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四有料

    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這五個少數民族,趁中原八王之亂時期衰弱之際陸續建立北方政權而造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

    東漢末年各軍閥空前規模的自相殘殺導致北方災難性的人口銳減,北方漢人幾乎滅絕。

    但西晉從司馬懿的時候就開始給子孫挖坑,這個坑一直持續不斷的挖,越來越大,到西晉統一才過了十年的時候,晉武帝司馬炎駕崩,晉惠帝司馬衷繼位,就開始進入八王之亂的時期。八王之亂就是一大群司馬氏皇族各自帶著自己封地的人馬相互廝殺,等到各自的本錢都差不多耗完了,東海王司馬越和成都王司馬穎就開始各自招引不同的胡族幫自己打仗。但也是在戰爭過程中,匈奴人中漢化程度比較淺的一部分表現出了越來越強烈的掠奪本性,也越來越強調自己作為匈奴人的民族認同。從劉淵到劉曜、劉聰,其實就是這樣一個匈奴從農耕向遊牧後退的轉變過程,對匈奴的認同程度越來越高,對漢人的態度也越來越殘忍。在這個過程中,就出現了羯族的石勒,而羯族在五胡亂華時期,也只出現了石趙這一次,就再沒有出現過了。羯族本來就是被裹挾在內遷的匈奴中的一個小部落,人數不多,因此在經歷了大規模的戰爭之後,很快就消耗完了。

    羌族和氐族主要出自西北,也就是今天陝西、甘肅一帶的山區。這些地區在西漢時期雖然也已經設立了郡縣,而且就在京畿外圍,但山區道路崎嶇,朝廷並沒有進行有效擴張。一直到漢朝,才開始加強對這些地圖上已經屬於內地的地區加強控制,這也就是東漢和羌族進行了長達八十年的戰爭的主要原因。

    所以,無論是匈奴、羯族、羌族還是氐族,實際上都裹挾了大量的漢族農民,並不是純粹的本民族組成的軍隊。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根本性的原因並不是民族矛盾,而是晉朝的政治結構自己本身就有大坑,統治秩序不夠穩定,出現了大規模的戰亂,才為這些內遷的少數民族提供了登上歷史舞臺的機會。

  • 2 # 曹老師xixi

    你咋不說,五胡是秦始皇和漢武帝的問題該?怪秦始皇和漢武帝沒有把北方掃平,把長城沒修到西伯利亞去該?

    曹操是魏朝的奠基人,曹丕建立魏朝的時候,中原何等強大,幾代人把北方少數民族都打的俯首稱臣。

    司馬懿是晉朝的奠基人,司馬炎建立晉朝的時候,中原經歷曹氏三代人和司馬氏兩代人的治理,國富民強,北方少數民族根本沒有辦法南下。

    但是五胡入華到底怪誰,我覺就要找誰個讓中原開始衰落的人。這個人就是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司馬炎在280年滅吳統一中國,接著僅在11年後的291年,爆發了直至306年之久的八王之亂,接著1年後,又爆發為其5年的永嘉之禍,又在3年後西晉滅亡,五胡開始入華。

    僅僅穩定了11年,中原怎麼 就炸了,就是因為司馬炎這個紈絝子弟,開局一手好牌,瞬間打成炸胡,人家開國皇帝都是勵精圖治,休養生息,司馬炎是能怎麼腐敗就怎麼玩,無聊到羊車巡幸,史評為“堪比桓靈”,朝野腐敗,奢侈昏庸,臨時還傳位給一個憨子皇帝,怎麼能不引起中原混亂,給少數民族入侵的機會。

  • 3 # 國史雜說

    五胡亂華,指在西晉時期塞外眾多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

    漢朝以來,就有胡人不斷向中原遷徙,在多代皇帝的寬容接納政策下,胡人逐漸增多,盤踞華北地區,勢力不斷壯大。到西晉時期,胡人已入居關中及涇水、渭水流域,對西晉首都洛陽形成包圍之勢;晉朝的建立是得益於計謀和算計,篡取曹魏四代江山,得國不正,它吸取了曹魏被篡的教訓和經驗,建立西晉王朝後大力封賞宗室為王,拱衛中央,以避免曹魏政權因打壓宗室力量而使權臣篡位的悲劇出現,曹魏打壓宗室有點極端,西晉的大封宗室王更是另一個極端,這為後來的八王之亂埋下了禍根,宗室各王為了奪取權利繼而爆發了相互殘殺的八王之亂,匈奴人劉淵率先脫離晉朝建立後漢政權,至此晉朝宗室內耗導致王朝實力衰微,居於內地的胡人順勢而起,天下之勢遂不能挽回,所以五胡的問題的發生是由於晉朝的舉措適當造成。

