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葉不榮

    這九種大法便是洪範九疇,記載於《尚書 洪範》之中,而《史記》卷三十八中也有轉述。《荀子》修身篇、天論篇與《韓非子》有度篇都有引用部分語句。從原文上看,似乎箕子解釋這九種大法時的言語在後世傳播過程中有所殘缺,所以如今只能做出一些推測了。

    一是五行,多被認為是天道。二是五事,是君王的自我要求。三是八政,是君王要做好的政務。四是五紀,是君王要協調好的事。五是皇極,是君王的統治準則。六是三德,是君王的統治方式。七是稽疑,君王處理疑難問題的方法。八是庶徵,是君王驗證自我行為的方法。九是五福與六極,是君王進行賞罰的方式。下面,我簡單介紹這九種大法。

    一、五行

    箕子解釋到五行便是“金木水火土”,而五類事物各有特點又有味道,簡單做個表格來看。

    原文的順序是水火木金土,而平常說話說到“五行”便是“金木水火土”,所以用平常說話進行排序。

    “從革”,便是在說金屬可以改變外形,比如說可以把銅燒成銅水,再鑄成銅鼎。至於“辛”,可能是說勞動的辛苦,也可能是說金屬劃傷後的痛覺。

    “曲直”,是說木頭可以彎曲也可以是直的。其中原因,也有幾種解釋。比如,在《荀子》裡講過,也就是古代造木頭輪子的方法,由於木頭本身是直的,在火上慢慢烤,但又不至於燒起來,便可以讓木頭慢慢彎曲,最終可以造出輪子。又或者說,樹木是近似圓柱的,所以說是“曲”,但是樹木多是直直向上長的,所以說“直”。而“酸”,可能是因為樹上一些未成熟的果實是酸的。

    “潤下”,水可以浸潤,或者說水可以把一些東西可以浸溼,如衣物、泥土之類,而下是說水會向下流。“鹹”是因為水是含鹽。這裡一般沒什麼爭議。

    “炎上”,炎是指燃燒,上是說火可以從下往上燒。“苦”是因為燒焦的食物多是苦的。這裡一般也沒什麼爭議。

    “稼穡”,就是種莊稼,具體點的話“稼”是種下去,“穡”是收穫。“甘”可能是說土地能用來種莊稼是多麼美好的事,又或者是成就感帶來的喜悅,又或是莊稼好吃。

    二、五事

    同樣是表格。

    這次是按原文順序做的表格。

    “貌”就是態度,“恭”恭敬,“肅”肅敬。也就是說,自我態度要恭敬,恭敬之後才能得到他人的肅敬。這裡自我代指君王,他人便是臣子。

    “言”言語,“從”從於事理、從於情理、從於道理,“乂”鼓勵幫助。自我言語言要從於理,這樣便能獲得他人的幫助。

    “視”看待,“明”明察,“哲”智慧。自我看待問題要能明察,這樣便會有智慧。

    “聽”聽取並審明,“聰”聰明,“謀”機敏。自我在批判性聽取他人要聰明,這樣才能處事機敏。

    “思”思考,“睿”通達,“聖”知識淵博。自我思考問題時要通達,最後成為知識淵博的人。

    這一段解讀基本沒有太大的爭議。

    三、八政

    這一段就只講八政分別是什麼,沒有解讀,所以會被學者認為是殘缺了。

    八政是古代治理國家八個方面的政治職務。分別是:食、貨、祀、司空、司徒、賓、師。

    食是管農業生產的,如果不按時護理莊稼就沒辦法保證收成。有點像農業部。

    貨是管當時手工業與商業貿易,避免搞壟斷的商人出現。有點像商務部。

    祀是管祭祀的,祭祀祖先、神靈之類的。

    司空,有點像現在的北京市市委書記這一個職位。

    司徒,管理的方面有點像現在的教育部這一部門。

    賓,有點像外交部。

    師,管軍事方面的。

    四、五紀

    這一段也沒解讀,雖說沒有解讀,但是後文中“曰王省惟歲”至“則以風雨”共八十六個字,被許多古人認為是這段的後面解讀,比如說蘇軾、葉夢得、顧炎武這些人都這樣認為。

    五紀,便是五種紀時單位。分別是:歲、月、日、星辰、歷數。一歲便是一年,月、日與現在的說法差不多,具體上有些不同,這裡不細講。星辰可能是指十二時辰,又或是二十八宿的執行,又或者是日月相會。歷數是指計算、算數。也就是說,要透過各種紀年方式最後整理成合乎曆法的算數。這樣做好了,才能保證收成,才能讓人民知道休養生息。

