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稅官談稅事

    經濟學裡面講了很多成本,成本的概念也可以是深不可測。千變萬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它是人們想象出來的,從具象到抽象,從個體到群體,從靜態到動態等等

    成本是放棄了得最大代價

    一個資源,它有若干的選項,被選中的那個選項,它的成本是那些所有成本選項當中,價值最高的那個。簡單講,成本就是放棄了最大代價。

    假設現在你有A、B兩個選擇,A選擇的收入是100元,B選擇的是收入是200元,C選擇的收入是300元,他們各自選擇的成本是多少?

    選擇A時,你放棄了B和C,但收入最高的是誰?是C,300元。因此A的成本是300元,那麼C的成本呢?C放棄了A和B,但B的收入最高,因此C的成本是200元

    由此得

    A:100、300

    B:200、300

    C:300、200

    放棄的最高收入才是成本,只要那最高的收入不變,其他選擇的收入,(包括你挑中的選擇的收入在內)無論怎麼變,成本都不變。

    課後薛兆豐老師提問“華人有兩個選擇,要麼製造襪子,要麼製造飛機,製造襪子的成本,是放棄了製造飛機的成本,對於華人來說,究竟是製造飛機的成本高,還是製造襪子的成本高?”

    選擇都是相對的,所以成本的高低是和市場的需求相對應得,咋一看,製造襪子的成本高,放棄了製造飛機的機會,因為沒有前提設定,比如試講長短,原材料價格差,市場需求等等設定

    我們假設理想的狀態下,這些工人既能熟練的製造襪子,又能熟練的製造飛機,每單位工人在單位時間製造襪子和製造飛機產生的價值一樣,如果市場上飛機稀缺,那麼製造襪子的成本大,如果市場上襪子緊俏,那麼製造飛機的成本大。

    當然我們經歷改革開放,先貧窮起家的,如果選擇製造飛機,飛機是重工業,需要鋼鐵,機械,電子等,需要大量行業的協作,而且都是高精尖,有些原材料配件國內生產不了,需要去國外購買,還不一定能買到,即使飛機制造出來,國內消費不起,賣給國外又缺乏競爭力。而襪子是輕工業,能帶動的產業是棉花,紡織,紡織機器,手工業,不斷升級才會出現智慧化生產,襪子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價格也低,人民不僅利用棉花,手工業致富,而且又能消費襪子。如果沒有製造襪子,早起改革開放中國製造飛機成本巨大,消耗巨大,放棄了製造襪子的機會。當過國內經濟活力已經足夠支撐飛機這種行業的時候,如果繼續選擇製造襪子成本是巨大的。

    沉沒成本不是成本

    選擇成本就是機會成本,就是你選擇做出的一個選擇,就可能損失另一個選項的成本

    與之相對應的就是沉沒成本,就是你怎麼都無法收回的成本

    比如去電影院看電影,但是這部電影不好看,你為了不浪費電影票,還是勉強的看完了,結果是你不但是浪費了你的票錢,而且還把時間也搭上了

    例如我們看電影,坐在電影院裡15分鐘、20分鐘後,就能知道這部電如沉沒成本。但沉沒成本是不是成本呢?

    例如我們去砍價,最好的辦法不是我們進去砍一刀,結果老闆這個價格不買,你轉身就走,這時候老闆不會給你降價,也不會來挽留你。最好的辦法就是你在店裡不停的試衣服,體驗產品,和老闆嘮嗑,時間長了,老闆在你身上花的沉沒成本提高了,這時候你再還價,沒有這個價格然後,轉身就走。老闆因為在你身上花時間和精力的成本提高了,是最想和你達成交易的,這時候還價是最有效的。

    還有一些人利用了沉沒成本進行詐騙和借錢,基本上是一開始都讓你借一點小錢,等你借了就會讓你越借越多,很多人覺得如果後面不借前面的就拿不回來了,所以就存在僥倖心理,一再追加投入,最後越陷越深。

    負面的感受不是成本

    做任何一件事情,負面感受不是你的成本,只有你需要付出的最大代價才是成本,你需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到底多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評價,從一個商鋪的用途選擇,租金收入,到一個人的執業選擇,工作收入都是如此。

    講負面的感受當做成本,是很多人容易犯的錯誤

    其實現在的人很細化講:不忘初心 但為什麼不忘初心那麼難呢?