  • 4 # 公子靈均

    我認為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是司馬懿。

    五胡亂華從西晉滅亡(公元316)開始,西晉為什麼滅亡?因為永嘉之禍,晉朝10萬軍隊被前趙(匈奴人政權)殲滅,懷帝被俘。那為什麼會有永嘉之禍?因為八王之亂動搖了國本。那為什麼會有八王之亂?因為晉武帝大肆分封諸王。為什麼晉武帝要大肆分封諸王?因為要對抗士族力量。為什麼需要對抗士族力量,因為九品中正制導致士族力量過於強大,威脅到了司馬氏政權。那九品中正制怎麼來的?司馬懿時期推行開來的。所以作為西晉王朝的奠基者——晉宣帝司馬懿,就是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

    再加上司馬懿平遼東時手段太殘忍,殺光了公孫淵及其公卿將軍以下二千餘人,屠了遼東城十五歲以上男子七千餘人,盡遷遼東百姓四萬餘人到內地,導致遼東空虛,被胡人趁機佔據,才有了後來胡人實力坐大,釀成五胡亂華的慘劇!所以他不是罪魁禍首誰是?

  • 5 # 東東歷史

    肯定和曹操沒半毛錢關係。

    曹操時期,對北方是壓著打,曹操親征烏桓那是大勝。另外,有人提到了門閥政治、九品中正制,曹操時期根本沒這東西,這個是曹丕時期,陳群提出並推行的。所以,這事情,別賴在曹操身上,曹操不背這個鍋。

    再說司馬炎,五胡亂華最直接的原因,也不賴司馬炎。但是司馬炎有間接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主要是因為一下幾點:

    1、司馬炎繼續推行九品中正制,門閥制度森嚴。這造成了階級矛盾深重。

    2、弄了一個傻兒子司馬衷當皇帝,這玩意是及其不靠譜的。

    3、司馬炎剛上位就封了27個王,這些王都是有兵權的,但都不和諧,一方有難,絕對不去支援。

    4、司馬炎帶頭好逸惡勞,窮奢極欲。司馬炎自己就一萬多個老婆。從小在爺爺司馬炎,伯父司馬師,父親司馬昭的庇護下生活。純粹一個公子哥,無遠見。

    5、沒有將邊患扼殺在萌芽。司馬炎時期,北部、西部的民族就開始蠢蠢欲動了,但司馬炎並沒有出兵剿滅,而是高築牆,在統一了天下,力量得到補充的時候,就應該立馬觸動,扼殺這些蠢蠢欲動的萌芽,消滅於無形。為天下的長治久安提前做準備,但司馬炎並沒有這樣做。

    但是,司馬炎運氣好,挺過去了。到了他兒子司馬衷可就撐不住了。老婆(賈南風秉政)、本家兄弟(八王之亂)開始大鬧天下了,禍起蕭牆啊。人家五胡可沒閒著,力量壯大了,趁著中原打亂,就開始行動了。

  • 6 # 泊圖泊途

    曹操身處亂世,用人的辦法比較開明,只要是能幹事的人都應該委以重任,而不僅看重名望,這就是所謂的唯才是舉。“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者也會被任用,這是亂世中得以迅速壯大的務實辦法。

    曹魏時期,對胡族壓制很顯著,比較有名的將領是張遼、夏侯淵和曹彰。曹操徵烏丸,派張遼衝鋒,結果是“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夏侯淵奉命處理韓遂,順帶也震懾了羌胡,到後來羌胡聽到夏侯淵的名字都瑟瑟發抖。曹彰在北征烏丸時勇猛異常,鮮卑軻比能本來在觀望事態的發展,見了這麼強勢的中原軍隊便請求臣服。

    不過曹操在征討他們的同時,也用他們作為自己的軍事力量,這其實是有隱患的,一旦不能控制,便會有倒戈的風險,曹操可以不代表別人也行。而且基本上可以明顯的看出,對方是依據中原力量的強弱決定自己的立場,假如曹彰失敗,軻比能順勢也就反了。孫權和劉備也得處理好本地的關係,比如孫權就多次的征討山越,其中強壯的變成士兵,弱小的就去種地。諸葛亮也南征。那個時候,人心思亂、人心思變,沒有強有力的領導人不足以控制那麼大的爛攤子。

