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沉的經遠

    這個問題其實應該倒過來回答,北洋水師從德國購買的原因一是英華人過於傲慢,其次則是因為價格關係了。“定遠”級鐵甲艦的效能按照建造時的標準算,因為經費問題等問題,在鐵甲艦中屬於中等偏上。

    李鴻章打算購買鐵甲艦時,開始找的其實是英國,最後因為種種原因,才變成了在德國訂購

    早在清政府1875年開始籌建海防時,就考慮過購買鐵甲艦。由於當時世界第一海軍強國是英國,所以李鴻章一開始也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英國。187李鴻章得知土耳其在英國訂購的兩艘鐵甲艦有意轉讓,於是派遣李鳳苞和洋員日意格趕往英國檢視,看是否值得購買。

    土耳其訂購的這兩艘鐵甲艦和日本同時期在英國訂購的“扶桑”號鐵甲艦船型一樣,是老式的船腰炮房鐵甲艦。所謂船腰炮房鐵甲艦就是在船體中間有一個八角形的炮房,主炮全部安裝在炮房之內,當時也稱之為八角臺鐵甲艦。

    日本的“扶桑”號鐵甲艦

    這種鐵甲艦的主炮射界有限,又不適應當時艦首對敵的作戰思路,已經有些過時。所以李鳳苞和日意格都認為不值得購買,於是此事暫時擱置。

    1879年中俄兩國因為邊界問題再起爭端,清政府又起了購買鐵甲艦的心思,並下令李鴻章負責此事。李鴻章再次和英國聯絡購買此前考察過的那兩艘土耳其鐵甲艦,卻遭到英國拒絕。於是清廷下令李鴻章在英國專門訂購兩艘鐵甲艦,以加強海防。

    李鴻章奉命以後,並沒有按照要求直接去英國訂購,而是下令李鳳苞和徐建寅在歐洲各國考察船廠和鐵甲艦,選擇合適的船廠以後再行訂購,其中考察的重點就是英國和德國。

    德國此時海軍也剛剛起步,因此有意開拓國際市場。早在1878年德國的伏爾鏗造船廠就特意邀請了李鳳苞參加了“薩克森”級鐵甲艦“威爾登白”號的下水儀式。而此次李鳳苞和徐建寅來參觀時,德國政府和伏爾鏗造船廠、克虜伯公司、西門子公司等軍工企業都予以了熱情款待。

    德國的“薩克森”級鐵甲艦

    而李鳳苞和徐建寅抵達英國時,恰逢李鴻章在英國訂購的“超勇”、“揚威”因為建造延時雙方發生矛盾。英華人擔心李鳳苞和徐建寅是故意來找茬的,所以冷淡對待,甚至拒絕了李徐二人參觀“超勇”、“揚威”的要求。

    英德兩國態度差異如此之大,讓李鳳苞和徐建寅對英國極為不滿。得知此時的李鴻章也因為“超勇”一事對英國意見頗大,於是決定在德國訂購鐵甲艦。1880年12月2日,李鳳苞和伏爾鏗造船廠草簽了訂購一艘鐵甲艦的合同,這就是後來的“定遠”號。

    而第二艘鐵甲艦也就是“鎮遠”則是進行了招標,結果伏爾鏗造船廠再次以價格優勢中標。最終兩艘鐵甲艦都在伏爾鏗造船廠建造完畢。

    所以英華人失去這份合同,主要還是自己過於傲慢,否則李鴻章早就在英國下訂單了。當然德華人的低價優勢對於財政緊張的清政府來說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定遠”級鐵甲艦線圖

    因為條件限制,“定遠”級鐵甲艦在當時並不算最先進,只能說中等偏上

    “定遠”級鐵甲艦雖然是在德國訂造,不過因為英國是世界海軍第一強國,所以其設計主要是以英國最新式的“英弗萊息白”號鐵甲艦為藍本。由於財政緊張,加上國內港口水深有限,所以“定遠”級的噸位比“英弗萊息白”號要小得多。

    此外“英弗萊息白”號使用的炮塔防護能力雖然很好,不過其自身重量大,需要複雜的液壓裝置進行轉動。徐建寅擔心這套轉動裝置過於複雜,容易出問題。而一旦出了問題,那麼笨重的主炮將無法轉動,等於失去了戰鬥力。

    因此“定遠”級鐵甲艦的主炮採用了德國“薩克森”級鐵甲艦的露炮臺模式,將主炮安裝在裝甲炮臺內,主炮旋轉炮臺不動,這樣轉動裝置就要輕便的多,也簡單的多。當然,露派臺的缺點也很明顯,由於裝甲炮臺只能保護到主炮的炮架位置,因此主炮自身缺乏保護。只能說在當時條件下算是比較先進的設計。

    因此單純從技術角度來說,“定遠”的設計還是成功的,結合了英德兩國設計的成功之處。

    “定遠”主炮線圖,可以看到炮臺的保護很有限

    然而正如前面所說,“定遠”的噸位比“英弗萊息白”號要小,因此無論是防護力還是火力都要遠遜於“英弗萊息白”號。“定遠”唯一佔略佔優勢的,是其裝備的是305毫米後膛炮,而“英弗萊息白”號的406毫米火炮則是前膛炮。