    因為當你有“初心”的時候,選擇的機會可能沒有那麼多,所以比較容易堅持,但隨著境遇的變化,機會增加,你要堅持原來的看法就越來越難了,成本就越來越高了,放棄的東西就越來越多了,所以說“不忘初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你堅持的“初心”的成本是放棄的最大代價,這事可不由你做主,那是由社會上的其他人做主的。

    你的成本由別人決定

    剛開始覺得,工作生活都是我自己選擇的,怎麼是由別人決定呢?

    舉個例子:你有一間祖傳下來位置很好的店鋪,但你想用來賣小面,因為店鋪是自己的,不用交房租,所以你想你的成本為零。

    其實這個想法是錯的。

    而我們的生命跟上面賣小面的店鋪是一個道理。確實,你擁有自己的生命,但你的生命怎麼度過、放在哪個位置上使用,是由社會其他人共同決定。

    鋪租是誰決定的?不是你們家決定的,是社會上所有其他人共同決定的,他們的看法決定了你賣小面的成本。

    如果有人願意出5萬塊錢租這個店鋪,那你賣小面的成本為5萬;如果有人願意出10萬,那你賣小面的成本就10萬。跟這個房子是誰的沒有關係,堅持賣小面的成本,只跟一個事情有關,就是放棄了的最大收入機會。

    貨幣成本有別於全部成本

    任何一件事物,都不只看其貨幣成本,還要看它的全部成本和貨幣成本之間的關係。

    貨幣成本並不是全部的成本,我們做決定的時候,要盯住全部的成本,而不只是錢

    比如,我們去淘舊貨,買便宜的東西,貨幣成本就比較低,但貨幣成本只是全部成本的一部分。雖然錢少付了一些,但我們卻付出了更多的時間,買到假貨劣貨的可能性也增加了,這些都是淘舊貨的成本。所有這些成本加起來,才是淘舊貨的總成本。

    資源的價值,盈利和虧損

    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放棄的東西越多,代價就越高;放棄的東西越少,代價就越少;如果沒有放棄,就沒有成本。

    在經濟學中,盈利與虧損都是意外。經濟學中的盈利與虧損看的是付出與收穫誰大誰小。

    盈利是意外,英文是windfall profit,翻譯為中文可以是“橫財”。橫財是你意識到商品價值跟預期不一樣那一剎那時間發生的。經濟學中盈利的概念與會計學中盈利的概念不一樣,並不是單純地從金錢上考慮,收入減去支出剩下的錢就是利潤也就是盈利的。經濟學中要考慮的是全部的可能性,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在會計學盈利的基礎上,還要考慮例如當事人付出的時間成本等方面。

    舉個例子:一個便利店老闆,進貨花了50元,人員工資水電費等成本10元,賣貨賣了100元,從會計學的概念來看盈利40元。但便利店老闆在這裡付出了時間,思考了該進哪些貨物,怎麼管理員工,這部分從經濟學考慮也是成本,所以從經濟學上看這位老闆沒有盈利。所以發現盈利是意外的。

    盈利提到了資源未來使用的成本。相反,虧損也是意外,降低了資源未來使用的成本。

    最終產品的供需決定原材料的成本

    關於產品的價格的形成過程,存才兩種背道而馳的理論,一種叫成本 ,一種叫供需理論

    供需關係決定商品價格,商品價格決定資源成本

    合理的經濟邏輯關係剛好反過來。不是產品的原材料決定了產品的價格,而是產品的供需關係決定了產品的價格。而最終產品的價格再反過來,決定它上面一層又一層、一環又一環的原材料價格。

    這是倒過來的一個關係。

    事實上,一個企業家,當他把產品生產出來,放到市場上賣的時候,他會根據供求關係決定產品的售價。他是能賣多少就賣多少,能賺多少就賺多少。把錢賺到手以後,再把賺到的錢倒過來歸結到前面每一個環節的生產要素裡面去,從而給這些生產要素定價,決定它們的價值。