    司馬炎者,司馬昭之長子也,司馬昭還有個兒子也比較有名,那就是司馬攸。由於司馬師沒有兒子就過繼給司馬師了。這是題外話。

    司馬炎也想吸取曹魏滅亡的教訓,成為一代明君(這後來成了笑柄)。遠的學不來,那就只能學近的,學西漢初年的封侯制度。封同姓王者近40人。司馬炎畫虎不成反類犬,成了中國歷史的笑話,他以為自己為大晉建設了金碧輝煌的不朽宮殿,其實那只是一個大型的墓地和狩獵場。

    司馬炎對於抗胡名將文鴦很是怠慢,這對於晉朝就是天大的諷刺。當時鮮卑對邊境騷擾非常劇烈,一般將領不能抵擋,這個三國時期遺留下來的將領勇烈非常,終於幫司馬炎暫時處理了邊塞危機,但是司馬炎不太喜歡他,找個理由給他免官了。

    司馬炎立了“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他或許以為,二代皇帝即便不是開拓之主,只要是守成之君王朝也不會有問題,但是他錯了,司馬衷比想象的還無力,內廷的爭鬥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外戚的爭鬥演變為皇室的爭鬥,皇室的爭鬥引入了胡族軍隊。在逐漸失控的過程中成了東晉南北朝的漫長的戰爭歷史。

    “九品中正制”本應該作為過渡王朝的過渡政策,而不應該長久使用,但是西晉對士族並沒有改造,缺乏判斷能力。地方勢力非常龐大(不過地方要是不龐大,東晉可能也難以在江東士族的支援下建立,真是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也造成了混亂的一部分。

    司馬炎缺乏那種霸道的能力,卻弄了一地諸侯;未能幫後代處理好群臣配置、後宮權力,卻弄了一個並不精明的兒子當皇帝。對於胡族的問題缺乏相當的警覺性,還在一片罵聲中盡享富貴甚至是支援炫富的風氣。

    所以這事還是要怪司馬炎。

  • 7 # 藍風破曉

    五胡亂華,是中國歷史上一段黑的不能再黑的一段路,生在那個年代,是人的大不幸。那個年代,百姓們的生命賤如草芥,特別是漢人,更是如此。

    可是人無法選擇出生的年代,如果可以選擇,估計除了胡人,沒人會願意留在那個年代。

    有人說,五胡亂華的罪責來自於曹操,也有人說還是司馬炎的責任多一些,那麼,到底誰該來負這個責任?

    我們一起來看看,曹操到底做了什麼,司馬炎又幹了些什麼,也許這樣比較一下,答案就會呼之欲出了。

    曹操遷入了大量的胡人

    五胡亂華的前面是西晉,西晉前面的朝代是三國。

    對於三國,華人瞭解甚多,不管是正史,還是演義,都有大量的擁躉。

    當然,對於曹操這個人,粉絲還是非常多的。曹操作為三國期間最出眾的“CEO”,其人文韜武略,異常出色。

    三國大戰,打得是什麼?是錢,是人,是糧。

    曹操在北方,對於北方的胡人,還是收拾得比較利落的,無論是匈奴,還是其它胡人都不是“個”。

    於是,曹操的重點,近在中原,遠在東吳和西蜀。但,打仗是要死人的,一場仗下來,不少將士是要歸天的。何況打仗不爽、攻城不爽時,一旦勝利,還會情緒化的報復殺人。這樣下去,打仗多了,人的數量就跟不上了。

    但人是無法再生的,新生命的成長也是一個過程,於是,曹操想到引進胡人,用來壯大自己,這點有錯嗎?

    看起來沒有錯,因為一可以壯大自己實力,二可以促進民族融合。

    但是,胡人不斷接受漢人的影響,遷入、進步和發展很快。

    所以,當五胡亂華來臨時,有人說,都是曹操犯的錯。

    司馬炎執政前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司馬炎是司馬昭之子,早期的司馬炎,也算得上是雄才大略,在其任上,統一了全國。

    統一後,司馬炎採取了各種改革措施,政治穩定、經濟昌盛、文化繁榮,史稱“太康之治”。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有人說,是享受。司馬炎也這樣認為。於是,大力發展了幾年後,司馬炎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開始奢侈享受。至於政事,見鬼去吧!