    綜合相比,“英弗萊息白”號因為噸位大,總體效能要稍強一些。

    所以“定遠”也算不上當時最先進的鐵甲艦。當然這主要是經費惹的禍,倒不是設計上出了問題。畢竟中量級和重量級的較量本身有些不公平。

    “英弗萊息白”號鐵甲艦

    此外隨著技術進步,列強新型的鐵甲艦效能就更強了。像和“定遠”差不多時期開工建造的英國新式鐵甲艦“海軍上將”級其噸位和“英弗萊息白”號相當,但是主炮是4門305毫米主後膛炮,中軸線佈局裝在兩個露炮臺中,兩舷則有6門152毫米副炮,火力要比“定遠”強著不少。而且因為噸位優勢,其防護能力也要強於“定遠”。

    因此“定遠”最多也就是同噸位級別裡比較先進而已。

    “海軍上將”級鐵甲艦

  • 2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首先說一下為啥要從德國買船。首先在此之前,大清曾經花費鉅額資金從英華人手中購買一支由英華人組成的、“聽命”與清政府的洋人艦隊,在跟清政府要錢的時候百依百順,只要給錢你就是金主爸爸。但是真要打仗的時候這洋人卻不幹了,最後清政府花重金買來的軍艦以及請來的洋人最後都成立人家英華人的財產。所以在做生意上英華人首先就不厚道了。

    但作為舔狗,清政府捱了這一紀打之後就知道疼了嗎?當然沒有,像北洋的超勇、揚威等早期軍艦都是向英華人採購的。但是作為侵略中國的先鋒,人家英華人希望你的海軍力量強大嗎?當然不,但生意來了又不能不做,反正到嘴的肉不吃白不吃而英華人就忽悠清政府買效能連近海防禦的都費勁的“蚊子船”。後來李鴻章向英國提出購買大型鐵甲艦的時候英華人是一臉的不願意,哪怕是對親自來到英國李鴻章也是愛理不理。

    就在李鴻章吃了閉門羹的時候德華人卻向李鴻章丟擲了橄欖枝,而本來就對克虜伯有著極高的好感的李鴻章去德國參觀了德國的造船廠,而且德華人在價錢上給出了極度的優惠。所以當你去買東西的時候,一家店大欺客對你愛理不理而且還漫天要價的商店和一家熱心服務、給你端茶倒水、可以定製、買東西還有折扣的店,你會如何選擇呢?所以這就是為啥定遠和鎮遠兩艦以及部分軍艦是從德國購買的。

    說完為啥要從德國買,我們再談效能如何。既然這麼德華人的東西優惠會不會是劣質產品呢?不然這麼會這麼便宜呢?當然不是,德華人賣給中國的定遠和鎮遠兩艦絕對是良心產品,當時德國參照自己用的最好、最大的薩克森級鐵甲戰列艦給中國定製,像交錯式的炮塔布局和305口徑克虜伯大炮都是應中國方面的定製要求來製作的。而同時期德國用的還是260口徑的艦炮,在防禦上採用了絕對良心的305毫米的克虜伯裝甲鋼,這在甲午海戰中被命中幾十甚至上百發炮彈都沒事,沒有一發打得穿(其實都是爆破彈)。德國的薩克森級鐵甲戰列艦

    所以德華人在武器在軍艦的出口上絕對是良心商家,給的也絕對是良心價格,這也是為啥從清末直到民國,中國都和德國保持著良好的軍貿關係和外交關係的原因。哪怕是80年代中美蜜月期,中國有意購買豹-2坦克,德國也很熱心的帶中國軍工人員去參觀生產線,而且價格也非常良心,奈何當時我們是真的窮,就連德華人給的成本價都買不起。

  • 3 # 公子霜塵

    其實題主的問題應該按照時間倒置一下:先是北洋海軍為何會向德國購買定遠艦和鎮遠艦?然後才是這兩艦的效能。那麼購買定遠艦和鎮遠艦這樣的鐵甲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個認識過程的。

    首先,1874年日本以琉球漁民被臺灣漁民殺害為由,出動軍艦以及運輸船入侵臺灣,稱為“日本侵臺事件”。事後,清朝不得不賠償50萬兩換取日本的撤退,同時引起了朝野巨大的震動,使得朝廷上下,不得不重新審視對於海防建設的重要性,購買鐵甲艦也提上日程。但礙於清政府入不敷出的財政收入,以及“丁戍奇荒”的發生,北洋海軍的重要決策人李鴻章決定先解決“有無”的問題,先期購買一批小型戰艦,作為海軍建設的開頭。

    擔任海軍總稅務司的英華人赫德,洞悉了清朝內部的情況,早早命人調查準備好了,推銷符合清朝需求的,一種叫做“蚊子船”的小型戰艦。這種戰艦船身小,威力大,實際上是海上活動的炮臺。李鴻章經研究認為,外國鐵甲艦噸位大,吃水深,不能駛入;能駛入的,鐵甲不過數寸,“蚊子船”完全能收拾。於是,北洋海軍訂購了先後兩批8艘“蚊子船”,用於沿海海防。

    不過隨著對“蚊子船”使用過程,認識的深入。李鴻章看出了其中的弊端:一是速率不高;其次是穩定性差。英華人赫德在推銷時,有吹牛的成分。而且最大的缺點是“蚊子船”只能近岸防守,而不能遠海出戰。偌大的沿海僅僅靠這幾艘“蚊子船”防守,簡直是天方夜譚。