    “租”是資產的付費

    所謂租,就是對資產的付費。這裡所說的資產含義非常廣,包括土地、礦山、人的才能、發明創造,甚至是特權。只要能夠帶來收入的資源都叫資產,而對資產的付費就叫租。

    租的概念在經濟領域非常常見,經濟租、準租、尋租,這些概念我們都很常見,但是真正理解這些概念、用得好的人並不多。而只要我們願意花時間去思考,就一定能夠將其理解透徹,用起這個概念來,就好像一個行家一樣。

    舉一個例子。以前有位歌星叫貓王,他在當歌星以前,是一位卡車司機。卡車司機的收入,假設是10萬元,當歌星的收入,假設是1000萬元,那麼這多出來的990萬元收入,其實就是貓王賺取的租。

    也就是說,他當歌星的收入減10萬元,減20萬元,減500萬元,減900萬元,他都照樣當歌星。這990萬元是他白賺的,這就叫租。很多城市的計程車,都是受政府數量管制保護的,計程車牌是有價的,是一個排他性的壟斷經營權,這種特權獲得的收入,我們也叫作租。

    我理解,經濟學裡的租,是最優方案和次優方案的付費差價,對於付費者而言是對資產的付費,對於資產擁有者而言,是一種租,一種收入。

    可是我們經濟學要這樣來理解呢?正常我們理解,租,就是租金,就是薪酬。。。

    透過翻閱理解留言裡面的互動,我大概理解了,經濟學的對所有概念的定義理解,其視野都是超越人本身的關注範圍,比如成本,關注的是你放棄的那部分的最大代價,是讓你的認知更高,提醒你可能有潛在的更大的價值存在,而不僅僅是眼前的利益,更不能只看到貨幣價值、只從貨幣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那麼為什麼要這樣來理解租呢,也是在讓你從別人的角度、從未來的角度來考慮收入,來考慮如何提高【租】,同時也提醒你不要只從貨幣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同樣的貨幣收入,如果你有更多的個人時間,那麼你的租其實是更高的、也就是你實際的所得更高。

    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理想狀態下,我們放棄了的最大代價不如眼下的這個收入,也就是我們的租最大。(這裡的代價,我理解其實就是租,是收入的差距,而不是單純看貨幣收益)

    而如何得到更高的租?從成本的角度上理解是更合理,歸根到底,就是要創造出比現在代價更高的生意/工作/專案。轉化成時薪來看,收入一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選擇工作時間較少的崗位,或者降低工作時薪。長遠來看,我們要創造更高代價的專案/崗位,那麼就要花時間來找到願意付更高價格的、能夠收益更高的消費者/老闆/買主。而時間是有限的,工作的時間和創造更高價值的時間,需要有一個平衡,這就是對現實的最大意義。

    社會成本問題——誰用得好就歸誰

    科斯定律最流行的版本是:在交易費用為零或足夠低的情況下,不管資源最初的主人是誰,資源都同樣會流到價值最高的用途上去。

    用大白話來說,就是“誰用得好就歸誰”。

    一項有價值的資源,不管從一開始它的產權屬於誰,最後這項資源都會流動到最善於利用它、最能最大化利用其價值的人手裡。這是科斯定律的一個重要含義。

    科斯使用了邊際平衡的概念。比如,一塊地到底應該用來種小麥,還是讓牛來吃小麥,這取決於小麥能賣多少錢,牛肉能賣多少錢。

    誰避免意外成本最低,誰的責任就最大。

    雙方爭奪稀缺資源,會產生互相傷害的事件。誰避免傷害的成本最低,誰就應該承擔最大責任,這樣分攤責任的結果,整個社會為避免意外所要付出的總成本就會達到最小。

    鑽石歸礦工還是白富美?誰用得好就歸誰。

    絕命毒師和普通毒販爭原材料,應該歸誰?誰用得好就歸誰。

    經濟學家叫Ronald說:如果你知道科斯定律,那麼就知道,不管女孩現在跟誰談物件,她最後都會跟最匹配她的人在一起的。

    同理二八定律、馬太效應、科斯定律有著異曲同工的相同之處

    20%的人佔有80%的資源,在社會財富方面可能更甚。

    大城市、大企業網羅20%的精英人才,北上廣深杭集中了最好的網際網路企業......

