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8
回覆列表
  • 1 # 腫瘤專家姜爭

    大腸息肉摘除後較易復發,多和患者體質有關,也和飲食、環境因素未改變有關,腸息肉復發可能是息肉殘端復發,也可能是腸道其他部位漏診或再生,故息肉切除後需遵醫囑做好隨訪複查。

    大腸息肉是指?

    大腸包括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和肛管,根據息肉生長部位,比較常見的直腸息肉和結腸息肉,40歲以上人群高發。

    大腸息肉是所有向腸腔突出贅生物的總稱,也就是腸黏膜表面上的隆起病變,腸鏡下看就是腸管上長了“肉疙瘩”,形態各異、大小不一。

    大部分腸息肉無明顯特異性症狀,部分人會出現間歇性便血、黏液便、黏液血便、裡急後重、便秘腹瀉交替、腹脹、腹部隱痛、息肉脫出(長蒂或距肛門近)等症狀。

    一般可透過體徵、肛門指檢、腸鏡、鋇劑灌腸、病理來確診,根據病理性質常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腫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癌前病變。

    如何判斷大腸息肉癌變風險?

    大腸息肉有一定風險會發生癌變,但並不是所有腸息肉都會癌變,發現息肉不要過分焦慮、驚慌,及時摘除即可。

    1、息肉大小:體積較小的息肉癌變率較低,生長較快、直徑大於2cm的息肉癌變率較高。

    2、息肉形態:有蒂、表面光滑的腸息肉癌變率較低,無蒂、廣基型、呈菜花狀、潰瘍出血的腸息肉癌變率較高。

    3、息肉數量:多發性腸息肉癌變率較高,單個或兩三個腸息肉癌變率較低。

    4、息肉性質:腺瘤性息肉癌變率較高。

    5、遺傳因素:對於家族腺瘤性腸息肉病來說,如果父母一方患有此病,其後代有一半的機率會患上此病,而家族腺瘤性息肉病癌變率較高,大多在青春期開始發病,要及時治療,同時對於直系親屬患有腸癌或息肉病,也要常行腸鏡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因此,考慮到大腸息肉有癌變的風險,建議發現腸息肉切除後做病理,之後遵醫囑隨訪複查,尤其是腸息肉數量較多、體積較大、腺瘤性息肉更易重視複查。

    大腸息肉切除後為何會復發?

    1、腸息肉誘因繁雜,較易復發

    炎性息肉復發可能和炎症性腸病反覆發作、遷延不愈有關,腺瘤性息肉誘因較多,可能和遺傳、感染、不良飲食環境未改變有關,若腸息肉未摘除乾淨,息肉殘端也會再發息肉。

    2、腸息肉漏診

    部分患者在腸鏡時腸道準備欠佳,殘留的糞便可能會遮擋視線,再加上腸道走形迂曲,皺襞遮擋,會導致小的腸息肉漏診,等複查或再次腸鏡時,這些漏診息肉會長大,被認為是“復發”。

    腸息肉摘除術後注意事項有?

    1、日常飲食生活方面

    ①術後1-3天儘量臥床休息,術後一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重體力勞動,以免創口出血。

    ②術後一週飲食應以流質、半流質為主,之後恢復普食,以好消化、清淡飲食為主,勿過食粗糧和粗纖維食物。康復後要改掉不良飲食習慣,如高脂、高熱量、高動物蛋白飲食,同時也要避免過食辛辣刺激、醃製加工類、油炸燒烤類食物,最好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粗纖維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④術後若出現劇烈腹痛、便血、嚴重腹瀉等症狀,要及時回診。

    2、定期複查

    腸息肉切除後要做好隨訪複查,複查頻率根據息肉性質、數量、大小而定,一般做腸鏡檢查即可。

    ①單發或2-3個良性腸息肉,術後每年複查一次,連續2-3年無復發,可改為每3-5年複查一次。

    ②多發良性腸息肉,建議術後每年複查一次。

    ④對已經癌變的腸息肉,切除後遵醫囑進行密切隨訪複查。

  • 2 # 病例網

    大腸息肉切除後很容易復發,而且復發的位置也有可能會改變!

    大腸息肉切除並非一勞永逸的,要多做複查,要定期的做腸鏡檢查哈,建議複查的時段為

    · 一般的大腸息肉切除:1-2年檢查一次

    · 伴有不良型增生的大腸息肉:在手術後3個月左右要進行一次複查,若沒有問題後6個月-1年中必須複查一次.

  • 3 # 中山六院練磊主任醫師

    一、首先什麼是腸道息肉?

    腸道息肉就是我們腸道粘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變,通俗地說,就是腸道上長了一些肉疙瘩,包括了腫瘤性和非腫瘤性病變。大腸是息肉的好發部位。息肉一般都較小,細長彎曲,形狀不規則,一端遊離或兩端附著在腸壁上而中間懸空,呈橋樣。在未確定其病理性質之前統稱為息肉,明確病理性質後則按部位直接冠以病理診斷學名稱,如結腸管狀腺瘤、直腸原位癌、結腸炎性息肉等。

    二、那會不會有些人比較容易長腸道息肉,需要特別注意的呢?

    確實是有的,高危人群包括:家族成員中有結腸癌或結腸息肉者;長期吃高脂肪、高動物蛋白、低纖維以及油炸食品者;年齡大於50歲。此外,坐的時間越長,患腸息肉的風險也越高。建議這幾類人每年做一次電子腸鏡、肛門指檢、大便隱血等檢查,及時發現有癌變傾向的結腸腺瘤。在結直腸癌高發的歐美國家,從50歲開始,就推薦所有人每年對自然排出的糞便做隱血檢查,每5到10年做一次完整的結腸鏡檢查,及早發現。

    三、所有的息肉都會發生癌變嗎?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一個前提,並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會發生癌變。一般而言,我們會將腸道息肉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又叫新生物性息肉)。

    (一)非腫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會發生癌變,主要包括:1、幼年性息肉:常見於幼兒,大多在10歲以下。常發生直腸內,呈圓球形,多為單發,病理特徵為大小不等的瀦留性囊腔,是一種錯構瘤。2、炎性息肉:又稱假性息肉。是大腸黏膜的潰瘍在癒合過程中纖維組織增生及潰瘍間黏膜下水腫,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漸隆起而形成。常見於慢性潰瘍性結腸炎﹑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腸結核等腸道疾病。

    (二)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腺瘤性息肉可分為三種類型,即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管狀絨毛狀腺瘤,其中管狀腺瘤最多見。

    四、大腸息肉摘除後是否會再長?

    大腸息肉摘除術後很容易復發,而且復發時發生的位置和性質都可能不一樣。可以這麼理解:腸息肉切除後,導致腸道長息肉的因素沒有改變,那麼這片“土壤”依舊容易滋生息肉的,同時,大腸走行相對迂曲,再加大腸皺襞的遮擋,所以大腸長息肉的漏診率較高。

    一般認為要到80歲後腸道長息肉才會逐漸停止,尤其肥胖、高血脂和有息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長息肉。如果腸鏡檢查發現有息肉,雖然予以切除術,患者千萬莫大意,仍要定期複查,尤其是息肉數目較多、息肉大、腺瘤性息肉者更要複查!而大腸息肉通常無任何症狀,如果等出現症狀時往往變成了大腸癌,為時已晚。所以,曾經有大腸息肉的病史者,一定要定期複查大腸鏡檢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精釀鮮啤酒,和廠家釀的生扎啤有什麼區別呢?