    逐漸清朝內部便產生了非得有鐵甲艦不可,應對遼闊的海域;但在完全不瞭解鐵甲艦之前,清朝決定購買“碰快船”,也是受制於清朝財政的折中。“碰快船”即艦首吃水線以下,設定了鋒利的撞角,故得名。此外,還有西歐國家對於鐵甲艦的熱情消退,轉而興起巡洋艦建造的影響。於是,決策人李鴻章在英華人赫德的推薦下,訂購了英國的:“超勇”和“揚威”兩艘“碰快船”。

    在購買“蚊子船”和“碰快船”過程,李鴻章一直有著購買鐵甲艦的願望。1879年日本吞併琉球之後,這一願望變得更為迫切。終於在1880年得知,英國方面願意轉讓兩艘本來出售給土耳其的鐵甲艦,李鴻章便著手準備,只不過最終以英國方面,人事的變更,無疾而終。

    但這便沒有澆滅李鴻章的熱情,很快購買鐵甲艦經過批准,付諸實施。當時鐵甲艦又三種:1、海口鐵甲艦;2、洋麵鐵甲艦;3、鐵甲衝船。那麼採購何種鐵甲艦呢?誰來主導?有人提出還是英華人赫德。但李鴻章很快否決了這一提議,理由:

    1、英華人赫德一向反對清朝購入鐵甲艦,而清朝又剛剛否定了赫德總司中國海防的建議;

    2、英華人赫德狡詐難制,恐怕也與前兩次購買有關;

    更重要的是,李鴻章認為鐵甲艦是“國之重器”,在財政抓襟見肘的情況下,要慎之又慎。需要由自己人掌控,更為穩妥保密。

    李鴻章派出的李鳳苞、徐建寅,經過考察歐洲各國新式鐵甲艦以後,選定以德國製造7600餘噸“薩克森”號鐵甲艦為母版,吸收英國製造11800餘噸的“英弗萊息白”號鐵甲艦優點,綜合制定的鐵甲艦方案。清朝向德國訂購了兩艘,由德國伏爾鏗船廠製造,命名為“定遠艦”和“鎮遠艦”。

    特別提一下鐵甲艦,即裝甲巡洋艦、裝甲戰列艦,是船體裝甲厚,艦炮火力強,擁有遠洋作戰的大型水面艦艇。首次應用於實戰是在克里木戰爭,英法聯軍拿下了俄國的金布恩要塞。

    當時奉命考察歐洲各國新式鐵甲艦的徐建寅,評價定遠艦和鎮遠艦“當今遍地球第一等鐵甲船”。事實上,中日甲午海戰充分說明了兩艦的優越效能,上來日艦便避開定遠艦和鎮遠艦,挑柿子軟的捏。戰鬥中,超勇、揚威、經遠、致遠被擊沉,來遠、靖遠受到重創後撤退。

    定遠艦和鎮遠艦充分發揮了裝甲和巨炮的優勢,擊傷了日本的松島、比睿、赤城、西京丸四艦;另外定遠艦和鎮遠艦隨後也遭到日艦還擊,成為眾矢之的,兩艦的彈坑密密麻麻,但無一穿透。最後兩艦仍能率部追擊日艦。為此,英國斐利曼特水師提督評價:不能全掃乎華軍者,則以有巍巍鐵甲船兩大艘也。如此可見定遠艦和鎮遠艦效能之強悍,成為了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的遮羞布。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 4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在十九世紀的海軍強國中,因為各國的實際情況各不相同。因此其發展思路也不盡相同——同為歐洲列強,英國走的是一條以海軍為主的強國之路,尤為重視海軍艦艇的火力、速度以及快速填補戰鬥損耗。

    而德國是歐洲大陸國家,因此他們首先重視的是陸軍,而非像身為島國的英國那樣,將海軍列為優先發展的軍種。也因此德國的軍艦更為重視防護、火力和可修復性。在速度方面是弱於英國軍艦的。

    清政府之所以從德國為“北洋水師”購買“重型鐵甲巡洋艦”,乃是出於三個原因。

    ①清廷為“北洋水師”的定位是:扼守要塞,以衛京津。是做為一種海上防禦體系來建設的,也是為了彌補和加強陸軍的戰力缺陷與不足。而這一點與當時的德國海軍的建軍思想近似——都是將海軍作為陸軍的支援力量來使用的。因此德國軍艦的防護力強、抗打擊能力好的優點便受到了清廷的青睞。

    ②清朝一貫有從德國購買武器裝備的傳統——克虜伯大炮及其它的德式裝備,清軍也早有使用。在組建北洋水師時,清廷大員們也對英、德的軍艦進行過綜合考察。得出的結論是:英艦速度快、火力猛但防護力稍顯不足,抗打擊效果較差。德艦雖然速度慢、但火力猛而且防護力較好,抗打擊能力強——作為老牌海軍強國,英國在損失了軍艦後,可以做到快速建造,快速補充。但清朝卻沒法做到這一點,因此引進“皮實”的德艦也在情理之中。

    ③歐洲列強都對清朝為建立北洋水師而赴歐採購軍艦一事頗為上心,這麼個賺錢的機會他們豈會放棄?尤其是英、德兩國更是為此而對清朝極盡拉籠加脅迫之能事!出於平衡與英德之間關係的考量,清朝只得分別從英德兩國購買軍艦。噸位重、火力強、裝甲厚但速度慢的定遠、鎮遠兩艦也是作為設想中的“海上防禦的中堅與主力”而被引入中國的。

