

    原因很簡單。第一,青春期的孩子自視天分比較高。嫌父母老套。第二,從家長的角度來說,家長總感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物品,總覺得孩子就應該對自己言聽計從。但事實恰好相反。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強。根本不願聽家長的。第三。家長不會傾聽。不懂得尊重孩子。其實一開始的時候,孩子有事兒也和父母說。因為,畢竟父母是自己最親近的人。但後來為什麼就不說了呢?因為父母不會傾聽。孩子在訴說的時候。家長總插話,總是評論,甚至指手畫腳。這樣就把孩子的嘴給堵住了。慢慢兒父母和青春期的孩子之間。就有了代溝。

    家長要想和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無障礙交流和溝通。其一,要先學會傾聽。不插話。不指手畫腳。不評頭論足。其二,學會尊重孩子的隱私。其三,試著走進孩子的世界。瞭解孩子的喜好。高興著孩子的高興。悲哀的孩子的悲哀。這是同理心。

    家長只要能做到以上這幾點,孩子應該很快就能和你親如姊妹,甚或稱兄道弟,很快和你成為無話不談的好閨蜜!

  • 10 # 叛逆孩子教育方法

    青春期是孩子從兒童到成人的過渡期,孩子已經不再依附於爸爸媽媽的管束了。他們的思想,從這個時候開始萌發,有了自己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這時候的孩子要向大人們宣告:我是大人了。父母需要在觀念上“降到”與孩子平等、平視的位置,親子之間才能坦率、愉快的交流。

  • 11 # 知士教育廣場

    青春期的孩子,多多少少的都會一些叛逆。因為一些逆反心理,孩子跟父母交流自然會有一些排斥。其次,孩子在這個年齡段,也有了自己獨立的人格和自己的秘密,既然是秘密,也就不會拿出來願意和父母來分享。

    當然,具體情況其實還是要和家長的教育方式來論。

    如果你想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和孩子特別的約定一個時間,比如每週天的下午兩點到四點,規定好準確的時間。並且,在這段時間內,一方提出的合理的要求,另一方不可以拒絕,而且,這段時間內做出的決定,都要共同遵守,並制定好違約的懲罰。

    而且這段時間內,馬沒有父母和孩子這種關係,大家都是平等的。而且談話過程中不能帶有人和不好的情緒,約定要替對方保密的事情也一定要遵守諾言,站在願意相互支援對方、願意傾聽對方、願意理解對方的角度進行談話。

    對於談話的內容,也不要作出限制,不評價對錯,不主動給建議,不抱怨、不談判、不逼對方、不算舊賬、不發洩情緒在對方身上、更不允許欺騙、不允許拖延,而且對話是保密的。

    相信以這種方式來和孩子做溝通的話,孩子也會願意和父母溝通。其實很多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是因為父母總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身份去和孩子溝通,總是對孩子說的事情隨意去評價,判斷,很少去真正去接納孩子的感受和情感。所以,孩子也慢慢不願意和父母溝通,說出去的東西只能換來批評與責備,也就只想對父母隱藏自己的想法了。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放下所謂的架子,去聆聽一下孩子真實的想法和感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多肉為什麼很久都不服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