    看起來,大家都沉浸在一派祥和之中,但潛在的問題是,司馬炎封了不少司馬家的王,這是一個炸彈;另外,一直把西蜀和東吳作為了對手,而邊疆胡人逐漸向華夏大地靠攏,聚居在華北大地,但西晉一直認為這是可以控制的。

    問題終於來了,因為司馬炎死了,死的時間是公元290年。

    司馬炎死了,誰來當這個皇帝?當然是太子司馬衷,這是被歷史上稱為“白痴皇帝”的一個人,也許並沒有傳說中那麼白痴,但聰明絕對算不上。

    晉惠帝司馬衷剛上任一年,就發生了“八王之亂”,誰願意給“白痴皇帝”當藩王啊,都是想成就偉業的兄弟。

    這一亂,分了兩個階段,第一段只有幾個月,第二段卻有好幾年。八王之亂嚴重地影響了西晉的發展,不僅讓國家空虛,名不聊生,而且讓整個社會經濟倒退了很多年。

    這時候,長期受到剝削和壓迫的控制區內的胡人,開始蠢蠢欲動。

    所以,西晉的八王之亂還沒結束時,胡人已經開始行動了,因為這是絕佳的機會。

    先是304年冬天,氐族領袖李雄佔成都,自稱“成都王”,史稱成漢;後是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今山西離石),史稱漢趙,這是五胡建國的開始。

    之後,鮮卑、羯、羌族也紛紛先後登場,後趙(羯)、前燕(鮮卑)、前秦(氐)、後秦(羌)、後燕(鮮 卑)、西秦(鮮卑)、後涼(氐)、北涼(匈奴)、南涼(鮮卑)、南燕(鮮卑)、、夏(匈奴)等少數民族控制的國家先後建立,這個時代就此成為了五胡十六國的天堂,也成為漢族人民的地獄,因為漢人的數量快速下降,個別地區遭到了無差別的屠殺,甚至有些國家將漢人當成了“軍糧”,漢人成為了“兩條腿的羊”。

    直到384年,鮮卑魏的建立,五胡亂華的黑暗才得以慢慢過去,從此進入了南北朝時期。

    “五胡亂華”的責任還是要有司馬炎和其家族來負

    瞭解了曹操幹了些什麼,再瞭解了司馬炎執政前後發生了什麼,大家想必不難分辨,“五胡亂華”的發生,司馬炎和其司馬家族要負主要的責任。

    曹操其實沒做錯什麼,讓一部分胡人內遷,也是形式的需要。

    但西晉司馬炎的問題在於,第一,其藩王分封,埋下了隱患;其二,繼承人的培養和選擇,也成了大問題;第三,對胡的控制不利,不僅沒有控制好,而且對統治區胡人的剝削也激發了胡人造反的動力。

    外因是很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內因,蒼蠅從來不叮無縫的蛋,因為無處下嘴。

    五胡亂華,責任就在司馬炎和其家族,與雄才大略的魏武帝曹操基本無關。

  • 8 # 歷史咖啡

    這個問題觸控到了魏晉政治的關鍵。曹操的「軍管秩序」被摧毀,造成了司馬氏只能形成外重內輕的格局。其他因素同時出現,導致天下分崩離析,責任應是司馬氏較大。試回答如下:

    一,曹魏屯田制是軍管秩序的支柱

    東漢亡於豪強之強,所謂「獨以強亡也」。問題就出在東漢莊園農業空前發達,效率和模式均有極大提升,《四農月令》有詳細描述。這是一種分工複雜的莊園經濟。但它的問題是流民也空前之多,這可能與經濟規律有關(人口相對過剩)。《潛夫論》談了很多東漢後期的無業遊民的浮侈。

    天下大亂之後,不僅人口消滅非常嚴重,更可怕的是豪強之間仍然很難決勝出來一個定鼎勢力。只有曹操在穎地士人和譙沛武人的支援下,利用軍屯制廣泛收編流民,建立起一支真正的國家軍隊「中外軍」,其中「中軍」佔了八九成,歸中央直管,外軍駐防各地,也歸中央管控(曹氏集團親信)。