    這樣的配置,其實是不利於北洋水師作戰的:因為德式艦慢而英式艦快,雙方步調不一致!這就使得在激烈的海戰中難以做到有效配合、互相策應。從而使北洋水師不僅沒法形成“殲敵合力”,反而是被敵人給“各個擊破”了…

  • 5 # 林河

    這是李鴻章聰明的外交政策,英法德等列強之間有矛盾,李鴻章利用了這個矛盾,英國因為是老牌帝國帝國主義國家,軍艦價格貴還對清朝態度傲慢,而德國是後起之秀,對大清比英國有禮貌。而且當時德國國力直追英國,軍艦物美價廉,艦上裝有著名的克虜伯大炮。而且德國願意向中國提供長期貸款。

  • 6 # 五嶽掩赤城

    沒錢啊,德國賣的比較良心,定鎮二艦還是不錯的海防艦。

    定遠號和鎮遠號兩艘鉅艦,連同差旅費、訓練費等在內總共花了339萬兩銀子,其中付給德國伏爾鏗船廠定、鎮二艦船體(不含炮)花費分別是142萬兩和140萬兩。

    但是你知道其中清廷戶部(中央財政)總共撥了多少銀子嗎?答案是30萬兩,其餘300多萬兩都是李鴻章各處七拼八揍弄來的。其中最大兩筆分別是兩淮商捐100萬兩和直隸總督府的40萬兩,兩淮鹽商一向是清末的提款機,而李鴻章本人當時就是直隸總督。所以李鴻章分別用取兩淮鹽商聚居地鎮江府和直隸總督署所在地保定府,鎮、定二字來分別命名。

    所以李鴻章操辦北洋水師的時候,手頭上從來沒有寬裕過,必須要“缺錢買小米”那種追求價效比。

    在購艦方面李鴻章一開始是想從英國那裡買的,但是英華人當時對清朝並不積極。要知道當時英國已經是世界海上霸主兼在華利益最大國家,清朝組建近代海防體系勢必會影響到英國自身利益。另一方面,還涉及到李鴻章與清朝海關總稅務司英華人赫德的爭鬥,這兩人圍繞爭奪水師控制權的進行多次爭奪。簡單的說是要是英華人的赫德負責,錢可以談下來,赫德甚至可以讓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連準備回扣的錢都降下來,但要是李鴻章來買,那肯定會漫天要價。執掌大清海關48年的赫德,最初鼓吹鐵甲艦無用,成功忽悠福建南洋水師大量建造購買鐵肋木殼碰快船,結果中法戰爭福建水師全軍覆沒。

    李鴻章派去考察購船的李鳳苞最初是想買奧斯曼帝國取消訂購的兩艘基於蹂躪級設計的鐵甲艦。這兩艦排水量都只有3000多噸,採用已經落後過時的中央炮房式設計佈局。但是原本總價不到160萬兩銀子且奧斯曼帝國已經支付過半的情況下,還不斷加價,最後要到超過300萬兩白銀。至於垂涎欲滴的新銳戰艦英弗萊息白級(不屈級)更是不肯賣,懶得理你。英國1881年服役的英弗萊息白級(不屈級)鐵甲艦,定鎮二艦借鑑來該船的設計,但裝甲佈置上是採用德國薩克森級。

    與其成鮮明對比的是,李鴻章的“老朋友”德華人是抱著極大的熱情來歡迎李鳳苞等人。作為新興後期國家的德國,與中國利益沒有太多直接利益衝突,雖然德國發展海軍和造船也是剛起步不久,水平較差,但是德國工業技術實力強悍,像克虜伯的裝甲鋼和大炮都是世界頂級水平。所以德華人不僅價格報的相當實惠,而且願意拿出自己最新技術,李鴻章最後聽取李鳳苞意見,從德國先後訂購鎮遠、定遠二艦,以及濟遠號巡洋艦。

    至於定鎮二艦效能,可以說是在當時屬於相當不錯的近海防禦型鐵甲艦。他充分借鑑德國薩克森級鐵甲艦和英國英弗萊息白級鐵甲艦的優點和長處,排水量只7000噸,但是裝甲厚度達到355mm,全是優質的克虜伯裝甲鋼,使的其防禦能力極強,在購買時還沒有應用風帽穿甲彈情況下可以說是沒有誰能夠有效擊穿。

    定鎮二艦借鑑英國英弗萊息白級鐵甲艦的火力佈置,主炮採用斜聯式炮塔布局。雖然主炮口徑是305mm,遠不如英弗萊息白級的406mm,但是克虜伯鋼炮倍徑更長,膛壓更高,穿甲威力反而更強。

    所以定鎮二艦當時效能真的很不錯,火力和防禦力絲毫不比英國新銳的英弗萊息白級差,而續航力、適航性能這些對於近海防禦為主的北洋水師來說沒有什麼作用。而價格上英國英弗萊息白級自己造價就要79萬英鎊,摺合白銀604萬兩,英華人要是賣的話,至少要翻到一千萬兩以上。剛起步發展海軍的德華人為了開啟海軍市場已經是相當良心了,李鴻章能夠用這樣的價錢拿到這樣效能的軍艦已經是非常好的操作了。

    但是主持購艦的李鳳苞回國後,沒有任何表揚,反而是各種彈劾誣陷和指責。各種無中生有的指責其購買的軍艦質量窳劣、與洋人勾奸、中飽私囊貪墨白銀上百萬兩。在守舊派千夫所指的氛圍中被革職,這就是清末政局,想要做事情的人最先被搬倒,甲午焉有不敗之理?