    五、皇極

    原文很長,皇極的意思是講君王的統治準則。此處便直接引用《尚書校釋譯論》中的譯文了。

    集中五種幸福的事,把它施之於庶民,這樣,庶民面對你的統治準則,就會幫助你鞏固這準則。則是庶民都不得結成邪黨,一切人員不得朋比為奸,只應當有君王所建的準則。在你的庶民中有善於謀劃,有作為,有操守的,你就要注意想到他們。那些行為雖不合於您的準則,但還沒有陷入罪惡的人,你就要容忍他們,而且你還應該和顏悅色地容忍他們。如果有某人說“我注意修養好的品德”,你就要賞賜他以好處,這些人就會惟知遵守君王的準則。不要虐待那些孤苦無告的平民,而有所畏於顯要的貴族。那些有才能和有作為的官吏,要讓他們獻其所長於國事,這樣就可使國家昌盛。凡是從政官長,須先給他們以優厚的棒祿,才能指望他們做出善政。如果你不能使人們對於你王家有什麼好處,那就是這些官員們的罪過。當這些人沒有好處時,你雖然賜福與他們,他們縱使替你做事也只會幹出壞事來。不要偏,不要斜,應當遵循君王的正義呀!不要只顧私人愛好,應當遵循君王所指的大道前近呀!不要為非作惡,要遵循君王所開闢的正路行走呀!不要有偏私,不要結朋黨,君王的道路寬廣的呀!不要結朋黨,不要有偏私,君王的道路是平坦的呀!不要反動,不要傾側,君王的道路是正直的呀!大家會合在君王的準則之下來呀!大家歸依到君王的準則之下來呀!這就叫做君王統治準則的至言!要以君王統治準則的至言為師法,為教訓,這就順著上帝的意旨了!這也都是庶民行動準則的至言,大眾只應當順從它,奉行它,以親附於天子,承受天子的光華!這就是說:天子是人民的父母,順天應人地做全天下的君王!

    六、三德

    表格

    其中還有部分內容未用表格展示。

    “三德”即三種統治方式。

    “平康”,即平正康和的人。對這種人要正直。

    “強弗友”,即倔強的人。“沈潛”,即普通庶民。對這些人要強硬。

    “燮友”,即可親近的人。“高明”,即顯要貴族。對這些人要溫和。

    後文便是說明原因。因為只有君王能對他人進行獎賞、懲戒、提供俸祿的權力。而如果有臣子僭越君王的這些權力,便會危及國家,臣子辦壞事,人民犯上。

    七、稽疑

    講述了卜筮方法,對於現代人基本沒什麼用。簡單的說,要問問自己、問問官員、問問百姓、進行卜筮。這裡的吉凶顯示錶格。

    內吉外兇,一般只對於自己的,便是內。如果要對外,比如戰爭,便是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如果卜筮與龜筮都反對,而自己、臣子、百姓都表示贊同就是“靜吉用兇”,保持原狀就好,改動什麼就是“兇”。

    其中,草佔(卜筮)只有貞與悔兩種形態;而龜筮有五種,分別是雨點狀(雨)、陰沉狀(霽)、明亮狀(圛)、模糊狀(雺)、紋路交錯狀(克)。[只限於猜測,不知真偽]

    八、庶徵

    這是講了各種氣候現象。主要是有五種氣候,分別是:下雨、晴天、暑熱、嚴寒、颳風。

    然後就說,其實這五種氣候現象與君王品行有關。如今也用不到,所以這裡略說。

    九、五福與六極

    五福,與現在“五福臨門”的“福”意思沒多大區別。五福:長壽、富裕、無病無災、有美德、安祥的死去。六極:短壽、抱病、憂鬱、貧窮、兇惡、愚蠢又懦弱。

  • 2 # 有話少說

    武王滅紂,箕子獻鴻範九等。“天賜禹鴻範九等”,收錄於《尚書,洪範》。

    然而,這裡有兩個疑點。

    其一,《尚書,洪範》有“五行”,水,火,金,木,土。但是,《尚書,大禹謨》卻為“六府”,水,火,金,木,土谷。

    《洪範》去《大禹謨》“谷”,變五行。五行,出身不正。

    其二,《洪範》其中一條,擇建卜筮之人。卜,龜卜。筮,筮佔,即《易經》占卦。然而,據說《易經》是周文王作的,這還用得著箕子獻洪範嗎?

  • 3 # 尹先生生生

    存於《尚書》,連歐陽修都覺得難於讀懂,王國維也說只讀懂一半。可見非三言兩語能理解,當今世上能理解到份上的人物也無幾人,能遇上並請教一定要珍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到底是什麼在阻礙我們說出流利的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