    這支國家軍隊的支柱是軍屯和民屯。但它的問題是強制勞動色彩較為濃厚,其次是垂直管理。大量的軍民透過垂直的「軍令」,歸曹氏家族掌控。

    二,屯田瓦解:內重外輕變為外重內輕

    承平日久,屯田制逐步瓦解。這有兩方面的動因:

    一是豪強日益受不了曹魏體制的壓抑。曹魏憑藉軍民一體的中軍系統,基本上對一切豪強形成壓倒性震懾。九品中正又限制了他們早已習慣的舉薦抱團。二是實實在在的利益。這些軍屯逐步被各個層級的豪強侵佔。

    司馬炎稱帝后,採納了封建方略。一是因為天下已經受不了曹氏軍管體系了,二是因為敵人已經消滅,只要自己的直系親屬控制局面,就不怕翻船。

    他實行佔田令,廢除了軍屯時代的軍令控制體系,將中外兩軍還原為普通軍戶,不再受到嚴厲的垂直軍令管控,也就是結束了「軍管秩序」。同時裁撤了「中軍」。終結了曹操建立的中軍鎮攝天下的模式。

    這顯然形成了外重內輕格局,外軍分散時沒有中軍多,但只要外軍的幾個軍區(都督區)合起來,就能壓倒中軍。司馬氏認為那些「都督數州軍事」的聯合軍區負責人都是自己的直系親屬,應該不會有很大的風險。但事實剛好相反,恰恰是那些掌握幾個軍區兵力的藩王們,發動了奪權戰爭。說到底,還是因為「國家軍隊」被廢除了,變成了司馬氏藩王的私人武裝。

    離開了作為國家軍隊的中軍系統的鎮攝,天下再次大亂。更可怕的是,由於曹魏體制的強大勢能持續多年,邊區胡人族群也被納入了國家編戶體系,且承受中原豪強的壓力。《晉書·劉元海載記》寫到「我單于無復尺土之業,自諸王侯,降同編戶」。另外,眾所周知,羯人石勒很小就被賣做奴工,在豪強師歡家裡為奴。

    莊園經濟需要很多廉價勞動力,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 9 # 鯤抓封D資大息奇貴族

    我一直認為,五胡亂華的直接責任在司馬家的統治者,而起點源處就是曹操。這種說法我說了至少有三五年了。

    初,董卓亂京時,大漢皇權還在。尤其是地方諸侯擁戴大漢皇權的意識還十分強大。國家當時唯一的亂象就是董卓一個勢力,沒有其他。甚至製造大漢天下不穩定的外戚與閹黨兩派在董卓來京前就在互殺中全完蛋了(何進死於閹黨計殺。閹黨死於駐京校尉擊殺)。董卓進京其實於這兩件事根本沒有搞什麼穩定國家的功勞。最直接的證據就是董卓亂京時,全國各地諸侯統一起來討伐他,說明什麼不言而喻了!沒有人可以容得下這樣的事情。說明大漢威嚴正在進行時!

    注意,董卓進京的事,曹操打一開始就反對。因為他知道諸侯重兵在皇帝身邊是危險的勢情(危險不代表就一定要出事。好比女孩深夜搭車危險一樣。關鍵車主是什麼人。重要事再說一遍:關鍵車主是什麼人。女孩深夜搭車固然不好,但是總有不得已的時候)。我特別強調這段,是因為曹操這位“車主”知道漢獻帝進董卓的“車”很危險,而後面證明曹操自己這個車主也不是什麼良民善臣。所以曹操反對董卓進京更像是一個吃不到葡萄的狐狸而絕對不能說曹操是什麼忠臣良吏。

    繼續。董卓亂京的所作所為雖然具體行為很多令人髮指,但是放在國家根本層面講危害並不怎麼大!或者說遠不如後來曹操所作所為來得惡劣和影響深遠。為什麼?因為董卓亂京沒有動搖天下子民對大漢的服從意識---這才是事情性質的關鍵所在。因此,董卓亂京只能算牛皮癬疾。而曹操不同了。曹操後面的事情才是天下真正大亂的起點與開始!是真正的心腹大患!於國動搖了大漢的屁股不能摸的鐵律,於民,老百姓真正的苦難死亡日子開始了並迅速高潮。

    繼續。如果曹操的腦袋像董卓一樣的話,我還真不會說曹操大奸了。可惜!曹操大家都知道,此人智計過人雄才大略。他有一千個優點,卻有一個缺點,就是天下不能有一點縫隙空子。只要有一絲縫,這貨絕對不是裁縫補洞的存在,而是見縫插針的貨色。許子將評他治世能臣亂世奸雄真是恰如其分,一絲不差。這種貨色究竟怎樣感受?我必須打個比方才能使更多的人感同身受:假如你不幸與曹操成朋友,你的黴運可能就此開始!比如有一天你遠門出行,拜託他照應你家人,大家自己想自己腦補這個貨色會做什麼事!