  • 7 # 東方鉞

    德國是新興的海軍強國,透過二次工業革命德國的軍艦製造業與英國不相上下。李鴻章認為法國的不行,英德的最好,他對英德進行考查,英國的軍艦昂貴,太度驕慢。德國急於擴充套件海外業務,佔領中國軍火市場,格外誠肯。不僅價格便宜,還可以貸款給中國,而製造的新軍艦效能是世界一流,連德國本國還沒有裝備這麼先進的戰艦。所以李鴻章當時決定購買德國戰艦是正確的,用現在的觀點評判也是正確的。不能因為甲午戰敗,北洋海軍全軍覆沒而否定李鴻章決策購買德國軍艦的正確性。

    當時購買的二艘73000噸兩艘鐵甲巡洋艦是亞洲最大戰艦,日本旗艦松島號只有4000多噸。1881年建造,1885交付北洋水師,定名為"定遠號”和"鎮遠號”,定遠號為旗艦,購買的還有致遠,經遠,靖遠,濟遠等主力戰艦,共花800萬兩白銀。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北洋海軍全軍覆沒,中國戰敗,割山東半島,臺灣,棄北韓,賠款兩億兩白銀。究其戰敗原因眾說紛紜,至今爭論不休。其實戰敗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再與日本聯合艦隊做戰的時候,沒有全部使用開花彈,擊中日本戰艦的很多都是實心彈,使日本艦隊得以生存,否則全軍覆沒的是日本艦隊。日本旗艦松島號被定遠艦一炮就打斷桅杆,後來實心彈擊中彈藥庫沒炸,如果換是開花彈,松島號很快就沉沒了。日本吉野號,西京丸,秋津舟,赤誠等艦都捱了不少實心彈,如果是開花彈,都將沉沒,戰爭的結果將大翻轉,歷史將重新改寫。

    為什麼要使用實心彈?這個問題至今仍是懸案。有人認為是慈禧挪用海軍200萬倆銀子,至使兩艘製造好的軍艦和購買的開花彈,遲遲不能及時交貨而導致失敗。有人認為北洋海軍倉庫裡還有很多開花彈沒用,是丁汝昌外行,裝上了實心彈而導致失敗。其實早在1853年俄羅斯與土耳其在克里米亞海發生戰爭的時候,俄羅斯艦隊用開花彈擊沉土耳其戰艦12艘完勝戰例,北洋海軍不能不知道。丁汝昌可能不知道,難道劉步蟾,林曾泰,鄧士昌,等海軍高將領也不知道?居然使用早己落後的實心彈。但是歷史事實就是使用實心彈的結果是,本應打勝的戰爭卻以失敗而告終。然而北洋海軍頑強奮戰,拼死殺敵,不成功,毋寧死的精神和戰敗自殺,以身殉國的高尚情操永遠值得人們懷念。北洋海軍失敗了,北洋海軍的鐵血軍魂,普寫是一曲悲壯海洋千古的輓歌。每當憶寫這段歷史的時候,“撞沉吉野"的吶喊聲在腦海裡激盪,總不免使人潸然淚下。

  • 8 # 帝國中興

    定遠艦和鎮遠艦是晚清時期中國海軍的象徵,在當時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軍艦,無論是艦艇噸位還是火力以及航速在遠東地區都是首屈一指的。而兩艦所裝備的八門克虜伯305毫米艦炮則深深刺痛了日本人的神經,迫使他們傾盡全國之力發展海軍。定遠艦和鎮遠艦是參考了當時英國的“英弗萊息白”級裝甲戰列艦和德國的“薩克森”級鐵甲艦巡洋艦建造而成的,這兩級軍艦都是當時世界頂尖的軍艦,而定遠艦和鎮遠艦則是這兩艘軍艦的集大成者,想要了解這兩艦的效能可以參考英國和德國的這兩級軍艦,下面就為大家分別介紹下這兩級軍艦。

    “英弗萊息白”級裝甲戰列艦是英國海軍專家巴納貝設計,1876年建成下水,排水量11800噸,馬力6500,航速12.8節。裝備有4門406毫米前膛半自動火炮,每門火炮重達80噸,火炮採用當時最為新式的旋轉炮塔,炮塔裝甲400毫米,對角佈局,這樣的好處是可以使前後主炮同時射擊,把火炮威力發揮到最高水平,裝備102毫米副炮8座,機關炮12座,356毫米白頭魚雷發射管4具,水線以下裝甲厚度400毫米,水線以上裝甲厚度達到600毫米,這種軍艦是當時英國款式最新,裝甲最厚,火炮威力最大的“鐵甲堡”式裝甲戰列艦,但是這樣的軍艦噸位太大,製造成本太高,每艘船價65萬英鎊,機器15萬英鎊,摺合白銀約320萬兩。

    “薩克森”級鐵甲艦於1874年在德國弗爾鏗造船廠下水,是當時德國最新式的鐵甲堡式巡洋艦,“薩克森”級排水量7400噸,馬力5600,航速14節,裝備有6門260毫米火炮,前臺兩門,後臺四門,主炮採用“露臺旋炮”式,炮臺外有裝甲環繞,本身不動,臺內火炮可以自由旋轉,沒有炮罩,較為靈活,炮臺對角佈局,這和“英弗萊息白”一樣,射擊扇面很大,正向射擊火力極為兇猛,水線下裝甲厚度300毫米,水線以上裝甲厚度350毫米,綜合性能很是優異,但是它的缺點就是火炮太多而口徑太小,在實戰中不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處於不利地位。“薩克森”級每艘造價43178英鎊,約合白銀168萬兩。