    甚至有大城市集中了全國的美女資源,北京上海更首屈一指,金融網際網路獨領風騷等“規律”。這些都是科斯定律這個經濟學概念的外化表現。

    你想財務自由,你想做一個普通人在這個時代快速崛起,你想成名,你想......

    那麼你應該要知道有那樣的結果,背後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需要怎樣的技能?

    所以我們應該學好經濟學中成本的概念,學了經濟學看問題的角度發生了變化,眼前的看見的成本,不是真正的成本,而是應該認真思考下那些看不見的,長遠的一些成本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中也大量的篇幅講了不戰和戰的成本計算,要想清楚自己的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其實和經濟學中“租”的概念是一樣的,也可以說人人都是資本家,因為當你認識到自己是資本家以後,會把注意力放到提升自己的租值上,而不是所謂的【剝削】上。 也就是放眼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上。計算好自己的時間成本,機會成本,精力成本,社會成本,這時候你的“租”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 2 # 棒棒先生

    首先,一個資源,它有若干的選項,被選中的那個選項,它的成本是那些所有成本選項當中,價值最高的那個。簡單講,成本就是放棄了最大代價。

    假設現在你有①、②兩個選擇:

    ①選擇的收入是100元

    ②選擇的是收入是200元,他們各自選擇的成本是多少?

    選擇①時,你放棄了②,但收入最高的是誰②,如果還有其他選項,你放棄的就都是成本。放棄的最高收入才是成本,只要那最高的收入不變,其他選擇的收入,無論怎麼變,成本都不變。

    選擇都是相對的,所以成本的高低是和市場的需求相對應得,製造襪子的成本高,還是製造飛機的成本高,因為沒有前提設定,比如時間長短,原材料價格差,市場需求等等設定。我們假設理想的狀態下,這些工人既能熟練的製造襪子,又能熟練的製造飛機,每單位工人在單位時間製造襪子和製造飛機產生的價值一樣,如果市場上飛機稀缺,那麼製造襪子的成本大,如果市場上襪子緊俏,那麼製造飛機的成本大。

    我們經歷改革開放,先貧窮起家的,如果選擇製造飛機,飛機是重工業,需要鋼鐵,機械,電子等,需要大量行業的協作,而且都是高精尖,有些原材料配件國內生產不了,需要去國外購買,還不一定能買到,即使飛機制造出來,國內消費不起,賣給國外又缺乏競爭力。而襪子是輕工業,能帶動的產業是棉花,紡織,紡織機器,手工業,不斷升級才會出現智慧化生產,襪子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價格也低,人民不僅利用棉花,手工業致富,而且又能消費襪子。如果沒有製造襪子,早起改革開放中國製造飛機成本巨大,消耗巨大,放棄了製造襪子的機會。當過國內經濟活力已經足夠支撐飛機這種行業的時候,如果繼續選擇製造襪子成本是巨大的。

    選擇成本其實就是機會成本,就是你選擇做出的一個選擇,就可能損失另一個選項的成本 一項有價值的資源,不管從一開始它的產權屬於誰,最後這項資源都會流動到最善於利用它、最能最大化利用其價值的人手裡。這是科斯定律的一個重要含義。科斯使用了邊際平衡的概念。比如,一塊地到底應該用來種小麥,還是讓牛來吃小麥,這取決於小麥能賣多少錢,牛肉能賣多少錢。誰避免意外成本最低,誰的責任就最大。

    雙方爭奪稀缺資源,會產生互相傷害的事件。誰避免傷害的成本最低,誰就應該承擔最大責任,這樣分攤責任的結果,整個社會為避免意外所要付出的總成本就會達到最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少兒平安福(I)新增了哪些輕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