    治世是什麼?對曹操這類言,就是沒有空子或者有一些空子但是不在曹操能控制的範圍之內。否則!......他開撕也要把它撕成亂世!不利用他的雄才大略給你帶個綠帽子的話,他曹操都會自己覺得對不住其才的。這貨的肚子裡,住著個極其不安分的小人。

    好,繼續。漢獻帝終於跑到曹操這裡了(其實主要是曹操有預謀的巧遇不如偶遇滴迎上去的)。這個時候,曹操本來就有機會學習周公“中興漢室”的。但是就像美國恐怖片一樣,深夜山路,一個衣衫襤褸的美女爬在公路邊招車求助,遇見了曹操開車路過......大家繼續腦補一下曹操會這麼做!漢獻帝遇見曹操還沒有高興三分鐘!可曹操呢?卻抓住機會把漢獻帝這位美女放進地窖裡做性奴去了!一關就是二三十年!可恨的是,曹操這貨居然還自比周公!這貨的臉皮之厚,震古爍今!中國老懶的鼻祖!碰瓷的先師!

    《當曹操遇到了漢獻帝》。他完全有另一個選擇,就像把山路美女救回家一樣。他完全可以一面安頓好獻帝一面依託獻帝調動其他各諸侯勤王納捐,安安生生迎奉獻帝回帝都。同時彈壓諸侯中一些不安分分子,完全迅速穩定國家局勢,還百姓一個安穩日子的。

    但是曹操見縫插針的貨色怎麼可能放棄追人婦綠人夫的機會?!

    曹操為了一己私利,把獻帝放進了地窖裡。打這一刻起,整個國家的大混亂才真正開啟。

    ①皇帝威權真正開始衰落。董卓亂漢一上來就是把皇帝踩在腳下,當然無理,所以天下諸侯集合反對。曹操外像上一絲沒有反漢跡象,所以“名分上是漢臣”而且是迎帝功臣。②實為漢賊。各大諸侯都知道他本質是挾天子(各諸侯及其謀士一點也不難對此做出正確判斷),所以開始真正的離心離德。同時啟發了其他諸侯的貳心與不臣。比如袁紹攻擊公孫瓚,就是看穿了獻帝制止不了他而曹操也不會去制止他(因為曹操正好利用此機會攻擊其他諸侯為以後決戰袁紹做準備。)。③如果獻帝真的當政,各地諸侯互攻必然會被獻帝斥責或加罪或討伐,但是不可能了現在。於是真正的戰爭開始了!老百姓大難臨頭了。真實情況連曹操自己的詞賦裡都有反映。一個字,慘。全國十停人死亡九亭開始了。④就這樣了,曹操這貨居然後來還自比周公!這是個什麼樣的鬼啊?!⑤曹操把國家社稷動搖了,還直接導致百姓生靈塗炭。他激發了諸侯不臣之心,就算你後來滅了他們有正能量意義嗎?!但是,這貨居然後來還說什麼“沒有孤,不知幾人稱王”!這貨就是掘墳鞭屍都不能解其對華夏的大罪。

    漢人自此開始長期內耗,能量大減,為以後異族禍亂中華大地埋了根。大漢當年威壓四方異族的威勢一去不返。他曹操是分水嶺。一切從他那裡,開始了。

    最後,總結一下結論:司馬家直接導致五胡亂華,但是曹操是起點。

    曹操當年如果真以周公為榜樣,自居輔佐地位,然後返政於漢帝,就不會有後面的各種惡事。就算以後有惡事,你沒有做錯什麼,也怨不到你!但是他做的一切,正相反。還有什麼好說,還有什麼好爭論!