    清政府在綜合詳細考察了英國和德國的軍艦之後要求德華人按照“英弗萊息白”和“薩克森”的優點相互結合來設計中國軍艦,在設計中艦體採用“薩克森”級,火炮佈局則是採用了“英弗萊息白”級,火炮為305毫米艦炮4門,150毫米火炮2門,艦首和艦尾各一門,機關炮10門,76毫米火炮四門,魚雷管3具,馬力6000,航速14.5節,這樣的裝備雖然不是世界一流,但是在當時的遠東地區絕對是橫行海上無敵手。至於為什麼從德國購買而不是傳統海上強國購買,那就是英國軍艦造價過於高昂清政府難以負擔,而德國作為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國內工業實力並不比英國差,而且他們急切想要開啟中國市場親近中國所提出的價格十分合理,定遠和鎮遠兩艘的造價也只有340萬兩白銀,要是買英國軍艦財政負擔太重。

  • 9 # 史海泛舟擺渡人

    鎮遠艦和定遠艦是19世紀八十年代,清朝從德國購買的兩艘戰列艦,兩艘戰艦都屬於定遠級戰列艦。定遠級戰列艦的排水量超過7000噸,主炮採用4門305mm口徑的克虜伯大炮,在當時號稱“亞洲第一鉅艦”

    不過定遠級戰列艦也存在高分低能的問題,該型號戰列艦的優點是裝甲比較厚重,缺點是航速都比較慢。在甲午海戰時期,面對日本裝備的高速巡洋艦,定遠艦和鎮遠艦打的非常被動,靠著船體堅固,才避免了被擊沉的命運。而且定遠艦和鎮遠艦裝備的大炮射速比較慢,在實戰中不如速射炮的作用更大。

    在黃海海戰時期,鎮遠艦和定遠艦多處中彈,鎮遠艦在戰鬥後期,只有兩門大炮仍然能夠使用,定遠艦也只有三門大炮能夠使用。不過定遠艦和鎮遠艦憑藉著強大的裝甲優勢,都沒有被日軍擊沉,在黃海海戰結束後,兩艘軍艦仍然能夠堅強的開回港口。

    甲午海戰結束後,很多人紛紛指責李鴻章購置德國艦艇,沒有選擇英國艦艇。德國是歐洲的路上強國,海軍實力一直不佔優勢,海戰的經驗也遠不如英國。德國在建造定遠級戰列艦之前,艦艇工藝遠不如英國。

    然而德國相比於英國,卻有三個得天獨厚的優勢。

    第一點:德國和清朝的軍事合作非常多,清軍的陸戰裝備和海戰裝備,大部分都採購自德國,雙方的合作一直都比較愉快。德國對清朝的態度非常好,而英國一直比較傲慢,頗有店大欺人的感覺。

    第二點:英國欺騙過李鴻章,英國曾經賣給清朝蚊子船,這種船根本不適合海戰,只能當做移動炮臺使用。李鴻章在吃虧上當後,對英國沒有任何好感。而德國建造的戰船都很符合清朝的需求,提出的價格也十分合理,在購買和建造的時候,德華人都比英華人更好說話。

    第三點:德國提出的定遠級戰列艦,在理論上非常強大,比較符合清朝對堅船利炮的需求。定遠級戰列艦的防護裝甲非常強,主炮口徑也比較大,在當時的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戰艦。

    其實在甲午海戰之前,換做任何一個人去選擇,都會更傾向於物美價廉的定遠級戰列艦。只是李鴻章忽略了一點,英國是傳統海上強國,打過的海戰數不勝數,知道哪種戰艦更適合海戰。

    而德國只是一個新型國家,雖然在造船技術上看似同英國相差不斷,但是軍艦的實戰能力差距卻非常大。在威海衛之戰定遠艦遭到重創後自沉,鎮遠艦被日本軍隊俘虜,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兩艘戰列艦,就這樣匆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 10 # 達拉姆大主教阿塔尼斯

    首先,從軍艦上來說,德華人的設計理念更符合當時中國的需求。

    當時的德國剛完成統一,正準備謀求海外殖民地,和當時殖民地遍佈全球的英華人不一樣,德華人要求軍艦必須足夠大,火力夠猛,可以長時間的不依靠基地進行補給。同時由於德華人不和英華人一樣有熟練並且經驗豐富的水兵,所以德華人希望自己的軍艦要儘可能的好上手,德華人的這些問題當時的大清也有,所以對當時的大清而言,立足於稱霸全球的英國軍艦顯然不如德國軍艦誘人。

    其次就是德華人有自己的戰術開發,當時海戰最重要的是搶T字頭,而這件事上新生代海軍不如老海軍熟練,所以德華人自己琢磨出了新戰術。並且介於此在軍艦設計上和英華人有區別德國軍艦可以在對正面敵艦發動最大火力攻擊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

    此外當時德華人出價也很低,再加上其他國家對大清這次軍購都不上心,所以綜合考慮李鴻章選擇了德華人。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李鴻章和德國首相脾斯麥是好友同時和當時德國的軍工巨頭領導人克虜伯走的非常近。所以對這筆訂單德華人非常上心,也比較負責。

    不過很可惜,雖然李鴻章費心費力組建了亞洲第一艦隊,不過在甲午戰爭中卻全軍覆沒。李鴻章大半輩子的心血就此付之一炬。

    不知道李鴻章如果泉下有知,看到今天的新中國海軍會有什麼想法。欣慰?驚喜?還是別的?

  • 11 # 薩沙

    主要是英華人店大欺客的結果。

    當年英國是世界海軍第一強國,軍艦製造也是世界一流的。

    然而,英華人很傲慢,店大欺客(這個國家從來都是這樣)。

    那時候的滿清急需要購買鐵甲艦,以對抗剛剛下水日本扶桑號鐵甲艦。

    扶桑號鐵甲艦排水量3000多噸,裝備4門240毫米火炮,航速13節。它的水線裝甲高達230毫米,這是滿清所有軍艦無法企及。

    滿清感到極大的威脅,向英華人提出購買類似的軍艦。

    英華人恰好還有2艘同級別的鐵甲艦,排水量還略大,4000多噸。

    這2艘鐵甲艦本來準備賣給土耳其的,分別在1876年和1879年下水。

    可以這麼說,這2艘鐵甲艦製造精良,和扶桑號對抗時沒有問題的,甚至還強一些。

    土耳其和沙俄爆發了戰爭,英國表面上保持中立,所以無法將造好的軍艦交給土耳其。

    對於強大的英國海軍來說,這2艘鐵甲艦完全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英國海軍萬噸鐵甲艦有很多,哪裡需要這種二流鐵甲艦。

    所以,英華人將2艘鐵甲艦向中國兜售。

    這兩艘軍艦造價不算高,賣給土耳其是160萬兩白銀(定遠艦花費約140萬兩白銀,鎮遠艦花費約142萬兩白銀)。

    當時李鴻章對這2艘鐵甲艦很看好,命令清末外交家李鳳苞立即去考察購買。

    然而,最終購買的事情完蛋了。

    第一,英華人坐地起價。

    英華人明白中國急需要鐵甲艦對抗日本和沙俄。

    當時英國傲慢的認為,全世界最好的鐵甲艦隻能是大英帝國製造,別無分號。

    所以,英華人坐地起價,要求至少支付200萬兩白銀,莫名漲價40萬兩。

    這擺明了敲竹槓!

    正在李鴻章猶豫時,英華人乾脆宣佈不賣了。

    第二,李鳳苞認為這2艘鐵甲艦已經過時。

    李鳳苞考察以後,認為鐵甲艦的火炮射界有缺陷,設計也過時。

    同時,鐵甲艦的裝甲雖然有230毫米,防禦並不全面。

    況且230毫米的裝甲,大口徑火炮還是可以擊穿的。

    這已經不是英華人第一次耍弄李鴻章,之前已經連續吃了幾次虧。

    更關鍵的是,英華人在中國有殖民地和很多利益,原則上不願意看到中國強大。

    李鴻章認為英華人經常橫生枝節,必須換人。

    李鴻章大怒之下,轉而考慮德國。

    德國是列強的後起之秀,海軍和造艦都不出名。

    李鴻章的淮軍購買了不少德國槍炮,效能都非常優秀。

    李鴻章認為,以德華人的嚴謹和工業力量,製造先進軍艦還是沒問題的。另外,購買武器的基本原則是,不能單在一家購買,完全這家不賣了,你不是要等死?

    更關鍵的是,德國在中國並沒有什麼利益,也沒有殖民地,購買德國軍艦沒有什麼阻礙,有錢就賣給你。

    甚至,德國作為新生力量,為了獲取中國訂單開啟市場,還願意降價。

    這何樂不為呢?

    實際上,定遠號的質量還是非常好的。

    在黃海海戰中,定遠號被日本聯合艦隊擊中200多發炮彈。換成普通軍艦,早就被打成馬蜂窩,四五分裂了,然而定遠號仍然沒有沉沒。

  • 12 # 平安讀歷史

    北洋海軍的定遠號和鎮遠號兩艘主力軍艦效能都是相當不錯的,在日後的甲午海戰中,絕對對得起他那個價格。本來德國一直都不是海軍強國,但是當時中國的這兩艘主力艦都從德國購買,這是有很多原因的。首先,海軍的主力艦這種東西屬於是有價無市,並不是想買就能買著的。

    大家都說金錢是萬能的,但是有些重要的東西拿著金錢也是買不著的。在19世紀後期,中國洋務運動蓬勃發展之際,李鴻章想建立自己的海軍,購買主力艦這種東西,就類似於今天的航空母艦。想一想,一般的國家想去買航空母艦,即使拿著錢也很難買得著的。這種東西只有幾個主要軍事強國才能建造,所以想買東西除了要花錢之外,還要考慮和各強國之間的關係。例如中國想買F22,但是美國肯定不會賣給中國,給再多的錢都不賣。

    同樣的,在19世紀後期那種情況下,中國想自強建造自己的海軍,但是主要的軍事強國不會那麼輕易的讓中國得逞。當年英國也曾經變著法子,趁著中國想建立海軍的時候,硬塞著中國一支落後的海軍,最終訛詐了華人一大筆錢。英國可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強國,但是由於有這個先前的例子在,中國也不敢輕易去找他們買。