  • 10 # 夏天的蟲4

    不怪曹操,不怪司馬炎,,,怪諸葛亮。怪諸葛亮七擒七放孟獲,引誘大家搞‘民族’和解。。。什麼狗屁問題嘛?氐人在成都是以‘漢’的名義建國,匈奴人在趙地也是以‘漢’的名義建國,乾脆就怪最先以‘漢’的名義建國的劉秀好了。

    晉朝的時候,士人狂放而不實幹,或者醉心於爭權奪利,或者醉心避世隱居。庶民的生活苦不堪言,終於有人扯起反旗,庶民紛紛歸附,怪誰?即使沒有部族遷入,也會有新的‘黃巾起義’。看看東漢末年‘蟻賊’過處,絕不會比‘五胡亂華’好多少。

    劉豹死後,長期質子於洛陽的劉淵回到部族,祭祀漢家宗廟,以‘漢’之名扯旗造反,很多部族人和晉人紛紛歸附。有晉朝將領奔投劉淵,告訴劉淵洛陽空虛,勸劉淵攻打洛陽,劉淵許之。在一次戰役中,俘虜了三萬晉朝的民壯,統兵將領因過河不便,就把三萬民壯投入黃河。劉淵得知,痛斥統兵將領:‘做此天怨人怒之事,還有何面目見我?我欲殺者司馬氏,細民何罪?’但是那個時代,小民就是罪!晉人殘殺平民,只被怒罵殘暴。部族人殘殺平民,很容易引起別的糾紛。。。

    劉淵父子死後,劉曜上臺就說:‘我們的祖先是冒頓單于,劉淵祭祀漢家宗廟只是為了討好漢人,我們應該祭祀冒頓單于’,於是改‘漢’為‘趙’。劉曜討好了匈奴人,卻得罪了非匈奴人。接著羯人石勒造反,獨立建國,國號也叫‘趙’,這就是前趙和後趙。被某些別有用心者稱為拯救‘漢族’的英雄冉閔,就是後趙的將領。也許部族人屠殺平民的行為是導火索,引發後趙的胡漢對立。冉閔發出‘殺胡令’,把後趙的羯人不分男女老幼,一殺而光,然後以‘魏’做國號建國。。。

    冉閔的種族屠殺行為,在中國歷史上一慣是貶多褒少,因為華夏是文明。但是近來,隨著西方文化的深入滲透,很多人把現代觀念穿越歷史、混淆歷史。。。中國自黃帝以來,就有專門的史官記錄歷史,五千年的歷史是華夏最寶貴的財富。但是,如果中國歷史被混淆,將會是中國混亂之源。

  • 11 # 這些歷史要讀

    其實,曹丕的責任更大一些,因為他可算是九品中正制的始作俑者。

    首先,這事與曹操是扯不上關係的,倒是與司馬炎關係很大,因為他的腐化和在接班人選擇上的錯失,最終導致八王之亂。

    但五胡亂華,表面上是因為西晉的腐敗,加上八王之亂極大的消耗了晉朝國力,才導致的。但根本原因,其實應該是由黑暗的政治體制所造成的。而這個政治體制,就是著名的九品中正制。它才是導致魏晉兩朝迅速腐化,漢族衰落的禍根!

    其實,同樣是動亂不堪,東漢末年的戰亂遠比八王之亂可怕。當時的中原戰亂不息、群雄割據、諸侯爭霸,長年累月的戰爭使得中原赤地千里,人口銳減。正如當年曹操在詩歌中寫道:“生民百無一”!

    但是,當時的漢族卻能不斷湧現優秀的政治和軍事人物,並且還能在各自為政的情況下有效的壓制周邊部落和民族。比如說公孫瓚,他在中原各派勢力中都排不上號。但是,他同樣能吊打烏桓,稱雄遼東。

    可見,動亂也並非導致五胡亂華的根本原因!

    歸根到底,問題其實還是出在制度上。這個九品中正制的確立,曹丕是要負主要責任的。當年為了獲得氏族的支援,代漢立國,曹丕想都不想,就直接接受陳群的建議,推行九品中正制。從此,中國歷史進入到最黑暗的時代。

    魏晉統治者將人分為九等,國家選拔官吏不是靠能力和學識,而是根據門戶勢力。這樣一來,門閥士族便徹底壟斷了官場,使得國家體制迅速腐化。當時,騎兵將軍不懂騎馬,而司馬炎更是助長這種歪風邪氣的發展,甚至參與臣下的鬥富。

    晉朝上下奢靡成風,在國難當頭,那些士族更是貪生怕死,更有不少人賣主求榮。這些才是最終致使五胡亂華發生的根本原因!