    其次,英國有比較先進的軍艦,但是中國去買他們不賣,而是賣給中國比較落後的一些軍艦。

    英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強國,它的軍艦製造水平在世界上也是處於先進的地位。但是中國我買他們先進的軍艦,他們卻不肯賣。例如當時土耳其找英國曾經訂購過兩艘戰列艦,由於俄土戰爭爆發的緣故,這兩艘軍艦被扣了下來,成了無主之物。李鴻章聽到這個訊息,就派人去洽談購買。但是英華人坐地起價,開出了比原價格高的多的價格。訊息傳回來之後,李鴻章一時之間決定不下來。後來英華人乾脆就不賣了,因為英國在中國有很多租界和利益,中國和英國之間有很多利益上的糾紛,所以英華人並不願意看到華人的海軍變得更為強大。

    而最為關鍵的原因是德華人出售的軍艦都非常的先進,而且德國和中國之間至少在當時沒有多大的利益衝突。

    因為當時德國正處於蓬勃發展之中,在世界經濟上和德國之間的競爭非常的激烈。而德國由於在海外殖民地少,也和中國沒有什麼利益上的衝突,所以就不存在出售先進武器給中國的顧慮,這裡的武器不僅僅是軍艦,還包括其他很多武器。而且德國出售的軍艦是德國當時最先進的薩克森級戰列艦,絕對比之前華人想買英國的二流軍艦要強得多。正是因為如此,中國和德國一拍即合,很快就購買了定遠和鎮遠兩艘軍艦。這兩艘軍艦可謂是北洋海軍的頂樑柱,排水量7500噸,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中國最大的戰艦。一直到100多年,中國從俄國買來現代級驅逐艦,才算打破這兩艘軍艦的噸位紀錄。

    這兩艘軍艦可謂是對對手日本造成了極大的壓力,日本一直在研究這樣在日後擊沉這兩艘鐵甲鉅艦。當時,日本從法國弄來了所謂的三景艦,意圖在海戰中壓倒定遠和鎮遠。但事實上,在甲午海戰中,定遠和鎮遠無愧於他的價格,在海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日本人寄予厚望的三景艦也無濟於事。雖然甲午戰爭中國失敗了,人們會找出很多問題和理由,但是從來沒有人找過這兩艘軍艦的問題,足以說明購買的這兩艘軍艦的確是物超所值,絕對沒有讓人失望。

    據說中國在第一批購買了定遠和鎮遠之後,還打算繼續購買第二批,但是後來卻終止了。有傳言說是一者滿清統治者認為北洋海軍在有了定遠鎮遠之後就足以壓倒日本,無需再多花巨資購入更多的軍艦。二者李鴻章畢竟是漢人,滿清親貴們並不願意李鴻章的力量太強大,所以不願意繼續後續的購買。

  • 13 # 軍武小咖

    定遠艦和鎮遠艦是19世紀末期中國從德國進口的兩艘鐵甲艦,定遠艦和鎮遠艦都屬於定遠級鐵甲艦,兩艘戰艦的排水量和裝備情況基本相同。定遠艦和鎮遠艦的滿載排水量高達7670噸,主炮是4門305mm口徑的克虜伯大炮,副炮是2門150mm克虜伯大炮。除了六門大口徑艦炮外,定遠艦和鎮遠艦還配備了其他口徑的各類艦炮數門,魚雷發射器三具,魚雷艇兩艘,攻擊能力屬於同時期戰艦中的佼佼者。

    定遠艦和鎮遠艦的防禦能力也十分的出色,定遠艦和鎮遠艦單艘戰艦的裝甲重量超過1400噸,水上裝甲厚度達到了14英寸,水下裝甲厚度12英寸。在黃海海戰中,日本戰艦多次命中定遠艦和鎮遠艦,但都沒有給兩艘戰艦造成致命傷害,主要就是因為兩艘戰艦的防禦能力出色。定遠艦和鎮遠艦的短板是移動速度較慢,定遠艦的航速只有14.5節,鎮遠艦的航速只能勉強超過15節。在黃海海戰的時候,兩艘戰艦的機器老化,實際航速已經遠低於14節。

    定遠艦和鎮遠艦的攻防能力雖然出色,但是航速比較慢,不如日本的巡洋艦更加的靈活。在黃海海戰時期,日本艦隊繞開定遠艦和鎮遠艦,攻擊北洋艦隊的幾艘實力較弱的戰艦,擊沉了北洋艦隊5艘戰艦。在威海衛海戰中,鎮遠艦被日本人俘虜,日本對鎮遠艦進行了小幅度的升級改裝。在1898年,鎮遠艦被列為“二等戰艦”,成為了日本艦隊裡面的一艘非主力戰艦。

    定遠艦和鎮遠艦資料看起來非常的強勁,但是在實戰中的表現非常一般,很多人在甲午戰爭後,紛紛指責李鴻章不購買英國戰艦。德國並不是海上強國,在李鴻章購買軍艦的時候,德國和英國都曾經為李鴻章深處過橄欖枝,但是李鴻章最終選定的是德國。李鴻章選擇從德國購買戰艦,並非是因為李鴻章偏袒德國,而是德國在當時給出的條件比較誘人。

    在購買鐵甲艦之前,李鴻章從英華人手裡購買了幾十艘蚊子船,結果這種戰艦根本不能海戰,只能當做海上移動炮臺使用。當時的英國依仗著世界第一強國的霸權,對待清朝使者的態度非常傲慢,李鴻章對英國的印象很差。而德國在洋務運動期間一直和清朝有軍事合作,德華人不僅給出的價格優惠,而且服務態度一直很好。德國提出的定遠級鐵甲艦的計劃,也很符合清政府的需求,價格也比較的合理,李鴻章自然而然的選擇了從德國購買戰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戰國七雄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