  • 12 # 楚狂接與

    肯定不是曹操的責任。三國時代,魏國討匈奴,吳國鎮山越,蜀國撫南蠻,雖都只有一方之地,數州之力卻在主力爭霸天下的同時順帶著鎮守住了中華四方。其中曹操的魏國在領土和對外戰爭上幾乎交了一份滿分的答卷。

    而晉武帝司馬炎雖然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偉業,但是跟那些三國英雄比起來實在是太過平庸。並且西晉在很長一段時間並沒有出現太多驚才絕豔的人物,讓人不禁懷疑是否三國的武將謀臣耗盡了中華百年英雄氣。

    司馬炎曾經在滅亡吳國後,這樣調侃吳國的末代君主孫皓。他在洛陽召見孫皓時指著為孫皓設立的座位說:“我給你留著這個位置已經很久了。”

    孫皓倒也硬氣,回答到:“我在南方的時候,也了一個座位等著陛下呢。”司馬炎哈哈一笑,不以為意。誰知三十年後司馬炎的子孫就只能在南方的那個座位上維持著搖搖欲墜的大晉王朝了。

    司馬炎本人的平庸是與他祖父司馬懿、父親司馬昭相較而言的,而他選的繼承人司馬衷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白痴皇帝。這個白痴不是貶低司馬衷,而是事實描述,司馬衷是一個有智力缺陷的人,真的是個白痴。那一句“何不食肉糜”更是被人譏笑了上千年。

    而司馬炎本身後宮無數,光是成年封王的兒子就有18個。但是司馬炎還是選擇了司馬衷作為皇位繼承人,這導致了朝綱大亂,內憂外患接踵而來。這是司馬炎為日後五胡亂華埋下的第一個隱患。

    西晉是竊取的曹魏政權,得國不正,而士族的勢力較之曹魏時期更顯強大,終成尾大不掉之勢。面對這種情況司馬炎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大封宗室諸王,晉武帝分封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為國;之後又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諸王可自行選用國中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

    軍權、財權、人事任命權統統下放,並且物件還是有皇室血脈的親王!並且這些親王大多兼任地方官職。只要朝廷有所不穩地方上起兵造反那是時間問題。這是司馬炎埋下的第二個隱患。

    一個地方上諸王掌兵,中央白痴坐朝的局面就這樣由司馬炎親手給鼓弄了出來。果不其然,司馬炎死後西晉皇族間展開了長達十幾年的“八王之亂”,自相殘殺極大削弱了中原的實力。而此時南匈奴的劉淵乘著八王之亂後中原虛弱的時機起兵征討晉朝,五胡十六國的大幕正式拉開。

  • 13 # 傑哥000

    當然是司馬炎的錯誤最大。曹操半毛錢的關係都沒有。

    晉武帝司馬炎統一三國,最後找一個傻子做太子,又找一個很醜女人做太子妃。

  • 14 # 生說

    當然是司馬炎。

    五胡亂華與曹操無直接關係,三國雖然是亂世,但在對外上都顯得很強硬,曹操統一北方後,對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始終處於強壓態勢。東吳孫權對山越作戰,拓土開疆,甚至將足跡伸向臺灣。蜀漢雖然只有益州一地,但為了後方穩定,也對西南蠻族進行征討。可以這麼說,三國之間雖然上演三國殺,但在對外方面,都很硬氣。

    而司馬炎雖然成為完成一統天下的皇帝,但卻並非合格的開國皇帝,他只是從祖父,伯父,父親手中接過權力棒,並最終在他的任上完成重歸一統的歷史的使命。他的能力平庸,也沒有像歷朝歷代開國君主那樣有牛逼的輔佐團隊。而司馬家的天下則是篡奪曹魏而來,根基不穩,司馬炎為了維護司馬家的天下,實行諸王典兵制,大封宗室。這埋下了八王之亂的禍根。

    此外,造成八王之亂很重要原因是,司馬炎選擇繼承人問題上犯了無可挽回的錯誤,選擇白痴兒子司馬衷,釀成八王之亂。

    而在防範北方內附的少數民族問題上,當時有識之士提出徙戎論,提醒朝廷注意防患於未然。司馬炎置若罔聞,沒有在最好時機採取應對措施。

    等到八王之亂,禍起蕭牆,劉淵等胡族首領趁勢而起,天下大亂,五胡亂華揭開序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理解資金的時間價值產生於生產流通領域,不產生於消費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